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11岁的袁泉跟随母亲进京,从家乡荆州坐六个小时的长途汽车,到达武汉,再乘晚上七点的火车,隔天下午抵达北京。
去北京学戏曲是袁泉自己做的决定,只是到底年少,远离故土,恐慌与惊惧无孔不入,母亲在北京陪了袁泉一周,临走时,母亲在袁泉上课的班级门口看了她一会儿,末了和班主任说:孩子就拜托给你们了。
班主任告诉袁泉,妈妈曾在班级门口驻足,舍不得你。袁泉心有波澜,却隐忍着没哭,直到回到宿舍,她看到母亲为她买的两双新的尼龙丝袜放在床头,才哭了出来。自此,袁泉知道真的要开始了,自己要面对所有的一切。
如今袁泉42岁了。这些年她平平淡淡,自外界看来,缥缈而自在,时而清清冷冷地出现,露一丝灵魂的边角,惹一片称赞,而后又重回生活,隐匿在名利场诡谲的湖面之下。
《中国机长》让袁泉一时回归舆论中心,高居热搜不下,其举手投足的英气与柔软像展品,被这个时代环绕式的社交平台催化放大,一览无余。
前些天某平台记者采访袁泉,声称无法在半小时内了解袁泉,对此,袁泉平静地说:“我也不想被你了解”。
清醒、直接、冷静,以上形容词算是袁泉性格的底色,这是一个11岁就离家的少女,在漫长而无序的人生中,主动与被动凝结锻炼出的本能。
1.
袁泉生于1977年,湖北荆州市。在袁泉的童年印象中,荆州市还没改名叫沙市,不过无论是哪个名字,对袁泉来说,都是故土是回不去的地方。
袁泉11岁那年,中央戏曲学院附中,打算给湖北省京剧团代培一些学生,于是老师们在湖北省境内寻苗子,袁泉被选上。
她需要去北京,开始完全不同的人生。决定是袁泉自己下的,有天早上,袁泉在洗脸,当时用的还是搪瓷的铁盆。妈妈对她说:“你考过了,你要自己想想清楚,你是不是真的想去学京剧。”袁泉说:“对啊,我真的想去。”
于是踏上了北京之旅。最初两年,袁泉过得痛苦而压抑。学戏苦闷又艰难,袁泉腿长虽美,但在唱念做打的标准形态中,略显僵硬,像个多余的摆件儿。压腿是袁泉挥之不去的噩梦与关卡。
早上六点钟起床,裹着军大衣,头发剪得很短,压腿、踢腿、练声。课业的艰难与离家的酸涩无处排解,袁泉便通过书信与父母往来。两百九十多封信,完整无误地将那段艰辛岁月记录下来。
袁泉会在信中说自己的处境:“整天垂头丧气,闷闷不乐,老师说我不够刻苦,我听了心里非常难受,因为我觉得已经使出了自己最大的力量,不管怎样,我还是要更刻苦。”“告诉你们,我的腿离头只有竖着的两根手指那么远了,我争取在11月20号贴上。”
身为知识分子的父母,看到女儿如此这般艰难,也在回信中鼓励她。“泉泉,切记住,在挫折面前不气馁,要保持良好的情绪,振作起来吧。”
袁泉大抵在88年当年,就已经能把腿贴到头。完成了人生第一项艰涩的“战斗”。袁泉在戏曲学校学习7年,老师们喜欢她,食堂打饭的师傅喜欢她,西红柿炒鸡蛋打在袁泉的餐盘里,总得多几块鸡蛋。
只是她最终没能留在戏曲舞台上。1996年,袁泉18岁,刚成年,面对分叉口,同龄人或许不知何去何从,袁泉却再一次笃定起来,如同11岁时一样。因为热爱话剧,袁泉动了学表演的心,于是报考了中央戏剧学院和电影学院。
当年中戏96班的班主任喜欢袁泉,生怕袁泉去了电影学院,甚至专程写信给袁泉父母,表达对她的喜爱及栽培之心。至此,袁泉进入了中戏96班,同班的还有章子怡、刘烨、秦海璐、秦昊等。
学了七年戏曲,一朝转投表演,人生仿佛从头来过。而但凡从头开始,都得经历相同的破碎与重建。其中苦楚,又是一番新的苦楚。
2.
