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词欣赏 / 端午粽子古诗五首,綵缕碧筠粽,香粳白玉团

端午粽子古诗五首,綵缕碧筠粽,香粳白玉团

端午节有个标配,就是吃粽子,清香的用粽叶包裹的白米粽子,上笼蒸熟之后,可以放置一段时间,冷吃风味都无穷,粽叶的香气渗透到米当中,凉糯可口。小时候书包里放几个粽子,既可以当主食,又可以当零食。剥开粽叶有种期待宝藏的欢喜,因为白色的糯米晶莹尖子晶莹冒出来,以尖尖最让人食指大动,小孩子最爱啃第一口尖尖,留下齿印那种欢愉感。

那么粽子起源何时呢,有一种说法,是起源楚国纪念屈原之死。屈原抱石投江是在农历五月五日,当时楚国人为了打捞屈原,于是包粽子,向江中投掷粽子,以免水中的鱼鳄伤害屈原遗体,后来五月五日就成了端午节,大家都包粽子纪念屈原。

屈原死在公元前278年,距今年今天2300年。

端午吃粽子,肯定和屈原有一定的关系,但是粽子肯定不是专门为屈原而发明的。

​端午粽子古诗五首,谈谈粽子起源何时,粽叶是什么叶子

一,屈原的确是自沉的,自沉在当时楚国边远地区的湘沅一带,那里当时人烟稀少,交通并不发达。关于屈原的死,起轰动效应,是相对滞后的,因为作为楚国的大夫,流放在这里,他的死亡,层层上报,广泛得之,应该是死亡之后的若干日子。

二,屈原是否死在农历五月五日,在历史书上没有明确记载。当然记录屈原事迹是在汉朝司马迁史记里,那时秦国灭亡,距离屈原之死,已经百年。楚国的历史资料缺失。那很正常,一个已经被消失的国家。

三,屈原如果确定是农历五月五日沉江,而附近又有农民救人,往江中投掷粽子,不可能是专门为屈原发明,因为需要时间准备,只有可能这一举动,是当时下水救人的一种常规操作,用粽子这种方式引开水中凶猛的鳄鱼和其它动物,便于人们下水救人。

四,如果屈原确定死在农历五月,在上古还有一个祭祀龙神水神雨神的重要仪式,因为农历五月五日,是天上苍龙星在正天上的时候,那么往河里扔粽子,还有牺牲品,是一种就已流传的上古风俗。而且史记记载,人们祭祀河神,往往还会将童女当作祭品。

这些都说明,粽子的起源,比屈原沉江更古老,但是打捞屈原的时候,是动用了粽子的,而楚国在屈原死后,端午节祭祀河神和屈原并行。楚国灭亡后,楚人保持着端午习俗,并且对外传播开来,所以才有了粽子源于屈原之死的民间传说。

那么粽子起源何时呢?最早是什么样子的呢?

​端午粽子古诗五首,谈谈粽子起源何时,粽叶是什么叶子

首先,粽子的粽,我们往往理解为粽叶,但是很少有人听说粽树是什么,粽叶到底是什么叶子呢?

粽子的粽,是个后来因为实物衍生的词。

粽,是将米或者可食用的谷物,聚集在一起。

南北朝《续齐谐记》 里有:“ 屈原以五月五月投泪罗水,而楚人哀之,至此日,以竹简贮米,投水以祭之。 汉建武中,长沙区曲,白日忽见一士人,白云三闾大夫,谓曲日:“闻君当见祭,甚善。但常年所遗,恒为蛟龙所窃,今若有惠,可以楝叶塞其上,以彩丝缠之,此二物蛟龙所惮也,曲依其言。今世人五月五月作粽,并带楝叶及五色丝,皆泪罗水之遗风。 ”

那么这里谈到了一个在民间流传广泛的传说,就是说,屈原死的时候,当时楚国人哀伤,每年五月五日,用竹筒放米,投水祭祀。到了汉朝,有个人梦到屈原,屈原说,竹筒米被水中的蛟龙吃了,所以你们以后放米的时候,用楝树叶封口,用五彩丝捆绑。所以现在的粽子上要绑楝树叶子,都是从汉朝流传下来的呀。

这里面,有很多附会和神话成分,但是点出了一点,当时楚国人向江中投放的粽子,不是现在的包的有角的粽子,是竹筒加米。

也就是在屈原楚国时代,往江水中投掷的是竹筒和米。

这个风俗,在唐朝的一些端午诗里,得到印证,唐朝褚朝阳“越人传楚俗,截竹竞萦丝。”白居易“粽香筒竹嫩,炙脆子鹅鲜。”说的都是竹筒米饭,褚朝阳说,吴国从楚国流传的风俗,用竹筒缠上五丝,白居易说的是竹筒米饭,也是粽子,白居易谈得更广泛,因为这已经不是端午,到了夏至,南方人仍旧吃竹筒粽饭。

