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与吕碧城、萧红、张爱玲并称为“四大才女”。
她是四人中寿命最短的,比萧红还薄命。
她就是石评梅。
她经历了两次恋爱,和高君宇的恋情被称为“民国版梁祝”。
连周恩来都说:“我很仰慕他们啊!”
01
石评梅出生在山西平定县的一户书香人家,她的父亲石铭是清末举人,46岁才生下了她,老来得女,格外珍视。她自出生后,就被父亲视为掌上明珠。
父亲为她取了两个名字,一个是乳名元珠,如元宝和明珠一样疼惜。还有一个学名叫汝璧,如璧玉一样,秀美珍贵。
石评梅到了3岁时,父亲便亲自给她教授古诗词,经过一年的学习,她到4岁时,便能熟读三字经、千字文,还有四书五经、名人故事,知识面涉猎很广泛。
石评梅的父亲虽然是举人出身,但是思想却很开明。辛亥革命时,他剪掉了大辫子,到山西省太原任省立图书馆馆员。
待在省里安定下来后,他立即将女儿石评梅接到了身边,并将她送入了山西省立女子师范学校学习。
因为早年打下的基础,石评梅在学校各科成绩都非常优秀,无论是琴棋书画、诗词文赋都出类拔萃。
石评梅16岁的那年春节,她画了一幅梅花的条幅,自己又给画配了一首诗,诗云:
有梅无雪不精神,
有雪无诗俗了人。
日暮诗成天又雪,
与梅并做十分春。
甚至省城的一些学者看后不禁赞叹:“真是妙啊!”
石评梅初露锋芒,被称为“晋东才女”。
因喜欢梅花的坚韧,她给自己取笔名“评梅”,从此以这个笔名发表作品。
18岁那年,石评梅因成绩优异被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录取。但那年国文系不招生,石评梅只好阴错阳差读了体育系。
优秀的人到哪里都优秀。爱情是优秀的人或普通的人都逃不开的情劫。
庐隐曾写过一部《象牙戒指》,其中就是以石评梅的刻骨爱情为原形。
石评梅初到北平读书时,她的父亲担心爱女独自赴京不安全,于是便托了自己以前的学生吴天放一路照顾石评梅。当时的吴天放已经是北京大学的老生。
石评梅被吴天放一路护送到了北京。初到北京的石评梅,没有朋友,环境陌生,孤独感也被放大。吴天放时不时地关心,让石评梅备感温暖。
十七八岁的年龄,情窦初开的石评梅无法抵抗此种温柔,一颗倔强的心也变得柔软起来。于是两人开始通信,约会也越来越频繁。
交往多了后,石评梅被吴天放儒雅的谈吐和英俊潇洒的样子所吸引。
正值五四时代,一群青年男女都深陷入自由恋爱的空中楼阁中,他们每天读读诗歌,相互品评研究。而这样虚无的爱情,一撞到现实,就如同七彩的楼阁被粉碎,一身的伤,一地的心碎。
02
一天,吴天放邀请石评梅去逛公园,石评梅还精心打扮一番。他们逛完公园,吴天放又带她到了一个叫“今雨轩”的地方吃饭。
席间,吴天放从包中取出一沓精美的印花信笺。每个笺面上都有一枝梅花,它们形态各异,还配有咏梅的诗句,有“万花敢向雪中出,一树独先天下春”、“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梅”。
石评梅惊喜地问道:“想不到吴君对梅花有这么深的研究啊?”
吴天放笑笑说:“因为我爱梅呀!”
