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9月25日,在山西平型关,杨得志带领八路军一举歼灭了日军的王牌部队,就此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杨得志也成了日军的眼中钉、肉中刺。
随后,在山东东明县的战斗中,由于敌我兵力悬殊太大,杨得志及其带领的冀鲁豫军区部队身陷敌人包围圈。
日军终于逮住了机会,他们嚣张地呐喊:谁抓住杨得志,谁就能连升三级!
在他们看来,就算杨得志的部队毫发无损,只要能灭了杨得志,就是最大的胜利!
与此同时,我军的抗日根据地会议室,各个部队将领正在商讨营救杨得志的计划。大家都认为,去救,有可能会全军覆没,只能“弃车保帅”!
这时,杨勇“腾”地一下站了起来:“你们不去救,我去救!”说完,带领部下骑马奔赴了战场。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杨得志及其部队眼看着就要破防,“老杨哥,我来了!”杨勇在最后一刻赶来营救,“老杨哥,咱们一起打出去,要死一起死!”
有了杨勇的加持,两支部队势如破竹,日军要擒拿杨得志的幻想也化为了泡影!
其实,当时杨勇与杨得志的交情并不深,杨勇能舍生忘死前去营救杨得志,其中有何渊源?这次之后,两人的交情又是如何发展的呢?
一声“老杨哥”,一世战友情
杨得志和杨勇作为新中国成立后的开国将军,他们的军事才能和战争经验,世人有目共睹。
毛泽东主席称,杨得志、杨勇和杨成武是现代中国的刘备、张飞和关羽。
1928年,杨得志随朱德、陈毅上井冈山,在数次战争中积累了丰富的战斗经验。
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之后,杨得志随红军主力开始进行两万五千里长征。他带领红一军团第一师第一团,肩负着为中央红军开路先锋和掩护后卫的重任,突破重重险阻,多次化险为夷。
在突破乌江天险时,他们乘坐的船只被敌人全部破坏,后方追击的敌人眼看着就要赶上了。万分危急时,杨得志灵机一动,命令所有战士砍山竹、扎竹筏,以迅雷之势渡过了乌江天险。
勇渡大渡河时,杨得志更是慧眼如炬,精挑细选17名勇士,加上自己共18名。他们冒着敌人的枪林弹雨,强渡大渡河,成功将蒋介石想把红军变成“石达开第二”的阴谋彻底粉碎。
毛泽东主席曾表扬说:“杨得志带领的红一团在这次转移中立了大功,你们一直走在我的前面。”
周恩来总理也说红一团为“天下第一团”。
直到现在,军事博物馆里还收藏着杨得志强渡大渡河时,使用的手枪和子弹。它们的存在,告诉我们什么是真正的长征精神。
杨勇比杨得志小两岁,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也凭着过人的勇猛和机智,数次立下赫赫战功。
杨勇,原名叫杨世峻。参加革命后,他觉得杨世峻这个名字太过文雅,彰显不出男子气概,于是改名叫杨勇。毛主席曾表扬他说:“杨勇上将,上将扬勇!”他在战场上的英雄本色,完美验证了这个名字。
1930年,杨勇加入中国工农红军,曾任红三军团连政委、团政治处主任等职。
他在万里长征中,率领红三军团第四师第十团先后突破敌人四道封锁线,成功掩护中央领导人安全渡过湘江。这次湘江战役,在他整个军事生涯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历史意义。
1935年,十团政委杨勇带领部队,在赤水河畔与敌人展开激烈交战。杨勇亲自上战场指挥作战,一不小心被敌人的一发子弹打中,子弹从他的右腮进入,从嘴里出来,6颗牙齿瞬间被打掉。
杨勇满嘴、满脸都是血,而此时战事正打得火热,根本来不及包扎。用嘴说不了话,杨勇就用笔下达命令,直到战争宣告胜利,杨勇才愿意离开战场。此时,他的脸上是血、手上是血、笔上和纸上都是血。
后来,虽然伤口愈合了,但脸上却留下了一个小小的弹窝。直到30年后,北京医院的院长吴蔚然才为其做手术,填平了脸上的弹窝。
杨得志和杨勇,一个具有军事指挥才能,一个具有英勇无畏、攻克险阻的精神,两个同样优秀的人,却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始终没有见过面,更别说什么交集了。
不过,两个人都听说过彼此的英雄事迹。杨勇对杨得志强渡大渡河的壮举赞叹不已,杨得志对杨勇年纪轻轻机智勇猛而心生欣赏。
直到1936年春天,红军在山西获得胜利后,于陕北召开了一次团以上的干部会议。在这次会议上,杨得志和杨勇才第一次真正认识。
会议结束后,领导组织大家聚餐,杨得志和杨勇坐得不远。看到杨得志后,杨勇主动走了过去,他端着茶杯,敬杨得志:“杨师长,我听说了您勇渡大渡河的事,对您很是敬佩,以茶代酒,敬您这个大英雄!”
