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重庆的冬季,12月的寒风吹向渣滓洞和白公馆,而重庆人民解放军的心也和这天气的温度一样冰凉——因为他们始终找不到革命英雄杨虎城的遗体。
当年国民党眼看落败,便无耻地处决了一批革命志士,在解放后他们的遗体大多找到,但杨虎城的遗体一直下落不明。
不过事情很快有了转机。一名男子到公安部详细透露了国民党残害并掩埋杨虎城将军的具体经过。
根据他提供的相关信息,公安部立即组织人员来到“戴公祠”并找到了杨虎城将军的遗体,而遗体怀中抱着的,正是他的妻子谢葆真女士的骨灰盒。
从农民到上将
1893年冬月,杨虎城出生在陕西甘北村的一个农民家庭。因家境贫寒,杨虎城只读了两年书便去了饭馆当杂役。
直到他14岁那年,其父被清政府诬陷入狱并在狱中离世,悲愤交加的他萌发了推翻清政府的想法。于是他在1912年参加了辛亥革命,从此开始了他的军旅生涯。
自武昌起义爆发后,杨虎城一路征战。从围剿陕西当地的土匪恶霸,到率领陕西护国军阻击袁世凯的军队,杨虎城的部队已经在当地打出了一定的名声。
1917年,杨虎城响应孙中山领导的护法战争,正式出任陕西靖国军左翼军司令,并率领六千余士兵与北洋万人军队血战六天,成功抵御住了北洋军队的进攻。他也在1921年顺利升任靖国军第三军总指挥。
好景不长,1927年蒋介石在上海发起变革,一片密集的乌云笼罩在以上海为中心的沿海城市上空,大批优秀的共产党员和国民党左翼党员被害,一时间人心惶惶,而这场从东南地区而起的大风很快就刮遍了全国。
事情很快传到了身在陕西的杨虎城耳中,他在个人利益和民族大义面前毅然决然地选择了后者。
于是,在陕西督军期间,杨虎城主动保护共产党员,甚至让一部分优秀人才担任军队教官。
1930年,杨虎城出任陕西省政治主任,并任第17军总指挥。并在1933年秘密接见中共代表汪锋同志,对中共中央提出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思想表示完全赞同,同时与四川、陕西的红四方面军签订了互不侵犯的协议,与中共方面达成共同抗日的协议。
西安事变真正主角
因为之前杨虎城一直在陕西地区保护共产党员,蒋介石与他之间产生了隔阂。蒋介石心中十分不满,为了削弱杨虎城的军事力量,
他将远在东北的张学良调到了西安,想从中作梗,拿回陕西的实际控制权。但蒋介石没有想到的是,因为一个女人,他的如意算盘竟然落空了。
蒋介石下令之后,杨虎城的妻子谢葆真敏锐地察觉到,这次人事调动非同寻常。
她自知丈夫这些年的做法肯定是引起了蒋介石的不满,所以她想了很多种能够破解蒋介石阴谋的做法,最后她决定从张学良的妻子于凤至下手。
在张学良刚到西安的时候,谢葆真就迅速地与于凤至结交成了闺中密友,无话不谈。因为二位夫人的关系,杨虎城与张学良的关系也就熟络了起来。
渐渐地,二人变成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在谢葆真的不断暗示下,二人打开心扉,并且说出了心中共同的愿望——抗日救国,打倒侵略者。
但就在这时,国民党内部传来消息,蒋介石准备不顾日本军队的侵略,依然坚持“剿共”。
在消息传入杨虎城的耳中后,他立即与张学良进行了会面,商量现在的情况应该如何是好。
协助国民党进行“剿共”是坚决不行的,放下此前的互不侵犯条约不说,这种残害自己同胞的事情杨虎城是绝对不会做的。
但公然抗命,稍有不慎就会和前来“剿共”的东北军引发武力冲突,造成自己人打自己人的场面。思来想去,二人决定共同逼迫蒋介石达成抗日统一战线。
