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战役已打了一个多月,敌军不过几个师团,国民党几十万军队不战而溃,只有杂牌军还能打一下”
——《学习与时局》,毛泽东 1944年5月
【序】
那天,最富于传奇色彩的、据说曾见过西王母的西周第五位君主姬满(穆王、穆天子)正在中原的郑圃(河南中牟)围猎。
突然,大家发现有只老虎在沼泽的芦苇丛中游荡。
禁卫高奔戎徒手上前、生擒活捉了老虎,献给穆天子。
穆天子大喜,命人打造一个牢笼囚虎,放在了东虢(荥阳)饲养。
于是那里就有了“虎牢”这个别称。
当然,这是3000年前的传说。
再往后,大秦王朝在此设关,“左控大河、右踞高山”,山岭交错,自成天险。
定名“虎牢”。
【一】
1944年4月19日清晨;
进犯河南的日军主力铃木旅团经黄河铁桥南下,突破了邙山封围线,逼近洛阳。
关隘的设置是为了控制道路。
于是,作为177师的预备队,530团的第3营(路云亭营)奉命据守“咽喉”虎牢关。
他们就是受到伟人毛泽东表扬的“杂牌军”。
所谓“杂牌”,是相对于蒋介石的“嫡系”中央军来说的。
他们发源自杨虎城将军的17路军,属于地方武装,都是陕西兵,号称西北军。
与东北军、晋绥军、新桂系、马家军、粤、湘、川、滇、黔等部队,在蒋介石眼中,他们统统都是“杂牌军”。
这群三秦子弟在虎牢关外左右两侧的几个隘口埋设好地雷群、在高地上架起了山炮,开始严阵以待。
他们将要抵御的这股日寇有步兵、骑兵5千余人、大炮20余门、战车及装甲车80余辆。
楚汉争霸时,那位发出过“安得猛士兮守四方”的刘邦和西楚霸王项羽曾经在此鏖战两年半,“大战七十、小战四十”,最终逼得项羽自刎乌江。
铁衣寒,曾经照中原。
那么,2000年后的这群关中汉子,还是不是能够完成“守四方”使命的“猛士”呢?
【二】
20日13时,战斗打响。
日军的600余名步兵在飞机、大炮的掩护下,开始了对虎牢关阵地右翼的进攻。
在第3营的密集火力阻击下,他们的攻势顿挫,连续进攻均被击退。
黄昏后,日军续增步兵200人,沿铁路南侧猛袭第8连镇守的人心沟阵地。
第8连的两个班奋起抵抗,全部壮烈牺牲。
阵地落入敌手。
可是,这有什么呢?
娘子关战役,教导团与日寇死战9昼夜,全团伤亡官兵1800多人;
忻口战役,529旅正面防守14天,全旅3000多人,伤亡2000多人;
六六战役,新兵团有800多名壮士因弹尽粮绝,被日军逼上黄河崖边。他们不愿被俘,高呼口号,义无反顾地集体跳下悬崖、跳入黄河,全部壮烈牺牲;
与这般极其悲壮的惨烈战事相比,别说损失两个班,哪怕连队仅剩两个班,士气都会依然如故。
怎么办?
反攻!
21时,第8连收复了自己失守的阵地。
【三】
21日黎明;
日军援兵赶到。
在飞机掩护下开始了向虎牢关阵地的反扑。
守军主动迎敌而上,短兵相接绞杀在一起。
日机无法辨识敌我、顿时失去了空中轰炸优势。
正面冲锋的战士们不停地向日军投掷手榴弹猛炸、两侧阵地的重机枪发着怒吼狂扫。
日寇不得不退到杨家沟附近重新集结。
14时,日军派出装甲车3辆、坦克5辆,沿汜水河右岸往返穿梭,压制侧面阵地的火力。千余步兵在飞机掩护下向虎牢关阵地再次发起正面强攻。
阵地工事几度被摧毁,几度再修整,日军始终未能突破防线。
日军进攻计划接连受挫之后,遂企图以主力向虎牢关右后方迂回攻击。
【四】
22日零时,日军1500余人趁着大雨,沿肖家沟直趋红沟、马窑的侧翼阵地。
530团的副团长王汝昭指挥3个连,顶风冒雨、攀山越岭,急行军20余里,从背后包抄、偷袭日寇进攻的战斗群。
战至拂晓,敌军始终被阻滞于红沟之东,不能前进一步,侧翼阵地安如泰山。
7时许,敌军增加骑兵、飞机助战,进行反扑。
守军将士浴血奋战,杀声震天。
四班的轻机枪射手赵得魁带着一名弹药手,自己都不知道已经沿着交通壕沟跑了多少个来回。
他俩这是在追射日军的重机枪。
