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中国香港坚尼地18号的一所公寓内,一位病恹恹的老人身着青衫长袍,手拿报纸,正仔细端详着。
突然,他看到了报纸上刊登的一张照片,霎时惊骇万分,继而咬牙切齿,表现出极深的痛苦与悲哀,身子也开始摇晃。
当他勉强支撑着把这段新闻读完时,整个人已面如死灰,跌坐在沙发上喘息不止。
看着他这幅失魂落魄的模样,谁能想到当年的他也曾有三千门徒,在上海滩叱咤风云。他的名号也曾让所有人闻之肃然起敬,被尊称为“三百年帮会第一人”、“当代春申君”。
曾经风光无限的一代枭雄,晚年竟沦落至此,怎能不令人唏嘘。
想必大家已经猜到了,这位老人便是曾经的“上海皇帝”——杜月笙。
那么,他究竟看到怎样的一张照片,为何看后脸色突变?
青帮老大,上海“土皇帝”
杜月笙14岁就加入了上海青帮,由于他机灵多智、善于交际,很快就在帮会中崭露头角。
为了获取更大的势力,他拉拢政要,左右逢源,地位逐渐超越了帮会前辈,成为上海青帮第一人。
他不仅经营着法租界最大的赌场——公兴俱乐部,还做起了鸦片生意。
1925年,杜月笙成立三鑫公司,公然贩卖鸦片,后来甚至进一步垄断了整个法租界的鸦片生意。
鸦片的泛滥使无数老百姓为此倾家荡产,而杜月笙本人也成为了当时上海滩最大的毒枭,其获利之多,连当时的民国政府也望尘莫及。
除了赌场和鸦片生意,杜月笙还开设了许多大型交际会所,以“招募女工”的名义诱骗和绑架前来应聘的适龄少女,买卖人口,逼良为娼。这些交际会所也成为了他获取消息、贿赂官员、牟取暴利的最佳场所。
通过这些手段,杜月笙成功跻身于上海三大亨之一,成为了名副其实的上海“土皇帝”。就连时任总统的黎元洪,也曾让秘书给他送来一副对联,称赞他是“当代春申君”。
发迹之后,杜月笙不甘一辈子被人看作“流氓头子”,开始谋求政治前途。
恰逢此时,旧相识蒋介石给他抛来了橄榄枝。
众所周知,蒋介石也是个“混混”出身。
当年,蒋介石曾走投无路,也拜在了上海青帮门下,因此与杜月笙结识。据说,两人相谈甚欢,还结为了异性兄弟。后来,蒋介石决定南下参加革命,还是杜月笙给他提供了盘缠路费。
1927年,上海工人阶级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展开运动,这些工人运动严重威胁到了杜月笙的利益。与此同时,蒋介石羽翼渐丰,为了窃取革命成果,获取更大的权利,他决定在上海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至此,杜月笙与蒋介石两人,为了各自的利益勾结在了一起。
1925年3月,汪寿华、周恩来等人在上海领导指挥了第三次武装起义,历经两天一夜的血战,占领了上海滩除租界以外的地区,取得了巨大胜利。
此事令杜月笙感到了威胁。
汪寿华在投身革命以前也参加过青帮,且按青帮的规矩,杜月笙还得尊称汪寿华一声“师叔”。因此,两人之间也算有些交集。
4月11日晚上,杜月笙以“赴宴”的名义,将汪寿华骗到家中,派手下残忍地将他拉到枫林桥活埋了。
汪寿华牺牲后,上海工人阶级群龙无首,陷入乱局。杜月笙又趁势组织手下的地痞流氓制造混乱,大肆逮捕、屠杀了数以千计的共产党人和工人群众。
可以说,杜月笙和他手下的流氓团伙,在四一二政变中充当了打手的角色,为蒋介石夺权立下了“汗马功劳”。
因此,蒋介石嘉奖他为国民政府的少将参议。后来,杜月笙又在蒋介石的支持下,陆续担任了中国国民党卫队参谋总长、中华民国总工会主席等职务。
新中国成立前夕,蒋介石专门召见了杜月笙,希望他可以跟随自己前往台湾。
但杜月笙想到:一旦去了台湾,只怕此生都难回上海了。
经过再三思量,他谢绝了蒋介石的邀请。
但试想,一个曾涉足过赌场、鸦片、人口买卖等生意,又帮助国民党杀害过革命人士的黑帮人士,怎么敢继续留在上海,等待解放军进城呢?
