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樊之战,这场宋元之间的大战旷日持久,从1267年十一月(南宋咸淳三年,蒙古至元四年)蒙军围困襄阳,至1273年二月襄阳失陷,历时近六年的时间,
这是一场牵动万千生灵、决定南宋国祚命运的关键一战,
襄樊之战结束后,南宋门户洞开,
元军取得了宋蒙战争以来前所未有的胜利,牢牢地扣住了通向长江中下游的管钥。
此次战争,一直也是我们现代历史军事爱好者们热议的一个话题,
不乏有许多人关注的焦点问题:
一是,南宋为何输了?
二是,襄阳失陷后,南宋为什么就支撑不住了?亦或是元军为什么要死磕襄阳城?
我们在回顾这场战争的过程之前,
先说一说南宋和蒙元之间的恩恩怨怨,以及双方的客观差距。
宋蒙之间的恩恩怨怨,以及双方的客观差距
南宋和蒙古联合灭掉金国后,双方按照约定各自撤了军,
之后,蒙古大汗窝阔台将蒙军主力撤至黄河以北, 只在黄河以南留下两支机动部队;
南宋这边则是举行了盛大的庆祝活动后,君臣就开始讨论如何将失地收复回来。
至于宋蒙双方是不是对河南的归属有过明确的划分,目前在史料上是“各执一词”:
一种说法是,当时双方的约定是,将全部河南归还于南宋;
一种说法是,当时双方将领约定的是,将陈蔡东南地分属于宋;
一种说法是,双方对河南的归属,没有做出明确的规定。
但是,不管双方当时怎么谈的这件事,结果是南宋趁着蒙军主力撤走的时机,
出兵北伐短暂地收复回了汴京(开封)、西京(洛阳)和南京(归德府)这“三京”之地,
试图”踞关守河”(潼关、黄河),搭建黄河防线,
不料蒙军杀了个“回马枪”,此前更是掘开河堤,将宋军的行军、粮草运输路线冲毁,
最终宋军因粮草运输不力败退,从而也给了蒙古侵宋的一个借口,
虽说“一山不容二虎”,宋蒙之间的战争不可避免,
但是从这些史料来看,是宋军草率了,准备得不充分,也没料到蒙军会这么狡诈,
不过,当时南宋、蒙古的客观差距摆在那,
即使准备得很充足,蒙军没有“下套”,南宋也不见得守得住黄河防线。
我们先说说当时双方的客观情况,
当时的蒙古大汗的窝阔台,成吉思汗的第三子,他和众兄弟一直跟着父亲成吉思汗南征北战的,
是一位战争经验非常丰富的领袖,
之后继位的蒙哥汗、以及元朝开国皇帝忽必烈,个个都是这样,
对战争状况了解得一清二楚,这对蒙古的战略布局,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南宋,在宋宁宗时期还是可以的,起码一直“观望”着蒙金交战没有贸然参与进去,
比较冷静,
但在1234年宋蒙联合灭金时,宋理宗才开始亲政不久,此前十年一直是个傀儡皇帝,
他不是宋宁宗的亲子,而是侄子,当初他即位时因不合法有不少争议,
重要的是,他对政务完全不过问,还沉迷理学不可自拔,朝政弄得一团乱,
更不要说对对手蒙古有什么了解了,也不要提他懂什么军事战略,
南宋最高统治者没有战略目光的话,很容易用自己的短处去攻击对手的长处,
所以,南宋一开局就把自己放在了一个很不利的位置上。
再说说这个“黄河防线”是怎么回事,我画了个简单示意图,方便大家来理解(黄河、长江没标注):
我们看历史上中原王朝若抵抗不了北方游牧民族的侵扰,往往都会退至长江以南踞守,
感觉黄河似乎从未被当做“天险”,其防御性似乎也远不如长江,
这也是有缘故的,
黄河到了冬天容易结冰,还会迎来几个月的枯水期,有的河段甚至露出河床,
这样的话,骑上马很容易就过河了。
虽说此前金国靠着这条防线成功抵御了蒙古大军,但金国本来就有机动能力强的骑兵,
南宋不一样啊,南宋退守长江以南后,水军异军突起成为一个重要军种,
这也是南宋不同于北宋最突出的一个特点,毕竟北宋在北方,重点建设的是步兵、骑兵,
南宋则偏安东南,需要依托着长江防线防御金国入侵,
自然就会在沿江各地大量打造战船装备、设立水军,从而使南宋水军规模有了很大的发展。
南宋水军的战绩,也比陆军出色得多,
像当年韩世忠率领8000水军就将金兀术10万大军打得七零八落,
对比同一时期的两淮主战场上,南宋陆军一败涂地,
