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里常会看到“春半”两字,这是指的春天过到了一半。然而春半这两个字极美,仿佛是带着一种俯瞰,春天在手,分了一半,那春天的青翠如同碧玉在手上,有一种未圆和清新感。
但是当你写诗,用春半造句时,却又疑惑了,春半到底指的是什么时段呢?
仲春二月,是传统春天三月的中间阶段,叫春半,好像对,又总觉得似是而非。
春半到底指的是哪天,哪个阶段呢?
春半是文学用语,指的是仲春二月的十五左右,也是指的节气春分。而古代历书是阴阳合历,那么二月十五和春分是有时间的差异的,两者都可以叫作春半,而这一阶段,也叫作做春半。春天到了最美的时刻和时段。
古诗中的绝句,短小精悍,适合书写紧致的情怀和金句,也容易流传,让我们看看几首关于“春半”的美诗,体会古代诗人对于这一阶段的描写和感怀。
“风光欲动别长安,春半城边特地寒。
不见园花兼巷柳,马头惟有月团团。”中唐 · 韩愈《夕次寿阳驿题吴郎中诗后》
韩愈五十五岁的时候,官任兵部侍郎,当时 镇州 (今河北正定)兵变,节度使被杀,韩愈临危受命,去军营处理兵变。当时兵变的人,都担心性命不保,而韩愈此去,极有可能被杀。当时的丞相元稹叹了一句,韩愈可惜了。皇帝也后悔。但是总要有人来处理这些事。
韩愈也知道凶多吉少,可能会遭遇不测。这是这年仲春的二月十五,他在长安城边告别送行的官员。
每个月的十五,在中国古老的民俗中,有意味着团圆,而此时,花朝节也开始流行,所谓花朝月夜,是赏花团圆的时候。
但是韩愈却要离开长安和家眷,饶是官高至此,面对浩瀚春风美景,也不免生出感叹。
风光是最美的时候,万木蓬勃,我却要告别长安,在这美丽的春天,我倒是觉得这城边城外的风,特别的寒冷。
这里没有园林的春花,满城的杨柳,我今天上路,一路骑马,只有团圆的月亮伴随着我。
良辰美景,因为国家重任在身,且前途未卜,在马背上度过最美的花月夜,慷慨悲凉都有。
这首诗其实分外耐读。身后是长安城最美的仲春繁华,而他一人出关,有多少人记得他此时的壮烈的情怀?
这里的春半,明确的就是农历二月十五。
“曲江春半日迟迟,正是王孙怅望时。
杏花落尽不归去,江上东风吹柳丝。” 唐 · 温庭筠 长安春晚二首 其一
如果你知道温庭筠可以替很多人做枪手靠进士,而他本人却屡试不第,就知道杏花对于温庭筠是多么重要的一个文化心理符号。
凡是考中进士的人,都会在曲江的杏园边,由朝廷举办迎接宴会。这是所有士子的梦想,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可以实现人生的抱负和理想。
温庭筠考进士,并非他没有才,而是有人刻意作梗,就是凡是温庭筠的试卷,概不录用。据说温庭筠十五年来考了五次。
每年的花朝节二月十五,温庭筠都会到曲江边上看杏花。杏花是初唐所种,开始就有千棵,到了晚唐,树木增多,接近万棵。而正是这壮观的杏花林,成为长安花朝节重要的观赏花事的盛地。
而唐朝的花朝,叫作落花朝,也是因为这片杏花林得来。
此时正是杏花边开边落的壮美时刻。杏园虽然招待进士,但是平日仍旧是贵族和市民踏青的好地方,杏花开时,车马杂沓,花光人气,十分壮观。可以参照扶桑的樱花之赏。
曲江边上的春半花朝,太阳照在了无限的杏花树上,正是很多人观看杏花的时候,也有很多王孙贵族,看着杏花生出惆怅。温庭筠祖上是唐朝宰相虞国公温彦博,是唐朝的功勋名相,温庭筠说自己是王孙,毫不为过。
他站在杏花林中很久,看着无限光彩的杏花和此时从江上吹来的摇曳柳树的春风,他在想什么呢?
