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词欣赏 / 辛弃疾辨识度很高的一首词,融豪放婉约于一炉,结尾堪称千古名句

辛弃疾辨识度很高的一首词,融豪放婉约于一炉,结尾堪称千古名句

一提起辛弃疾,人们会不由自主地把两个看似毫不相干的标签珠联璧合起来,贴到他的身上那就是“词人”和“英雄”。

辛弃疾辨识度很高的一首词,融豪放婉约于一炉,结尾堪称千古名句

自古英雄多慷慨,自古词人皆多情。然而能游走在这两种心境中的辛弃疾,用他传奇的一生和飞扬的才情将这两种标签完美地贴合在一起,因而在词坛上具有了极高的辨识度。

南宋著名词人刘克庄在《辛稼轩词序》中评价辛弃疾的词作:“大声镗鎝,小声铿锵,横绝六合,扫空万古,自有苍生以来所无。其秾纤绵密者,亦不在小晏、秦郎之下。”

刘克庄高度凝练地概括出辛弃疾词作的特点,即辛弃疾的词作既有婉约词的清丽也有豪放词的雄壮,他的豪放词自成一家,无可替代,他的婉约词,闲适自如,卓越不凡。

辛弃疾辨识度很高的一首词,融豪放婉约于一炉,结尾堪称千古名句

辛弃疾的词中还有一部分兼具豪放与婉约之美的作品,它们既有豪放激荡之美,又有娟秀婉约之美,如此独特的艺术风格也被后世誉为“稼轩体”(辛弃疾,字稼轩)。

辛弃疾的《摸鱼儿》,是他的词作中辨识度很高的一首词,也是他的兼具豪放与婉约的经典代表作,更是宋词中的经典之作。原词如下:

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怨春不语。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

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蛾眉曾有人妒。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辛弃疾辨识度很高的一首词,融豪放婉约于一炉,结尾堪称千古名句

词前有小序:“淳熙己亥,自湖北漕移湖南,同官王正之置酒小山亭,为赋。”淳熙己亥,即公元1179年,这一年辛弃疾四十岁,由湖北转运副使改任湖南转运副使,由鄂州往潭州。辛弃疾的同事兼好友、担任湖北转运判官的王正之为他饯别送行。

在这个春天即将匆匆归去的暮春时节,辛弃疾也即将踏上离开鄂州的行程,他这次的离别就像这春天的脚步一样,即便内心有很多的不舍和留恋,也不得不踏上行程,词作就在这样的时节和氛围中拉开了帷幕。

春天,是一个美好的季节,万物复苏,草长莺飞,杨柳如烟;春天也是一个为诗人们提供无限素材、带来无限灵感的季节。诗人们愿意用他们的才华去描摹、点染、赞美、讴歌春天,他们纵横的才情与飞扬的才华谱写了一曲曲春的旋律

辛弃疾辨识度很高的一首词,融豪放婉约于一炉,结尾堪称千古名句

在古典诗词中,写春的诗词名句鳞次栉比。比如贺知章笔下的“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是在写芳华吐翠的柳枝在春风中的摇曳多姿;比如李白的“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是在写如春花般旖旎绚烂的爱情;再如秦观的“春路雨添花,花动一山春色。行到小溪深处,有黄鹂千百”,则写尽了一场缥缈瑰丽的春天梦境。

更有如欧阳修笔下的闺阁女子在春日里的愁怨“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也有晏殊《浣溪沙》中的对春天渐行渐远的闲愁“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还有贺铸《青玉案》中在烟雨迷离的暮春中的悲歌悲悼“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于是在多愁善感的诗人或词人眼里,“伤春”显得更加耐人寻味。

辛弃疾辨识度很高的一首词,融豪放婉约于一炉,结尾堪称千古名句

不管怎样,这样的春天一定是离不开一个愉悦惬意的心情,然而同样的春天,同样的美景,换一个惆怅满腹、心事重重的诗人,他眼里的春天也许就不一样了

正所谓“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辛弃疾这首《摸鱼儿》,恰好也是写春的词,上片中的“怨”字,已经点出了词人的心境。那么他怨什么呢?