所以,水军对维持南宋半壁河山,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更何况蒙古当时没有水军,
这是南宋的优势。
但是这个兵种在黄河防线发挥不了什么作用,步兵、骑兵又难以与蒙古骑兵对抗,
对于南宋来说,这个时期应该加强长江防线才是。
可南宋没能抢占黄河防线不说,长江防线也没能守住,我们在说襄樊之战前,
需要先了解一下宋蒙的战争形势。
襄樊之战前,宋、蒙战争形势
襄阳有多重要,大家可以看一下图片,蒙军想要冲破南宋的长江防线,势必要拿下三个防区:
一是,四川防区;二是,襄樊防区;三是,两淮防区。
端平二年(1235年)六月的时候,窝阔台下令大举侵宋,
当时他派其三子阔出攻打荆襄地区,次子阔端则率兵攻打四川地区,蒙将温不花攻打两淮。
次年,阔出死于军中,蒙军继续南侵,攻下了下郢州、襄阳、樊城、邓州等城池后,大肆抢掠后撤兵。
之后蒙古军先后攻陷了诸多州郡,名将孟珙奉命救援江陵,击败了蒙古军,
相继收复失地,这个时候,宋蒙在荆襄战场上才出现相峙的局面。
蒙军在四川战场上,一开始也是屡战屡胜,但也是大肆掳掠后撤走,宋军作战勇猛,孟珙前来支援,南宋这边也是逐渐收复了不少地区。
在距离宋都临安最近的两淮一线上,蒙军也遭到宋军的顽强抗阻,这个时候蒙古的主要兵力被用于第二次西征,还没打算灭掉南宋,主要就是为了抢掠财富,不管因为什么,南宋算是转危为安了。
1241年,窝阔台病死,蒙古内部忙着争夺汗位,宋蒙战争也暂时告一段落。
南宋抓住时机,开始加强长江一线、四川的防御,建船练兵,建寨募军,
抗战派执掌军权,使南宋又有了振作的气象,
但是好景不长,南宋内部出现了很大的矛盾,抗战派将领余玠甚至被迫自尽了……..
挺好的一个趋势,又被南宋自己搞乱了。
而南宋内部自相攻伐之时,宋、蒙战争形势也在发生重大变化,
贵由大汗死了,乃马真皇后摄政失败,
窝阔台的侄子蒙哥在1251年被拥护为大汗,内部争斗平息,
又想起来南下侵宋了,而且这次蒙军改变了过去的战略,
非但没有抢掠就撤,反而开始分兵屯田、且耕且战,从这点来说,
蒙古帝国下定了南侵的决心。
当时蒙哥也是分兵三路:
一路,先由其弟忽必烈及大将兀良合台率军,控制云南;
一路,由蒙哥自己率军攻打鄂州;
一路,则由兀良合台从云南向北攻打潭州。
结果,蒙哥在攻打合州东面的钓鱼城时,遭到合州宋将王坚和全城军民奋起反抗,
围了五个月没拿下不说,自己还被炮石击伤,不久就死了。
蒙古即将迎来了新一轮的汗位争夺,
不过,忽必烈没有着急回去争夺汗位,反而强行渡江把鄂州给围了起来。
宋理宗慌忙让宠妃的弟弟、新任丞相贾似道到汉阳督战。
贾似道胆小,眼见着蒙军攻势猛烈,想着若是鄂州守不住了,回去肯定没有好果子吃,
于是瞒着朝廷派人暗中联系忽必烈求和,
忽必烈本身就着急回去争夺汗位,眼看鄂州一时半会儿也公布下来,此时又收到妻子的催促信函,
便“借坡下驴”答应了贾似道,之后急急忙忙带着人马回到北方。(1259年末)
忽必烈这一走就是好几年,他坐上汗位后(1260年),想起了他和贾似道的约定,
派使臣郝经前往南宋索要贾似道承诺的江北之地,银、绢各二十万两,
谁知贾似道死活不认账,
此前他谎报战功,声称是自己打跑了蒙军,受到宋理宗各种表彰,又是加官又是进爵的,
若是让这骗局露馅还得了?
贾似道不敢认账,更不打算放走蒙古使臣,把忽必烈气得要命,可这个节骨眼儿上,
李璮叛乱,紧接着弟弟阿里不哥叛乱,
忽必烈脱不开身,只好先把贾似道先放在一边。
这个时期,南宋政权的腐败已经发展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贾似道擅权无上,还弄了个“打算法”,名义上是为了防止将领们贪污,实则是为了排除异己,
襄樊命运至关重要的人物——刘整,便是因为这个缘故在1261年由宋降蒙,
忽必烈平定内乱时,已经1265年了,
此时蒙古已经完全具备全力进攻南宋的各种条件,
蒙军的首要目标便是襄樊二城。
襄樊烽火:元军为什么要“死磕”襄阳城?