此时的杜月笙十分担忧共产党进城后,会就这些历史问题对他进行清算,因此他必须尽快离开上海。
无奈之下,他带着全家老小,一起逃往香港。
总理来信,邀回内地
杜月笙逃至香港以后,依然时刻关心着上海的局势,期盼有朝一日可以“落叶归根”。
一天,一个令人意外的消息传来:周总理托人带来口信,请杜月笙回到内地。
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杜月笙虽然身处青帮,却也是个有气节有血性的爱国人士,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许多贡献。
将时间拉回1937年。那一年年底,日军攻占上海,为了更好地控制上海,他们急需拉拢一个在本地有影响的人,做他们的傀儡代言人。杜月笙成了他们心中的不二人选。
日军首脑找到杜月笙,提出与他合开公司,由杜月笙负责经营。
虽然青帮出身的杜月笙曾开赌场、贩鸦片、买卖人口,赚尽了不义之财,可面对日本人的威逼利诱,他却表现出强烈的民族气节,当场拒绝了日本人的要求。
而其实早在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杜月笙就已陆续表现出一些民族情怀和抗日热情:
为了阻断日军的水路交通,他甚至带头凿沉了自家的货船,来堵塞河道。在他的带领下,其他有良知的上海老板们也纷纷效仿。
为了响应“航空救国”运动的号召,杜月笙慷慨解囊,从国外订购了两架飞机,分别命名为“月文号”和“月辉号”,无偿赠送给抗日军队。这两架飞机后来都在抗日活动中做出了突出表现。
日军进攻上海时,上海城内城外均是硝烟弥漫,军民伤亡无数。见此情景,杜月笙积极成立救护队,救治、输送受伤军民多达四万四千人。
日军占领上海后,为了逃离日本人的控制,杜月笙离开上海,迁居到了香港。
到香港后的杜月笙,没有沉迷在纸醉金迷的花花世界里,而是继续为抗日努力。
一方面,他遥控指挥留在上海的帮会成员,全力以赴协助抗日群体搜集情报,刺杀卖国汉奸和日本军官;另一方面,他通过红十字会,为海外爱国人士经香港转运捐赠的救援物资,办理接受、转运。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杜月笙之前与蒋介石沆瀣一气,但在抗日活动中,也为共产党人提供了不少帮助。
抗日战争爆发后,杜月笙曾公开表示:“绝不妨碍中国共产党的救国活动”。
不仅如此,他还为共产党募集了许多紧缺物资和活动经费。
抗战期间,丧心病狂的日本人,卑劣地使用细菌弹和毒气弹作为攻击武器,还专门成立七三一部队进行细菌研究。在细菌和毒气的攻击下,八路军伤亡惨重,节节败退。
在这种情况下,充足的防毒面具就成了八路军反败为胜的关键。为此,上海副市长潘汉年,亲自登门向杜月笙请求援助。
杜月笙得知这一情况后,组织上海抗日后援会召开紧急会议。后援会中有不少成员与国民党交好,反对给八路军捐助物资。
对此,杜月笙力排众议,认为“后援会应对在前线抗日的将士一视同仁”,最终决定从荷兰购买一千套防毒面具,以抗日后援会的名义捐赠给八路军。
这批防毒面具使八路军在抗战中的伤亡大大减少。
此外,他还利用自己的身份和帮会力量,掩护了中共地下党多年,其中就包括他的关门弟子金山。
金山原名赵默,21岁加入中国共产党,以电影明星“宋丹萍”的身份在隐蔽战线上活动。他组织中国救亡剧团,通过演出向群众宣传抗日,募捐筹款。可想而知,这样一位活跃分子经常会遭到特务的追杀。
为了保护共产党人金山,杜月笙将他收为关门弟子,并亲自出面替他疏通关系,还帮助他在重庆组建中华艺术剧社,改建剧场,供他演出。
有了杜月笙的加持,再也没有特务或地痞来打扰过金山的演出。
不仅如此,他们还将中华艺术剧社作为据点,汇集起重庆的大批爱国明星和导演,为抗战提供了宣传和经费上的重要支持。
基于杜月笙在抗战过程中做出的巨大贡献,建国后,周总理托人辗转带信,希望他可以回到内地。
接到周总理的口信后,杜月笙欣喜万分,赶紧召集家人开始收拾箱笼,准备回到内地。可没过几天,他却在报纸上看到了一张特殊的照片,霎时惊出一身冷汗,从此再也不提“回家”。
这是怎么回事呢?
