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月令诗词六首:寒绿幽风生短丝,花苞柳线春犹浅
正月,最初不是指的农历一月,而是指先汉之前朝代建立的第一年第一个月。比如流传夏朝是孟春寅月(农历一月)建立的,商朝是建丑之月(农历十二月)为正月, 周朝以建子之月(农历十一月),秦朝农历十月为正月。
汉朝之后,正月就是指的农历一月,其后各种王朝更替,无论他们是何年何月立国,正月都作为农历一月的称呼保留下来,没有改动,这是汉朝400多年大一统的江山,留给历史和民俗的丰厚遗产。
关于正月,就是农历的一月,季节的早春孟春。这是春天回归的重要时段。
虽然周朝的正月不是农历一月,但是孟春一月有着重要的帝王迎春仪式。
“是月也.以立春.先立春三日.大史谒之天子.曰.某日立春.盛德在木.天子乃齐.立春之日.天子亲帅三公.九卿.诸侯.大夫.以迎春于东郊.还反.赏公卿诸侯大夫于朝。”
“天子居青阳左个.乘鸾路.驾仓龙.载青旗.衣青衣.服仓玉.食麦与羊.其器疏以达.”汉朝戴圣《礼记,月令》
汉朝戴圣的《礼记》是参考了先秦的遗留的文字史料,记录了周朝天子在正月的重要迎春祭祀。
这一月,有立春节气,立春节三天,史官会面见天子,告诉三天后立春,而 天子的作用就是用德行感化万物生长运行。然后立春那天,天子率领三公九卿文武百官在京城的东郊设坛迎春,回来后要给百官赐宴。而那天天子要穿着青色的衣裳,仪仗用青色的旗帜,用青色的马,坐在车的左边,到达祭坛后,用上等的祭祀器皿呈上麦子和羊肉,写出祭祀的文表,上达苍天。
那么月令是什么呢?月令就是古代的一种文章体裁,记录每个月重要的祭祀和季节的特征。
”孟春之月.日在营室.
昏参中.旦尾中.
其日甲乙.其帝大皞.其神句芒
.其虫鳞.其音角.
东风解冻.蛰虫始振。
鱼上冰.獭祭鱼.鸿雁来.“礼记《月令孟春》
这是记录周朝关于农历一月的天象和物候的月令。
这个月,太阳白天运行在“营室”星这个位置。
傍晚的时候,看得见参星升起,早上的时候,看得见尾宿星在中天。
这个月太阳在东方甲乙这个方位,掌管太阳的神是伏羲,掌管春天的神是句芒。
这个月有鳞的鱼类开始活跃,而对应的音乐是春天的角音。
当代人肯定不清楚上面说得神神叨叨是些什么,但是如果你生在那个时代,会辨别星辰和认识星辰的名字,这些都迎刃而解,无非是说,孟春,太阳星辰在哪个方向,有哪些保护这个世界的神灵。
那么最有生命力的关于物候的描述来了。
这个月东风会融化冰封的河流大地,潜伏的虫蛇昆虫会爬出来,尤其是小昆虫会长出翅膀。
河里的鱼已经急不可耐地跃出还没有完全解冻的河流,水獭开始在河里抓小鱼,而南方的大雁会飞回北方。
这是最贴近人们能够感受的自然界的变化,虽然千百年,仍旧具有规律性和生命力。
其中“东风解冻,蜇虫始振,鱼陟负冰”被纳入传统正月立春节气三候,至今流传
“獭祭鱼;鸿雁来;草木萌动”被纳入传统正月雨水节气的三候,至今有着可见可感的文字魅力。
”皇皇上天。照临下土。
集地之灵。降甘风雨。
庶物群生。各得其所。
靡今靡古。维予一人某敬拜皇天之祜。
薄薄之土。承天之神。
兴甘风雨。庶卉百物。
莫不茂者。既安且宁。
维予一人某敬拜下土之灵
维某年某月上日。
明光于上下。勤施于四方。
旁作穆穆。惟予一人某敬拜迎于郊。
以正月朔日迎日于东郊。“汉朝《祭辞 》
虽然这首词说是周朝的太祝,写的祭祀词,但是落脚在正月东郊,可以知道这就是汉朝正月皇帝的迎春祭祀。因为周朝的正月是在农历十一月,此时应该有重要的冬至祭天大典在南郊举行。且冬天的祭祀多半和雪丰年有关。
而这首诗辞里,写的都是让甜美的雨水来临,让万物生长。
请降下甜美的春雨,让万种生灵各得其所,各自繁茂,安宁成长。皇帝三拜三敬,虔诚之极。
他是天子,又是万灵的代表,三次说,”予一人“,这是帝王沟通天神的专许,孤独而又奢华。旁边的都只能是陪衬,盛大的仪式也都是穆穆状。
但是如果你愿意相信,这样的仪式也的确神秘华美,仿佛真有神灵在和孤独风帝王沟通。
好的,看在你虔诚的份上,今年让你和你的国土风调雨顺。
这些都是说明古代正月对于农业国家的重要。但是也的确厚重了些,让我们回到民间,看看属于生活的正月诗词。
”春风尚萧条。去故来如新。
苦心非一朝。折杨柳。
愁思满腹中。历乱不可数。“ 魏晋 · 无名氏《月节折杨柳歌十三首 其一 正月歌》
南北朝是民歌繁荣的时代。经历战乱,国家分裂,普通的人更在乎生活和家人的平安。
但是为了生活,很多人都要远行,在他乡劳苦,战乱频繁,经年不归。
正月的春风还是那么冷,万物还是萧条。
告别了去年,迎接了新春新年。
可是我内心的愁苦,并非一朝一夕积累,也并不能冬去春天就回了。
我折下初春的杨柳,担心和忧患萦绕心肠,缭乱纷纷,数不过来,说不出啊。
必定是爱人在远方,音信不同,年节都过去,他还没有消息,不见身影。
春天是来了,我爱的人,你到底在哪,经历了些什么,是生还是死?