刘整,此前是南宋名将孟珙的部下,
当初只带着12人便趁着夜色拿下了金朝信阳城的守卫,
这比五代名将李存孝率十八骑拔洛阳还不可思议,因此孟珙便时常称他“赛存孝”,
可见,刘整这个人完全是个智勇双全的人才,
赵方临死之前还嘱咐儿子赵葵,刘整太有才了,若是不能用务必杀掉他,不过赵奎没听,
刘整躲过一劫,谁知道躲过老赵,没能躲过老贾,更没能躲过同僚的恶意构陷,
迫于无奈就投奔了蒙古。
为什么说他是关键人物?
可以说,若没有刘整,蒙古打南宋就费劲了,南宋可能会坚持得久一些,
我们看窝阔台、蒙哥奔着两淮打,忽必烈又揪着鄂州打,
实际上,长江这条防线的关键的确是在鄂州,正好处于中间位置,
都说打蛇要打七寸,蒙古拿不下鄂州的话,无论打两淮还是四川防区,等于没突破长江防线,
只有将这条防线从中间拦腰截断,让南宋守军首尾不能连城一片,
再各个击破,就很容易拿下南宋。
可是,鄂州不好打,这个道理南宋自然不会不知道,
而且,蒙军想突破这个防线,根本没有优势,最简单的一个道理,怎么过江?
若是几个人还能找一条小渔船,可这是十数万大军,必须得有大船,而且是战船才可以,
否则,刚飘到江心很快就会被赶来的宋军扔进河里喂鱼。
那么船又该如何解决?
总不能从内陆打造,然后N多人抬到江边吧?
势必是要在沿江地带造船,而且还不能是长江,就像前面说的,毫无战斗经验的元军在水面上操练,也很容易成为宋军的目标,
那么,哪里理想之地?
当时有两条水路与长江相连:
一是汉江;
二是两淮流域的邗沟。
但是两淮地区水网纵横,限制蒙古骑兵的机动性,
因此,汉水两岸的襄、樊二城是最为理想的地方了,
这也是元军为什么跟襄阳“死磕”的一个重要原因。
进攻襄樊的建议就是刘整提出的,
他在京湖与四川两大战场辗转驰骋数十年,对双方攻防得失最为了解,
如果拿下这二城,然后由汉入江,直下临安,南宋就手到擒来了。
此外,刘整还建议忽必烈贿赂鄂州守将吕文德,
让他同意蒙古在樊城外设立榷场(贸易场所)。
就这样从1267年开始,蒙古打着防止榷场货物被盗的借口,
在沿汉水白河口、新城、鹿门山等地筑垒置堡,
通过外通互市、内筑堡垒的手法,在襄樊城外埋下了钉子,截断了襄樊的供给线。
此一战,南宋为何输了?
襄阳、樊城夹汉水对峙,城坚水深,城内储粮可供十年之需,
宋人还在两城间的江面上立以巨木,用铁索相连,上架浮桥,连通两城。
襄阳守将就是吕文德的弟弟吕文焕,
他向其兄报告蒙军将攻襄樊,然而经验丰富的吕文德,听到此话压根儿没往心里去,
还斥责弟弟吕文焕不要胡说八道。
1268年九月,刘整与阿术建造好了5000艘战船,又训练了水军七万人,即便雨日不能实战操练,也画地为船模拟练兵,
使宋军无法再经汉水入援襄阳。
这时的南宋,宋理宗已死(1264年,无子),继位的是他的侄子宋度宗,
据说宋度宗的母亲是荣王府中的一名小妾,怀有身孕时被正房夫人灌了药,导致宋度宗到了7岁才会说话,智力要比正常孩子低,
左丞相吴潜根本就不同意让他成为大宋天下的继承人,可宋理宗非说自己侄子“资识内慧”,
还将吴潜贬往外地,别人更不敢说什么了,
宋理宗死后,时年25岁的宋度宗即位,懦弱无能,很依赖贾似道,朝政愈加昏暗。
被困期间,他接二连三地向朝廷请求救援,可贾似道忙着与群妾踞地斗蟋蟀,
根本就不搭理这天大的事,
张世杰与包围樊城的蒙军作战,败退(1269年);
夏贵率水师驰援,被阿术击败(1269年);
吕文德的女婿范文虎去支援夏贵,也被打败了,慌忙驾轻舟逃跑(1269年);
吕文焕的兄长吕文德,也已于这一年去世,
临死懊悔道:误国家者,我也!
时间一天天的流逝,蒙军很有耐心地慢慢前进着,
李庭芝接任京湖安抚制置使后(1270年),本欲救援襄樊,却遭到范文虎偕同贾似道制肘。
次年(1271年),忽必烈建立元朝。
这一年,史天泽采用张弘范的计策,
“城万山以断其西,栅灌子滩以绝其东”,筑万山堡(蒙军造船基地),
以断汉水西向的交通,立栅灌子滩以绝东流的水上通道,
使襄樊成为粮援不继的孤城,又筑岘山、虎头山为“一字城”,联络诸堡,
把原来是一个整体的襄樊军事防区,切割成两份,
这样包围圈进一步逼近了樊城……….
