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年前再去西塘,已经去了三次的小伙伴手绘了一张地图给我,地图上所有明显的标志物都是各种西塘小吃。
印象最深的是小桥下的鲜得来馄饨——小伙伴画了一座拱桥,一面招展的旗,上书“鲜得来”三个大字。我去了西塘丢下行李就直奔这个馄饨摊,毕竟对于一个吃了十几年馄饨的“南京”孩子,小馄饨总是充满了莫名的亲切感与吸引力。
这么多年之后已经记不太清具体的人物与价格,摊主好像是个老头,总之有个挑担,烧着挺旺的柴火,放了三两张小板凳。担子在青石拱桥的一旁,馄饨很小的一碗,三元钱在那个年代买一个袖珍小碗的馄饨着实不算便宜,可是坐在古老的石板桥下一碗接着一碗的喝着热乎乎的辣油馄饨,碧清的小河水在眼前欢快的流过,周围尽是不相干的陌生人,这种毫无负担的感觉实在是很快活。
还有就是管老太臭豆腐,口感并不似我爱吃的标准南京炸臭豆腐的由里及外地酥韧,但是浇上通红的辣椒酱,外脆里嫩倒也鲜香可口。
几年后再去西塘,肯定是要寻找一下当年记忆中的美味小吃,穿花拂柳一路行去,几乎十米一个管老太,二十米一家鲜得来,且家家号称正宗老店,看的我一脸懵逼,直直犯了选择困难综合征。
机智的选择了三两家既不卖馄饨也不卖臭豆腐的小店打听一下哪家才是正宗的鲜得来,然后综合分析一下得出结论——送子来凤桥旁边的鲜得来才是正版,目前由儿子接手在做,正名叫做“陆氏小馄饨”。
高高兴兴奔了去,一口气点了馄饨、豆腐脑、凉皮以及荷叶粽子。小馄饨依稀还是当年的味道,价格翻了数倍,碗倒也比当年大了一圈,可是正正经经的坐在店里喝一碗辣油馄饨,在西塘或者南京似乎也没什么区别了——回忆里种种浓墨重彩的好,拉回现实中往往寡淡的可笑。
西塘如今特别规整,模板似的江南水乡,每一处小桥流水的景致、每一家充满文艺范儿的店铺与客栈都被安排出一种不过不失的好看,亦舒说的“美则美矣,毫无灵魂”大约放在如今的西塘也是适用的。
十几年前的西塘看不到卖水果的,两块钱一根水灵甜脆的黄瓜虽然算是奢侈,可是来来回回经过的时候总忍不住要买一根嚼嚼。现在西塘很多家水果店,店里雾气缭绕,水果平白都增添了几分仙气,可是完全引不起食欲。倒是水乡特有的嫩菱角、橘色的瓜、啡色的梅干菜、通红的胡椒酱还保留着一派活色生香的鲜美。
不过水乡的伙食依然维持着比较高的水准——“留白”的老板推荐了一家养着羊驼的餐馆。循着水流一路走过去,在江南水乡小餐馆里看见一只真实的羊驼简直乱入的既视感。反正链子拴着,羊驼面无表情的吃一会儿盹一会儿,吃和盹的间歇期便安静的与店里的食客对视,不悲不喜,不急不躁。作为一只身在异乡为异客的羊驼,实在有一副认了命的淡漠与洒脱。
西塘的菜是典型的水乡风格——螺蛳、河虾、鱼、嫩藕、水三鲜……清爽美味。西塘1618属于口感偏甘甜的白啤,想带一箱走,可惜没找到卖的地方。
每一处江南的古镇好像都有一家猫的天空之城,不过如今的游客大多数已经没有了十几年前的青年人那种寄一张明信片给未来的自己那种单纯可爱到冒傻气的热情。店里门庭冷清,再没有排着队买一杯丝袜奶茶的盛况,可是因为走累了,所以虽然手里拿着花花绿绿的汽水,还是点了一杯奶茶坐下来稍事休息。店里的书大多旧了,主题也都是些除了自欺欺人其实并没有什么卵用的鸡汤文书籍,委实提不起兴趣翻阅。
江南古镇其实有点无聊,可是吃一顿可口的饭菜,随心所欲地发呆、放空、挥霍时间,不也是旅行的意义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