石评梅从吴天放的话中听出了弦外之音,脸不觉红了起来,心里不由暗流涌动。
石评梅好奇吴天放如何知道她喜欢梅花。
原来,当年在火车上,吴天放见石评梅手上拿着一个手巾,手巾上有一枝手工绣上去的梅花,便猜到石评梅喜欢梅花。于是他回到北京后,就跑到图书馆,遍览有关梅的诗文,并印制了“评梅用笺”。
无论是尺素传情,电话问候,携手郊游、或者鲜花礼献、聊诗打趣,无不俘获着石评梅的芳心。
有一次,石评梅正要去听一位教授的演讲,因为这次的演讲刚好与石评梅与吴天放的约会时间有冲突,石评梅打算提前去告知吴天放。
当时吴天放的公寓门口,一名男孩正在铲雪,小孩冷不丁地问平评梅:“你找谁呀?”
石评梅愣了愣神说:“吴天放。”
小男孩子眨巴着滴溜圆转的眼睛说:“哦,他是我爸爸!”
石评梅如被人拍了一板砖,她从来不知道吴天放是有妻室的人,她心碎地掉头回到了学校。
石评梅曾痛苦地在日记中写道:“情感是个魔鬼,谁要落在他的手中,谁便立刻成了他的俘虏。”
石评梅是善良的,她不愿将自己的幸福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
后来,她不仅向吴天放索要了往日的情书,还发誓再也不谈恋爱,不结婚,坚持独身主义。
虽然与吴天放断绝了联系,但是她内心的痛仍然存在。
她和着泪水,写成这样的诗句《疲倦的青春》:
缠不清的过去,
猜不透的将来?
一颗心!
他怎样找到怡静的地方?
当爱情的七彩楼阁崩塌后,她将所有的精力倾注在学习上。
她虽然身在体育系,心却在国文系。她去参加了学校的一些国文社团活动,也因此结识了庐隐、和陆晶清。
有庐隐与陆晶清两位闺蜜的陪伴,学习生涯也充实有趣起来。石评梅是家里的独生子女,陆晶清没有母亲,所以两个身世飘零的少女,两人互相安慰,有共同的爱好,感情也亲密无间。
一次,在山西的同乡会上,石评梅听完一位青年的反帝反封建的演讲时,极为震撼。
这位青年就是高君宇,他是北大的助教。
两人细聊后,高君宇得知石评梅是老师石铭的女儿,顿时感情亲切起来。石评梅也很崇拜高君宇年纪青青,竟然有如此魄力。
于是两人时常书信往来,互相问候,谈革命,谈论情感。
高君宇对石评梅渐渐地情愫暗生。
高君宇很坦诚,他告诉石评梅有关他的一切。他在家有包办婚姻,他是逃婚到北京。
中秋节时,高君宇手写了刘禹锡的《陋室铭》,赠给石评梅,石评梅倍感珍惜,将它贴在墙上。
高君宇的关怀,让石评梅感动不已。
高君宇在西山养病时,还特地采了一枚红叶,上面题诗:“满山秋色关不住,一片红叶寄相思。”
还未走出上一段感情伤痛的石评梅,收到如此多的表白信后,愧疚不已,退回了红叶,并在信的背面写上一句:“枯萎的花篮不敢承受这片鲜红的叶儿。”
如果两年前,石评梅第一个遇到的是高君宇,也许一切都来得顺理成章。可惜没有如果。
毕业那年,石评梅被推荐到附中女子学校,因为有深厚的国学功底,又兼任国文教员。
石评梅教学非常认真,她发誓一生要从事教育工作,爱自己的学生。她在附中一干就是6年。
她的学生著名作家李健吾、蹇先艾等人。为了帮助学生增长见识,她甚至捐出了自己心爱的几十本藏书,为班上建起了“图书柜”。
庐隐说:“评梅对学生真像一个温和的大姐姐,对待小妹妹似的,她所带的每一个学生都被她感化。”
一次,石评梅带着附中的女排参加华北冬季运动会,有一个叫颜毓芳的学生没带行李,比赛后,就和着衣服倒在床上睡着了。
石评梅看到后,帮她脱掉了鞋子,拉着她跟自己一起合铺。当时颜毓芳感动得哇哇大哭起来。
石评梅帮她擦泪:“有困难告诉我,我们一起解决。”
颜毓芳后来回忆说:“我失去了多年的母爱,石评梅先生又给了我了!”