1936年12月11日晚,杨虎城和张学良共同参加蒋介石召开的晚宴。晚宴结束时,杨虎城和张学良分别召见东北军和十七军的高级将领们,宣布立即进行兵谏。
由东北军到华清池捉拿蒋介石,十七军各路人马则去往扣留国民党各部军政要员。自此,西安事变正式爆发。
在西安事变正式开始后,杨虎城和张学良进行了一系列行动——其中包括发布“救国八项主张”、联合中共中央开展抗日救亡工作等。
24日晚上,国共双方最高领导人达成“停止内战、国共合作、共同抗日的”协议。次日,张学良留下手谕,请杨虎城代替他指挥军队。第三天,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身为民族大义,却与夫人被囚禁半生
虽然西安事变被和平解决,但这一直是蒋介石心中的一块心病。在回到南京后,张学良便被其软禁了起来。
而本应该在战场上抗击日寇,保家卫国的杨虎城被蒋介石远派海外,美其名曰让其出国考察学习,实则是将其排挤出国民党的核心领导层,并使其交出军权,进而削弱杨虎城的领导力。
杨虎城在国外一直关注着国内战局的发展,即便已经做了最坏的打算,但他还是多次致电蒋介石,希望同意自己回国抗日,但都被其严令拒绝了。
迫不得已又护国心切的杨虎城夫妇不顾劝阻从香港回到了祖国,但回国后等待杨虎城的,却是长达12年的牢狱之灾。
西安事变的两位主事人都被蒋介石用各种理由监禁起来,但二位的实际情况却是大相径庭。
张学良早年与蒋介石交情很深,他被蒋介石软禁在风景秀丽的雪窦山,饮食起居都有专人悉心照料。
可杨虎城就没有这么好的待遇了,在杨虎城回国的第一时间,蒋介石便以召见他为由,将他当作犯人直接囚禁了起来。
早在西安事变之前,杨虎城与夫人谢葆真就预感到蒋介石有可能在这个时候报复二人,所以他们早早地就将4个孩子送出了西安,但杨虎城会被直接囚禁还是超出了谢葆真的预期。
谢葆真是在杨虎城被囚禁之后几天,才得到消息的。
她早在少年时期便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一生坚强的她在得知消息后抱头痛哭,她不理解身为一个中国人,她与丈夫穷极一生主张抗日救国有什么错,丈夫立下赫赫战功反而被当作犯人一样囚禁起来。
在这一刻,她看不到以往眼前的光亮,前方的抗日道路上仿佛笼罩着一层浓墨般的黑雾,能支撑她的只有心中抗日革命的共产主义信念。
这股信念重新点燃了她的希望之火,她毅然决然地决定前往南昌寻找丈夫。
这一路上,谢葆真不停地流着眼泪。她是杨虎城的第三任妻子,当时她是共产党员,而杨虎城是国民党员,在白色恐怖的笼罩下,两人毅然结婚,之后便一直利用“官太太”的身份掩护共产党的活动,偶尔还会需要杨虎城的协助。
那段时间,千难万险谢葆真都不曾落泪,但现在她十分害怕,心底出现了可能会失去丈夫的恐惧感。
谢葆真一路上都在盘算着各种可能性,但她怎么都没想到刚下了火车就被直接关到了监狱,直到第二年夏天才在湖南益阳见到自己的丈夫杨虎城。
这样的重逢,杨虎城和谢葆真都期待了许久,但在他们相拥的这一刻,杨虎城却怎么都高兴不起来。
因为这一年的时间里,他已经了解了蒋介石对他的态度,夫妻二人现在的处境十分危险。
谢葆真和丈夫重逢的第一个晚上,他们所在的桃花坪监狱就处决了20多名革命烈士。门外的阵阵枪声如同巨锤一般敲击在杨虎城夫妇的心弦上。
几个月后,他们被送到贵阳一座高山的山洞中,洞里阴冷潮湿根本住不了人,杨虎城只得给了看管他们的人一笔钱,让他帮忙在山洞外建了一栋小房子给他们住。
房子建好后,杨虎城一家只被允许在白天出门在房子周围走动,晚上必须被锁在屋子里。
在囚禁期间,谢葆真生下两个女孩,第一个因为营养不良夭折了,第二个女孩能活下来还是因为杨虎城去求看守请来了一位奶妈。