作为贵族子弟,恢复祖上荣光,靠着自己的才华,进入仕途,这是刻在骨子里的梦想吧。
杏花代表了他的梦想,他的期望,但是他看得见,却一生无缘实现梦想。
但是至少此时,他还是心中有梦的,惆怅归惆怅,继续考试。
只是十五年的艰辛,逐渐让他洞彻了官场和考试的黑幕,那是后话。
看到这首诗,我很想说,飞卿,你怎么这么儍?但是我想,如果温庭筠在,他会笑,这是我的梦想和路啊。
“春半烟深汴水东,黄金丝软不胜风。
轻笼行殿迷天子,抛掷长安似梦中。”唐末至五代 · 翁承赞《 隋堤柳 》
仲春二月最美的是什么?是垂柳。
不得不说隋炀帝很有植物审美,有人从四川移植当地的垂柳,隋炀帝非常喜欢,长丝婀娜,好看固土,赐姓国姓“杨”,并诏令运河边上种植垂杨柳,固土保堤。
于是千里运河,夹岸垂柳,那个美,二月春风似剪刀。
翁承赞是经历了唐朝灭亡的高官。
唐朝距离隋朝又有两百多年。
又一年仲春来到,那运河汴河的柳树又发芽开花,一片青烟黄绿。
二月的柳树花叶并萌,茁生在长长的枝条上,而此时是柳树最好看的时候,无数娇黄的柳花开在柳条上,让柳树呈现一种柔软的黄色,而风吹动着一树树金色的杨柳,远看如烟,近看黄丝摇曳,弱不禁风,婀娜秀丽。
四季不管人世的变迁,依旧烟笼十里长堤,不问历史的人,这样的春光让人轻松迷醉。
但是翁承赞是知道的,不仅知道柳树的来历,也知道隋朝的历史。也见证唐朝的灭亡。
他能说什么呢?说这里柳色之美,让隋炀帝愿意遍种宫廷,种满河堤,而忘记自己是长安天子,贪图春色享受?
恐怕言不能尽于此。
那种历史变迁,江山依旧的惆怅,在他心里吧。他的长安,是唐朝的长安,而现在已经如梦如幻。
“鸣鸠一声斑竹林,怀远感时惊寸心。
却忆南园春半夜,荠花如雪草初深。” 宋 · 曹组《闻鸠鸣有感》
到了宋朝,又是一个相对太平的时段。
这首绝句格外的清美含蓄。
斑鸠鸣叫在竹林里,忽然感到春天来了,他此时应该是在离家乡很远的地方,忽然感受到了时光的流淌,有着岁月的哀愁。
这个春半是怎样的日子呢,是春分吗?
让我们慢慢品味。
宋朝的花朝节已经是全民皆知的好日子,看花,踏青,挑野菜,夜晚赏月,好个热闹。
曹组肯定知道。他乡也有花朝节。但是正是花朝节的热闹,让他感到身在异乡的孤寂。
他回忆自己在家乡家园的时候,花朝节是一种朴素的浪漫。
和妻子在南园夜晚散步,看月亮。
此时是一年中最美的春月,温润不寒。两个人看月足以见得夫妻情深。
但家园里,没有城市那种乔张做致的浪漫,他和妻子在园中,看见的是月光下的荠菜花,雪一样开放。大约也是寻常夫妻的对话,这荠菜可以好好地煮鸡蛋,包饺子。
这是他的田园,是朴素而真实的浪漫。
是人人都说仲春的花好看,只有他觉得,故乡的荠菜花最美,自己的妻子最温柔,故乡的春月最圆,可惜他暂时回不去。
但是你可曾在月光下看着如雪的荠菜花?那种幽静安详,胜过世上无数春天的桃李吧。
我喜欢这首诗,深醇的家园之美啊。
“绿衣濯濯红妆靓,春半园林露未晞。
正似佳人与才子,倚窗深处淡相宜。”宋 · 史浩 《和杨柳 》
这里的春半,应该是指的二月十五到春分期间的一个时段。
这首诗其实很俗气,但是俗气得刚刚好。
都说红绿俗气,但是绿柳红桃却是春天的正色。
杨柳绿色的衣裳,桃花红艳红妆。一早上,那花叶上的露水还没有干。
这绿柳红桃掩映,恰恰像才子佳人,靠在一起。
一扇窗户打开,一树柳一树桃,它们是在窗外,但是如何不又像是在窗户里,才子佳人,少年夫妻的相偎依。
春天这是正好,成全着各种双双对对,浓淡相宜。
春半,实际是最美最清新的农历二三月的春色,绿尚瘦,红正肥,花光映日,月照花来。
有百花绚烂的花朝,有春月团团的春夜,有春分的和风细雨,柳新花艳,是花季,是恋季,是春之最好,是人生回望的青春和情感的旖旎。
你也写一首春半美诗吧。
初衣胜雪为你解读诗词中的爱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