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圆明园被毁150年后,专家准备对其修复时,意外发现50000多件文物

圆明园被毁150年后,专家准备对其修复时,意外发现50000多件文物

圆明园被毁150年后,专家准备对其修复时,意外发现50000多件文物

火烧圆明园五个字,深深印刻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心中。

这五个字代表的不仅是一座空前绝后宫廷庄园的毁灭,也代表着工业时代开始后,中国落后于西方各国时,被武装入侵的惨痛记忆。

这座诞生于康熙时期,经过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五位皇帝上百年修缮经营的完美园林,是中国三千多年传统文化和审美特色的体现。

它既展现了当时中国最顶尖宫廷建筑的雍容华贵,又体现出了江南水乡的温婉优雅,甚至涵盖了西方的建筑艺术,是中国艺术史乃至世界艺术史上的瑰宝。

然而就是这样一份人类文明的宝贵遗产,在英法联军攻占北京之后,遇到了世界文明史上罕见的暴行。

圆明园被毁150年后,专家准备对其修复时,意外发现50000多件文物

英法联军的强盗暴徒不仅抢走了其中无数珍贵文物,甚至还将圆明园付之一炬,大火焚烧了三天三夜,将整个圆明园化为一片废墟。

圆明园的毁灭,让每个中国人都铭记“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

好在,随着新中国成立,圆明园也迎来了重生,考古人员和文物学者经过多年努力,不仅根据现存的建筑遗址建立了圆明园遗址公园、不断从国外找回被掠夺走的上百万件文物,甚至在对圆明园遗址的考古修复过程中,意外发现了5万多件文物。

圆明园被毁150年后,专家准备对其修复时,意外发现50000多件文物

集六位皇帝之力,共建顶级园林

圆明园的起源,要追溯到清朝入关之前的关外生活。

入关之前,满清的统治者及其统治下的臣民,在关外过着渔猎农耕生活,关外的气候寒冷,人们普遍适应了这种气候之后,再面对入关之后的中原生活,便难以接受。

即便随着时代发展,满汉文化相互交融之后,这种水土不服有了极大改善。

但对于坚持满族传统的统治阶级来说,相比起北京的干燥气候和炎热温度,他们还是更向往关外的鸟语花香。

特别是随着对紫禁城的完善与扩建,高高的宫墙将皇室成员的心也禁锢在了墙内,这一连串的因素叠加起来,让皇帝们特别希望有一座足够华美的园林可供享乐。

于是,当初修建紫禁城的设计师雷金玉被皇帝选中,开始建造圆明园。

圆明园被毁150年后,专家准备对其修复时,意外发现50000多件文物

其实那个时候,圆明园并不是唯一的园林,因为北京不少地区风景秀美,皇室成员已经建造了很多园林,西郊的畅春园,是康熙皇帝最喜欢的一座。

所以圆明园最初的修建标准,其实要比畅春园差得多,康熙皇帝将其修建完毕之后,就送给第四个儿子爱新觉罗·胤禛。

在这一时期,圆明园已经有了最初的模样,但是距离后来那座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世界文明史奇迹,仍有一定差距。

康熙去世之后,爱新觉罗·胤禛登基为帝,也就是我们熟悉的雍正。

圆明园本是是一座藩赐园,但是他的主人雍正当了皇帝,这座园林的地位自然也变得非同一般。

圆明园被毁150年后,专家准备对其修复时,意外发现50000多件文物

1724年,雍正主导开始了圆明园的扩建工程,扩建之后,占地面积达到了3000亩,内部景观各有不同,既有假山流水、湖泊曲桥,又有宏伟宫殿、亭台楼阁。

在这一时期,圆明园的艺术价值突飞猛进,为后来的扩建奠定了基础。

到了乾隆时期,圆明园又进行了大幅扩建,增加了许多风景,最重要的是把绮春园和长春园纳入其中,形成了“圆明三园”的结构。

包括涵秋馆、四宜书屋、凌虚亭、竹林院等等在内,总计600多座园林建筑,成为世界园林史上不朽的明珠。

值得一提的是,圆明园里也并不全是中式建筑,当时乾隆已经对欧美园林风格有了大致了解,也觉得可以引入圆明园,于是建造了一部分西洋建筑,包括方外观、海晏堂、大水法、万花阵等等。

建筑形式采取了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巴洛克风格,这一风格直至今日,仍是中外许多建筑喜欢采用的风格。

