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建利/文
在郑州,红薯粉,现在很多地方皆有生产,唯有南郊二七区贾寨最佳。早在上世纪,贾寨粉条简直是奇货可居,“洛阳纸贵”,在市场上常常是供不应求,乡民托熟人购买的最佳过节佳品。。一方土地养育一方人,得天独厚的红薯粉,久煮不化,色美味香,汁浓油亮,开胃爽口,其地区品牌效应,是大众钟爱的饭桌佳肴。
在贾寨,红薯粉有一个动人的传说。很久以前,郑州地面上有个老汉,救了嫦娥的玉兔被一名武将打碎家里所有东西陷入贫困。受到上天感应。神农氏说:“你到田地里吧,那里埋着很多金子。”老汉喜极而醒。拿着铁锨到了地里,挖来挖去,挖出了很多现在人看着叫红薯的果实。尽管如此,老汉依旧十分高兴,拿着红薯回到家里,发现桌子上有个字条。老汉不识字,收藏了起来。同时也奇怪,门关得好好的,没有人来过,怎么会有纸条呢。第二天,老汉找来乡亲,一块去刨到红薯的地方,发现地面平稳稳的,那里有什么红薯。回到家里,那红薯居然还在!真纳闷。有个家伙,平时游手好闲,听说老汉发财,也凑近跟前,一看是红薯,没有见过呀,心里肯定是闷声独吞金银。想着不知叫啥玩意糊弄大家。要是到州衙报官,一定会得到不少赏钱。到了衙门,在知州面前,那家伙一口咬定,老汉私藏官银。知州带衙役闯进老汉家里,只找到了几根红薯。半信半疑,那个家伙把从老汉手里搜出的纸条给知州看。知州一看,原来是红薯的种植办法。其实,这是神农氏暗里指点老汉,因为种出来的才是真正的金银财宝,而且子孙流传。知州痛骂了那家伙一顿带着衙役走人了。老汉找识字的秀才看了字条,才知道这是种植不是办法。老汉照着上面的办法,种植出了大片地的红薯。由于红薯丰收,反而使得老汉发愁,因为古代交通不便,红薯很难运进城里去卖,吃不完烂掉很可惜。又找到秀才,秀才是依然拿着那张纸条,说上面不是还写着写着储存办法和制品工艺嘛。老汉用红薯制成红薯干,晾干后囤积春天食用,但这只能解决很少的一部分。后来,把郑州贾寨的高手王德铭一家送到贾寨村。
据历史记载,明朝洪武初年,山西洪洞县贾姓先民携妻来到郑州贾寨村。贾寨村落自然形成后,村民以种粮为主。相关副业也开始发展。明万历年间,村民贾新秋从事红薯磨粉,制成粉条,粉皮,凉皮。明末清初,村民贾秉强是个粉条高手。据说他做的粉条耐煮,味鲜,人们可以购买,供不应求。贾新秋的及其儿子,从柴郭镇学到了红薯粉丝的制作技术。学成归来后,将加工技术传授给了当地老百姓。每年农历九、十月,他们将挖回家的红薯加工成粉条。此后,这一习惯在贾寨村代代相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