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建利/文
记得许多年前,笔者的四川亲戚,外甥女的重庆江津的奶奶来郑州探亲。听说郑州城有一个“紫荆山公园”,一定要去看看。进了公园就找山,站到山上不知山,等明白后笑了。紫荆山还没有她家一个土坡高!笔者翻阅《郑州古今地名传说》,有文章介绍:(曾经)从省博物馆向东,在金水大道与金水河之间,有一条绵里多直至城东路的狭长地带。解放后,此地辟建为公园,命名为紫荆山公园。1982年4月1日,在西端落成开百货大楼也取名为紫荆山百货大楼。
紫荆山的历史变迁
说起,最早紫荆山的起源见诸文子记载的,最早可以追测到清朝乾隆年间,距今已有二百三十六年的历史。据公元一七四八年《郑州直隶志》记载:“紫荆山及北城门外,崇圣寺后,日久积沙而渐厚者也。”查清朝郑州北城门外崇圣寺,在今公园内茶社向南过金水河的地方,至今尚有两块残碑躺在原址。那么旧城故址,当指公园内商代城墙遗址了。
为什么商城遗址取名紫荆山呢?乾隆以后的志都没有记载,原来,明未清初封建战乱时期,封建统治者对这一著名文化遗址古迹根本不采取任何保护措施,反而破坏得千孔百疮,成了断壁残墙,每当大风起处,黄沙滚滚,遮天蔽日堆积在城址,天长目久,黄沙淹没了城垣,夺去了生机,筑起了一条东西走向的沙丘。
为了防止黄沙继续南移,人们在沙丘上种草植树,栽种最多的是紫荆和怪柳,既美化环境,改良气候,又能编筐窝篓,有很高的经济价值。紫荆和怪柳的大量生长,不但成功地控制了沙丘的移动与扩大,而且把沙丘装扮得郁郁葱葱从那时起,紫荆便被约定俗成地叫成了沙丘的名字。其实正如志书上所说:“皆不可谓山”,不过相对平地而言。
1958年,紫荆山开始辟建公园,义务建园的群众在紫山南侧挖山,种植奇花异草和名贵树木。当时,亲自领导建公国的原省政府秘书长蔡迈轮同志,亲笔题写了“紫荆山公园”五个大字,分别挂在公园的西门和北门,到1964年2月,紫山公园正式向游人开放。
紫荆山上金子真多
紫荆山,曾被一度诈传“”紫金山”,而且还和金子有关。原来,在古时候,紫荆山周围,原来是一片靠河的良田,有一农民十分勤劳,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过着自食其力的日子。有一天,在耕地时,发现一小马驹尾随自家牲畜南来北往。善良正直的他,认为他人财物不可私取,动鞭连赶数次,小马狗却总是去而复返多次。
这个事情被旁边过一个路的看到了。这个家伙可不是个好玩意。他鬼脑子一转,有了,大声呵斥那个农民打了他的马驹,要他道歉并赔钱。农民也看看出他不是个好东西,为了不让得手,举鞭照准马狗耳朵就是一鞭,马耳朵应鞭落地。马驹过之处,狂风大作,一时间昏天地暗,马驹所在之处,瞬间变为沙丘,覆盖了金马狗。这时候那个二流子被风刮得不知所踪。令人奇怪的是,那个农民不带没被吹走,还从地上拾起被他打落的耳朵,认真观看,原来是一只明光发亮的金耳朵。举目再看,马狗所在之处已架起一座小山。后来,上面生长了许多紫荆条,人们称它为紫荆山。
农民捡到金耳朵的事情,不胫而走,招来了许多绿林盗宝人,但都是乘兴而来,败兴而归。这一天,紫荆山脚来了一位农夫打扮的外地人。他给当紫荆山下农田主家合伙种瓜。因为瓜地喜欢沙土地,长出来的西瓜又沙又甜。这家伙也是听了传言而来,借种瓜为掩护,实际是为金马狗面来。
瓜农连续三年瓜都获得了好收成,得到农家主家的信任。这一年开春,照例在此种瓜。这个家伙发现,农民经常主意到瓜棚下看那几棵丝瓜藤。奇怪的是,他总见主家伸出手要去摸,总是在犹豫中收了回来。说不定这里面真藏有啥惊天秘密!