92式重机枪是日军进攻的主要压制火力。在作战时,日军会为重机枪提前构建两到三个射击阵地。
由于中国军队缺乏有效的火力支援,92式重机枪在中国战场上一贯是横行无忌的,甚至很多日军机枪手会在一个阵地进行长时间射击而不更换阵地。
面对日军的层层火力,当时的中国军队只能依靠简陋的武器和不屈的意志进行顽强抵抗。
赵得魁他俩跑遍了二、三排的阵地,不停地寻找最佳的射击位置和角度。
他们已经迫使日军的重机枪阵地三易其位。
最后,两人成功地将重机枪阵地摧毁。
激战至黄昏,守军又击退了抢修汜水桥的日寇。
至此,壮士们完成了破坏日军迂回包抄攻击虎牢关的企图。
【五】
23日8时,双方的拉锯战重新开始。
日军续增步骑兵千余人、山野炮30余门、飞机6架助战。
往返冲杀,第3营的弹药即将告罄,情况十分危急。
“只有坚决反击,才是出路”。
14时,他们发起正面的反攻。
一时间炮弹横飞、浓烟滚滚、火光冲天。
战斗惨烈,第3营的兵士伤亡过半,反攻之处尸横遍野。
又到了黄昏,敌势不支。
于是,日军在夜色掩护下急向汜水河以东败退,第3营再次成功地守住了虎牢关阵地。
24日夜,日军先是来了一场猛烈的炮火轰炸,然后用骑兵开路、步兵尾随趁着夜色开始强攻。
营长路云亭告诉战士们不要急着开枪、一定要把鬼子放进来、靠近了阵地再收拾它。
日军仗着人多势众向前猛冲。
到了百米线内,日寇陷入雷区,第3营预埋的地雷四处开花;
与此同时,阵地上的轻重机枪开始狂扫。
日寇人仰马翻、如同被收割的装甲般成片倒下。
守军乘势跃出阵地反攻、日军再次抱头鼠窜、逃之夭夭;
【六】
“杂牌军”为何如此“能打”?
要知道,这可是较早开往抗日战场的部队之一。
当时三万陕军东渡黄河,北上抗日;
他们先后出师平汉线、战斗娘子关、血战中条山。
仅仅是在中条山,他们依靠着简陋的装备就能孤军作战两年多,先后粉碎了日军11次大规模的进攻。
“血战永济”、“六六战役”、“望原会战”更是次次惨烈悲壮;
“我为中华生,我为中华死。
坚信抗日必胜,誓死抗战到底。
我不杀敌,敌必杀我。
若要自救,必先杀敌。
凡我官兵,共同勉之。”
——这三万关中冷娃们不会忘记出征前发出的铮铮誓言,不杀日寇永不还。
日军哀叹“中条山是日军的盲肠炎”。
战区的司令长官卫立煌认为“中条山为敌之坟墓”。
国内舆论称赞他们是“支持中条山抗战的铁柱子”。
此刻,这根“铁柱子”又要死撑起虎牢关。
【七】
日寇的数日强攻,伤亡千人,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却依然无法攻陷虎牢关。
他们自知碰到了硬茬,从正面是难以攻破此关了,于是就采取了一个没有办法的办法——围而不攻。
日军以西十里铺为据点、从三面密集包围了第3营。
此时的第3营已固守虎牢关7昼夜,粮弹短缺、伤亡巨大,无力久守;
26日,177师部命令外围的部队在虎牢关两翼策应该营向日军发起猛烈的佯攻。
在密集的炮火掩护下,全营幸存的半数官兵乘夜色从日寇的包围圈的薄弱环节突围成功。
27日黎明,第3营返回巩县。
四乡民众、欢歌笑语、杀鸡宰羊、接踵而来;
翌日,待日军察觉异样时,虎牢关已空无一人……
【尾声】
“杂牌军”的一个营,牢记“猛士守四方”的神圣使命、人人争做“高奔戎”,在此固守7昼夜,以400名将士的生命为代价,将日军两个联队的2500具尸体留在了虎牢关前。
战损1:6!
由于“杂牌军”的英勇阻击,日寇终未能从虎牢关西进。
三英战吕布,让虎牢关名垂天下;
其实,那只是一个精彩的小说情节。
但笔者以上所讲的却不是故事,而是80年前在这里真实发生的一场酣畅淋漓的沙场血拼!
【陆续更新,敬请关注】
郑重声明:
本文所回顾的这段往事有其特定的历史背景,请从历史与现实的角度进行深入理性阅读,切莫误解。
笔者无意于激发、引导各种不良情绪,更无意于影响、重构读者朋友们的心理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