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词欣赏 / 仲春惊蛰第三候布谷七首:布谷声中雨满篱,布谷催耕雨一犁

仲春惊蛰第三候布谷七首:布谷声中雨满篱,布谷催耕雨一犁

《礼记·月令》是上古时代关于12个月重要的祭祀和法令的一本古老的书,后人和民间多采用其中有用的部分流传下来。流传最广的,影响力最大是就是关于每月节气的物候。

其中仲春第一个节气的物候就是”桃始华.仓庚鸣.鹰化为鸠。“仲春第一个节气,汉朝之后定为惊蛰,那么这三种物候现象,也就是惊蛰时期的标志。

第一个物候是桃花开,这个很对应气候,的确桃花开花,明艳照人。

第二个物候是仓庚鸣,仓庚也就是黄鹂鸟,随着草木发芽返青,花朵盛放,黄鹂鸟穿梭花间,快乐飞舞鸣叫,开始一年最美的求偶期,想不歌唱都难。

那么第三候,”鹰化为鸠“是什么意思呢,在上古人们对鸟类的认知有限,有一种喜欢将自己的蛋下到喜鹊窝里的鸟,霸道凶狠如老鹰,虽然没有老鹰大,但仿佛是老鹰的变种,人们叫作鸠。

但是,在汉朝之后,人们辨识知识提高,这个”鹰化为鸠“,就指的是布谷,又叫作杜鹃。虽然它喜欢将自己的蛋产在别的鸟类的巢里,但也仿佛不太影响人类,倒是生出了关于布谷各类的文学传说。

一种是杜鹃是上古望帝所化,声音凄惨,是想念家乡。

二是布谷的声音像布谷,正是农田春耕的季节,这些鸟儿仿佛提醒人们春耕。

今天就主要讲读的是布谷催耕的美诗。

仲春惊蛰第三候布谷七首:布谷声中雨满篱,布谷催耕雨一犁

”布谷鸣。农人惊。“ 汉 · 两汉乐府《古乐府》

这是汉朝民间的歌谣,而且在《玉烛宝典》中明确说,这是汉朝仲春二月的歌谣。

虽然只有两句,但是作为民间歌谣,人们在去往田野的路上传唱,强调布谷鸟鸣叫时,正是土地春耕的最好时期。农民没有多少日历知识,但是在口口传唱的歌谣里,听见布谷的声音,也知道要开始耕作了。

如果一家人和另外一家人隔得较远的山地或者居住地,无法通过人和人之间的联系获得耕种信息,这种垂直流传下来的歌谣无疑对于惶惑孤独的农人最有提醒力。

因为布谷鸟的叫声实在辨识度高,白天黑天的就两个音节重复,布谷!

仲春惊蛰第三候布谷七首:布谷声中雨满篱,布谷催耕雨一犁

”及此桑叶绿,春蚕起中闺。

日出布谷鸣,田家拥锄犁。

顾余乏尺土,东作谁相携。

傅说降霖雨,公输造云梯。 “盛唐 · 李白 赠从弟冽(741年)

这是李白的作品,说李白是诗仙,还不如说,山水之气,良好的体魄,养成了可高可低的广袤人生。40岁的李白此时混迹长安,人到中年,看见仲春桑叶发芽,长安城里的女孩子也学着在养蚕,他心情总还是有所触动。

这是开始养蚕的季节。乡村里布谷鸟开始鸣叫,农民拿着锄头在田间。

他李白此时可谓落魄,家乡太远,且几乎十年在长安,耗尽了盘缠积蓄,就算是回乡,也没有自己的田。他此时真心渴望做一个有田产的农民啊,只是这个梦想,对于他都是难题。

这是写给同族的兄弟的。

我在长安混得并不好,羡慕你们在家乡安稳,有着实在的春耕事做。

这段时间,惊蛰好雨,那是鲁班建了一架天梯,在上面播云洒雨。而关于我,有那个腾云驾雾的心,仅此而已。

看李白的诗很有意思,你要是看他写给家人亲戚的,可和那种官宣大气仙意两码事,但是这才是真实的李白,无数次在现实和梦想间徘徊。

仲春惊蛰第三候布谷七首:布谷声中雨满篱,布谷催耕雨一犁

”隐士休歌紫芝曲,词人解撰河清颂。

田家望望惜雨乾,布谷处处催春种。“唐 · 杜甫洗兵马(原注:收京后作。)节录

如果李白是有意打造了很多人设,淡化了他其实就是山民这样的现实身份,那么杜甫比较实在。他有过年轻热情的游历,也当过兵曹,做过高官,但是他是一个有责任心现实的人,家里有弟弟妹妹,身边有妻子孩子,安史之乱后,带着家人逃难,为生存吃尽了苦。

