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满节气有十五天,每五天应对一个物候,“ 一候苦菜秀,二候靡草死,三候麦秋至。”
那么第二个物候靡草死是什么意思呢?
《礼记月令》有,是月,“靡草死,麦秋至。”
靡草,由于上古的一些草本并没有完全应证的资料,并不清楚“靡草”是否是指的一种草,但是后人根据生活中常见的草本,推测是荠菜,葶苈一类的春秋草本,这是说的过去的。
因为很多类似的草本,在春秋两季,得到阳光雨露的滋养,迅速占领树林平原,获得生长,迅速完成开花结果的周期,而到了炎热的夏天,草木或者经受不住阳光的炙热,或者在茂密的丛林中得不到足够的阳光和水,会凋谢枯萎。
这是一种很自然的现象,物竞天择,夏天属于生命力旺盛,植株高大的草木。
古人观察气候和节气的关系也比较细微。小满节气中段,已经有了浓厚的夏意,温度往往在22度以上,虽然很多地方雨水充沛,但对于根系浅的小草来说,过多的太阳和雨水,已经不适合生存,它们或者进入休眠期,残留根茎,或者散播了种子,悠然萎谢。
实际大家回想起来也是,最早的春天从小的草本开始,但是绿色逐渐转移到广袤的树梢,而林间草本,陆地草本,很多就已经消失了。只是在夏天,很多人的注意力在蓬勃的绿树上。荠菜,油菜,苜蓿,乃至一些小的苔藓地衣,已经不见踪迹。
古人用了一个含糊的对应,说早夏农历四月,阳气太重,不适合这些柔弱的小草们。
”炎光在离,火为威德。
执礼昭训,持衡受则。
靡草既凋,温风以至。
嘉荐惟旅,时羞孔备。
齐缇在堂,笙镛在下。
匪惟七百,无绝终始。“南梁 · 沈约《梁明堂登歌五首 其二 歌赤帝辞 》
这是南北朝梁朝的皇帝和大臣郑重迎接夏神的祭祀歌词。
夏神叫作赤帝,是太阳神,又是火神。
在明亮的光芒照耀天上,火是夏神的标志。夏天如约来到,遵循自然的法则。
小小的草木已经凋零,连风都是带着阳光和温度的风。
我们用一排排此时的水果珍馐,用红色的丝绸来迎接夏神你。
我们永远祭祀您,永无断绝。
那么在这里可以看到,靡草属于春天的草本,夏神来了之后,这些草本将在暖风中枯萎。写进了皇家祭祀词。
”小满气全时,如何靡草衰。
田家私黍稷,方伯问蚕丝。
杏麦修镰钐,錋竖棘篱。
向来看苦菜,独秀也何为?“中唐 · 元稹 《咏廿四气诗 小满四月中 》
这是经典的唐朝的二十四节气诗。
元稹也谈到了四月小满节气的物候现象,就是大量春天的草本会枯萎凋谢。
农家到了麦子快要成熟的季节,开始准备镰刀,果木成熟,比如杏子梅子桃子,农民也开始准备长杆,收获水果。
元稹却后来写了一句,苦菜也是草本啊,为什么别的草本都在此时凋谢枯萎,苦菜花却开放了呢?
这首诗提示了两点,所谓靡草,是指的大部分春天的草本,延伸开来,其实麦苗也算,因为此时也到了麦子的成熟发黄期。
另外一点,不是所有的草本都会凋谢,还有适应夏天的草木在生长,野外还有苦菜蔷薇。
这是植物在漫长的进化中,各有生存和适应。
但总的而言,夏天是树木蓬勃的旺季,是草本的低迷期。
”靡草似客心,年年亦先死。
无由伴花落,暂得因风起。“中唐 · 雍陶《伤靡草 》
这首诗是首通感诗,春天有很多芳草,开在林下树边。甚至有芳草连天那种壮美。
但是夏天,其实很多草本就已经枯萎了。虽然河边的草,一年四季都可能繁茂,但是在阳光炙热的夏天,大路原野上的草本,无复青葱,甚至北方缺水的地方,黄土灰尘,所谓阳关古道,往往也是一线白色和苍茫。
那小草在夏天枯萎,就像漂泊者常年漂泊的心,一年还没有过完,心就憔悴枯萎了。
那小草一样的漂泊生涯,哪里能比落花更长久,很多花没有落,小草就先死了。
只是在春天,在人生的路上,因为春风而起的乡愁眷恋,是那样的让人感慨啊。
这首诗是通感诗,你只有在炎热的夏天,看到芳草枯萎,领受人生的苦热,才知道活着的艰辛,连思念家乡都是一种情感的奢侈。