忽必烈又下令四川地区、两淮地区的元军分别出兵,牵制这两地的宋队援救襄樊。
吕文焕本来是带着步骑一万五千人、兵船百余人奇袭了万山堡,
结果被张弘范打败,不得不退守,
襄阳的外围据点全部丢失了,偌大的汉江上仅余两个孤独的城。
六月,范文虎率十万水师前去解围,岂料在鹿门被汉江两岸的元军击败,
宋军损失战舰百余艘,伤亡不计其数,范文虎则是趁着夜色跑了……
到了1272年的时候,襄樊已经被围困五年了,城里的粮食还是足够的,但是食盐短缺,
李庭芝了解到情况后,万分着急,
情急之下招募了3000人的敢死队,由民兵领袖张顺、张贵率领,
以三舟联为一舫,中间一舟载盐布,左右两舟空其底而有三十名士兵作掩护,驰援襄樊,
张顺、张贵二人,在出发前沉重地说道:
此行有死而已,如非本心,即可退去,别坏了大事!
但是勇敢无畏的南宋勇士们,没有一个退缩的。
这一支承载着希望的救援敢死队,趁着夜色乘风破浪,冲进了元军的包围圈,
天亮后,他们终于突破元军封锁线,抵达了襄阳城下,
遗憾的是,清点人数时没有找到张顺,
数日之后,其尸溯流而上,身重四枪六箭,犹被甲执弓,怒气郁勃一如生时。
本来张贵留在了襄阳与吕文焕一同守城,
但他派二人到郢州向范文虎求援后,两人回来报告说范文虎正准备发兵五千救援襄阳,
张贵仗着骁勇由原路杀回,决定亲自前去为援兵引路。
一开始张贵成功突围,但到了与范文虎约定的地点时,左等右等也没等来援军,
原来是天气恶劣,范文虎的援军躲在三十里之外,失约了,
而元军获得这个情报后,早就布置好了陷阱,就等着张贵上当,
张贵寡不敌众,宁死不降,以身殉国,
元军派四名南宋降兵将张贵尸首抬到襄阳城下,南宋军民泪如雨下,吕文焕将四名降兵全部斩杀,并为张顺、张贵立双庙以祀。
援襄努力,至此彻底失败。
1273年(南宋咸淳九年,蒙古至元十年)正月,
元将阿里海牙架起西域人亦思马因制造的“回回炮”,轰破了樊城外郭一角,
数万元军蜂拥而入,樊城军民奋起反抗,守将牛富率死士百人与敌巷战杀敌无数,
转移阵地前,身负重伤的他望着民居烧绝的街道,义无反顾走进了大火之中,
副将王福见状,悲叹道:将军死国事,吾岂宜独生,亦赴火死,
樊城军民皆亡…….
在被围四年以后,与襄阳唇齿相依的樊城终被攻破,
襄阳彻底成了一座孤城,
元军派出亦思马观察地势后,将“回回炮”置于襄阳城的东南角,开始向襄阳城发起狂轰,
襄阳守将吕文焕迟迟等不来援军,信念坍塌,
他望着全城百姓仰天而哭,最终选择牺牲自己的名节来保全襄阳城,
二月二十四日,吕文焕和儿子出城投降,归顺了元朝,
荆湖都统范天顺望着蜂拥而入的元军,仰叹“生为宋臣,死为宋鬼”,在其守地自缢殉国,
那一日,整个襄阳城泪如雨下…….
至此,长达六年之久的襄樊之战宣告结束。
忽必烈看到南宋这样腐败,决定一鼓作气消灭南宋,此时宋度宗已死,
坐在大宋皇帝宝座上的是贾似道拥立的4岁幼儿赵显,太皇太后谢氏临朝听政,
贾似道依然擅专朝政。
元军元帅伯颜进而攻下鄂州,沿江东下,直取临安,
贾似道本想求和,却遭到伯颜拒绝,
蒙军加紧进攻,宋军全线崩溃,三年后,临安城破。
当时,诗人汪元量在《醉歌》中写道:吕将军在守襄阳,十载襄阳铁脊梁。望断援兵无信息,声声骂杀贾平章。
宋军襄樊之败,南宋朝廷内部腐朽,是一个因素,
但是我们在回顾这场战争,
元军的水军,也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我们说南宋为何抵抗蒙军那么多年,
可以说,水军是南宋最为重要的一个仰仗,
但是有一天,南宋的对手也有了足以与宋水师相抗衡的水上作战军队时,
南宋的优势已经不存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