北京古城在历经晚清至民国的社会动荡变化后,其整个建筑主体并没有发生多大的改变,只有斑驳的古墙透着历史的沧桑。每一处景致都蕴含着老北京的独特韵味。
本组照片拍摄于上世纪新中国成立前的1946年,真实记录了昔日北京古城的历史建筑景观风貌,在这些照片中,浸透着历史的沧桑之感,当时的紫禁城冷冷清清,大殿前荒草萋萋。岁月匆匆,时光荏苒,七十多年的历史变迁,如今的北京城早已经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很多的历史景观也已经旧貌换新颜。有的古迹在岁月长河中渐渐消失,只有当年的旧影里,还能看到它曾经的风貌。
这是1946年拍摄的北京古城钟鼓楼一带的历史旧影,几十年的岁月变迁,如今这里早已被高楼大厦取而代之。
这是1946年的北京古城中轴线上的大清门景象,如今大清门也已经看不到它的踪影了。
这是当年在空中拍摄的俯瞰整个紫禁城的真实旧影,三座大殿非常清晰显眼。故宫旧称紫禁城,在古代,封建帝王的皇宫属于禁地,常人不能进入,故称为“紫禁”。北京故宫是目前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木质结构古建筑之一,1961年被列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1946年拍摄的北京天安门前的金水桥旧影,金水桥分为内外金水桥,建于明永乐年间。
这是1946年的北京午门。午门是紫禁城的正门,平面呈“凹”字形,沿袭了唐朝大明宫含元殿及宋朝宫殿丹凤门的形制,是从汉代的门阙演变而成。古代历书的“颁朔”典礼、大军凯旋的“献俘礼”、处罚大臣的“廷杖”等均在此处举行。
图片为1946年的北京紫禁城角楼和已经结冰的护城河。角楼是一座四面凸字形平面组合的多角建筑,建筑布局非常精美奇巧。
1946年,北京紫禁城太和门前荒草萋萋,阶前鲜有人来,这种景象显得格外荒凉冷清。
这是1946年的北京紫禁城太和殿,也就是老百姓常说的金銮殿,太和殿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当时称为奉天殿。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改叫皇极殿,清顺治二年(1645)改为太和殿。曾历经多次重建,现存建筑为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重建。
这是1946年拍摄的北京中南海瀛台俯瞰照片。瀛台是一座人造小岛,是明清两代帝王、后妃听政、避暑和居住的地方。
1946年,北京北海门前的雪后景象。
1946年,一场大雪之后的北京街头景象。
岁月悠悠,紫禁城走过了六百年的风雨沧桑,昔日永乐年间的紫禁城和现在的故宫相比,早已物是人非,不过这座古建的雄伟恢宏和气势磅礴依然存在,每一次参观游览都令人折服而震撼,这是古人智慧的结晶,是我们的珍贵历史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