“好好好!你也很不错,年轻有为,前途无量啊!”
两个人相谈甚欢,一见如故。
在交谈中,两人才知道彼此是老乡,都是湖南人。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两人显得更加亲昵。后来,杨勇得知杨得志比他大两岁时,他脱口喊了一声:“老杨哥!我以后就喊您老杨哥吧!”
就是这一声“老杨哥”,奠定了两人深厚的革命情谊。无论以后在哪里遇见,杨勇都会亲切地喊一声“老杨哥”。
随后,两人一起参加了平型关大战。在战斗中,杨得志带领部队打前锋,杨勇则断后。他们配合得天衣无缝,那场仗打得那叫一个酣畅、痛快。
经历了这场战争,两个人的关系比之前更加密切了。彼时的他们,不是亲兄弟,却胜似亲兄弟。
“老杨哥,我以后还跟着你打仗,跟你打仗真带劲!”战役结束后,杨勇对杨得志说道。
“总跟着我也不行,你要比我更好、更强,毛主席在《论持久战》中说,中国要战胜日本有三条,而主要的是‘中国人民的大联合’,光靠我一个人是战胜不了日军的。万一有一天,我也需要你的帮助呢?”杨得志半开玩笑地说道。
“老杨哥,你放心吧!只要你需要,我就随叫随到!”
他们都没想到,这一天来得这么快!
为祖国而战,为战友而死
1939年初,115师主力部队进入山东,杨得志得到上级命令,也带领部队进入冀鲁豫边区。杨勇则率领部队开辟了路西抗日根据地。
两人虽然身负任务不同,但在抗日战斗和打击伪军、顽军的战斗中,他们总是配合紧密,互相支援,打了无数的胜仗,同时也得到了当地老百姓的拥护。
被杨得志的“游击部队”打得遍体鳞伤的日军,日渐对这个八路军将领心生恨意,发誓要将其挫骨扬灰。
为了消灭杨得志和其部队,日军在山东东明县布下了天罗地网,甚至派了几倍于我军的兵力,就是为了要将杨得志击毙。
由于双方兵力太过悬殊,再加上原本派来支援杨得志的部队迟迟不来,杨得志很快就陷入了敌人的包围圈,生还可能性微乎其微。
“兄弟们,为祖国和平而战,冲啊!”杨得志开始鼓舞士气。他认为,就算是死,也是勇敢就义,任何时候不做战场的逃兵。
与此同时,我军敌后根据地的会议室里,各个部队将领正在商讨如何营救的计划。其实,按道理来说,一听说杨得志身陷包围圈,就应该立刻前去支援的。
但是,听说此次日军派出的兵力数量后,每个部队将领都不想让自己的部下前去白白送死。他们心里非常清楚,此次前去,很有可能救不了杨得志,还会把自己搭进去。
所以,最后大家的意见都是,只能牺牲杨得志一个,保全所有,“弃车保帅”了。
一直坐着没吭声的杨勇,听到这个结果后,突然站起来,大声说道:“你们不去救,我去救!为战友而死,不丢人!”说完,就带着部下骑马飞奔战场。
而此时,在战场上的杨得志马上就要坚持不住,眼看敌人就要攻破防线,一拥而上了。
“这就是我杨某人的葬身之地了吧!”杨得志抬头望了望天,灰突突的,又看了看周围,老百姓种的庄稼还没有发出新芽,远处的群山连绵起伏,丝毫不知发生了什么。
此刻的杨得志,内心突然平静下来了,他只是有些遗憾,他多希望看到日军被打败的那一天啊!
“老杨哥!我来了!”正当杨得志即将冲出去与日军决一死战时,杨勇带着支援部队来了!杨勇的出现,令杨得志顿时满含热泪。事后很多年,他仍念念不忘:“如果没有杨勇,我早就葬身在山东了。”
“老杨哥,我说过,只要你需要,我杨勇随叫随到!”
“我还说过,中国要战胜日本,需要中国人民的大联合。这下你来了,这场战斗谁胜胜负,就不一定了。”说着,杨得志露出一抹自信的微笑。
杨勇心领神会:“你放心,不胜利我绝不撤出战斗,我们一块打!要死也一起死!”
