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散文 / 水长国散文作品:曾经我是泥瓦匠

水长国散文作品:曾经我是泥瓦匠

水长国作品:曾经我是泥瓦匠

“三师五佬十八匠。”曾经我是泥瓦匠。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后期,本可以继续求学的我,因家庭经济拮据,年迈的父母无力支撑我求学的费用,我不得不回到穷乡僻壤的小山村,捡拾起田园生活。没有公路,信息闭塞,那个年代还没有时兴打工。年幼的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重复着农田劳作。栖身之地是古老的土屋,且仅有两间,多年失修,屋面上的瓦片破损严重,本是遮风避雨的住所,一遇阴雨天气,外面大下,屋内小下,外边不下,屋内还下。无奈之下,恰遇从四川来了一伙人,专门给人做泥瓦。细谈之下,达成口头协议。一个师傅留在我家做,其他人另去别家寻活。

第二天一大早,我便拿起锄头粪筐,背着背篓,寻一适合做泥瓦的土质,除去表层腐殖土,开挖,拣去碎石,用背篓运回道场里。经三天,运回一百多背篓土,足够一塘泥了。挑水将土浸透,用铲锹一铲一铲翻动,将下面的土翻上来,边翻边挑拣石质。土堆约尺厚,方圆一大块。全部翻过来后,再泼一些水在土壤里,直至肉眼可见水从地面浸出。将雄壮的公牛拉来踩泥,一遍一遍,不厌其烦的转圈踩,约半天后,牛拨腿时可听见响声,再用铲锹翻动,以防挨地部土没踩透,翻过的泥土加少许水,再牵牛继续一圈一圈踩,直至泥土全部踩透。蹂熟的泥土粘性强,柔韧度高,不易断碎。而后用钢丝弓,顺地一弓一弓划成小块,搬至场边处,堆成圆堆,用塑料薄膜盖密实,防止水分蒸发,土坯变干变硬。泥弓是用细木做成的板凳腿状的“A”字形弓,上端不是尖锥状,而是横木,用作手柄,下端两头用钢丝连接,绷紧即可,简单适用。

在背土、踹泥的过程中,四川来的泥瓦师傅已将做泥瓦用的转盘做好。所谓的转盘就是用木块做成比泥瓦桶稍大的圆板,用凿子在中直径两端距边缘寸许各凿一眼,安装转盘腿,腿高约一尺五,底端用一横木块连接,木块中间,凿一圆孔。寻一杯粗圆木打桩,桩高依人站立时的腰部为准。桩的顶端削尖,将转盘下端的正中心凿一凹心,穿孔而过,凹心正对一桩尖,此时,转盘即可转动,也不会跑边。还得准备好麻泥板,麻泥板就是用一寸见方的木条,两端留几公分后用锯子向下锯一截,高度依准备做瓦的泥坯的厚度一致,比成品泥瓦的厚度多一点点。宽度比成品泥瓦的高度宽少许,锯好后,将中间的木质砍去,削平整,在两端系上细钢丝,绷紧拉直,即成。找一拇指粗的竹棍作度尺,以准备做泥瓦的高度处用刀削一细孔,横穿一竹篾,在做泥坯瓦时,截取多余的部分。紧临转盘放一泥水盆,略低于转盘。盆上放一小块木板,便于放度尺,用时顺手。盆内放一石块,略低于水面,适宜放弯板,弯板是做泥瓦必用的重要工具。弯板是由薄钢片制成的瓦形弯弯,外侧中部有钢钉突起,以木纵穿,形成手柄。泥盆一侧放一箩筐,筐内装锯末,做好的泥瓦坯,连桶带坯底部在锯末上蘸一下,好处是泥瓦坯在干燥过程中,底边不会裂口。以转盘为中心,搭一遮阴棚,在劳作时免被阳光暴晒。能将泥坯也遮住,自是更好。

扯几尺白帆布,依泥瓦桶的高度及身围做四五个瓦衣,用竹篾依瓦桶的上口边缘,编花箍。一个瓦衣一个箍,瓦衣缝在瓦箍上。一个瓦衣最多一次可做三十个泥瓦坯,所以要多个以便换洗晾晒。泥瓦桶是制作泥瓦坯的重要模具,泥瓦桶用杉木锯成的薄片,穿绳连接而成,两端有手柄。两手柄合而为圆,一侧向内推,即开,缩小圆径,可从泥瓦坯中取出。泥瓦桶用竹签等分四份,即为泥瓦坯的凹槽,一个泥瓦坯即有四口瓦。

水长国作品:曾经我是泥瓦匠

此时,还需找几块木板,长度与泥瓦桶身围近似,宽度是拟定泥瓦坯的高度稍窄。平整的地面上先铺几根横木,而后将木板直放在横木上,木板缝隙处放上细钢丝,一头拴一木棍放在木板下,此举是为了用钢丝拉切泥坯。揭开泥坯堆上的塑料薄膜,左手片泥,右手执弓,一片一片,用弓薄薄的切泥,把泥中的沙石挑拣干净。将片过的泥放在木板上,踩实,约三尺高即可。将四周切齐,上面刮平。在靠近转盘的一侧,从木板缝隙中将钢丝拉起,量好宽度,拉切泥坯,稍稍向外侧移动一下。此时,即可用麻利子拉泥坯片,厚薄一致,双手连带臂膀端起泥坯,围在套好瓦衣的泥瓦桶上,右手抄起弯板,轻轻拍打当口。转动转盘,弯板顺势一围,泥片两端重合,沾水,拍打,弯板从下往上,先轻后重,一板一板,一圈出头后,弯板稍向内侧,由上而下转盘轻带两圈,泥瓦坯的外围光滑油亮。拿起度尺,一圈转,用手抠去上端多余的泥。始成。提起泥瓦桶,在转盘旁边的箩筐里沾一些锯末,在平整干净的场子里褪下泥瓦桶和泥瓦衣。一行行,一排排,如排列的士兵,整整齐齐。水分稍干,要及时对泥瓦坯修正归圆。稍顷,即要将瓦胚翻转倒立,以免瓦坯底部裂口,将另一列的瓦坯提起放在倒立瓦坯上,凹糟对齐,再次修正归圆。适时上架,可放置三四层高,既可节约场地,又通风见光,干得快。干好的瓦坯环抱在左臂弯,右手轻拍,即从凹糟处破裂为四块瓦坯,放置阴凉干燥处,保存待烧制。晒泥瓦坯时最忌下雨,而乡间山村的雨说来就来,抢收泥瓦坯是极其累人的活儿。全家出动,集体抢场。雨急,转瞬之间的功夫,泥瓦坯尽湿,倒架之声此起彼伏,所有劳作化为一滩泥土,除了哀叹,别无他法。若场地离家较远,需先建好库房。