开篇几句“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说如今已是暮春天气,禁不起再有几番风雨的袭击,春便要真的去了。这显然不是单纯地谈春光的流逝,而是另有所指的。

“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大意是说:爱惜春天我常怕花开得过早,何况此时已落红无数。这两句揭示词人惜春的心理活动:由于怕春去花落,他甚至于害怕春天的花开得太早,因为开得早也就谢得早,这是对惜春心理的深入一层的描写。

辛弃疾辨识度很高的一首词,融豪放婉约于一炉,结尾堪称千古名句

面对雨打落红的哀景,辛弃疾竭力地挽留春天,他不愿看着春光在风雨中消逝。于是他要挽留,他向往着远方还有无尽的芳草可以继续它们的美梦,只是无论他怎样挽留,春天还给他的只是沉默。

可是,花并没有因为​词人​的担忧与挽留而晚开,也没有因为他的怜惜而迟落。面对满地落花,词人伤感至极,情不自禁地追赶上春天并深情地对她说,你暂且停下匆忙离去的脚步,连天芳草已遮蔽了你的归路,你还要到哪儿去呢?

由于词人担心春天的脚步过于匆匆,所以他对春天招手示意,他多么希望春天的脚步能停留下来啊,不管词人怎样真情地呼唤,春天始终没有态度,始终默默不语,依旧悄悄地溜走了。

辛弃疾辨识度很高的一首词,融豪放婉约于一炉,结尾堪称千古名句

细品词意,不难看出,词中的春天被词人赋予了人格,词人笔下的春天俨然是一位惹人爱怜的女子,词人对春天真是缠绵无尽:又是惜春,又是留春,又是怨春。

词人一直挂念着、揪心春姑娘的的安危,风雨的抽打好像打在自己的身上。词人对春天的眷恋、留恋,怜爱不已。可是春天仍然匆匆地离开,也不顾及别人对它的珍爱。那样揪心怜爱的何止是这一个春天呢。

词人一直担心着,怕春花开早,就是怕春天也走得早。可是现在落英满地,一片狼藉,多么悲凄的场面!春天那么无情,说去就去。情急之下,词人以温婉感人的口吻劝春天留下来。

“怨春不语。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这三句承接上文而来,对于词人的追问与表白,春天没有予以任何回答。屋檐上的蜘蛛网整天不停地沾惹着漫天飞舞的柳絮,春天走得更加遥远了。

辛弃疾辨识度很高的一首词,融豪放婉约于一炉,结尾堪称千古名句

词人想不到挽留春天的好办法,倒是那檐下的蜘蛛,勤勤恳恳地,一天到晚不停地抽丝结网,去留住那象征暮春景象的杨柳飞花。在词人眼中,蜘蛛以它自己的方式挽留春天,其情可悯。

对于爱春、惜春的词人而言,春天太过短暂,风雨一停歇,春天怕是就要结束了。因为惜春,他担心花早早就开了,因为开得早就会落得早,词人心思细密,对春天爱得深沉。这三句将词人无法挽留春天的无可奈何的纠结与怅惘之情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出来。

很少有人写春愁能宕开一怨到底的哀怨与伤感,但辛弃疾却酝酿了一种新的音乐复调,这里有低眉处的怨怼,也有仰望苍天的呐喊,还有绝望背后的坚持。经常听人们说“纠结”二字,其实纠结也是人生的一种况味,它不是单纯的悲,也不是单纯的喜,它应该是人生久经历练后的一种境界。

辛弃疾辨识度很高的一首词,融豪放婉约于一炉,结尾堪称千古名句

可是春天依旧步履不停,词人再怎样缠绵多情,春天也不理,甚至连一句回应的话都没有。落寞之中,词人看到屋檐上的蜘蛛在网上殷勤地玩着春天遗留下来的落絮。春天的影子似被留住了一些,睹物思春更让词人惆怅不已。

