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小说 / [德]安妮·弗兰克:安妮日记

[德]安妮·弗兰克:安妮日记

作者: [德]安妮·弗兰克
译者: 高年生

内容简介
《安妮日记》是荷兰籍犹太少女安妮·弗兰克在二战中遗留下来的一部个人日记,真实地记述了她与家人以及另外两个犹太家庭为逃避纳粹迫害而度过的长达两年的隐蔽生活。安妮从她的13岁生日写起,一直写到1944年8月4日他们的隐居地被德国党卫军查抄。这个不到16岁就被纳粹夺去了生命的孩子的日记,在战后成为人们对那场人类梦魇进行深刻反思的珍贵教材。

作者简介
安妮?弗兰克(Anne Frank)1929年6月12日生,1945年死于德国贝尔森集中营时,距离她的16岁生日尚差3个月。
奥托?弗兰克(Otto H.Frank)安妮?弗兰克的父亲,是弗兰克一家经历纳粹恐怖统治后的唯一幸存者。他的余生致力传扬女儿的日记,1980年去世。

导读
在安妮·弗兰克13岁生日那天收到的礼物中,一本硬皮笔记本让她大为惊喜。从此她开始在上面写日记,津津有味地谈起自己、朋友、学校的考试、年老的数学教师,还有哈里,那个让安妮朦朦胧胧地感到羞怯的16岁小伙子。一切都显得那么轻松。
然而她的父母是1933年从德国移居此地的德裔犹太人,在1942年6月的阿姆斯特丹,他们必须佩戴黄色的六卫星,不能坐电车,不能进电影院,不能骑自行车,晚8点钟后不能坐在花园里。
但这一切都不能难倒安妮, 生活像闪耀的阳光一样让她着迷。
不久,厄运降临,一家人必须躲起来。安妮收拾的第一件随身物品就是她的日记,还有她的卷发筒和学校课本。
几个月以来,她父亲一直在准备藏身的地方——荷兰的很多老房子建有密室,这些密室面朝花园·天井,与外面隔绝。安妮父亲办公的旧楼里就有两层密室。此时公司已经交与两个荷兰人打理,这两个荷兰人凭着勇气和对友谊的忠诚接纳了弗兰克一家,使他们得以暂时躲过纳粹的搜捕。于是安妮和她16岁的姐姐玛格特以及她们的父母就在这里避难,深藏在不见天日的密室里。
几天后,另一家人也加入进来——凡·达恩夫妇和她们不满16岁的儿子彼得,再后来又添了一位名叫杜塞尔的牙医。从此他们整天提心吊胆,轻言慎行。对一个生机勃勃的小姑娘来说,这样的日子更难熬,因为白天她们只能在床上睡觉。原本各自生活的两家人在如此令人紧张和烦躁的情況下被强行扯到一起,日子更加难过。
在不能随意活动的日子里她都做什么呢?读书,读那些荷兰朋友们不断捎来的书。还有就是写日记,把她想对一个亲密朋友讲述的一切都写进去。随着盟军反攻日子的来临,她想,或许到秋天她便可以告別这座充满死寂和饥饿的囚牢重返校园了。
确实,在秋天来临之前,她真的离开了那里,但去的是集中营。
1944年8月4日,盖世太保的魔爪终于伸向他们。人们后来在密室留下的一片狼藉中发现了安妮那本珍爱的日记,并把它交给了她的荷兰朋友们。
就在那之前整整四个月,她曾在日记中写道:“我想活下去,即使在我死后。”如今,那扇曾经藏匿的门早已关闭,那个小姑娘因无法扼制欢快的性格在上课时讲话,惹得老教师罚她写一篇以“话匣子”为题的作文也已淹沒在无痕的岁月里,可那深藏着一个孩子天性中的欢快、活泼和生机却历久弥新。她深信日益临近她的是美好、是欢乐、是继续长大和学习的机会。
“我很想帮帮你。”她总对彼得说。“可你一直在帮我呀。”他告诉她, “用你的快乐。”
安妮日记最初部分记录的是这个女孩刚开始用自己朦胧的理性对这个世界的观察。这个生性热情的孩子,每天一睁眼,看到的是·狱一样的四壁。四个大人还要把她当成唯一对象,来宣泄他们神经质一样的焦躁。安妮当然不会被轻易驯服,她凭着自身的聪明和孩子的骄傲,很轻易地就明白了大人们的企图,无非是想让这个热烈、善良的孩子变得乖巧、讨人喜欢一些。
在日记里,她自然、透彻地分析着自己和同伴的本性。在压抑的环境中,她快速成长,用心体会她周围低沉、紧张的气氛,甚至琢磨出如果假装虛伪一点,日子就会好过一些。当然,她没那么做。她学着求助于内心的温柔、从容和淡定,这些远远超出一般的孩子气。她学习的是人类课程里最难的一课——超脱。同时,她的·魂最深处总有个声音在告诫她:她就要死了。但她知道自己想要做什么,她有她的信仰,她有心中的爱情。还不到15岁她就写到:“我感觉我是个女人,一个拥有道德力量和勇气的女人。”
有一次,她梦见了彼得,一个她孩提时爱慕的人。这个梦预示着她对彼得·凡·达恩滋生了特別情意。初见彼得·凡·达 恩时,她觉得他是个又乏味又愚笨的家伙。可沒过多久,大概一年半吧,两个孤单的少年,带着羞怯,走得更近了。两人渐渐以亲昵的姿态接触。她学会向他倾诉,她在日记里记下他对自己的每一句赞美,并因此喜不自禁。在日记里,她以简单、平静的风格记录了两人像孩子一样玩耍、共处时她感受到的心灵撞击。
安妮是个天生的作家。她生动地勾勒出几间毫无舒适可言的房间,房间里的气氛,夜间持续几小时的恐怖,八个人同处一室的尴尬。这些描绘都渗透着她天性里的活泼和漫不经心的从容。与她分享房间并带有一点怪癖的牙医杜塞尔先生,她善良、聪明、富有魅力的父亲,她说话带刺、没有耐心的母亲,她好心的姐姐,好激动、易生气的凡·达恩一家。她把他们看得很清楚,并总是带着一种成年人才有的公正和怜悯。对风云莫测的日子里她心里捉摸不定的情感,对自己内弥漫的青春气息和对众人幽闭在陋室一隅的感受,她都能找到贴切又动人的词语。
安妮的日记坦率、透明,没有装腔作势,没有无病呻吟,即使在她面对自己、谈论自己的时候。她只是个少不更事的小姑娘,在长辈们向她施压时,只有装傻。可在背后,她仍在探寻自己内心深处的感受,就好像知道来日无多,必须抓紧一样,她一路狂奔。就这样,一个在学校里因性格欢快受人欢迎的孩子,在无人赞许的环境下学会了为人处世。在爸爸妈妈不理解她的时候,她表现得很冷静,把这个问题握在手中,反复掂量,最终平静地把它搁在它应该在的位置。在仅仅两·多一点的时间里,这个女孩子在内心成长的路上走得这么远,并在日记里将自己的成长这么丰富地展露了出来。
她到底走了多远呢?她于1945年3月死在集中营里,就在荷兰解放前两个月,本该属于她的16岁生日的前三个月。
困境中的无悔青春
这是一本精彩绝伦的书。由一个年轻的、勇于揭露事实的女孩子所写。是在我所读过的有关战争及其对人类造成的影响中最明智感人的一本书。
安妮·弗兰克介绍了纳粹期间,即荷兰被德国占领的那两年里,躲在密室中的八个人的各种变化。他们生活在恐惧、与世隔离以及·监禁中,而这些不仅仅只来自于外界可怕的战争环境,也来自于他们自身。这让我非常真切地体会到战争造成的巨大邪恶——人类精神的堕落。
同时,安妮在日记中尖锐而清晰地写到了人类根本精神中那些高贵的闪光点。尽管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充满了恐惧与羞辱,但这些人都没有放弃。安妮自己的个性在这本书中也被生动地刻画出来。她在两年的时间里快速地成熟起来,在人生至关重要的青春期时改变,那么迅速而艰难。凭借她自身的热情和智慧、她的聪明以及丰富的内心世界,在很长的时间里,安妮都在思索着与青少年成长有关的敏感问题。她还写到了·父母的关系,自我意识的发展以及成长中的问题。