所谓为了生存”渐与骨肉远,转于僮仆亲。那堪正漂泊,来日岁华新。“
这是人生的一种艰难苦涩的存在感。在生死艰辛面前,你看到自己的心如小草枯萎,无可奈何。
”芳春去我远,九夏行将迁。
靡草阅炎日,鲜蔓无久延。
归禽避飘风,深林相哀喧。
披衣视河汉,恻怆悲高天。
当时非所谋,及今良固然。“ 明末清初 · 王夫之《 拟阮步兵咏怀二十四首 其七》
芳草繁花的春天离我远去了,炎热漫长的夏天到来。
那小草被炙热的阳光检阅,那鲜嫩的枝蔓,无法再生存。
许多鸟都回避着夏日的狂风,在林间惊慌鸣叫。
我披着衣裳去看星空,感觉孤独无望。
只是因为当时选择错了人生路,所以才落到今天。
实际上王夫之并不后悔现在。也并非他选择错了道路。一个末世和乱世,他选择反清复明,无愧无悔。只是,时代残酷,不可能有他的春天。他像小草一样在残酷的时代生存,也知道自己无法抗衡炎日,最终归隐山林。
”四月阳用事,群物咸长荣。
靡草虽就死,王瓜亦复生。
死生谁所致,时至莫能争。
达人洞神理,守分绝外营。
脩身俟天命,万古全其名。“元末明初 · 刘基《旅兴 其三十 》
夏天是阳光阳气的主场,所以古代有农历四月阳气重的说法。
正是阳光灿烂,很多树木都欣欣向荣。
虽然小草们此时枯萎,但是适合夏天的王瓜黄瓜正在茁壮生长啊。
这里就是用物候更替来谈人生。
万物的死生是谁所决定的?到了该枯萎凋谢的时候,挣扎也无用。
洞彻的人明白这样自然给予的启示和道理,安分自守,不过分去追求经营那些求不来的事。
好好完善自己的人生,等待未知的天命,用良好的道德操守,留下名声。
刘基是朱元璋的谋士,是开国勋臣,功成身退,是难得没有被朱元璋清洗的旧臣,这首诗写在晚年,他知道自己的命运,芳草旺盛的时期过了,要低调守拙,也随时准备赴死。
人生如草,时也,运也,命也,要看得穿,如果还有愿望,就努力保晚节和名声。他是个幸运者。
”凉雨到晚庭,月色带檐水。
幽兰递微芳,候至靡草死。 “明 · 黄衷 《晚庭》节录
这是写的早夏的黄昏雨后。
这是一阵解暑的阵雨,一会了雨就散了,而月亮照在屋檐上。
地气熏蒸,有兰草在庭院里传递着幽香,但是这样高温高湿的天气,很多草本都不能忍受,所以小满节气到来,也就是这些草本的末日了。
当然我这是节录,因为他后面谈的是现实,现实是这样炎热潮湿的季节,正是匪盗横行,城门有官兵抵挡盗贼,草民不安,卧以待旦。
那么这句候至靡草死,其实包含了这位官员爱民的忧患。
如小草样的子民,何以生存在这样严酷的环境呢?
所以他每到一地做官, 安民御盗,清理里役,节省财力,颇有政绩。
”草原细矣加之靡,索索其能免早摧。
设使自居于倾覆,应知谁得与栽培。
砌旁葶苈先零矣,园里松筠自若哉。
却忆雍陶有佳句,客心似此亦堪哀。“清 · 弘历《月令七十二候诗 其二十三 靡草死 》
乾隆皇帝虽然没有名诗流传,但是他的诗,也见证了他做帝王的一些心情和心态。
总体而言,他还是个善于共情思辨的好皇帝。
这是写在小满节气关于靡草死的感言。
草原上的草细微又加上风吹,南风吹草,草木摇曳,也不免在这样的季节枯萎。
但是这些草,到了凋零那天,是否知道是谁种植了它们?
这句,我不免想,是否乾隆重视过草原的建设?
到路边的小草在这个时节凋谢了,园林里的松竹却在夏天泰然自若。
但是我却想到了雍陶的好句子,如果漂泊的心像这枯萎的草一样,的确是令人悲伤的事。
这首诗写得非常含混,但是我却感念他记得雍陶的名句。普天之下,莫非子民。
他一念及此,也算心有慈悲。
小满二候,靡草死,这是自然的现象,但是古人观察如此细致,是值得当代人学习的地方。四季有轮回,物序有更替,你又从靡草凋萎中,感受到那些生命和人生的启示呢?
初衣胜雪为你解读诗词中的爱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