但新生儿的诞生并没有为这个家庭填出新的色彩,杨虎城一家仍然生活在昏暗之中。
谢葆真的身体一天比一天糟糕,寄出的家书无一例外全部被烧毁,丧子之痛和敌对党派特务的针对,使她无时无刻都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创伤。
终于,她萌生出了自杀的念头,但当她拿出剪刀准备了解自己的时候,看守们立即阻止并将她带走。
与此同时,谢葆真共产党员的身份被调查出来,蒋介石勃然大怒,下令将她和杨虎城分别看押。
国民党对于共产党员都是非常仇视的。谢葆真暴露后,被单独关押在非常昏暗狭小的单人牢房,暗无天日且阴森恐怖。国民党特务经常对谢葆真施以酷刑,并且只给她吃馊了的饭菜。
在精神和肉体的双重折磨下,谢葆真多次崩溃,但心中对丈夫和孩子的思念以及对共产主义的信念使她挺了过来。
到了1945年,抗战全面胜利,杨虎城夫妇以为可以恢复自由之身了,但蒋介石又下令将他们关押到了重庆的一所监狱。
此时的杨虎城全然没有当年威风凛凛的将军面貌,长期的监禁和精神折磨,让他患上了严重的抑郁症和失眠,从高大强壮的小伙子变成骨瘦嶙峋的老人是这几年的监禁生活带给他的最大变化。
恢复自由的希望一次次破灭,让他们坚持活下去的只有他们心中燃烧不止的共产革命信念,但当希望遥遥无期的时候,支撑自己活下去的信念也就如同风中残烛。
在经历了多次绝食抗议,甚至吞下自己的结婚戒指的尝试自尽却失败后,谢葆真彻底崩溃。
她只要看到国民党的特务们,就会不断地大骂国民党和蒋介石,这件事传到蒋介石耳中后,下令让特务们将其杀害。
夫妻双双牺牲,解放后真相大白
1947年2月8日,在这个举国团圆的日子里。监狱外面是爆竹声声一岁除,但在重庆监狱里面,国民党特务们将谢葆真绑在床上,往她腿上注射了一针不明药剂。
伴随着外面阵阵爆竹声,激烈反抗的谢葆真突然停止了挣扎,一滴滚烫的热泪从她圆睁的双眼中滑落,一朵绽放在共产主义舞台的红花凋落了,她含恨离去,年仅36岁。
当杨虎城得知消息冲进来之后,谢葆真已经牺牲了,那滚烫的热泪甚至都还没失去它应有的温度。
当杨虎城看着铁床上已经失去呼吸的谢葆真,这一幕深深地印刻在了他的脑海里,在之后的几年里,每当杨虎城闭上双眼,看到的都是亡妻临终前在病床上不甘的表情。
杨虎城每天郁郁寡欢,做得最多的一件事就是在窗前凝望远处,抚摸着怀中亡妻的骨灰盒。
之后国民党在三大会战中全部战败,蒋介石预料到国共内战的失利,所以下令将杨虎城一家及其随行人员全部杀害。
行动细节被掩藏,甚至连尸体埋葬的地点都被列为机密。直到杨虎城牺牲,他的怀中依然抱着妻子的骨灰盒和年幼的小女儿,紧紧不放。
全国解放后,重庆方面查不到任何有关杨虎城的资料,直到军统特务沈醉和周养浩后来在功德林写下的回忆录中,才能拼凑出杨虎城一家那段时间所经历的悲惨生活。
其中还记载了一段,当特务们在向蒋介石汇报谢葆真牺牲后杨虎城的状态时,蒋介石总是非常得意地笑着。
解放军在“戴公祠”的小花园地下找到杨虎城夫妇遗体后,重庆市和西安市先后举办了杨虎城将军的追悼会,参加的群众从西安火车站排到了新城广场。
现在在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的杨虎城将军陵园,迎面斜坡上镶嵌着“千古功臣”“民族英雄”八个大字,爱国将领杨虎城长眠于此。
参考资料
[1]《陕西档案》,2011年第02期,《杨虎城与谢葆真的革命生涯》
[2]《西安日报》,2021年6月19日,《用信仰照亮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