这些就是生活在特殊环境下的一个少女的思想与感情,她的日记更多地向我们讲述了我们自己以及我们的孩子。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我感到我们与安妮的经历如此贴近,更不由地深深陷入到她短暂的一生以及整个世界里。

安妮的日记是对她崇高精神的一种纪念,也是对那些曾经为了和平、现在仍为和平而奋斗的人们的精神纪念。阅读此书是一段丰富且受益匪浅的体验。

——埃莉诺·罗斯福
01 安妮的家庭和朋友
其实对我来说,男朋友并没有那么重要。
我身边有好多无话不说的同性朋友。
我和丽茨、桑妮从小就在一起,已经是很多年·好朋友了。
02 突如其来的召集令
发生了好多的事情
整个世界好像翻转了。
但我还活着,凯蒂,这是最要紧的。
爸爸说:“不论生活在哪里,只要生命还在,就有希望。”
03 入住密室
天气宜人
尽管有种种烦恼,该享受还要享受
我们会跑到阁楼打开窗户,躺在行军床上享受温暖的阳光
04 争吵风波
为什么大人会为一点点小事就如此动怒呢?
不管怎么说,我现在是懂得了一个道理
你只有在跟一个人吵了一架后才真挚了解他
05 困境里的犹太人
门外的人又推又拉,又敲又捶,
完了,彻底完了!
我觉得世界末日就要到了。
06 第八个难友
重大新闻
我们要吸收第八个成员了,
我们一直觉得有足够的空间和食物再多装一个人
07 战火中的密室生活
战争带来的痛苦,我还可以没完没了的讲下去
但要真那样的话,我自己都不想活了
我们能做的,仅仅是静静地等待,等待悲惨的结束
01 安妮的家庭和朋友(1)  其实对我来说,男朋友并没有那么重要。
我身边有好多无话不说的同性朋友。
我和丽茨、桑妮从小就在一起,已经是很多年的好朋友·。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爱读书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创致敬,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ushu263.com/616264.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200768998@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