每一个中戏一年级的学生,都自卑。大抵因为,如小鱼入海,过江之卿无数。周遭皆是美貌或才华出众的主儿,每个人都自觉不足,于是自卑起来。很多年后,袁泉在某访谈节目中说,入学前半年,感觉天都是灰的。
后是跑步,从学校东棉花胡同出来,沿着宽街跑到交道口,一直跑到二环,安定门桥上,看桥下车流不息,万家灯火,然后大吼几声,释放完毕再原路返回。度过自卑的前半年,那个咬牙掰腿的袁泉又回来了。
当年一群花季少年少女,不免有些慵懒习性。96班里最老实的男生是田征,每天固定在楼下晨练,其次是在小花园的袁泉。
努力又踏实的袁泉,是班里男生不敢惹的存在。并非是因为性格,而是她的专业能力。
同班同学说起袁泉直言:袁泉是标准。
大家愿意和她一起做作业,就像大学时期,大家更愿意和学霸组队一样。和袁泉排戏,最终总有八九成的机会会登台表演做范本。
袁泉和同学演《梁祝》,持续了很多天。很多人来看,许多小孩,来了先问:袁泉今天上吗?
若是得知袁泉今天不上,那些人转头就走。影响力可见一斑,那是1999年。
袁泉直到1999年才开始涉足影视,拍了电影《春天的狂想》,这比同班同学晚了不少。同班的章子怡在入学当年就已出演电影,到99年,已拥有《我的父亲母亲》和《卧虎藏龙》等代表作,是名副其实的影后。
入学便拍广告的,更不在少数。袁泉却更像扎根在学校,虽然在99年凭借第一部电影《春天的狂想》就拿到了金鸡奖的最佳女配角。但她显然更爱舞台。
这与她多年后的选择不谋而合,算是始终如一。1999年对袁泉来说值得纪念,不仅因为在这年,她初入荧幕,也因为在这一年,她遇到了爱情。
3.
袁泉96年入学便认识了学长夏雨。一直到99年,两人才成为情侣。袁泉入学时,被老师们形容为阴郁而单纯的瓷娃娃,其长相欧式,初入学又显沉郁自卑,瓷娃娃的形容十分贴切。
后来其专业能力大放异彩,又美又坚定的女孩子,都会发光。袁泉当年是班里不少男同学的白月光。同班的田征会有意安排和袁泉一起排练作业,带她去什刹海。
只是文艺少女通常不会喜欢乖男孩。也因此被“坏”学长的夏雨“拿下”了。
99年某天,报纸上说长城可以赏灯了,于是夏雨便约了袁泉爬长城。只是天公不作美,两人登上长城,开始下起毛毛雨。长城上除了他们俩,一个人都没有。雨越下越大,最终还是袁泉主动开口道:我们回去吧。
两人开车回去的路上,雨大的惊人,用夏雨的形容是,几乎是“划”回去的。中途夏雨停下车,提议道等雨停了再走。
也就在此时,夏雨在车里放了一首背景音乐,很应景,那首歌的名字叫《今夜我有点儿坏》,然后夏雨对袁泉表白。像偶像剧,夏雨也很有一套。
当年的夏雨与袁泉,是同学眼中的绝佳情侣。彼时夏雨拿下了金鸡奖最年轻的影帝,袁泉也拿了金鸡奖最佳女配。十分登对。
只是好像有什么被注定着,如同袁泉11岁,18岁时经历的破碎与重建那般,似乎每隔7年,袁泉总会遇到波折。在与夏雨相恋7年时,两人的感情出现了第一次裂痕。
2006年,有媒体传出夏雨与高圆圆的绯闻。07年,夏雨与高圆圆被拍到深夜回家,彼时袁泉在与何炅、谢娜、黄磊等出席《暗恋桃花源》在长沙的发布会。
袁泉被记者问到此事,几乎当场落泪,吓得在场的几人用尽浑身解数转移话题。发布会后,袁泉一度崩溃,差点缺席当年的演出。
金童玉女遭遇情变,总是茶余饭后的绝佳谈资。就在多数人以为,金童玉女的传说即将消失时,在半年后,夏雨与袁泉复合了,个中细节旁人不得而知。
不知是夏雨迷途知返感动了袁泉,亦或是袁泉因深爱而挽留夏雨,总之,二人再度延续着他们的爱情神话。多年后,袁泉生了女儿,复出录制节目时提到,自己与夏雨在漫长的岁月中,建立了比爱情更多的东西。
他们彼此见证了彼此每一步的蜕变、犹疑、柳暗花明。这份回忆无法与其他人分享,换一个人就不行了。
袁泉变相地为这份感情下了注解,他们相爱,经历插曲,再度携手,是因为岁月沉重,回忆宝贵,相爱不易,而爱是一种可支撑人的信念,她和他都坚信这个。袁泉仍是那个坚定爱她所爱的袁泉。
4.