正因为石评梅对学生如母亲般的关爱,老教育家汪震曾在《评梅的女子教育》中,称赞说:“她是文学家、体育家、教育家,她以体育作为德育的一个门径。”
她爱学生如子,而她生命绚烂却短暂,没得得及有自己的孩子。
03
那年,高君宇要南下广州革命,临行前的雨夜,他来到了石评梅的住处。匆匆的告别后,便踏上了南下的征途。
爱情虽然价高,但是为了自由,高君宇还是优先选择了革命。
高君宇到南方后,他深知凶多吉少。工作之余,他在香港的南洋货铺里为石评梅买下一枚精致的象牙戒指。他自己留了一枚,将其中一枚寄给了石评梅。
早年恋爱受挫的石评梅,提起恋爱,却像过敏似的,内心柔弱到不堪一击。
她悲观地给高君宇回信说:“我愿用象牙的洁白和坚实,来纪念我们自己,寂静像枯骨似的生命。”
此次,高君宇作为孙中山的助手,在广州指挥叛乱,他的汽车遭到了匪徒的枪击,他的手也因此受了重伤。
高君宇回到北京时,被安排住进了一家德国的医院,他在病房中与周恩来结识,还给周恩来和邓颖超做“红娘”。
他一直在等石评梅感情的答复,可石评梅始终态度冷淡。
直到1925年3月5日,29岁的高君宇在进行完手术后,因大出血死去。突然降临的噩耗,让石评梅懊悔不已,甚至几次昏厥。
高君宇的葬礼上,她含着泪,将自己的照片放在了他的棺内,以示陪伴。而此时,她被深深地内疚和自责包围着。
她才恍然,来日并不方长,她才意识到自己永远的错失了一份诚挚的爱。
于是她在墓碑上写道:“君宇,我只有把剩下的泪流到你坟头,直到我不能来看你的时候。”
高君宇生前,她对他的感情游离不定。高君宇死后,她对他的感情坚如磐石。
她的桌上供着高君宇的遗像,手上戴着高君宇送给她的象牙戒指,桌上堆着高君宇的遗稿。她每天埋头整理着高君宇的著作,并将其结集出版。
除了整理高君宇的遗稿,她也延续着高君宇的革命理想。
“三·一八”惨案时,她写出了揭露反动派杀害青年的《血尸》。缅怀英烈,她写下了《痛哭和珍》和《深夜絮语》。
在“济南惨案”后,她愤慨地写下《我告诉你,母亲》,其中她以呐喊的口气写道:“我是撑起这弱小的身躯,投入在腥风血雨中搏战的战士,直到我倒在战场上。”
她一边教书,一边投身革命,她俨然从一个恋爱中的悲切女子,成为了一名坚不可摧的革命战士。即便是吴天放再次来追求她,安慰她,她也无动于衷。
在高君宇离世的第三年,她因患脑膜炎病逝,不知是巧合还是心灵相通,她和高君宇病逝于同一家医院、同一个病室、同一个时刻。
她唯一的遗嘱上写着醒目的两行字:“生前未能相依共处,愿死后并葬荒丘!”
如石评梅所愿,她死后被葬在高君宇墓的右侧,成就了一段“民国版梁祝”的爱情佳话。
周恩来敬佩他们的革命精神,也被他们的爱情所震撼,于是慨叹说:“我很仰慕他们。”
高君宇是“壮志未成身先死”的我党早期的政治活动家,石评梅是“零落成泥碾作尘”的现代文学家。
他们的爱情虽然令人唏嘘,而他们为革命献身的精神将永垂不朽。
佛说:“前世的五百次回眸,才换来今生的擦肩而过。”
如果有来生,愿她们修得共枕眠。没有嗔怨痴慕,没有期待失望,没有逝去,没有等待重逢,没有应诺失信。
参考资料:
《石评梅传》
《秒懂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