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词欣赏 / 窗,春去秋来的中国色

窗,春去秋来的中国色

“窗”本作“囱”,小篆字,

象天窗形,

即在屋上留个洞,

既可以透光,也可以出烟。

每个人都生活在自己的窗里,

记载流年的曲折轮回,

演绎生命悲喜。

穿过花窗,打开了最美的时光。

窗,春去秋来的中国色
窗,春去秋来的中国色

《说文解字》中说:“窗通孔也”。

人类历史上最早的窗是原始穴居时代的“袋形竖穴”,上部覆盖着树枝杂草制成的顶盖,先民们在顶盖一侧留一缺口,正是为了上下出入和通风采光,这一缺口兼有门和窗的双重功能。

窗,春去秋来的中国色

“在墙曰牖,在屋曰囱。”囱是专指天窗,是开在屋顶上的,而牖才是开在墙壁上的。

古人对窗的特指是“通孔”,即具有通风和采光作用且在屋顶上的空洞。而囱与牖的主要区别在于前者位于屋顶而后者设于墙上。

囱在漫长的岁月中逐渐细化,演变成天窗和烟囱等形式,而牖也发展成檐下的通风窗和横窗。

窗,春去秋来的中国色

随着古代建筑的发展和生活的需要,通风和采光的面积逐渐扩大,墙上的通风口也越来越大,数量也越来越多,当门的一侧或两侧出现了较大的采光通风口,这时真正意义上的窗也就出现了。

到后来,窗与牖已没有了太大的分别,以至渐渐通用了,在现存的许多古文献中窗与牖是相通的。

窗,春去秋来的中国色

中国古典园林中的窗牖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园林中窗的运用是园林总体规划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表现方式上常常运用象征、隐喻、寓意等手法,将民族宏大而幽深的哲理与审美情趣融入其中,将人引入一种广阔的审美意境,这种审美意境是通过窗的美学思想、窗的借景与窗的审美转换三个方面来体现的。

窗,春去秋来的中国色

中国古典园林中窗的设置主要是为了能够望出去,望到一个新的境界,使人们获得美的心理感受。

清代美学家李渔设计了便面窗外推板装花式、尺幅窗、山水图窗、梅窗等。又在窗上雕以花卉、虫鸟等做成扇形窗棂,以求把窗从整体上变成一幅画。

窗,春去秋来的中国色

“居移气,养移德”,众多的吉祥寓意纹样经过艺术加工处理,精细地装饰在古典园林中,使人达到从“卧游”到“居游”的理想境界,从而使主人足不出户也可以置身于丹崖碧水、茂林修竹之中,随意欣赏四季花卉与珍禽异兽。

窗,春去秋来的中国色

窗,是造园家在营造借景时运用的一个重要元素。借景是造园家创造和扩展艺术空间、增加审美价值的主要手段,也是整个造园活动中布置和组织艺术空间的基本原则。

不同的景区运用不同的窗形式,有时即使是同一个景区也运用不同的窗形式,苏州拙政园的游廊共运用了几十种窗形式。每一个窗就象一个取景框来框取不同的景物,是画也是窗,是窗也是画。

窗,春去秋来的中国色

在江南古典园林中,景点或景区多由建筑、山石、水泉、林木以及花草或禽兽鱼虫等组成,而通过不同的观赏景面和观赏角度,就会得到不同的景观,从而达到空间层次上的变化与丰富,引起人们不同的心理感应。

明代计成关于园林的借景时说:“借者,园虽别内外,得景则无拘远近。晴峦耸秀,绀宇凌空,极目所至,俗则屏之,嘉则收之。不分町疃,尽为烟景,斯所谓巧而得体者也”。

在这里,实际上就是通过窗来将美的景致收入到有限的空间内。

窗,春去秋来的中国色

杜甫的“窗含西岭千秋雪”、王安石的“西山排闼送青来”等名句都是因窗得景。中国古代造园家巧妙的通过借景、通过窗,使园林空间得以无限的扩展,使有限成无限,园林内外构成了一个有机的、空间互为的艺术整体。

宗白华先生曾说过:“古希腊人对于庙宇四周的自然风景似乎还没有发现。他们多半把建筑本身孤立起来欣赏。古代中国人就不同。他们总要通过建筑物、通过门窗,接触外面的大自然。”

这句话,深刻地道出了中国园林善于通过窗来借取景致的重要特点。

窗,春去秋来的中国色
窗,春去秋来的中国色

窗是处理集中审美视点的切入点,为主体提供一个特定的审美角度,使主体进入特定的审美情境,同时窗又为客体划出了一个特定的范围,使漫无边际的对象有了边际。

李渔说道:“然此皆为窗外无景,求天然者不得,故以人力补之;若远近风景尽有可观,则焉用此碌碌为哉?”有了窗,空间就发生了微妙的变化,窗里的物成了视觉的中心,而窗外的人成了客体。

由于有了窗,人与物之间就有了距离,这种距离既指空间距离同时又指心理距离,空间距离是指由于有了窗,物与人之间有了“隔”;而心理距离是主体由脱离现实而进入审美情境之后与物之间的“隔”。

窗,春去秋来的中国色

窗本身还具有“通”的特性,无论是漏窗还是洞窗,总会或多或少的将由于“通”而把窗外的物显露出来。

“通”与“隔”是相对的,正因为有了“隔”,所以才有了“藏”、有了“虚”;正因为有了“通”,所以才有了“漏”、有了“实”;也正因为有了窗的这些功能,人才可以以“见”视“不见”。

以“漏”见“藏”,人才可以有更多的空间去想象窗以外的无限空间,窗在园林中的设置实质上是为人们提供了更大的审美空间。

窗,春去秋来的中国色

窗牖被喻为中国古典园林中的“眼睛”

窗牖沟通和交流园林内外的景致,捕捉和收摄赏心悦目的“画面”,寓“通”于“隔”,以有限见无限,在园林的整体景观创意中发挥着无可取代的重要作用。

窗牖的布置和意匠,是中国古典园林得景、成景和文化艺术精神得以体现的一个重要方面。它们拓展了园林欣赏的空间、层次和趣味。

窗,春去秋来的中国色
窗,春去秋来的中国色
窗,春去秋来的中国色

转载自:中国手艺网,版权由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小编删除。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爱读书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创致敬,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ushu263.com/61643.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200768998@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