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散文 / 散文丨远人:苏东坡的开封沉浮

散文丨远人:苏东坡的开封沉浮

第一次打击是韩琦与英宗对话不久后的五月二十八日,苏轼二十七岁的妻子王弗病故。王弗嫁给苏轼时,尚值十六岁的碧玉年华,苏轼也才十九岁。二人少年结发,情深意笃。苏轼翌年为妻子撰写的墓志铭中,有两段话能见出二人的深厚感情和王弗的过人见识。

一是回忆二人新婚燕尔时,“其始,未尝自言其知书也。见轼读书,则终日不去,亦不知其能通也。其后,轼有所忘,君辄能记之。问其他书,则皆略知之,由是始知其敏而静也。”意思是苏轼与王弗结婚时,并不知妻子幼读诗书,王弗也从来不提,只是当苏轼念书时,王弗总终日相伴,似不觉书本枯燥。后来苏轼忘记一些书中之言时,王弗都能随口说出。惊讶之余,苏轼再问妻子其他书,王弗无不应答如流。苏轼对妻子的才思和安静性格极为喜爱。

二是关于自己初入官场时,“从轼官于凤翔。轼有所为于外,君未尝不问知其详。曰:‘子去亲远,不可以不慎。’日以先君之所以戒轼者相语也。轼与客言于外,君立屏间听之,退必反覆其言,曰:‘某人也,言辄持两端,惟子意之所向,子何用与是人言。’有来求与轼亲厚甚者,君曰:‘恐不能久,其与人锐,其去人必速。’已而果然。”这段话是说苏轼在凤翔为官时,每次在外办事回来,王弗一定仔细询问事情的来龙去脉,并时时提醒丈夫,在初来乍到的陌生之地,为人做事必得谨慎。另外,每当苏轼在家中会客时,王弗都立于屏风后倾听,客人走后,王弗会帮助丈夫分析与客人间的对话,并以自己深思熟虑的判断劝诫丈夫,什么人可交,什么人不可交。事后往往证明王弗的话无不正确。所以王弗去世,对苏轼来说,不仅是失去了一位贤妻良母,还失去了一位贤内助,“余永无所依怙”六字可见苏轼当时痛苦之深,连苏洵也不无感伤地说道:“妇从汝于艰难,不可忘也。他日,汝必葬诸其姑之侧。”

接受父命的苏轼因初回京师,一时无法返回巴蜀,便将妻子待葬于京城之西。不料一年未满,治平三年(1066年)四月二十五日,时年五十八岁的苏洵也病逝于京师。无论从哪方面看,苏洵都是对苏轼产生决定性影响的第一人。当苏轼八岁入天庆观道士张易简门下就读之前,苏洵已对其亲作学问发蒙。最令苏轼无日或忘的,是父亲带自己和弟弟千里跋涉,赴开封应考。当自己与弟弟金榜题名后,父亲只被赵抃举荐为秘书省试校书郎,后为河北霸州文安县主簿,与项城令姚辟修纂《礼书》。苏轼兄弟自然知道,父亲修纂《礼书》虽一丝不苟,但笔下重心,始终是废寝忘食地撰写《易传》,今因一场“风气不和”的小疾未加留意,竟骤然加重到药石难医的地步。

面对未酬心愿,苏洵临终前交代苏轼,命他将自己未修完的《易传》完成。“泣受命”的苏轼还无从预料,当终于完成父亲遗命时,自己已年过花甲,人也被贬至天涯海角的海南儋州了。此为后话。

苏洵虽未有进士之身,其才学却早得欧阳修由衷赞赏。若以官位论,苏洵的文安县主簿不过微不足道的九品小官,与高居庙堂的欧阳修、司马光等人不可同日而语,但在后者眼里,苏洵的才学令人敬慕。在其卧病期间,欧阳修一连写来三封致候信函;当其去世,司马光不仅亲来吊唁,还在苏辙请求下,为去世八年的苏洵之妻程氏撰写墓志铭。苏洵墓志铭则由欧阳修亲撰,为其盖棺定论。当苏轼将父亡之事上奏朝廷,英宗也“闻而哀之”,于六月九日赠故去苏洵为“光禄寺丞”,同时还赐双丝细绢和白银两百两,用于安葬开支,兄弟二人谢恩,却未受细绢白银。

辞别京师,苏轼与苏辙舟载苏洵和王弗的灵柩返蜀。

万国咸通的开封,在苏轼眼中又一次变得遥远和不可见了。

散文丨远人:苏东坡的开封沉浮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爱读书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创致敬,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ushu263.com/632703.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200768998@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