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太平诗词六首:太平世,积粟养雄兵,相看总是太平人
太平,这是中国特有的关于关于国家安定,繁荣和平的词汇。也写作泰平。
太是巨大,特别大的意思,可以指宇宙天地。泰是巨大安定顺畅的含义。
太平或者泰平,表达的是一种盛世的安定繁荣。
中国古代的历史,是分裂和统一不断演变循环推进的历史,人们对于战乱分裂的痛苦有着清醒的认知,没有人愿意生活在战乱无序的环境里,关于太平,这个词,寄托了最大的爱国和热忱。
向往太平,渴望太平,争取太平,稳定太平,歌颂太平,享受太平,维护太平。
因为有句民谚,宁当太平狗,不做乱世人。
唐朝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一个繁荣强盛的朝代。在唐朝之前,中国经历了长达400多年的分裂割据。东汉之后,三国两晋南北朝,分割占据着国土,混乱的时候,多达二十多个政权并立,分裂,混战,古中国人口从汉朝时的6500万,降到隋朝初年的2050万。这个中间数百年来,人们在漫长的乱世中,面对的是朝不保夕的生存和流离。
所以当大一统的唐朝建立之后,维持安定,国家迅速繁荣,人心所向,歌颂太平。
“花萼楼前雨露新,长安城里太平人。
龙衔火树千重焰,鸡踏莲花万树春。”唐 · 张说《杂曲歌辞 其一 踏歌词》
作为唐朝早年上层的宫廷斗争,实际一直存在也激烈,比如武则天称帝,唐玄宗登基,都是在宫廷的血雨腥风中进行。但是这是上层的内斗,没有影响到唐朝的基本稳定,和大部分人民的生活。
唐朝延续了隋朝的运河工程,又广开道路,交通四通八达。采取科举,从民间选拔官僚,很多人是第一次可以在中国全境旅游。南到海南,北到玉门关,东看大海,西登巫山,京城长安,是重要的国际政治贸易文化中心,万国来朝。
每年正月和春天,这里迎年迎春,人们载歌载舞,这街道上的人,有很多来自全世界各地,五湖四海。这是在唐玄宗靠近民间街坊的花萼楼,在这里迎年迎春或者上元节。
唐朝的人比现在的人,更豪迈奔放,善于歌舞,其中以带着节奏的踏歌最为流行。
一场春雨之后,空气微润,但是影响不了人们的热情,大家涌向街头,音乐声起,载歌载舞。
唐朝还没有宋朝之后的鞭炮烟花,但是巨大的篝火成列燃起,街道的树上挂着无数的灯笼,人们在这里欢度新年新春,感受太平的美好繁荣。
这首诗强调自己是长安城里的太平人,因为自西汉之后,长安城这样的灯火璀璨,已经消失了数百年,是统一的唐朝,让人们重新感受那种国家的统一后的盛大与福利。
太平为什么能带给人巨大的福利呢?唐朝李白可以无障碍地出四川,上游终南山,上京城,下洞庭,千里江陵一日还,交通的成本相对低,到了安史之乱之后,杜甫算好路费回家,结果在路上走了两年,客死长江的船上。此时安史之乱已经结束,但是安史之乱造成的动荡还在,土匪横行,地方武装时常骚扰交通。这一时段是唐朝的乱世。
对于历史只是几年,一个数字,对于老百姓来讲,一别可能就是一生。
“万骑争歌杨柳春,千场对舞绣骐驎。
到处尽逢欢洽事,相看总是太平人。”盛唐 · 高适《九曲词三首 其二》
高适是唐朝著名的边塞诗人。他是爱国军人。几次做过节度使,也就是军区司令的军营幕僚,对唐朝北方的边境地理战事熟悉, 五十二岁拜左拾遗,助守潼关。五十三岁,为淮南节度使,讨伐永王璘。六十岁,迁任剑南节度使。他成长成为唐朝的栋梁,不打折扣的将军。
他是保卫国家和平的将军,尚武却不是好战。
经历过边塞寒苦和战争残酷的人,更加珍爱和平,捍卫和平。
又是一年春天到了,军营中也有盛大的迎春活动,边境太平,将士们骑着战马,高唱杨柳春天,虽然春风不度玉门关,但是守卫国门,正是为了国家内地,杨柳春天覆盖着太平欢笑着的人民。
这里还有极其矫健的军营歌舞,穿着麒麟服装,对舞,这是最早的舞狮子吧。
那一千对军人扮演的麒麟,矫健欢快,是力量和祝福的双重加持。
这是战争的间歇,或者是战争之后的太平。
将军把酒,看见故友同在,一种保卫太平的豪情。
或者他也想到了那些在战争中死去的人们,但是他们的牺牲,也就是为了眼前活着的人们的太平啊。
当看到熟悉的人出现在眼前时,他心潮澎湃,我相信他们是激动地拥抱过的。
因为还活着,因为活着,是太平人,依然做着太平的事业,无悔。
“生长太平日,不知太平欢。
今还洛阳中,感此方苦酸。
饮药本攻病,毒肠翻自残。
王师涉河洛,玉石俱不完。
萧条孤烟绝,日入空城寒。
西怀咸阳道,踯躅心不安。 ” 中唐 · 韦应物《广德中洛阳作》节录
韦应物是唐玄宗的侍卫武官,他少年英武,只有十几岁,被唐玄宗带在身边。这个少年忠诚勇武,当然如此的地位,也让他感受了唐朝最繁华富庶的时段。他锦绣披身,出入宫廷,他当然以护驾唐玄宗为重要的工作核心,但是年少的他还没有经历真实的战争。
19岁之后,安史之乱爆发,他护驾唐玄宗一路去西蜀,经历了马嵬坡之变,这才真正看到了什么是乱世和战争。而随着唐玄宗到蜀地,他被裁员遣散,开始了异地贫困迷惘的生活,直到26岁左右,安史之乱结束后,回到洛阳。
他所看到的洛阳,不再是盛世大唐的陪都。
他发出了真切的感叹。
曾经生长在太平年月里,当时并不知道太平意味着什么,身在福中不知福,身在太平不识那种快乐。如今回到洛阳,才感受到自己失去了什么,感到了作为乱世,人的苦难和辛酸。
人吃药是为了救命治病,可是毒药却伤害身体。
人们打仗是为了平息战乱,但是所到之处,却是荒芜废墟一片。
军队经过了洛阳,这里被战争摧毁,玉石同碎。
这里萧条到看不见炊烟,一座废墟空城,太阳照在满城废墟上,白日凄寒。
我自己徘徊在这里,心里何曾安宁?
