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按:准确地说,这一期发的是刘年的写作心得,谈不上“争鸣”。读完刘年的这些诗歌碎语,无疑是让人感觉到了惊艳,这是一种灵魂被轻轻触动的感觉。记得刘年说过,“我写诗的时候,整个北京城都会安静下来”。对,这是一位真正的诗者。
刘年,本名刘代福,1974年生,湘西永顺人。喜欢落日、荒原和雪。主张诗人应当站在弱者一方。出有诗集《为何生命苍凉如水》。
散文是独坐,诗是狂奔
刘 年
1
百花中,比较喜欢雪花和烟花。
感觉它们有些像命。
2
好编辑和好诗人,是水火不容的。要么做一个好编辑,要么做一个好诗人。在我的视野里,没有人,既是一个好的编辑,又是一个好的诗人,以前没有,现在没有,以后可能也不会有。你现在处在十字路口,是时候做选择了。酒过三巡,对面的大哥,语重心长。他做了几十年的编辑,他看过的字,比我看过的沙少不了多少。我当然选择做一个好诗人,我毫不犹豫地答,诗歌,几乎是我的宗教。做一个好的编辑,会给我带来一些光环和便利,只是这些对于一个志在写好诗的人来说,意义不大。问题是,做一个好的编辑,几乎是与百分之九十的诗人为敌,像我这种视诗如命者,长此以往,不知最后,能剩几个朋友。那就低调收敛地做编辑工作,平庸一点,圆滑一点,这里不是私企,工作做好了,不仅耗费你时间和精力,而且会让你树大招风,遭人嫉恨,甚至让你在京城混不下去都有可能。他说的,和我想的差不多。我点了点头。接下来的两天上班,我都在写诗。写诗是很快乐,两千汉字,就像两千士兵,全是我的部下。排队列阵,攻城掠地,胜败无常,但过程有趣,很容易就下班了。
然而,第三天,我改变了主意。
有些事,做不做得到,是天的事,做不做,是我的事。
3
因为彼此之间保持着足够的距离,所以恒星能无限接近永恒。
4
很多年来,我一直把火药、铁粉,都往肚子里吞。
四十已经出头,是时候,点燃自己了。
5
细细揣摩,散文和诗,又是有区别的。
诗,是对饮,面前,是千夫所指的时候依然理解你信任你的那个男人或者女人。
散文,是独坐,面前是人间缓缓升起的炊烟。诗,是行走或者狂奔,背景是落日、荒原和雪。
散文,是万水千山走遍后的独坐,背景是父亲的坟墓和菩萨岩。
6
每天早上,洗一次头。每周,洗一次澡。
每月,远远地行走一次,去乡间看风景,也看看农民兄弟的庄稼。
每年,去一次菩萨岩,在父亲的坟前停一两个小时,忏悔或者自省,像菩萨岩的石头那样,相信人间和时间。
希望,多年以后,干干净净地去大地的子宫里安睡,像在母亲的子宫里一样,不做一个噩梦。
7
我的孤独,像阴山;我的忧虑,像祁连山;我的内疚,像白雪皑皑的贺兰山,只有一望无际的辽阔,才放得下,这是我一次次,落日一样,走向地平线的原因。
8
还想做个土匪,独霸这方山水。赋税不许进来,风光不许出去。早晨东山采薇,黄昏南山采菊。晚上那树梅影,可做押寨夫人。
诗歌和命运,都是我所不能驾驭的
——《黄叶村的雪》的写作经过
刘 年
1
“纵有千年铁门槛,终须一个土馒头”。
香山真像个雪白的馒头。
2
对我来说,曹雪芹是神一样的存在。他对女人的态度、对自由的态度、对生命的态度、对文学的态度,都是我所效仿的。小雪那天,大雪纷飞,到黄叶村拜谒,没带祭品,我准备给曹公写首诗。诗人,最好最真的礼物,自然是诗歌,我打算写的题目是《小雪日大雪天到黄叶村谒曹雪芹》。曹雪芹纪念馆门锁了。又没地方可坐,在石井边立了一会儿。我想,应该把纪念馆,改成庙。
3
长歌,是不能当哭的。曾经很遗憾,为什么祭晴雯,贾宝玉写了那么一篇才情洋溢的祭文,而祭林黛玉,却一个字也无。后来才理解,有些事,有些人,只有一场痛哭才能表达。哭,是人类表达感情最重要的方式。所以,人生第一件事最后一件事,都要哭。所以,我的诗歌第一句就想写这事。“晴雯死,有篇长长的祭文,黛玉死,一个字也没有/有的人,有的事,惟一哭而已”。诗歌的语言,省去了后面的议论。
