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天安城楼上远眺】改造后的天安门广场,南北长880米,东西宽500米,面积达44万平方米,可容纳100万人举行盛大集会,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城中广场。不过,百年前的天安门广场面积很小,而且还是老百姓的禁区。这是一组反映百年前的天安门广场,可能有的照片拍摄于上世纪30年代,但真实反映了晚清天安门的真实情况。
【德国人拍摄的天安门广场】明朝时天安门名为承天门,是朝廷举办重大庆典和向全国发布政令的重要场所,也代表着皇权的威严。满清入关后,将“承天门”改为“天安门”。
【站在正阳门上向北望】这张照片从近到远依次是棋盘街、大明门(中华门)、天安门广场、天安门。天安门广场原来是一块“T”型封闭宫廷广场,面积很小,靠南端两侧是千步廊,这里是老百姓的禁区。
【天安门广场平面图,建筑错落有致】千步廊左右两侧各有廊房144间,这里是明清时中央机关的办公地,办公按文东武西的格局,文官在东千步廊,武官在西千步廊。这些廊房都是连檐通脊结构,东接长安左门,西接长安右门,北面则是天街,即如今的长安街。
【长安街右门】长安右门,又叫白虎门。每年阴历八月中旬,皇帝派刑部官员会同各大臣,在西千步廊举行秋审。这时犯人都是从右门进入,故寓意进入了虎口。
【八国联军占领北京期间,日军军官在天安门前合影】1914年北洋政府对天安门广场进行了初步改造,期间拆掉千步廊,浇筑上的沥青,同时向老百姓开放。
【八国联军在天安门广场上阅兵,可以看到地面长满了杂草】
【八国联军士兵在天安门前,远处是长安街左门】长安左门,又称青龙门。清朝时,殿试后中进士的皇榜,都是张挂在长安左门外的龙棚内。中进士的考生都是从此门进入紫禁城,觐见皇帝加封官职。
来源: 有间史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