圆明园被毁150年后,专家准备对其修复时,意外发现50000多件文物

而在当年,乾隆已经看中了这种风格的优秀之处,所以在圆明园里,如果看到了欧洲风格的建筑,并不一定是后代修建,而是当时目光如炬的乾隆执意安排的。

后来嘉庆、道光、咸丰三位皇帝也陆续对圆明园进行了扩建,一共六位皇帝,举全中华之物力所建造的圆明园,可想而知有多么恢宏壮丽。

可惜的是,随着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爆发,圆明园迎来了两位强盗。

他们在孱弱不堪的清朝烧杀抢掠,用烧毁圆明园作为威胁,逼迫清朝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最终也确实将圆明园一把火烧毁。

圆明园被毁150年后,专家准备对其修复时,意外发现50000多件文物

英法联军进北京,制造文明史上最大惨剧

1856年,英国殖民者为了扩大在中国的利益范围,借口利用一艘名叫“亚罗号”的中国船,声称中国士兵侮辱了船上的英国国旗,以此作为理由大举进犯清朝。

法国也紧随其后,说一名传教士在中国遭到杀害,而发动了战争。

战争之初,清朝军队在英法联军的攻势下无力抵抗,咸丰不得不签订《天津条约》,对英法进行赔款,且开放通商口岸。

但英法联军并未止步于此,在大沽,清朝军队终于发挥神勇了一次,让英法联军遭到了一场惨败。

对于这场惨败,英法联军感到十分愤怒,他们叫嚣着要进行报复,于是他们在北塘登陆,直接攻占了天津。

圆明园被毁150年后,专家准备对其修复时,意外发现50000多件文物

当时,咸丰皇帝数次下令,让大臣与英法联军进行和谈,但是数次和谈都因为英法联军所提条件太过不公平而破裂,英法联军继续进攻北京。

1860年10月18日,是中华民族历史上惨痛的一天。

这一日,英法联军攻占了北京,清朝皇帝咸丰已经以“北狩”的名义,带着一众亲属逃到了热河,清朝军队也无反抗之力,英法联军毫无阻碍地在北京烧杀抢掠。

见到圆明园之后,英法军队及指挥官都被其磅礴壮丽的景观,和其中收藏的奇珍异宝震惊。

圆明园被毁150年后,专家准备对其修复时,意外发现50000多件文物

第一天,英法联军的指挥官还下过令,让手下抢夺文物的时候,以艺术价值、考古价值最高的文物为最优先。

然而从第二天开始,英法联军从上到下所有人,都已经在财富和文物面前失去了理智。

根本就没有什么艺术价值、考古价值高低的排名,因为圆明园里收藏的是清朝六位皇帝从天下收集来的奇珍异宝,每一件都价值连城。

挑来挑去,挑不出最值钱的,便把所有文物席卷一空,这便是当时英法联军的想法。

圆明园被毁150年后,专家准备对其修复时,意外发现50000多件文物

除此之外,英法联军也希望通过在北京城郊烧杀抢劫并洗劫圆明园的方式,逼迫清朝签订北京条约。

因此在对待圆明园时,这群强盗没有丝毫顾虑,拿着走就拿,拿不走就砸掉烧毁。

最终,圆明园被英法联军放火焚烧,大火烧了三天三夜。

不仅把上百年来无数能工巧匠的心血付之一炬,也把圆明园里的三百多名皇宫工作人员,包括太监和宫女在内全数烧死,其罪行令人发指。

直到清朝与英法联军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英法联军才撤军回国。

而此时,他们的船上已经装着来自中国的大量珍贵文物,至今仍然没有被全部找回。

圆明园被毁150年后,专家准备对其修复时,意外发现50000多件文物

三次挖掘修复,意外发现50000文物

新中国成立之后,国内国泰民安,历史学家和文物学者终于有余力、有时间来对圆明园进行考古工作。

根据专家们的调查,从目前已知的信息来看,国内国外散落的圆明园文物至少有150万件,而这个数量也仅仅只是粗略估计。

因为圆明园内文物的陈列手册也在那场大火中被烧毁,所以已经没有人能够精确得知圆明园究竟流失了多少文物。

联合国相关组织给出了一个数字,更是令所有人震惊:

