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隐梅花二首赏析,谈谈李商隐与梅花
李商隐的梅花诗不多,但是几乎每一首都是精品。他很少赞扬和歌颂梅花。对于荷花,他倒是不吝啬“都无色可并,无奈此香何”,“惟有绿荷红菡萏,卷舒开合任天真。”“荷叶生时春恨生”,以至于很多人认为李商隐最喜欢荷花。
李商隐对梅花常常是无语沉默的。不多的梅花诗恰恰暴露了他的内心,他喜欢梅花,又伤感梅花。
梅花作为耐寒傲雪的象征是在宋朝得到的强化和升华,在宋朝之前,唐朝之前,梅花是作为早春迎年之花看待的。汉朝的梅花落,是指江南梅花盛开的早春,北方正是大雪,这首李延年创作的有北方胡风壮烈明快的歌曲之所以成为汉朝宫廷迎年大曲,是因为节奏快,昂扬,符合汉朝大气的主旋律。
但是民间对于梅花的审美,却集中在,梅花开花绚烂,但是花期短。所以南北朝民歌常用梅花打比喻“梅花一时艳,竹叶千年色。”就是说,梅花美,但是只开一时,比不上竹子长青。爱情的象征都集中在松柏竹子,而少有梅花。
这种现象也延伸到唐朝,唐朝的梅花主要是作为过年的迎春花而开放,她美丽,如同绰约仙子,引领东风第一花,但是短暂。
这样的背景,是来谈李商隐对梅花的态度为什么不那么鲜明,是因为时代审美使然。到了宋朝,梅花才固定在傲雪凌霜的向上之美,并得到社会广泛共鸣。
但是李商隐是一个极其敏感和聪慧的诗人。
李商隐出生寒苦,父亲早逝,他十来岁就得担负起上有弱母,下有更小姐妹兄弟,家无土地的艰苦生活,为了求学求生,10几岁的他已经相当老成,外出去各大幕府求职,少年的他衣衫单薄,风餐露宿,却又因为有学习的天分,宛如一树在极寒天气里努力开放的花。
李商隐的诗为什么千百年流传不停,很大的原因,并非是诗的华美,而是因为这华美的表象下,一种渗入人心的寒苦凄美。有人说李商隐是平民诗人,我个人认为这是对的。
平民最大的愿望是什么?能够最快地摆脱贫困,给自己和家人一个稳定的生活。李商隐少年青年的努力其实一直是围绕着这个核心的。只是他天才早慧,有过人的聪慧,却很少有好的环境帮他完成愿望。
李商隐实际是非常努力的,他十几岁已经在很多地方当门客,但是只有在令狐楚的府上,他得到了最实在的温暖。因为大哥令狐綯看见他身上没有过冬的棉袄,给他送了棉衣。
你可以想象这个要强的李商隐的童年和少年是处在怎样寒苦的境地里,他或者有出门的衣裳,但是那是必要的体面,他用才华撑着他的体面,但是很多年的冬天,抗寒靠抖。
所以十几岁的李商隐,在清明节翻山越岭回到故乡的途中,在介子山的春寒里,那天又是传统的禁烟禁火节,他冷饿之下,看到驿站一树如雪的杏花,是怎样的凄凉。
“明月三更月,空庭一树花。”这不是深宅大院的杏花,这是深山无人知道的杏花开。
他如同这深山里的杏花,空有才华,冒寒而开,开落无人知道。
这是他少年颠沛时代的作品。这山中寒冷中的花树,他看到感受到的是冷和无人知道的绝望。
从这里,我们其实已经知道李商隐为什么不多写冬天的花了吧。因为冬天的花往往开不逢时,照应着他的艰辛的命运。他知道,却不愿意正视。就像他其实早就知道梅花,但是不想往自己身上套。在现实的社会,讲门第讲出身,李商隐会说自己是王子之后,他祖上确实是皇族,但是到他祖父这辈已经很没落了。但是唐朝流行这样的三代炫祖,以证明自己的才华是有所根源。
但是这些都改变不了他身在寒苦,艰辛磨难的现实。
他是梅花,但是对于生活和未来而讲,谁愿意是一棵春天来了,开花短暂的梅花树呢?对于自己的人生,家人的幸福,大多数希望春风长久,未来走在春风里吧。
但是在仲冬,一棵山路上的梅花还是让李商隐破了防。
这棵梅花很有来头,也许李商隐知道,也许不知道。在唐朝,陕西这块很少有梅花的。就算是有,也是过年左右平原地区从江南引种的梅花,不多,应着年光,因为梅花并不耐极寒,这两年也许梅花还好,过两年就冻死了。大半应景的梅花还是要从江南折枝托运或者整棵移植。
但是在先秦时代,这里气候温暖如长江流域,到处都种植着从南方移植过来的梅花。
那么扶风山区的梅花,实际是先秦时代梅花种植的遗存,因为山地小气候,有些梅花种子在向阳的温暖的山谷得以生存,当然也和野梅花无异了。
李商隐常年在驿路上奔波,并非看不到各地的美景,但这次是进入扶风的山区,仲冬时节看到了一棵开满梅花的花树,还是震惊了他。
一,梅花开花往往是在年节边上,这时虽然是冬至已经过了,但是就算有梅花,基本北方的梅花才开始打苞。
二,这树梅花实在是巨大而壮观。满树花开。
“匝路亭亭艳,非时裛裛香。
素娥惟与月,青女不饶霜。
赠远虚盈手,伤离适断肠。
为谁成早秀,不待作年芳。” 唐 · 李商隐《十一月中旬至扶风界见梅花 》
那梅花的枝条是横贯在道路上的,也就是说这棵梅花从山路边的悬崖或者土石里生长,是带着半倾斜的姿态,正好花枝和花冠都压盖在道路上头,形成了不可忽视的那种视觉壮观的帷幕感。
既是婷婷,又是丰茂。
李商隐说,这不是开花的季节啊,为什么这么美丽,不断散发着袅袅的香气。
李商隐环顾了一下四周,这是山区,前不挨村,后不靠店,这仲冬,一树梅花站在这里开放,只有天上的明月,还有就是,这深山的风霜。
饶是李商隐见多识广,这样的梅花开,让他欣喜,让他流连,也让他奇异吧。
李商隐停了下来,在这里徘徊良久,感受着梅花带来的震撼和芬芳。
常说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那是说的江南的梅花,可是这里梅花,用来送给谁呢?