那么可以确定了屈原时代的粽子,大多数是当地人,用竹筒加米,绑上五色丝线。

​端午粽子古诗五首,谈谈粽子起源何时,粽叶是什么叶子

绑上五色丝线的原因,这是重要的祭祀龙神水神的祭品。

因为打捞和祭祀屈原,这种祭品有着更深厚的悲怆和感情,希望屈原魂兮归来。

所以粽子的起源,比屈原早,那是南方丛林水泽的原始部落长期在自然潮湿的环境中,获得的爱惜保护食品的一种方式,但是粽子,不限于竹筒,因为粽是一种将米食聚集保管起来的方式,那么可以利用的都算,比如芭蕉叶,竹叶,竹筒,芦叶,荷叶,箬叶, 菰叶,都算。

在当代的南方或者热带地区,芭蕉叶米饭仍旧是生活的一种常态,便于保鲜。

粽子应该是上古南方,原始社会的食品遗存。被延续并且成为了中国端午饮食文化中的重要一环。

上文说,汉朝还在流行竹筒粽,但是加上了楝树叶子,实际上是粽子流行以后的附加产品,因为楝树叶子,有治疗夏天腹胀,消食打虫的作用。

随着时间的推进,各个地方因地制宜,各种粽子就兴起。

​端午粽子古诗五首,谈谈粽子起源何时,粽叶是什么叶子

“菰生四五尺。素身为谁珍。

盛年将可惜。折杨柳。

作得九子粽。思想劳欢手。”魏晋 · 无名氏 《月节折杨柳歌十三首 其五 五月歌》

这是最早写粽子的诗,时段在汉末和魏晋时代,吃粽子已经不限于南方地区。因为端午节并非为屈原而发明,只是楚国的粽子因为屈原的原因,又因为的确是夏天一道祭祀加共享的清凉美食,流传南北。在竹林生长少的地带,用菰叶包粽子流行。

那菰在五月生长到了四五尺高,那修长的样子,是为谁而等待?

这么美丽修长的叶子,可以做成九子粽,我边想边快乐的包粽子。

那么汉朝末年的很多地区,都是用菰叶包粽子,且诞生了九子粽,就是九个粽子捆在一起,代表团结,繁盛,多子多福。

自然菰叶包的粽子,是呈现多角形状,越发玲珑可爱,而这些水生植物特有的芬芳,渗透到煮熟的粽子里,成为端午和夏天,美丽的食品。

​端午粽子古诗五首,谈谈粽子起源何时,粽叶是什么叶子

”欢多情未极,赏至莫停杯。

酒中喜桃子,粽里觅杨梅。

帘开风入帐,烛尽炭成灰。

勿疑鬓钗重,为待晓光催。“南梁 · 徐君茜 《共内人夜坐守岁诗》

粽子的使用,未必是在夏天,那么这首诗,写的是过年守岁。

很奇怪的是,我觉得这首诗可能是两首诗的合并,因为前面四句写的是端午节。

因为只有端午节,才是桃子成熟,杨梅成熟,吃粽子的时段。

而这里的粽子,显然里面加了内容,虽然不清楚之前的粽子里面,到底包了哪些除米之外的食物,但是这首诗里的粽子,居然里面包的是夏天的杨梅。

这说明,南北朝,水果入粽子馅,实在正常,但是我吃过红豆粽子,还真没吃过杨梅粽子。这也是最早的甜粽子的诗,之后宋朝的粽子诗里多有杨梅。

这首诗的下四句,写的是过年,有炭火,女主人带着沉重华丽的首饰迎年。

那么如果确定是一首诗,证明粽子的使用,不限于夏天,也用于年节。

若是夏天,和粽子一起捆绑的,应该还有楝树叶子。因为楝叶有治疗蛔虫杀毒的作用。

​端午粽子古诗五首,谈谈粽子起源何时,粽叶是什么叶子

“灵均死波后,是节常浴兰。

綵缕碧筠粽,香粳白玉团。

逝者良自苦,今人反为欢。

哀哉徇名士,没命求所难。”中唐 · 元稹《表夏十首 其十 》

唐朝更加富庶,也更看重端午节的民俗热闹,官方放假一天,表示这是一个全国性的大节日,实际上民间更热闹,因为菖蒲酒,榴花酒的酿制会提前,粽子的制作,也不会是端午节当然天。

元稹依然采信的是端午节源于屈原。

不过他这里的粽子,是用竹叶包成的,外面捆扎着彩丝。

竹叶,又叫箸叶,箬叶,是水生大型竹子科的叶子,叶子宽大,包扎粽子,颜色碧绿。蒸熟的粽子有竹叶的清香,而使用的米是香粳米,剥出的粽子像一团晶莹的白玉,和现在我们吃的粽子是相差无几的。

当然元稹作为爱国者,肯定缅怀屈原。端午节人人都沉浸在节日的快乐美食里,谁真的纪念屈原?