全世界目前200多家博物馆里面存放着中国文物,这些博物馆分布在将近50个国家的国境内,总计中国文物有160万件左右。

圆明园被毁150年后,专家准备对其修复时,意外发现50000多件文物

除此之外,各国民间收藏的中国文物,要比博物馆里面的中国文物多10倍左右。

在这些文物里,最有名的当属圆明园十二生肖兽首铜像。

这些铜像被英法联军掠夺之后,流落到世界各地。

经过百余年的追溯和查找,其中牛首、虎首、猴首、猪首、马首、鼠首、兔首、龙首得以通过各种途径回到中国,然而鸡首、狗首、羊首、蛇首仍然下落不明。

除此之外,还有圆明园玉印、乾隆玉玺、康熙玉如意、《圆明园四十景图》等等,已经有无数被证明来自圆明园的中国文物陆续在国外被发现。

其中有的被爱国人士带回了中国,捐献给国家,也有一部分仍然留在国外的博物馆里。

要找回流落在外国的文物十分困难,不过在被烧毁的圆明园遗迹里,仍然有不少有待挖掘的历史文物静静地沉睡。

圆明园被毁150年后,专家准备对其修复时,意外发现50000多件文物

随着经济发展和相关技术的成熟,从1996年开始,我国派遣了相关领域的专家,开始对圆明园进行考古挖掘修复工作。

这一工作连续进行了三次,每一次规模都十分庞大,但仍然只挖掘了5万平方米左右的面积,而圆明园的园区有240多万平方米土地,不知道何年何月才能全部挖掘完毕。

让人感到庆幸的是,仅仅只是这5万平方米的考古挖掘,就已经出土了50000多件文物,这些珍品在圆明园被毁150年后,得以重见天日。

这50000多件文物里,有鎏金铜象首、黄釉琉璃构件、地天母铜像,以及各种铜器、玉器、瓷器,50000多件文物还需要经过相关修复才能正式展出。

不过从目前已经修复的几百件文物来看,其艺术价值和考古价值,已经足以令学界专家目瞪口呆。

圆明园被毁150年后,专家准备对其修复时,意外发现50000多件文物

这些文物中,最值得一看的是鎏金铜象首,这件文物工艺复杂,显现了清朝时期已经极高的鎏金技术和铸造技术。

象首上鼻子、牙、耳朵造型十分精巧,神态栩栩如生,虽然已经经过战火的侵蚀,但修复过后仍然金光闪耀。

可惜的是,鎏金铜象首被猜测为某个文物的一部分,可能是鼎也可能是炉,然而现存的只有这个铜象首,其他部件不见踪影,还有待继续考古挖掘。

除了鎏金铜象首,还有一座地天母铜像也吸引了不少人的注意。

这座铜像神态细致入微,是乾隆时期收藏的,因为乾隆信奉的是藏传佛教,早有收集佛像的癖好,而圆明园内的梵香楼,被认为是收藏佛像的所在。

据有关工作人员表示,梵香楼内的佛像总数量应该在800座左右,可是现如今只剩下这一座地天母铜像,其余佛像均已遗失。

圆明园被毁150年后,专家准备对其修复时,意外发现50000多件文物

除了这些造型精美的文物之外,还有一些本身没什么艺术价值,但因为上面所刻文字珍贵而成为文物的物品,比如一块普普通通的石碑。

这块石碑上隐约刻着一些字词,因为经过百年风吹雨打和战火摧残,只能隐约看清几个字。

不过跟相关文献进行对照之后,专家发现这是嘉庆皇帝所作的诗句,其描写的正是“如园十景”之一的“披青蹬“。

如园十景原本只在文献和历史记录中有记载,实际考古发掘中从来没有找到实物。

这一次挖掘出来的50000件文物中出现了这样一个石碑,上面的披青蹬诗句证明了嘉庆皇帝在位时,亲自为如园十景写过诗,这具有极为重大的历史意义。

如果这块石碑没有出土,如园十景就是仅存在于文献中虚无缥缈的东西,是这块石碑,让那段历史从虚空中落到了实处。

圆明园被毁150年后,专家准备对其修复时,意外发现50000多件文物

令人感慨的是,这些价值连城的文物,仅仅只是对圆明园进行考古挖掘一小部分后得到的,难以想象当年英法联军肆无忌惮地从圆明园拿走了多少件文物。

而值得庆幸的是,如果我们能把接下来上百万平方米的圆明园土地全部进行考古挖掘,恐怕也能出土以十万计的珍贵文物,帮助我们了解那个时代的历史和文化。

希望在接下来的时光中,我们能够尽快把国外遗失的中国文物收归国内,也尽快把圆明园下潜藏的文物挖掘保护起来。

这些文物代表着的不只是我们的历史,也时刻提醒我们铭记历史的教训,时刻警惕别有用心的国外势力,不要让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制造的惨剧再次重演。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爱读书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创致敬,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ushu263.com/608122.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200768998@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