这些做泥瓦坯的手艺都是我在四川泥瓦师傅施工过程中瞟学来的。最初根本没想到自己会成为泥瓦匠。若是这个师傅的同伴在周边没寻到活路,都要返回,这个师傅甚至连工钱都不要就和同伴一起走了。无奈之下只好拣起泥瓦桶弯板。好在泥土活儿艺不高深,技术含量低,熟能生窍而己。做着做着就顺手了,速度和质量也提高了许多。期间也有本地老师傅过来观看、指点,也自是少不了一些赞许誉美之声。后来,连一些老师傅都做不了的檐瓦,对我而言也不在话下。檐瓦的长度是小土瓦的两倍,拉片的泥坯很多人都无法完整的端到泥瓦桶上。

因阴晴不定,历经月余,方才完成万余瓦坯的制作。尚剩有一些泥土坯,我便借来火砖模子,制作土砖坯。干透,烧制成青砖,青砖是农村打灶、砌柱头的上好原材料。制作土砖坯几乎没有一丁点的技术含量可言,有一把力气即可。套好砖模子,摸上灰,拿起泥坯用劲砸向模子,用泥弓顺砖模子上口一拉,取去多余的泥坯,褪开模子,将砖坯移至平整干燥的地方。阴干,时间需要很长。这期间,我则要准备烧制砖瓦的柴禾。烧一窑砖瓦(10000片瓦坯和2000土砖坯)约需要万余斤柴禾,还得另备赶火柴。赶火柴虽不需要很多,两千斤左右,却至关重要。这些都需一一备好,搬运至窑边。

窑是新挖的,口径丈余,深约四米。用制作好的斜角砖(半边大半边小)砌孔,用砍成等边梯形的条砖环形对接,呈八卦图形状。砖与砖之间留有火口。窑的正前下方开凿一米的径圆孔洞,即柴火口。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天气晴朗的日子,我便请一位本地师傅以及十多个亲朋好友,一起来帮忙装窑。底层先放砖坯,后装瓦坯。按一定规则,留足火路。运坯的运坯,装窑的装窑。大半天的功夫,装窑完毕。点火,开始一两个小时需猛火,使砖瓦坯中残存的水分迅速蒸发,皆因水蒸气易让砖瓦土坯变形,影响质量。白色雾气殆尽,则以平火烧制约二十四小时左右。老师傅会察瓦观火,上层瓦坯红通通的,以燃火对接可以点燃火焰,蓝色火焰直冲三尺高。此时以赶火柴促猛火煅烧一两个小时后,即可停火封门。用砖砌门,用灰密实不透气。窑顶覆尺余厚的粘土,喷适量的水,用脚踩实,做成水池,装上十几担水,让水慢慢的浸入窑内砖瓦坯中。水池里水浅了要及时添加,如此半月。经烈火煅烧水淬的砖瓦即青砖青瓦,质量上乘。没经水淬的则是红砖红瓦。

在之后的几年里,我烧制了好多窑砖瓦,除了自用,大多出售给周边农户,换回一些钞票,助我盖起土木结构的明三暗六房子,住房变得宽敞,不再拥挤。苦和累已成记忆,时代发展太快,经济发展更是突飞猛进。前几年,我在老屋附近另选址盖起了楼房。老屋已拆除,实施了土地增减挂钩,我亲手制作的青瓦连同老屋在挖掘机的进攻之下灰飞烟灭。老屋,青瓦便只能永存于记忆之中了。

我所在的乡村,在农户易地搬迁及危房改造等红利政策影响下,青瓦几近消失绝迹。曾经传承几千年的青瓦,在为人们遮风避雨的使命完成后,选择黯然离场。市场上琉璃瓦,树脂瓦……琳琅满目,应有尽有。旧时的青瓦虽经久耐用,也经不起常年累月的风吹日晒雨淋,每二至三年就要翻拣一次。现代生产力的发展,工艺日新月异,相比于旧时青瓦质量更好,操作更简单。偶有极少数旅游风景区复古式开发尚可一见青瓦身影。

制作泥土瓦是一门传承的手艺,早在二十年以前就已经没有人从事这项工作了,会此手艺者渐老渐逝,后辈已不知为何物了。孰我孤陋寡闻,尚不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里是否收录了此项技艺。我虽才疏学浅,愿尽微薄之力,以我简陋粗糙的文字力尽详细叙述记录,让手艺在文字中定居,延长岁月的记忆和怀古情结。青瓦曾承载岁月的沧桑,是泥土生命的延续和升华。被时代淘汰,使命终结,红红火火的瓦窑熄灭了,但其从古至今,由盛而衰的历史仍久存于老农的记忆深处。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爱读书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创致敬,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ushu263.com/616661.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200768998@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