两个经历生死之交的战友,两个默契十足的兄弟,给了嚣张不已的日军狠狠一击,日军被打得措手不及,最后落荒而逃。
事后,杨得志对杨勇多次表示感谢,杨勇却说:“没有战友哪有祖国?为战友赴汤蹈火,为兄弟两肋插刀,这是我应该做的。”
所谓生死之交,应该就是杨得志和杨勇这样吧!
锦上添花多无义,雪中送炭是真情
随后,杨得志和杨勇所属的部队被合并,经过整编后改为八路军第二纵队。杨得志被任命为司令员,杨勇则是副司令,两兄弟在之后的数次战争中,珠联璧合,狠狠地打击了日本侵略者。
后来,杨勇接替杨得志担任司令员,杨得志则被调到延安地区,继续率领部队与敌军作战。
此后很多年,因为革命任务不同,两人一直没能见面。知道抗战胜利后,两人才得以相见。
见到杨得志,杨勇还是亲切地叫他“老杨哥”。两人一起交流作战策略,练兵心得,革命感情一如往昔。
杨得志和杨勇在华北地区驰骋多年,为革命的伟大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突出贡献。
1948年开始,人民解放军军区部队统一整编为16个兵团,杨得志和杨勇分别担任人民解放军兵团司令员。
此时,他们的地位在人民解放军中是十分凸显的,整编后的16个兵团司令员中,除了了陈锡联、叶飞两人与他们年龄相仿,其他司令员的年龄都比杨得志和杨勇大。
随后,朝鲜战争爆发后,我国领导人决定抗美援朝。被称为“三杨”的杨得志、杨勇和杨成武分别率兵参战。
1951年2月5日,周恩来总理在欢送他们时,说:“我曾经说过,要把你们‘三杨’拿出来,叫做‘三杨开泰’!‘三杨’一定能在朝鲜战场上打出军威、打出国威!”
从抗美援朝战场上回国后,杨得志和杨勇都被中央委以重任。他们虽然不在一处工作,但却始终保持着战争年代结下的战友情谊。
1971年1月22日,杨勇在农场劳动时,不小心摔断了腿。由于伤势严重,去了很多家部队医院都表示只能截肢。
由于当时环境特殊,很多人都不愿与杨勇有所牵连。时任济南军区司令员的杨得志知道后,向周总理求情,希望能给予杨勇妥善的治疗。
周总理了解情况后,亲自打电话给总参谋部,让其派飞机将杨勇接到了北京301医院进行手术和治疗。
4月底,杨勇康复出院后,暂时住在总政治部的招待所,因为他当时的特殊处境,连他自己都不知道该何去何从。
这时,杨得志来看望他,见面后,两个老战友紧紧握着对方的双手,杨得志对杨勇说:“我现在还有一席之地,请你们到我那里去吧!”
如今杨勇身陷囹圄,只有他昔日舍生相救的杨得志愿意向他伸出援助之手。人都说锦上添花易,雪中送炭难,杨得志和杨勇每次给予对方的帮助,都称得上是“雪中送炭”。他们这份从革命时期延续下来的情谊,为多少世人所羡慕和惊叹!
随后,杨勇便按照杨得志的安排,拄着双拐,领着夫人林彬和女儿京京,来到了青岛。
杨得志给他安排的疗养院,冬天离海边远,有暖气;夏天离海边近,能吹到习习的海风。
在“老杨哥”的多方照料下,杨勇的腿伤也渐渐好转,由刚开始的双拐换成单拐,最后又由单拐换成了手杖。
随后,腿伤复原后的杨勇复出,担任了沈阳军区的司令员。他和“老杨哥”也经常见面,聊一聊当前祖国的发展,部队练兵的情况……
1982年,杨勇被诊断为肺癌。杨得志知道后,总劝他休息,先把身体养好再投入工作,杨勇却说:“我们是马克思主义者,也是革命的幸存者,只要还有一口气,就得拼命干!”
1983年1月5日下午,杨得志得知了杨勇病危的消息,他匆匆赶去医院时,医生正在紧张地实施抢救。彼时的杨勇已经失去意识,人也不认识了。
当天晚上,杨得志处理完一天的工作后,一直不能入睡。次日凌晨1点40分,秘书一阵急促的敲门声,让杨得志的心一下子凉了半截,他知道,坏消息来了。
当他赶到医院时,杨勇已经停止呼吸,溘然离世。想到再也听不到老战友亲切地喊自己一声“老杨哥”,杨得志的泪水再也止不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