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建利/文
郑州新密和荥阳交界处,有一个村庄,叫做水磨。水磨即便是在建国初期,依然归属荥阳贾峪管辖,到了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期,水磨划归二七区马寨镇,即今郑州绕城高速公路和郑少高速公路交汇处。关于水磨村的地名由来,《张氏家谱》有记载:“张家从郑县石佛村移居荥阳东沟,村南沿河有10多盘水打磨,得名水磨。”笔者曾经二十二中校长李中潭老师,青年时代就生活在水磨一带,用水打磨磨粉到郑州城里创业做买卖。其事迹还刊登上了《郑州晚报》。
水磨村有很多郑州明清特色民居。最耀眼的古迹,就是张家祠堂,早在上世纪二十年代,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李大钊派人曾在这里建立了河南省第一个农民协会,星火燎原,指导着郑密荥一带的农民革命运动。
农民协会成立时,张丙辰报名参加,后来发展成为农协主要负责人,并且第一个成为共产党员。1928年参与“杨庄暴动”,几年后张丙辰被捕,押入牢狱,面对毒刑拷打,大义凛然,视死如归,表现出一个优秀共产党员革命事业大无畏的英雄气节。张丙辰始终保守党的机密,坚贞不屈。
水磨农会遗址就在张氏祠堂内,其建筑为两进四间四合院式仿古建筑,红墙碧瓦,由大门、照壁、祭堂、东西厢房组成,占地680平方米,门侧壁上书”水磨农民协会遗址”隶书字样,门楣上挂匾,上书”张氏祠堂”楷书描金字,照壁上刻有水磨农民协会遗址介绍,壁侧有郑州市十八中学所立”李大钊题词纪念碑”一方,门侧有古柏一棵,高50余米,为建祠时所植。古柏树高五十米,有四百年历史,被列为保护古树。令人惋惜的是,古柏树在2021年3月15日被不法分子盗伐。偷盗者如今被绳之以法,其无知、愚昧的行为,永远会被口诛笔伐。
关于水磨农会的革命故事很多,其中“贾鲁河畔戴培元挺身赴会”尤为脍炙人口!
话说1925年某日,优秀共产党员戴培元受上级委派,来到水磨村开展农运。自古燕赵多慷慨悲歌志士,出生在河北任县的他到了水磨以后,每天都走街串户,访贫问苦。戴培元开办夜校,不但教文化,而且还传播革命。革命群众在学习中还学会了鼓舞人心的革命歌曲,思想觉悟不断提高起来。水磨周围7区68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成立了农民协会,如火如荼的农民运动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
由于农民协会的兴起,引起了土豪劣绅的恐慌和仇恨。他们勾结荥阳官府,操纵匪帮“红枪会”,妄图扑灭革命火焰。这一年八月二十七日,土豪劣绅头头脑脑一干人等,率领红枪会80余众,扑向农会委员长张虎臣家里。张虎臣一家惨遭灭门,宅院被付之一炬!接着,罪恶之手再次伸向农运负责人戴培元。这群家伙用计十分歹毒,他们下了一个“请帖”,要戴先生赴会,杀害革命志士。戴先生接过请帖,思索片刻,提笔签字:“如期赴会!”几位革命领导识破了“鸿门宴”,都劝戴培元不要前往。戴先生也知道这里面一定是陷阱,可是抱着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的革命必胜信心,定要前往。
戴培元赴会目的,一是要揭露匪帮的罪行,戳穿他们的阴谋,打击这些人的嚣张气焰,更重要的是通过斗争,争取到更多的群众投入农民运动的革命洪流中。王若飞知道了戴先生的单身赴会行动,十分关切,为了安全期间,亲自布置,让农民自卫军暗中保护戴先生的安全。就在头一天,农民自卫军八十余人,汇集到水磨周围各个要处。
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与会当天,戴培元到了张家祠堂,扑面而来的是杀气腾腾。几个土豪劣绅面带奸诈,红枪会头脑,更是凶神恶煞,三百名红枪会会员手持大刀红缨枪,挺胸叠肚,排列两厢,像要生吃活人。面对眼前一切,戴培元进门,毫不畏惧,对人拱手,大迈阔步,从容落座。一个劣绅说污蔑戴先生四处串联,挑起事端,煽动造反。戴培元针锋相对,说这是带领群众闹革命。只有这样,才能打倒军阀劣绅,推翻封建压迫。革命的目的,就是唤醒民众,就是打碎枷锁,真正当家做主人,过上有吃有喝的好日子。
一个红枪会头子气急败坏,拔出背上明晃晃的大刀。红枪会里的几个成员仗着自己会点三脚猫四两斗,跟着张牙舞爪。戴培元满脸正气,无所畏惧。他站在红枪会员的立场上,语重深长分析了他们也是受剥削受压迫的劳苦阶级。很多红枪会员的目光一下由敌意变成温和起来。附近乡民闻听消息,及时赶来,张家祠堂立时围得水泄不通。此时,人们用爱戴、信任和忧虑的目光看着他。戴培元胆子更壮,慷慨激昂,号召群众跟着共产党走,加入农会,做自己命运的主人。
讲话过程中,有人拍掌,接着人们的掌声在情不自禁中此起彼伏。土豪劣绅慌了,红枪会匪首怕了,拿话威胁戴培元,还扬言说不解散农会,张虎臣的下场就是其下场。戴培元淡淡一笑,斩钉截铁,一口回绝!有个劣绅大喊:“砍死他!”他的话引起民愤,群情激昂里有人大喊:“谁要杀害戴先生,砸烂他的狗头!”就连红枪会员里也有人喊:“戴先生想得是咱们穷苦人,让戴先生讲下去!”
戴培元被眼前的革命气氛所深深感动,他勇气倍增,他回身拉过一把椅子,站在上面,放开喉咙,慷慨陈词,从方方面面讲述农民受苦根源。这些话迎来了乡亲们暴风骤雨一般的掌声。戴培元走出张家祠堂的时候,身后跟着长龙一般的人群。许多乡亲,其中包括农民和红枪会员,都争着抢着要加入农会。加入农会的革命群众,在斗争学会了《农民协会之歌》,这歌声像展翅的雄鹰,随着奔腾不息的贾鲁河流水,飞得很高很远也很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