但是正是端午节,有着自身更悠久的传承和脉络,屈原是端午节中的华彩部分,所以端午节既有民俗那种夏天的蓬勃和快乐,也有关于祭祀屈原的深沉。

这是中国节日的博大精深。历代端午的热闹和纪念屈原之间,都形成了一些争论和感慨。

​端午粽子古诗五首,谈谈粽子起源何时,粽叶是什么叶子

角黍菖蒲酒,年年旧俗谙。

采衣君自乐,白发我何堪。

静味瑶华句,閒思玉柄谭。

报之长命缕,祝庆在图南。”五代至宋初 · 徐铉《和李秀才端午日见寄 》

粽子因为多缠如角状,所以五代到宋朝往往用角黍,角粽描写粽子。

包成角状的粽子,配着菖蒲酒,是端午的习俗。

这天晚辈要穿彩色的衣裳,一是五彩辟邪,二是用彩衣愉悦老者。

端午节有着长寿长生祝福之意,也是重要的祝寿节,老人节。

端午节吃粽子,插艾叶,喝菖蒲酒,还有要在手臂上缠五色丝。

虽然很多人认为五色丝也是纪念屈原,实际五色,是端午节的吉利色彩,起源屈原之前,五色代表五方以及土地,对应五月中天的太阳,有着祭祀辟邪的作用,在上古和民间广泛流传。

所以古代的端午节,流行手工制作五色丝,精美地含着虔诚祝福心意的五色丝带,是最好的送人礼物。

​端午粽子古诗五首,谈谈粽子起源何时,粽叶是什么叶子

“今日端午谢街坊,时节因缘要举扬。

莫问腕头缠百索,且将粽子吃沙糖。”北宋 · 释怀深 《偈一百二十首 其四十一 》

粽子是要吃甜的呢还是咸的呢?

从古诗上看,从南北朝到宋朝,粽子里面包裹的是甜食,比如杨梅等,而蘸糖蘸着蜂蜜吃,也是宋朝吃粽子的特色。

这可是宋朝的和尚也吃粽子。

今天端午节,要谢谢各位街坊邻居,我要将过节和结缘一起发扬。

这是街坊送给街道寺庙粽子呢,还是僧人包粽子分发街坊?

这些已经不得而知,不过宋朝的佛教主张本土化,民间化。

这里倒是写得很实在,吃粽子要蘸糖。

​端午粽子古诗五首,谈谈粽子起源何时,粽叶是什么叶子

“百里仍秦县,千秋忆楚臣。

符开银艾小,粽裹绿荷新。

乡土能无恋,愁思郁未伸。

那堪观霸气,临水送归人。”明末清初 陈子升《五日龙川舟中时文晖先归》

既然粽叶并不成例,自然端午可以包成粽子的,都叫粽子。

比如这首明末清初的端午诗,北方秦县少竹,到不是从来就没有竹子,周朝时候,这里竹子满地,不过历史气候变化,北方少水泽,竹子就少了。

但是总还是有过端午的方法。

荷叶也可以包米饭啊,所以这里竟是,用新鲜的荷叶包成粽子,别有荷叶的清香。

他的老家在广州,比起北方来,南方的端午节更加灵动而热闹。

吃着北方的荷叶粽子,他想到的是南方多水的江湖,龙舟竞赛吧。

北方虽有,但是没有家乡乘风万里的那种清凉。

​端午粽子古诗五首,谈谈粽子起源何时,粽叶是什么叶子

粽子在清朝之后开始可咸可甜,因为已经作为了一道美食,就看里面怎么包,于是出现了火腿粽,现在则有各种肉粽。

那么粽子的包裹材料,现在也因为地区不同,有所差别,比如有网友说,家乡用芦叶包粽子,比其它粽子的香气口感更好。

那么你的家乡,是用什么包粽子呢,你还知道关于粽子的哪些典故?

初衣胜雪为你解读诗词中的爱和美。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爱读书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创致敬,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ushu263.com/634219.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200768998@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