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春节档,备受关注的电影有五部。
张艺谋导演的《狙击手》,文牧野导演的《奇迹·笨小孩》,韩寒导演的《四海》,开心麻花的《这个杀手不太冷静》,以及《长津湖》续作《长津湖之水门桥》。
看起来都很有竞争力,但让人始料未及的是,率先露出颓势的居然是张艺谋的《狙击手》。
截至目前,《狙击手》评分7.7,今年春节档口碑第一,但与之相对的是《狙击手》排片少,票房低。
我也是赶的大半夜的场子去看的这部电影,看完之后,觉得必须为这部电影写点什么。
《狙击手》
现在,许多人对战争片的要求是——
场面要大,技术要炫,剧情要燃,明星要多。
在这样的风气下,《狙击手》确实不讨巧。
抗美援朝的大背景,规模宏大的战役有许多,《狙击手》讲述的却只是一场小到不能再小的无名之战。
在抗美援朝战场上牺牲的战士千千万,《狙击手》却把主角设定为八连五班的几个人,演员们除了张译和章宇让人脸熟之外,剩下的全是生面孔。
没有去遵从,迎合市场规则,这一次,张艺谋删繁就简,精心打磨,拍出了一部诚意之作。
影片改编于抗美援朝战争“冷枪冷炮”运动中神枪手群体事迹,人物原型可以参考志愿军第一狙击手张桃芳。
时值1952年的冬天,中国人民志愿军和联合国军在朝鲜战场上进入拉锯战阶段。
我军发起了高强度,低密度的“冷枪冷炮”运动,八连五班是这场运动中的佼佼者。
班长刘文武(章宇 饰)枪法精准,胆识过人,带领五班歼灭了不少敌人,被联合国军称为“中国死神”。
这天,连长(张译 饰)给五班下达任务,去战场上带回侦察兵亮亮的遗体。
到了战场,五班战士在刘文武的部署下,有条不紊的接近亮亮的遗体。
但是防不胜防,就在即将走近亮亮遗体的时候,枪声响起,几位战士命丧当场。
刘文武这才意识到,他们入套了。
白茫茫的雪野,刘文武带领剩下的战士躲在废弃的沟壕中,对面则是不知方位,不知人数,藏匿在沟壕中的敌人,中间摆着的是亮亮的遗体。
空间有限,场景单一,冰天雪地中,除了鲜血,影片只有黑白灰三色,风格极其冷硬。
抛除各种花里胡哨的技巧,剧组在吉林白山的山坳里实景拍摄,严格执行张艺谋“不等到雪不能拍”的命令,力求真实。
于是,我们看到电影中的战士们说话冒着白气,双手冻得通红,身上,帽子上,头发上,睫毛上甚至枪架上都是冻成冰碴的雪。
极端的天气,有限的场地,最大限度的调动起观众的感官,让人走进战场,产生一种身临其境之感。
从五班走进敌军陷阱的那一刻开始,我的心就揪成一团,再没放下来过。
紧张感,贯穿整部电影。
张艺谋没有给人走神的机会,牢牢的攥着观众的神经,让人把所有注意力聚焦于电影当下的这一秒。
这一方面在于空间的小,人物的少,场景的真实,另一方面也在于敌我双方势均力敌,我们根本无法预设战场上会发生什么。
刘文武是狙击高手,五班是狙击精英,能把他们困住的必然是高手。
影片没有为了突显我方的伟大而刻意把对方设置的降智无脑,相反,和刘文武对阵的联合国军狙击高手约翰(曹操 饰)技艺高超,机智过人。
张艺谋和女儿张末联合执导,一人负责我方志愿军的拍摄,一人负责联合国军阵营的拍摄,这也符合两军对垒,风格调性各不相同的状况。
这场战役很小,时长不超过一个白天,在这有限的时间内,敌我双方的实力消减,输赢变化却让人目不暇接。
我们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来看这场战斗。
第一阶段。
五班落入约翰的陷阱,五班落入被动,刘文武寻找带回亮亮的机会,但却最终牺牲。
这个阶段,刘文武是主角。
亮亮是约翰故意放入战场中的诱饵,带回亮亮是五班必须要执行的任务。
第二阶段。
五班几乎全员阵亡,只剩大永一个人。
联合国军除了约翰所带领的狙击小队,还动用了炮兵坦克。
这个阶段,大永成为主角。
亮亮的身份败露,他身上所携带的情报成为联合国军和大永争夺的重点。