我相信他看到的非常真实,他是第一批战后进入洛阳的人,这个曾经锦绣的少年,在七年中滞留四川,吃了无尽的苦,但是还是被废墟一样的洛阳震撼到了。
洛阳和长安实际是唐朝的双都。虽然我们常常以长安为主谈唐朝,实际洛阳是等同长安的政治中心,早唐数位皇帝,处理国事,都在洛阳。
这句“生长太平日,不知太平欢。”发自内心的感慨,足以给后人提醒。
“江南海北长相忆,浅水深山独掩扉。
重见太平身已老,桃源久住不能归。” 中唐 · 刘长卿 《会赦后酬主簿所问》
刘长卿也是不幸福,他是天宝年间的进士,按道理可以等待官职,平步青云,施展抱负,但是他刚刚及第,安史之乱就爆发了。此时他已经29岁。
虽然没有资料表明安史之乱他在什么地方,但是从七年后安史之乱结束,他当的是监察御史,也就是在战乱过程中,他一直是跟随在唐玄宗或者肃宗附近的。
但是不久他被任命到苏州下属的长洲县当县尉。后来被诬陷入狱,遇大赦获释。时年38岁。
出狱后的刘长卿隐居了一段时间。
刘长卿正直有才干,他是见证了国家巨大变化的人,自身的命运并没有因为他自己的努力而改善,反而被下狱,对于他来讲,重见太平是双重的,国家和个人的。
在这样的打击下,他寻求山林隐居,实在是正常。
他的朋友,问了他几年的状况,也问了他还有什么打算。
他叹了一口气,谢谢你记得我,我在这里,浅水深山的地方过着。
虽然冤狱平了,可是我也老了,让我后半生安心务农吧,我不想再经历世事和人心之乱。
但是,这样一个有为的中年人,说这些话事虽然是真诚的,也是感人的,但是他的性格怎么会隐居深山?他爱着大唐啊。
唐朝有一种特殊的凝聚力,唐朝人认为这是自己的国家,这是一种经过漫长时间锤炼的民族心理,在唐朝得到了凝聚和爆发。
刘长卿后来官至随州刺史,不大,且他仕途屡遭打压嫉恨,但是他无怨。
“太平世,积粟养雄兵。
不可辄忘征战意,
常时论武使兵精,防寇犯边庭。”唐 · 易静《望江南 兵要 》
这是一首特殊的《望江南》,因为通常这种诗词曲牌是写风花雪月,江南美景,但是 易静却用这种朗朗上口的韵律词牌写兵书。
易静是唐朝武安军左押衙,相当于军区的高级武官,用词来谈论兵法,流传下来多达700多首,堪称中国诗词及军事史上的奇书。言简意赅,具有极强的凝聚思想和战斗力的价值。
太平盛世,要积累粮食养足雄壮的军队。
不要忘记了战争随时可能爆发。
要常常练兵论武,来锻炼士兵的士气和素质,随时防范敌国进犯边境!
这是太平时代的军人,居安思危,随时准备打仗,保护国家,抵御外辱。
“罗衫叶叶绣重重,金凤银鹅各一丛。
每遍舞时分两向,太平万岁字当中。”中唐 · 王建《 宫词一百首 其十七 》
这是我最喜欢的一首太平诗。因为我看到的时候,最早出现在蒲松龄聊斋志异《白秋练篇》,一个白鳍豚化作的仙女喜欢了一个船上的读书少年,最喜欢听他念这句“罗衫叶叶”。
这是唐朝的宫廷歌舞,在安史之乱后,在各种小的动荡之后,又迎来了新年新春。
俏皮的宫女们穿上华美的衣裳,跳着太平舞。
那层叠的舞衣上面,绣着凤凰鸳鸯和水鸟。
当跳舞的时候,衣衫打开,罗裙旋转,那衣衫上的绣鸟随着舞步分开,又随着舞步合拢,像成双的凤凰,鸳鸯和水鸟,时而分开时而合拢的相会相戏,生动有趣。
但是更有创意的是,当绣鸟分开的时候,露出裙子中间的绣字“太平万岁”。
这不能简单看作是承平歌舞,那种巧心和巧思,同样是人们内心愿望的表达。
只有在太平时段里,舞步轻灵飞扬,万物有序生长,最美的爱情和生活,才有了保障,才有了凤凰双飞,鸳鸯戏水的繁荣和情感之美啊。
写下这些,是因为我们生在盛世,要居安思危,守护来之不易的盛世和太平。
初衣胜雪为你解读诗词中的爱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