这不是闲愁,而是悲怆。后世虽然有无数伤离别的诗歌,但是都没有这首凄凉,因为背后不是变心,是生死。生命轻舞鸿毛的乱世,春寒甚于冬寒。
折杨柳,浮云蔽白日,游子不复返。
”正月上楼迎春归,暗黄著柳宫漏迟。
薄薄淡霭弄野姿,寒绿幽风生短丝。
锦床晓卧玉肌冷,露脸未开对朝暝。
官街柳带不堪折,早晚菖蒲胜绾结。“ 中唐 · 李贺《河南府试十二月乐词(并闰月) 其一 正月》
唐朝李贺素有”鬼才“之称。这是省考,就是举人考试,要求写出十二月的月令。
这首诗初看,也没有什么特别,正月里宫廷女子登上高楼迎接春天,看到的景色。
但是这首诗耐读。它写的是正月里,杨柳的渐次发芽和变化,宫廷女子的期望。
比如正月迎春上高楼,写的是立春或者元正日的柳树,那时柳树只是朦胧暗黄,女子在楼上几乎站到了黄昏。
第二联则是又一个早春的早上,看到宫墙外的杨柳在晨烟里有着生机,已经发出了幽绿色的短枝条,并且摇曳在风中,有了柳芽。
最后一段写的是,第三次去楼上在宫墙杨柳,短丝变成了长丝,只是叶子尚小,但是此时却有河边的菖蒲已经长出,可以做柔软的花草打结了。那么柳树很快就会到二月春风似剪刀的最美时段了。
正月往往在六九七九间,正是早春杨柳萌发的季节。
李贺以看柳写出正月的薄寒和柳树的变化,照应女性盼望春天的情思和心情。
此时春尚早,春还小,宛如少女的萌动和期盼。
”正月新阳生翠琯。花苞柳线春犹浅。
帘幕千重方半捲。池冰泮。
东风吹水琉璃软。
渐好凭栏醒醉眼。陇梅暗落芳英断。
初日已知长一线。清宵短。
梦魂怎奈珠宫远。“ 北宋 · 欧阳修《渔家傲 其一》
北宋大家欧阳修也以十二月为题写月令词。此风明丽大气清新旖旎。
正月的太阳照在应对的玉做的律管上,那是春天来的象征。
你看那花朵含苞,柳树成丝,春天尚小尚浅。
千家万户的窗户打开,迎接春气,却又垂帘半卷,因为此时半冷半暖,池中的冰刚刚化冻。
池中的冰刚刚化冻,春风吹冻一池春水,那玻璃一样的湖面,没有冰的地方,生起细细水纹,继续融化着春冰,那水面像软玻璃一样晶莹透明又可爱啊。
这个时候,喝酒的人喜欢站在栏杆边吹风醒酒,吹面不寒杨柳风。
只是此时桃花未开,而梅花渐次开盛而落,花雪飘飘。
我们知道正月里春天来,每天太阳会延迟一线光阴,白天边长,而晚上变短。
我爱梅花,这样的短夜,如何能够安然梦到它呢?
这是写早春物候之美,河流解冻,柳树轻盈,而梅花开盛,语言平易清新,写出早春正月的清新美。
”正月斗杓初转势。金刀剪綵功夫异。
称庆高堂欢幼稚。看柳意。
偏从东面春风至。
十四新蟾圆尚未。楼前乍看红灯试。
冰散绿池泉细细。鱼欲戏。
园林已是花天气。“ 北宋 · 欧阳修渔家傲
而这首的正月词里,则是强调了正月里迎年立春,上元节三大人间和景色的对应。
正月开头,就是迎年立春,家家户户动剪刀,剪彩花春胜,高堂拜年,小孩迎新,一片欢腾。
此时柳树还没有发芽,但是春风垂柳,一种春风,万千摇曳。
到了正月十四日,月亮还没有圆,人间已经开始在元宵节前试点红灯笼。
人间的热闹也带动了园林的春意,那池中的游鱼已经开始在春水中快乐游动。
梅花虽然已经凋谢,桃李未开,但是人间的彩灯春意十足,人们头上花枝招展,园林装点火树银花,早已经是春天的花样氛围啊。
这就是正月早春,从古代的帝王祭祀,到民间的新春新年,迎春踏春,无不是祝福着这清新的早春,给人带来希望和繁荣。你也写首正月的诗词吧,迎接祝福这最美早春。
初衣胜雪为你解读诗词中的爱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