旧友扫街,“回家”梦碎
原来,照片上扫大街的老年人不是别人,正是杜月笙昔日的“大哥”黄金荣。
杜月笙从小就是个孤儿,14岁就开始混迹江湖。16岁这年,他拜入了青帮会员陈世昌的门下,经陈世昌引荐,进入了黄金荣的公馆,从此开始了他传奇的一生。
当时的杜月笙只是一个小小的门徒,黄金荣却已经成为了上海法租界警务处,唯一的一位华人督察长,在上海声名显赫。
杜月笙在黄公馆一呆就是十年。这十年间,他从厨房小厮一步步成为了黄金荣身边最得力的干将,不仅取得了黄金荣的信任,也从黄金荣身上学到了许多本事。
于杜月笙而言,黄金荣是名副其实的“引路人”,如果没有黄金荣的提携,就没有后来的“上海传奇”杜月笙。
我们前文提到过的大赌场——公兴俱乐部,就是黄金荣送给杜月笙的第一份产业。杜月笙后面开办的三鑫公司、四一二政变与抗日战争中的各项活动等,也都离不开黄金荣的支持。
换句话说,杜月笙参与的一切活动里都有黄金荣的身影。
就连杜月笙的正室夫人沈月英,也是黄金荣替他保的媒,他的大儿子杜维藩刚一出生,就被黄金荣认作了干儿子。
两人的关系可以说既是师徒,又是兄弟,甚至不分彼此。
杜月笙曾说过:“黄先生对我,有着似海的恩情。”
杜月笙决定举家逃往香港的前夜,还曾冒着风险亲自去见了黄金荣,希望他可以和自己一起走。可当时已年过八十的黄金荣以“故土难离”为由,拒绝了他的邀请,决意留在上海。
抵达香港后,杜月笙依然关注着上海的变化。其中,最令他揪心的,就是大哥黄金荣的境遇。
期初,在得知解放军进城后对黄老板“不抓不罚”,依然过着安稳日子时,他也打心眼里感到欣慰。可就在他决定接受周总理的邀请,回到内地时,却从报纸上看到了有关黄金荣的噩耗。
报纸上不仅公开了黄金荣亲笔书写的《认罪书》,还附带了一张黄金荣在“上海大世界”门前扫地赎罪的照片。
仅这一张照片,已让杜月笙的内心感到痛不可当,本就疾病缠身的他,强忍悲痛读完了这篇报道,得知国内正在开展“镇压反革命”运动,黄金荣作为旧社会上海滩的大哥级任务,自然被当做了第一个接受清算的对象。
看到这些,杜月笙一边为自己的大哥黄金荣感到难过,另一边又想到自己曾经在上海的所作所为,与黄金荣比起来有过之而无不及,一旦回到上海,必然也会遭受这样的清算。
思及此,杜月笙心如死灰,整个人跌坐在沙发上气喘吁吁,从此打消了回内地的念头,也不许家里人再提及此事。
小结:
1951年8月16日,曾经的“上海皇帝”杜月笙在香港因病去世,享年63岁。
弥留之际,他向家人们念叨着:“我没希望了,你们还有希望,中国还有希望。”
可惜,杜月笙到死都不知道,报纸上那张黄金荣扫大街的照片,其实是一场“作秀”。
当时,为了震慑反革命分子,上海革委会决议让黄金荣出席批斗会,但后来考虑到黄金荣年事已高,恐怕经不起折腾,便让他配合,拍下了这张在“上海大世界”门前扫地的照片。
昔日青帮大哥,今日扫街赎罪。这张照片在报纸上一经公开,的确强烈地震慑了反革命分子,也给全国人民增添了信心。
却不想,这么一张“作秀”的照片竟使远在香港,不明真相的杜月笙望而生畏,至死不敢回内地。
这样的真相怎能不令人感到遗憾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