好容易在四川成都落脚,有了一个草堂,但是这草堂是实在的草棚子,供家人有个窝,还需要在草堂周围开菜地,才能弥补粮食的缺口。

所以他懂得开土地生存的农民,那种靠天吃饭的艰辛。

这是安史之乱后,杜甫听说长安洛阳被官兵收复。他心情是高兴的,因为终于可以回家了。

但是现实和理想间的距离,就是他没有足够的盘缠。

而唯一能够积攒钱财的,只能靠菲薄的土地。这个时候,他是真心了解了困在土地上的农民。

因为他也必须如此。

那些标榜隐士的人,此时借着国家太平,又在标榜虚无的长生不好,天佑大唐,吃着灵芝唱着仙歌。战争无关他们的痛痒。

那些诗人词人,想必兴高采烈歌颂太平,说着河晏海清的太平话。

只有农民,仰头看着天上的雨,这春雨不足湿润土地,而布谷鸟却在叫唤,快春耕快春耕。

拿什么春耕呢?杜甫有和农民一样的忧患,而他的更焦灼,因为他想尽快靠土地出钱,带着家人回洛阳。

布谷鸟催耕,那是无心的叫唤,而春耕时节站在土地上的杜甫,是真的忧患。

仲春惊蛰第三候布谷七首:布谷声中雨满篱,布谷催耕雨一犁

”日长春事动,田野膏脉轻。

草青布谷过,桑绿新蚕生。

雨足有酒色,社近闻鼓声。

牛羊暮归饱,舍中灯火明。 “北宋 · 张方平南原观田

宋朝定鼎天下后,大力发展农业,绝大多数进士官员,都有到农村任职的经历。

重视农业成为官员的必修课。比如仲春的二月龙抬头到春社期间,很多官员都要下到基层,走访农户,指导督促春耕生产。

这是官员张方平下农村劝耕的一首诗。

白天渐渐变长,惊动了春气,田野间有了青色蓬勃的美。

布谷叫唤声中,春草发芽转绿,那桑叶发芽,家家户户的蚕种也孵出了小蚕。

这春雨后的泥土空气都带着醉人的芬芳,而听见敲锣打鼓的声音,这是人们在准备迎接春社,祭祀土地神的日子。

我从早上行走在农田里,直到晚上,跟着牛羊走进农家的院落房间。

那农家夜晚还点着灯,大家一起讨论着田间的农事,还有即将到来的春社。

这里可以看到春天来了,不只是自然春天的活力,还有人饱含热情的劳作,对于土地和生活的主动性。官员下来实打实的从早到晚考察农田耕作,农民也兴奋探讨种植,祭祀等问题。

充满活力的田园啊。那布谷声照应着人们的辛劳,却是生动实在的乡村美好。

仲春惊蛰第三候布谷七首:布谷声中雨满篱,布谷催耕雨一犁

”布谷声中雨满篱,催耕不独野人知。

荷锄莫道春耘早,正是披蓑叱犊时。“北宋 · 蔡襄《稼村诗帖》

这也是官员下基层的视察春耕诗。

那布谷鸟在叫唤,春雨落满了田园和农舍。

催耕的,不只是农民自己,连布谷鸟都在叫唤啊。

你看看这里的农民多么自觉,这还是下着雨,他们就拿着锄头去田里。

难道不可以等雨停了或者再等几天吗?

懂得时令的农民这样回答,这正是春雨土肥,一夜苗长得好时候,穿着雨蓑衣,也要下田啊,这一牛犁过的土地,在这样雨里,是种什么长什么,此时春耕播种事半功倍,你说这雨,这辛苦值不值得?

这就是朴素的农民,在有限的土壤上,最大利用自然,用辛勤和智慧耕耘。

只怕下基层的这些官员,不需要他们的督促,反而他们在农民身上,学到了更多。

仲春惊蛰第三候布谷七首:布谷声中雨满篱,布谷催耕雨一犁

”烟雨濛濛鸡犬声,有生何处不安生。

但令黄犊无人佩,布谷何劳也劝耕。“北宋 · 苏轼 山村五绝 其二

36岁的苏轼,此时在朝堂受排挤,这年春天,他去山村踏青,看到了农村春耕的景象。

在烟雨蒙蒙的山村,鸡犬起伏,仿佛陶渊明的世外桃源。

他决定离开朝堂,去做地方官,和真实的农民在一起,过最真实饱满的生活。

你看看这烟雨里的山村,小黄牛悠闲在烟雨里,大牛主人都下到田里了。

只有布谷鸟,不断叫唤着,仿佛督促可爱的小黄年也下田干活。

看到这里,苏轼笑了起来。这真是美好的田园啊。

苏轼主动请求调往地方,于是在杭州,密州,徐州,湖州历任知县。也正是这样的经历,让苏轼在43岁一场牢狱之灾后,迅速以一个农民的身份恢复了自信和活力,在贬谪的黄州,短缺粮食,他和家人亲自开荒,将从前从农民身上学到了知识,用以真正的实践,养家糊口。

而正是这种磨砺当中,苏轼的精神时节得到扩展升华,成为了宋朝的诗仙。

仲春惊蛰第三候布谷七首:布谷声中雨满篱,布谷催耕雨一犁

”柔桑蔽野麦初齐,布谷催耕雨一犁。

略彴时横溪上下,蔷薇间发水东西。“宋 · 释道潜《 游径山怀司马才仲 》节录

这真是一首仲春惊蛰时节的山野田园美诗。

到处是青嫩嫩的桑田,到处是青茸茸的麦田。那布谷声声,在说播谷啊播谷。

在这鸟儿的叫唤声中,一天春雨,滋润着田野。

那小溪水涨,随处是小小跨越小溪的木桥,给行人农民以方便。

最美好的是,那野蔷薇一蓬蓬发芽,在溪水的两岸,东一簇,西一丛。

布谷,桑叶,蔷薇,春雨,都是仲春惊蛰时节常见的农村物候,联系在一起,这春天何等丰茂而清新,蒸蒸日上。

那布谷声也是最动人的春声之一,召唤禾苗青起,征兆大地丰收。

仲春惊蛰第三候布谷七首:布谷声中雨满篱,布谷催耕雨一犁

当然布谷鸟还有另外的名字另外的典故,比如杜鹃,比如相思爱国。我们下一章再谈。

初衣胜雪为你解读诗词中的爱和美。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爱读书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创致敬,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ushu263.com/611426.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200768998@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