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皇后一句话,得罪了宰相
刘娥临死前,曾留下遗诏要赵祯将杨淑妃尊为皇太后,赵祯虽然遵照了刘娥的旨意,却不再让这位太后杨氏临朝听政,
而且赵祯亲政后,召见宰相吕夷简一同商议,打算将张耆、夏竦、陈尧佐、范雍、赵稹、晏殊、钱惟演等疑似“走太后后门”提拔上来的一众朝臣统统免职,
玲珑八面的吕夷简自然不会违逆赵祯的意思,他还恭维赵祯“英明”,
可吕夷简万万没想到,第二天早朝宣旨官宣布名单的时候,他的名字竟然也在其列!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吕夷简怎么也没想到,昨天皇帝还找他商议,名单还是他同皇帝一起列出来的,为啥事先一点征兆都没有?
这让他实在是想不通,浑浑噩噩地度过一整天后,他决定找出问题所在,凭他直觉仁宗不会突然就将他罢相,一定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
还别说,真的让吕夷简从内侍副都知(宦官,管宫禁事务)阎文应那里打听到了消息,
竟然是郭皇后的一句话,害得他被贬出京城!
原来,仁宗跟吕夷简商议当天,回宫就将此事说给了郭皇后,其实郭皇后并没想太多,
她听说丈夫要将刘太后临朝时的班底都端了,想到吕夷简也是在刘太后临朝称制之后,才当上了宰相,因此对赵祯说:吕夷简不也是依附太后的人吗?只不过他为人狡猾,善于应变罢了。
郭皇后对政事了解得不多,其实吕夷简在真宗在世时就一度受到重用,当时就有朝臣猜测宰相之位非他莫属,并非是刘太后私心提拔,
可这话无疑让刚刚亲政的仁宗赵祯想岔了,由此就罢免了吕夷简,将他贬出了京城。
都说宰相肚里能撑船,可吕夷简苦熬了半辈子才坐上宰相的位置,如今因为郭皇后一句话功亏一篑,怎能不怨?
他暗暗将此事记在了心里,想着日后若有机会,一定要找郭皇后报今日之仇。
年轻的仁宗在政治上的日益成熟,逐渐摆脱了刘太后的阴影。
不过他的雄心壮志很快就受到了严峻的挑战,所用之人大部分都不能让他很满意,他似乎开始理解刘太后为何没有重用这些朝臣了,
不过两个多月的时间,仁宗就有意召回刘太后生前的班底了,
正巧这个时候,有人故意在仁宗面前说起吕夷简的好话,仁宗这时已经有些后悔罢了吕夷简的官,
于是就下诏将吕夷简召回京,官复原职。
宫中的郭皇后根本就没意识到危险即将到来,她也顾不上关注吕夷简是不是回来了,
因为她正忙着与后宫的美人们“开战”,又哪里会想到自己会被吕夷简记恨上了。
赵祯的感情纠葛
说起这位郭皇后,就不得不再度提起刘娥,
刘娥从一个出身卑微又是二婚的寻常女子,获得真宗三十来年的宠爱,最终在她四十四岁那年坐上了皇后宝座,
倒不是她生得倾国倾城,而是她这个人比较本分和善,与宫中的嫔妃们相处得很和睦,
完全不是小说里的“奸妃”刘德妃,
可是她为儿子赵祯选的皇后,却有些不尽人意了。
本来赵祯看上了财主之女王氏,可这是为皇帝选皇后,刘娥虽然也是平民出身,但她执政多年,深知皇帝的婚姻由不得自己喜好,由此就将王氏指婚给了刘美(银匠龚美)的儿子刘从德。
赵祯的心情可想而知,可他不敢违逆严厉的母亲,只好眼睁睁看着娇美的心上人嫁给别人为妻。
很快就到了赵祯选婚的日子,这一次赵祯又看上了已故左骁骑卫上将军张美的曾孙女张氏,
他想着这回是个官家女子,太后总会同意吧,谁知刘娥却相中了平卢节度使郭崇的孙女郭氏……..
比起张氏,郭氏的家世背景要好一些,她的生母还是宋太宗李皇后的姐姐、也就是宋真宗的姨母,其父郭守璘又在朝中担任要职,
因此,刘娥没同赵祯商量就将郭氏立为了皇后…….
这一决定,又一次使少年皇帝遭受到沉重的打击,进而此后很长时间内对郭氏相当冷淡,
不过奇怪的是,赵祯也没有格外宠幸他一眼相中的张美人,反倒对后宫中的尚美人和杨美人宠爱异常。
郭皇后本就对丈夫的冷淡心有怨言,如今又见两个美人整日纠缠着丈夫,这让她大为恼火,
免不了拿出正宫皇后的身份斥责尚美人、杨美人,
这两个美人深知皇帝不喜欢皇后,又仗着自己受宠根本不将皇后放在眼里,
郭皇后这个人没什么心机,她能坐上皇后之位完全是因为刘太后的缘故,史书上说她善妒,
倒不如说她不懂得隐藏自己的心思,处处显得骄纵自恣。
废后风波
这一天,赵祯来到了尚美人的宫里,尚美人在他面前说起了郭皇后的坏话,偏巧就被赶来的郭皇后听了个正着,
气得郭皇后也顾不得身份了,当即就向尚美人的脸上抓了过去,赵祯见状慌忙站起身来护住尚美人,结果自己的脖子被皇后抓出了几条血道子来,
赵祯大怒,萌生起废后的想法,于是阎文应这个向来与吕夷简熟络的宦官,抓住机会向赵祯建议把脖子上的伤痕给大臣们看看。
赵祯心里憋着一团火,正没地方诉说,如今听阎文应这么一说,还真就喊来朝臣,开始向他们吐苦水。
吕夷简自然知道郭皇后并非有意抓伤皇帝,可谁让她得罪了自己呢?