词人惜春、挽春、怨春,那么珍惜怜爱春天,可是春天仍然如期而归,但他并不怨恨春天的离去。春天对词人来说是多么珍贵!春天是词人的至爱。为了春天,词人可谓缠绵悱恻,百般煎熬。

为什么词人那么珍惜春天呢?她如此揪心的,其实还是自己白白流逝的美好青春。对春天的珍惜留恋也就是对自己华年的珍惜怜爱。

辛弃疾辨识度很高的一首词,融豪放婉约于一炉,结尾堪称千古名句

上​片​中,词人依次写了惜春、留春、怨春这三个方面,层次井然有序,抒发词人无可奈何的惜春之情。如果联系词的下片和时代背景,我们就会发现词人的惜春即是对人生的感伤。

回首辛弃疾的一生,他从二十一岁回归南宋,到二十六岁倾心尽力上书《美芹十论》,纵论国事,到四十岁时却不得不选择远离仕途,过起了数十年如一日​的​闲居生活。这样的一生,是被误解的一生,也是被耽误的一生,所以辛弃疾不得不扼腕长叹。

辛弃疾辨识度很高的一首词,融豪放婉约于一炉,结尾堪称千古名句

只是这样刚毅坚持的辛弃疾为何不慷慨陈词,面对着故交好友一吐心中的不满呢?在词中,我们看不到犀利的针锋相对,也读不到壮怀激烈​的​直抒胸臆,词人反倒是用了很多女性的故事来做了一番柔肠寸断的倾诉。

过片承上启下,全词意脉相连。“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词人巧妙地借用了“金屋藏娇”主人公阿娇的典故:阿娇盼望重新得到信任,约定了佳期却一再延误,都只因太美丽有人嫉妒。纵然用千金买了司马相如的名赋,这一份脉脉深情又向谁去倾诉?

“蛾眉曾有人妒。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这三句进一步用上面的典故,写自己的才华无法施展,自己的处境和际遇也无法诉说、无处诉说。词人借用典故无非是为了表明自己满怀的希冀在不断期盼中又不断化为泡影。问句的设置,让词作在无形中增添了艺术感染力。

辛弃疾辨识度很高的一首词,融豪放婉约于一炉,结尾堪称千古名句

“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在极度的伤感中,词人言不由衷地说道:不要太得意了吧,你们还能得意多久呢?曾经被无限宠爱的杨玉环、赵飞燕都早已化作尘土,你们又有什么好得意的呢?这一词句以其蕴含深刻的哲理而成为千古名句。

运用典故可以丰富而含蓄地表达有关的内容和思想,这是古诗词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方法,在增强了作品意蕴的同时,也给阅读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如果不能正确把控典故的含义,也会给整个作品的鉴赏带来一头雾水的感觉。

就拿辛弃疾来说吧,他既是有名的词人、文学家,又是为官一任的士大夫,他的作品中往往包含着双重身份的叠加,这就注定了他的作品往往具有包容性与兼容性,具体来说就是要懂得在模糊与清晰、谨慎与真诚之间掌握尺度。

辛弃疾辨识度很高的一首词,融豪放婉约于一炉,结尾堪称千古名句

也就是说,辛弃疾之所以运用典故来表达自己的情感,来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他就是要在直抒胸臆与含蓄委婉之间找到一种平衡,或者表现出一种更高层次的艺术性。直抒胸臆、慷慨激昂的批判,尽管勇气可嘉,但委婉含蓄、隐微曲折的讽喻更有发人深省的穿透力。

“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这三句大意是说:闲愁折磨人最苦。不要去登楼凭栏眺望,一轮就要沉落的夕阳正在那,令人断肠的烟柳迷蒙之处。

词人将悲伤的心绪寄寓在苍凉的晚景中,以景作结,词尽而情不尽。“烟柳”,这一迷蒙的意象在此处可以理解为词人迷茫的心情,“斜阳”,这一黯然的意象可以理解为词人逐渐消沉的心绪。