李商隐将梅花枝托在手上,站在悬崖边,忽然有了巨大的惆怅。一,他此时不清楚这样的梅花,他能够送给谁?如斯绝美的花朵,他李商隐翻看了朋友圈,感觉凄凉,因为谁都不可以匹敌这样洁白雅致的梅花,而且,他朋友圈的人也不多。
实际上,他知道,他又看到自己了。
是,这梅花这巨量的梅花是为他而开的。是为了等他的到来,开了一树的芬芳,然而他嗒嗒的马蹄是缘分,还是美丽的错误呢?
他李商隐不可不称得上天才加努力,可是就像冬天的寒梅树上,开花早有什么用?有才华,好不容易考取了进士,却因为才华出众,不是被牛党打压,就是被李党嫉恨,始终没有仕途的用武之地,无法改善自身的命运,而家庭,无论他怎么努力,都一直在清贫寒苦之中,为此他不得不和少年时候一样,每年有大半的时间外出去做幕僚。
他知道自己在人生的选择上,每一步都存在误差,但这种误差不是他造成的,而是时代使然。他的朋友温庭筠同样才华横溢,可是连进士的门槛都没有过。而春风得意之辈,是轮不到他李商隐的。他们会投机取巧。
李商隐在这棵梅花上看到自己。不按季节这样蓬勃的花开,你到底是为了什么?
是生命和才华的原动力,也是为了爱和家人吧。
他如何不想到介子山中,令他寒凉的那一树杏花。
如今是梅花,是他的知己,但是又是如此洞彻而可恨的知己。花开花落,总是人生无望的断肠。
梅花是他的镜子,是他的知己,他爱恨交加。我不要做这寂寞梅花啊,可是你就是,这望不到春风却又提前开放的梅花。如此艳丽,如此凄怆。
“定定住天涯,依依向物华。
寒梅最堪恨,常作去年花。”李商隐《忆梅》
李商隐35岁那年,得到了桂林节度使的邀约,去往桂林工作,到达了温暖如春的南方。
这里气候温暖,上司对他也非常看中,在这里他看到了南方奇丽的景色,大海,采珠,孔雀,四季花开,心情大好。这是不多的远离北方寒苦气候的工作时段,相对丰厚的待遇也解决了在京城居住的妻子儿女的生活问题。
他的生活悠闲宽松下来,开始享受南国美景。
在这里,梅花初冬和仲冬就盛开,这本就是梅花的故乡。
然而在这里看到梅花,仍旧勾起了李商隐身世寒凉的隐痛。
这首诗,打穿了时空。
是从眼前的梅花,写到记忆中的梅花。
眼前的是南国仲冬的梅花,他记忆里的梅花呢?无疑是去年山路上看到的扶风梅花。
那种缭绕不尽的凄怆美和身世之感,让他再度伤感。
实际上到桂林工作,也是李商隐不得已的选择,一来,主要还是经济原因,二来,也是在京城对仕途的绝望,牛李两党对他极尽排斥,李商隐又是正想做事的年龄,虽然桂林节度使是李党,他也顾不上太多,但是他知道,他的前途可能还是像梅花一样,风雪连绵。
这无可摆脱的宿命,让他苍凉。
但是他内心是对得起桂林节度使郑亚的,一树花开,总为知己,就算为你成秀,也算是人生花开一场吧。
梅花就是李商隐,他知道。他有多爱梅花,就有多惆怅自己的艰辛。
短促的生命,为了理想为了家人,拼命奔波在风雪里,看不到春天的到来。
李商隐病逝在四十六岁,在他之后,唐朝的党争压制人才的局面略有改观,但是李商隐已经享受不到了。他的后人因为他的死亡,淹没在平凡和寒苦里。
但是李商隐的诗却像梅花的芬芳流传开来,千年不朽。
只是不要用梅花去祭奠李商隐,因为在天上,他依然会落泪。
初衣胜雪为你解读诗词中的爱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