第三阶段。
大永和约翰一对一展开最后对决。
这是影片最后的高潮,亮亮已经阵亡,他所携带的情报究竟有没有传递出去,成为观众心中的一大谜团。
三个阶段,各有各的看点。
第一阶段刘文武的谋划,他和战友们的配合,第二阶段情报的传递,第三阶段一对一的对决,都特别能牵动人的神经。
因为出场人物很少,这让每一声枪响都让人绷紧了神经,每一次失去都让人不寒而栗。
“牺牲”在这里充满实感,极简冷硬风背后电影所关注的是每一个具体的人。
影片中的角色,做到了形象鲜活。
刘文武说着四川话,一口一个“老子”,技艺高超谁也不怕。
他从来不笑,战士们敬他也怕他,但这样一个人却会在手下战士哭的时候,给他擦眼泪,让他“憋回去”。
对于战士们来说,他是班长,是师父,也是家长。
大永作为和刘文武戏份不相上下的主角,更像是刘文武的“继承人”。
他年龄小,性子软,总是爱哭,常常被刘文武训斥,但他也最听刘文武的话,无条件相信班长对他的教导。
绿娃子上阵前打报告要戴手套,因为那手套是老婆织的;胖墩临死前最后一句话是他想好了儿子的名字叫什么;小徐临死前双腿被炸的血肉模糊,他想喊疼,还不忘给刘文武打个报告……
红色的血洒在雪地上,在这里,他们不再是一个个战亡的数字,不是战场上一具具看不清脸的尸体,是一个个鲜活的具体的人。
这些个体太过真实,这就让人格外心疼他们在战场上装备的悬殊。
五班的战士曾向刘文武哭诉,敌军什么都有,各种枪各种瞄准镜各种测量仪器,我们什么都没有。
敌我双方展开狙击战,敌军何止是枪支弹药充足,瞄准镜测量仪器一流,他们甚至还动用了成倍的炮兵和坦克。
五班有什么?
五班十一个人,手中的狙击枪射程近不说,连瞄准镜都没有,全班上下的眼睛全部依靠刘文武手中的那把望远镜。
每次都是刘文武用望远镜观察敌情,然后把方位信息传递给战士们,这在争分夺秒的狙击战中直接就输了一截。
为了弥补这方面的不足,他们甚至想出了用饭勺的反光来照出敌人位置的招数,刘文武随身携带的饭勺上弹痕累累,我们可以想象他经历了多少次生死危机。
装备上的不足,刘文武比谁都清楚,但他不认这些不足,他告诉战士们:“哪个说我们啥子都没有,老子还在,你还在,五班还在!”
刘文武31岁,大永不足20岁,从刘文武到大永,“人”的精气神,是唯一能去相拼的东西,也是五班能拼成功的根本原因。
约翰所带领的狙击小队,身强力壮,装备齐全,他们仿佛坐拥胜利的一切资本,所以他们喝着咖啡,嚼着泡泡糖,一副志在必得的模样。
每当胜利的时候,他们都表现的很雀跃,而一旦有所伤亡,他们立即惊慌害怕,生怕子弹打到自己头上。
他们口中,时不时出现“荣誉勋章”“军事法庭”的词汇,战争对他们来说是场带有功利色彩的赌局。
与之相对,五班战士们即便打中敌人也未见喜悦之色,遇到自己战友受伤,他们冒死也想伸出援助之手。
他们始终在憋着泪,不让自己哭,让自己战斗下去。
完成任务是他们唯一的考量,他们所愿所求只是带回亮亮尸体。
所以五班总能义无反顾,拼尽全力,完成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最后,说句题外话。
前些年张艺谋导演曾迷失自己,拍了一些差评商业片。近几年从《影》开始,却越战越勇,老而弥坚。
年过七旬,虽早有着“国师”的美誉,好像可以停下来歇一歇了。但他依旧勤恳,马不停蹄的拍摄了《一秒钟》《悬崖之上》《狙击手》,以及还未上映的《坚如磐石》。这部《狙击手》就是他在筹备冬奥会开幕式期间“请假”所拍摄的。
他这个年纪,这个地位依旧拥有自己热爱的事业,保有着蓬勃的创作欲望和能量,真的是很让人羡慕的一件事啊。
今天立春,正逢北京冬奥会开幕,提前预祝冬奥会圆满成功。
也真心希望《狙击手》能凭口碑逆袭,更多排片,更多票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