4
“落得个白茫茫大地真干净”。没有金簪,找了根树枝,学着龄官,在地上写下了这几个字。《红楼梦》十四支曲子,是非常好的命运组诗。其中最好的,我认为是结尾曲《收尾·食尽鸟投林》。尤其最后这一句,化腐朽为神奇,写尽了人生和世事。这句诗用现代诗翻译一下,就是我诗歌中的第二句。“与白发的白,白骨的白,空白的白一样/白雪的白也是生命的底色”。
5
喜欢雪落在身上的感觉,我把棉帽揭开,漫无边际地穿行。像走在人生的尽头,感慨唏嘘,一会儿就落满了头和肩,有些还落进脖子里。文学作品中,影响我至深的两个场景都是在大雪中。一个是林冲风雪山神庙,一个是贾宝玉在毘陵驿雪岸上向他父亲那遥遥的一拜。突然想到,这两个毫不相干的人,其实有惊人的相似之处,他们都历经了世间的沧桑,他们都看透人情的炎凉,他们都失去了最爱的人,他们都在反抗,只不过方式不同而已。于是我写了第三段的第一句“贾宝玉与林冲,其实是同一个人”。雪地上,女儿在堆雪人,母亲替她打伞。雪地里,大红的棉衣真好看。雪人和真人也有惊人的相似之处。雪是由泪水构成的,天晴后,泪水流尽了,雪人便不存了。人也是由泪水构成的,泪水流尽了,人生也差不多完结了。可母女二人很快乐,一点没有意识到这些人生无法避免的悲剧性本质,她们也没有必要意识到,只有痴人才会这么痴想。那个雪人,真的和我很像。矮矮的,胖胖的,小眼睛,没有脖子,也没有伴。这便有了第三段的第二句。只不过,我把痴字,改成了呆字。“小女孩用塑料铲堆的,与在高处呆呆地看的,也是同一个人”。
6
黄叶村被改造成了北京植物园,大多数植物都挂着写着名字的木牌。我在诗中,还写了如果是我,会把水边的菖蒲写成秦可卿,水上的干枯的仿佛在挣扎的荷茎,写上林黛玉,偶尔落叶的金黄的银杏,会写上妙玉。后来一一删去,只留下六句。娜夜说过,诗歌最忌自我遮蔽,自我消解。
7
正如我不能驾驭命运,我也不能驾驭诗歌。经常写一些很平庸的作品,经常翻来复去地修改。诗和文都发给《诗探索》了,心里还不安稳,这是要改诗的预兆。请教一个读者,他看了看,说结句有些不明白。于是,我立刻知道了,这首诗的创作犯了一个忌讳,想让诗歌承载太多的东西,而违背我一直坚持的“自然而然,好读好懂”的原则。于是推倒重来,情绪还是原来的,但模样完全变了,成了九行。这个读者素来喜欢我的散文胜过诗歌。这次看了我改后的诗,他理解了我为什么喜欢写诗胜过散文,也理解了我说过的 “诗歌是人间的药”观点——“你写散文像是上山釆药材,虽然抓的都是好药,也能治病。但你写诗就像炼丹,那是救人命的或者说长生不老的药”。这首诗,花了六天时间。写完后,虽然已是深夜,我依然很快乐。诗歌治好了我被悲剧的人生哲学深度感染的忧郁症。
8
第七天早上,阳光艳丽。惦记起黄叶村里的那个雪人。
——早死了吧?那种悲剧感,又袭上来。
9
因为用心用力倾情的缘故,几乎每个诗人内心里都认为自己的诗作很好,“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隔远一点看,自己的诗好坏美丑,就会一目了然。这里的远,指的是时间。第二年的冬天,《诗探索》微信发出来的时候,我轻易地看到看到这首九行的诗歌,依然有许多多余的字眼。于是缩成成了六句。刚贴到博客,诗友方楠留言,又给我减掉了一句,成了现在比较满意的五句版。
10
这次,应该安稳了吧?
谁知道呢?
这无法无天的诗歌,这通神通灵的诗歌。
她虽然不能阻止坦克,但坦克也不能阻止她。
附:刘年《黄叶村的雪》
矮胖,小眼睛,一样的害怕温暖
小女孩堆的雪人,是我的塑像
雪,越下越紧,卧佛寺传来警钟
林冲就是这样走失在风雪里的
不能再往前走了,贾宝玉就是这样走失在风雪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