辛弃疾辨识度很高的一首词,融豪放婉约于一炉,结尾堪称千古名句

下片结尾几句,词人一笔荡开对历史人物的描写又回到写景上来。“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二句,以景语作结,含有不尽的韵味。

古典文学作品中,尤其是诗词中,人们是很重视结尾的,因为一个好的结尾常能创设出“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给人一种非同寻常的美感享受。

“言有尽而意无穷”的结尾方式是诗词创作中的一种有持久生命力的艺术形式,它不仅为诗人表达感情提供了广阔的艺术场域,也为赏析诗歌的读者营造了探寻诗境的艺术空间。

辛弃疾辨识度很高的一首词,融豪放婉约于一炉,结尾堪称千古名句

辛弃疾在这首词中选择了“以景结情”“融情于景”的收尾方式,融情于景就是将感情融汇在特定的自然景物或生活场景中,借对这些自然景物或场景的描摹刻画抒发感情,它是一种间接而含蓄的抒情方式。

以景结情的结尾形式一般侧重于情感的回味咏叹,而这里的不是通过写景、描状传达出来的曲折心迹,更侧重于情感的点染深化,是多种复杂情绪的交织萦回,真正是一腔情怀,无处诉说,百感交集,欲说还休。

这样的写法,通篇字面上看是写景,实则写情,正如王国维所说“一切景语皆情语”。这样做的好处是形象含蓄、耐人咀嚼:景因情的渲染而更鲜明,情因景的衬托而更显豁达,情与景的完美交融让作品极具感染力,词人的无可奈何之痛因而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辛弃疾辨识度很高的一首词,融豪放婉约于一炉,结尾堪称千古名句

下片中,词人运用陈皇后、玉环、飞燕等历史典故,叙述词人的人生际遇,抒发词人无可奈何的不得志之痛。通览全词,词作上片之无可奈何的惜春之情,在下片深化为无可奈何的不得志之痛。

这首《摸鱼儿》之所以成为宋词中的经典,更深层的原因就是词作显现了辛弃疾这位伟大的爱国词人的傲岸人格。他的仕途不是一帆风顺的,甚至可以说是在风雨的颠簸中艰难前行的,他屡遭猜忌和排挤,却始终不失其赤子之心。一身才华却无处施展,满腔热血却饱受冷落,于是只能将雄豪的情感寄托在深切的婉约中。

辛弃疾辨识度很高的一首词,融豪放婉约于一炉,结尾堪称千古名句

从金戈铁马到《美芹十论》,从辗转羁旅到闲居带湖,辛弃疾的人生是多样的个性重合:有豪放慷慨与深婉迂回,也有清丽脱俗与沉郁顿挫。辛弃疾的词作是多彩的,多样的人生与多彩的词作勾连起来才组成了英雄词人辛弃疾个性鲜明、可歌可泣的一生。

单就这首《摸鱼儿》来说,词中笔势飞舞,沉郁顿挫,寓豪放于婉约之内,寄博大于精微之中。细读这篇名作,感受词人的赤子之心与家国情怀,领略作品独特的美学风格,发掘其荡气回肠、独绝古今的奥秘。

辛弃疾辨识度很高的一首词,融豪放婉约于一炉,结尾堪称千古名句

我们很容易被词作蕴含的深情打动,因为没有一种文体,可以把人类幽微的情感表达得如此精致而婉转,能够把那些莫名的情绪描述得这般贴切而动人,辛弃疾的这首《摸鱼儿》可以说是这类文体中的杰出代表。

辛弃疾的《摸鱼儿》可以说是写“无可奈何”而达到经典境界的作品,是可以代表沉郁苍凉的艺术风格的典型。这首词也是困扰着辛弃疾的一重又一重矛盾的凝结,因而高度体现出词人的人格魅力,全词字字珠玑,字字精华,因而极具艺术感染力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爱读书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创致敬,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ushu263.com/610339.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200768998@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