终于等到这一天,主家因事外出,托瓜农好生看管。这时候,其中瓜棚上有一双瓣丝瓜甚是喜人。曾经那个家伙,上门找瓜农商量好事。说白了也是在打金马驹的鬼主意。
坏东西东瞅西望,乱扒乱挠,一会儿也不事闲。他更喜欢沾化惹草,看见两瓣丝瓜,就不时用手触动,久之瓜身留有迹,数月后,主家回来发现双丝瓜被人触动,有些吃惊也不能露出声色,要知道这只双瓣丝瓜,是多年精心培植的开山钥匙,化费了三年苦心,长期在紫荆山脚下观察地形,查找金马驹方位和山门门洞出现之日期。到了吉日,主家兴高采烈地用双丝瓜开山门取金马驹,当开山门时发现被动过的丝瓜开门有限期,进洞不许时间过长。进洞后发现通室明亮,金子堆成了小山,金马驹在洞里拉动石磨,铸沙成金,时间短,丝瓜被人触动留有痕迹失去了牵金马狗的良机,只好抓几把金豆仓促而出,洞门随后就关闭了。至于那个瓜农以及那个可恶的坏家伙,连根毛线都没有得到!如今在,山中是否真有金马驹,当然,这只是美丽的传说罢了。
紫荆山上摇钱树
郑州曾经有老城墙。老城有四门四个宝的传说。摇钱树这一宝的传说,就发生在北门。北门外有一个大沙岗,岗上有许多紫荆树,像一座小山一样,人们称那里为紫荆山。山下有许多高低不平的沙土堆,传说沙岗上有一棵榆树,每年结锄的榆钱,一串串像铜钱一样,吃到嘴里黏糊糊甜丝丝的,榆钱成熟落地后变成铜钱,人们便叫那棵榆树为摇钱树。每年一到榆钱成熟时,就有很多人去采榆钱充饥,有时还在地上捡到铜钱,解救了贫苦人们的春荒。
每年农历过年时家家都要烧香,有的人家去那里取些沙土装香炉,(上世纪某年代)砖牌坊街的孙仙洲曾去过那里拉土装香炉。他说那里的沙土粒大,并有红,黄,蓝,绿各种颜色闪烁发光。小孩子们常到沙土玩耍,不断从沙堆里拾到铜钱拿回家。
据说,后来有一个地主霸占了紫荆山,将山上树木砍伐的一干二净。只剩下那一颗榆树,未曾砍伐。地主扬言,那是他家的摇钱树,谁也不准去摘榆钱。可是,自从那以后,榆树便不发芽不长叶,再也见不到榆钱,好好的榆树渐渐枯萎而死了。后来,人们为了防风固沙,添种了许多柳树和紫荆树。多少年来,树木兴旺,成为一道靓丽风景线。
紫荆树开枝散叶
紫荆山因种植“紫荆”树得名。紫荆山四季如画,若说紫荆山最美的时节,当属春天。紫荆花似乎在一夜之间就从米粒儿状的花骨朵绽放开来,一团团紧凑的花朵似燃烧的火焰,只两个字:热情!在顶端有两片薄薄的新叶,阳光照过来,那股子生机扑面而来。紫荆山上为何种紫荆树,其实和老郑州荆姓人家有关,这里面曾有个动人的传说:
从前紫荆山下是农田,山上有一个农户人家。这户人家本是里仁街荆姓人家。看着紫荆山经常风沙弥漫,就在院子里栽种一棵紫荆树。这户人家,主人种树的原因,最初还不是为了防沙固土,而是希望将来荆姓家族开枝散叶,多子多福。有一天,荆老汉从地里干活回来。累了,就到紫荆树坐下喘口气,这时发现,忽然从半中腰长出三根枝丫。妻子也在那年一胎生下三个儿子。三个儿子慢慢长大成人了。不久,又都娶了媳妇。一天,门前紫荆树忽然从起先发的三根枝丫上,又生出九条嫩枝。那年,三个几媳生下九个儿子。荆老汉又是喜来又是愁,喜的是人丁兴旺;愁的是三个儿媳妇脾气不好经常闹着要分家。一次,把儿子、儿媳叫到紫荆树下,流着眼泪说:“如今紫荆树长得多好哟,我希望他继续开枝散叶。只有它枯死了以后,你们才能分家。”三个儿子也不愿分,可是,怕媳妇闹,都不敢作声。为了早点分家,三个儿媳妇巴不得紫荆树早点枯死。每天早晨,大媳妇端盆滚开的米汤,悄悄泼在树蔸上,把树身摇几摇,把枝桠揪几揪。每天中午,二媳妇端盆翻开的油茶汤,悄悄泼在树蔸上,把树身摇几摇,把枝桠揪几揪。每天傍晚,三媳妇端盆热漉瀍的洗碗水,悄悄浇在树蔸上,把树身摇几摇,把枝桠揪几揪。树顶顶上的花落了,叶子黄了,上半截眼看就蔫枯了。三个媳妇又闹着要分家。
荆老汉说:“紫荆树不过是蔫枯了,还没有死,就像我老了一样。三个大,九个小枝,就象你们和我的孙崽,长得枝青叶绿,不要分家吧。”荆老汉磨破了嘴巴皮,三个媳妇还是要分。第二天,只好把家分了。第三天清晨,屋前的紫荆树全部蔫枯了。田实从早在树下哭到天黑,又把儿子和媳妇喊到树下,说:“你们看,一分家,把紫荆树也气死了。我们田家人丁兴旺,离不开这棵祖人栽下的独子多孙树’。它一死,以后荆家的人丁么样能兴旺呢?再说,分家后,势单力薄,日子怎么会好过呢?”三个媳妇都觉得公公说的话有道理,当夜又把分了的家产合成了一家。第二天,门前的紫荆树又“还阳”了。依然青枝绿叶,满树红花。这以后,郑州荆姓人家,把紫荆树奉为“祖宗树”。紫荆树的树身上为么子亮溜溜的起花斑,看起来好像没有皮呢?人们说,那是三个媳妇用开米汤,开油茶、热洗碗水烫的。为么子紫荆树千枝百丫,没有一根直的,都是弯头扭脑,像鸡爪一样呢?人们说那是当时三个媳妇用手揪的。荆姓人家兄弟几个团结一起,果然家业兴旺,后来迁至郑州西南十五里南冯堡,也就是现在的黄岗寺。荆氏家族兴旺,遍布郑州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