与夏雨的感情延续至今,已有20载。是袁泉情欲上的热与爱。专注舞台,是袁泉的另一番热忱。
也许从学戏时开始,袁泉便热爱舞台,彼时她耍花枪、扮佳人。等到她在中戏锻炼出一身本事时,仍旧喜欢舞台上那一亩三分地儿。很多人大为不解。
袁泉算出道即巅峰,第一部作品便拿了金鸡奖最佳女配。怎么看都得在电影上大有作为。当时《春天的狂想》导演说她了不得,日后必定大放异彩。只是谁也没想到,袁泉在毕业后,没拍几部电影,反而扎根在了话剧舞台上。
在大荧幕和小剧场的抉择上,她选择了后者。眼看着同班同学影帝影后一箩筐地拿,她就在那少有人知的话剧舞台上,一场又一场地体会话剧角色给她带来的战栗。
后来,人们明白了,为何她说:“舞台才是我的毕生所爱,每天除了读书上课,我想24小时住在剧院。”
袁泉带着那份拧劲儿似的坚持,在话剧舞台上,也是大有建树。05年的话剧《琥珀》,曾创下预售三天3000张的香港话剧记录。07年入选《中国话剧百年名人堂》,成为最年轻的入围者,与老舍、曹禺等大家并存名人堂中。
话剧的最高奖项梅花奖、金狮奖等,她也都拿到了。在另一个小众的表演体系中,她已经做到了最好。袁泉曾说过,如果把快乐分为0到10分,那么在话剧舞台上的她,能感受到的快乐,就是10分,甚至可以更高。足见狂热。
不过她也因了自己的这份狂热,终究无法站在那“名利场”的中心,可能她自己也未必在意罢了——只是眼见其他人满面风光,金缕玉衣,在聚光灯下言笑晏晏,而自己转身又投入到昏暗灯光下,真实而丰富的舞台角色中去了。
近年来,袁泉的大部分时间用来准备话剧《青蛇》,据说《青蛇》的剧本筹备了十年,而袁泉也等待了十年。
在这中间的诸多工作,光鲜的靓丽的,不少都被她因此推掉。她偶有露面的电影角色中,也都不占大篇幅,却几乎每一个都足够惊艳。韩寒提起袁泉说道:遇到她这样的演员,希望有几万尺胶片永不停息。
到今天的《中国机长》,大众对袁泉的溢美之词纷至沓来。人人都说,没有早些年认识她。
不过若是早些年认识她,也未必能从其身上获得多少故事与热情,就像她面对采访时所说:我也不想被你了解。
她的骨血是在情节中、在人物里、在舞台上的。个人生活的确不值一提,至少在她的认知中。
昨天,有一则袁泉的热搜十分惹眼,话题词是“袁泉职业态度”。讲的是,有记者问她,针对最近被热议的中年女演员危机,要如何看待。
她十分理性而客观地表示,这是正常阶段。没有呼吁什么,反抗什么,或者质疑什么。
只说:“如果你早就准备拿演员这份职业,作为你的终身职业。那么你早就应该做好心理准备。”
就如同11岁的袁泉,在一个透亮的清晨,未必懂得那么多,却能在用搪瓷盆洗脸的间隙,回答了母亲的问话。“她要去。”
来源: 会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