便让谏官范讽乘机进言:后立已有九年,尚无子,义当废。
吕夷简则在一旁随声附和说:古代也有废后的事。
这个废后理由实在是有些牵强了,当时的仁宗后宫没有一个皇子出生,要是皇后因为没有生出儿子要被废掉,那诺大个后宫恐怕全得清空才是,
群臣不乏有人觉得这事太过荒唐,右司谏范仲淹反对说:宜早息此议,不可使闻于外也。
其实赵祯何尝不知道,无论因为皇后误伤自己、还是无子,根本就无法让群臣认同废后之事,只能将此事给暂时作罢。
吕夷简好不容易等来这个报复郭皇后的机会,怎么会让此事不了了之呢,他不断找机会游说仁宗赵祯废后,使得赵祯最终下定了废后的决心,
并且颁下了这样一道诏书,说:皇后以无子愿入道观,特封其为净妃、玉京冲妙仙师,赐名清悟,别居长宁宫。
这道“高明”的诏书,想来也是吕夷简出的主意:是皇后自愿入道观的,这下大家没什么可说的了吧…….
吕夷简为了达到废掉郭皇后的目的,竟然下令台谏部门不能接受谏官的奏疏。
可这种“掩耳盗铃”的事,只能做做表面功夫,朝臣们岂不知皇后是被废掉了,
然而,即使皇后有错被废,也应该去宗庙焚香告诉先祖们皇后错在哪里,更该将废后的理由公示天下,皇后母仪万方是天下的典范,怎能如此潦草、简单地废掉皇后?
因此,孔道辅、范仲淹、孙祖德、宋庠、刘涣、蒋堂、郭劝、杨偕、马绛、段少连等朝臣,聚集在皇帝寝宫门前,上奏说:后无过,不可废,请赵祯收回旨意。
他们还跑去质问吕夷简:你不去引导皇帝做尧、舜一般的君主,怎么反倒劝皇帝效仿昏君所为呢?!
噎得吕夷简根本就答不出话来,只能尴尬地闪人,
他想了想,还是跑到仁宗面前建议说:群臣闹事太不像话了,官家应该贬几个人,杀一儆百,以儆效尤!
本来孔道辅、范仲淹等人打算第二天在朝堂上与吕夷简进行辩论,可没等他们上朝,就在待漏院接到了仁宗的诏令:孔道辅外任知泰州,范仲淹知睦州,孙祖德等人各罚铜二十斤……..
孔道辅、范仲淹只得奉诏,卷起铺盖走人,其他人想为孔、范二人说情,可折子递上去统统被打发了回去…….
最为凄凉的还是郭皇后,她根本就没想到只不过因为一场争风吃醋,自己竟被废掉了后位,
连成为庶人都没机会,直接就成了“女道士”……她就这样败给了自己的冲动!
大半年之后,宋仁宗赵祯在尚美人、杨美人的折腾之下,身体消瘦不已,
这一切让杨太后很是愤怒,直接就将尚、杨二美人赶出了皇宫,赵祯虽然有些不舍,但面对这个从小宠爱他长大的“小娘娘”,他也无法违逆她的意思,只得忍痛送走了两个美人。
后来,逐渐成熟的仁宗开始思念“净妃”,也就是前妻郭皇后,好歹两人也一起生活了九年之久,若说没有感情是不可能的,只怪当时自己在气头上,才做出了这样一个冲动的决定,
赵祯想了想,就派人前去看望郭皇后,还送去一首小诗表达思念之情,甚至还表达让她回宫的意思,
郭皇后的性情虽然有些急躁,但好歹出身名门,她虽然言辞悲切地和诗回应了赵祯,不过提出要求:如果再次召见,必须由百官立班上册才行。
这让赵祯很为难,拿不定主意该不该让郭氏复位,
可这事让宦官阎文应知道了,他很担心郭氏一旦回宫复位,那么自己这个当初害她丢掉后位的人肯定不会有好果子吃的,
正当他为该如何阻拦此事烦躁的时候,偏巧郭氏生病了,而皇帝赵祯派自己带着太医前去为她看病,
期间发生了什么我们不知道,只知道几天后郭氏突然身亡了……..年仅二十四岁。
《宋史》上很直白地说:宫里宫外都怀疑是阎文应毒死皇后,但不能得到实情。
可见,郭氏之死或许另有隐情,倒不是非得怀疑阎文应,
他不仅有动机,而且他的儿子阎士良还在御药院任职。
赵祯很伤心,追赠郭氏皇后,然而伊人已逝,再多的追忆补偿都换不回活生生的人了,所以说凡事要冷静处理,切不可做出让自己后悔不已的事来。
后位空了,受宠的两位美人也被送出宫了,不难猜测,很快新人就要入宫了…….
一直以来,皇宫里的女人各个都不是省油的灯,
这就使得每个朝代对皇后的要求,其实除了身世背景、个人教养之外,无形中又多了一条——管理后宫的能力,
仁宗的前任皇后郭氏输给了宫里的宠妃,又得罪了前朝的重臣,所以落得个凄凉的下场,
新任皇后曹氏,却是个十分稳重的人,不过她面临的“危机”却也不比郭氏差……..
曹皇后是杨太后为赵祯选的皇后,这位皇后在史书上评价很高,素得贤德皇后的称赞,
她出身将门,是枢密使周武惠王曹彬的孙女,
而且曹皇后才学很高,熟读经史,善飞白书,为人谨慎宽容,丝毫不在小事上与嫔妃计较,
可就这样一位贤后,却也差点落得“废后”的下场,
这又是怎么回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