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9年,毛主席在闽西上杭一带视察工作。1929年10月10日,毛主席在汀江河畔的临江楼上,接见了前来汇报工作的闽西特委成员和红四军干部。
当时毛主席站在临江楼的上面,望到对门楼有十几盆金黄的菊花绽放,于是就问红四军的傅柏翠:今天是九月初几。对方回答:今天是九月初八,明天就是重阳节。
毛主席这次上杭之行本来是为了养病,同时工作上也遇到了一些麻烦。于是,毛主席后来就对菊花展开了联想,借景抒情,写下了一首《采桑子·重阳》。
恰逢秋季,正是伤时、思乡的时节。但是在毛主席词中的重阳节,却没有半点“秋气”。毛主席反而在词中,创作出了“战地黄花分外香”的名句。
《采桑子·重阳》以感叹生命的短促起头,却以赞颂秋景的寥廓、壮美而收尾。整首词朝气蓬勃、格调高昂,正是毛主席精神风采的真实写照。
《采桑子·重阳》赏析
《采桑子·重阳》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白话翻译:
人很容易衰老,老天却可以永远保持着青春。年年都有“重阳节”。今天又到了重阳节。但是如今的重阳,与往日有些不同。因为战场上的小黄菊,散发出的香气,更胜从前了。
一年一度的秋风,吹得正起劲。周围的光景不像是春天,却比春天更加出色。你看那空阔的天地之间,看那江面之上,染了秋霜的风景是多么美啊!
根据相关文献的介绍,毛主席这首《采桑子·重阳》,是受到了黄巢《不第后赋菊》,以及刘禹锡《秋词二首·其一》意识的影响而创作的。
我们都知道,重阳节是一个敬老的节日。一般诗词作者都喜欢在这个节日里写诗词,来表达对自己亲人的思念。
在重阳节的传统里,也包括了祈求长寿的活动等等。因此在这首《采桑子·重阳》的开头,毛主席也提到了关于人类寿命的话题。
“人生易老天难老”这一句,化用的是唐朝著名诗人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中,“天若有情天亦老”一句。在《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这首诗中,毛主席也化用了李贺这句诗。
毛主席非常喜欢李贺的诗,也不止一次化用李贺的诗句,但是毛主席每一次都不是简单地化用,而是会经过改动,“反用其意”,最终都成为了千古传唱的经典名句。
“岁岁重阳”是说,每年的九月初九,重阳都会不请自来,雷都打不动。同时,这也是时刻在提醒着人们,自己的岁数一天比一天大了。
秋天,本来是一个喜悦的丰收季节。但是自从宋玉在楚辞里面,借着秋气来写自己怀才不遇之后,“秋天”在文人的笔下,就变成了一个暮气沉沉,悲凉肃杀的季节。
杜甫在《登高》中有名句曰:“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借此表达自己长久以来的怀才不遇,以及老来时候的凄凉。
但是毛主席在这里写的“秋天”,却和杜甫眼中的秋天,是完全不一样的。刘禹锡在《秋词二首·其一》中说:“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因此在“今又重阳”的时候,毛主席看到了不一样的秋天,因为他发现“战地黄花分外香”。这里的黄花,从理论上来说,当是指野外盛开的一种野菊花。
据说,毛主席创作这首《采桑子·重阳》之前,曾经和红四军的傅柏翠一起,谈论过刘禹锡和黄巢吟颂菊花的两首诗歌。
黄巢有一句关于菊花的名句,即大家所熟知的“满城尽带黄金甲”。这句诗从表面上看起来好像是在写菊花,可是实际上却是在写穿着铠甲的起义战士。
毛主席非常赞赏黄巢的革命意识和起义精神,所以通过对菊花诗的联想,让毛主席想起了当时的红军战士,于是就写下了“战地黄花分外香”。
过去每逢重阳节,老人们都在感叹生命的迅速衰老与消亡。那今时今日的重阳节,则有些不一样了。因为我们朝气蓬勃的红军战士,像漫山遍野的小黄菊一样,正焕发着生命的力量。
一年一度的秋风,正在猛烈地吹拂着。秋风带来的“秋景”和春天是完全不同的,可是它却比春天的景色更加美丽,所以毛主席说它“不似春光,胜似春光”!
这里反映的,其实是毛主席个人的革命精神意志。毛主席曾有名言道:与天斗其乐无穷。所以他能够摆脱前人的影响,在逆境中欣赏秋天的美。
谁说秋天不好呢?我看就好得很!不信你看,“寥廓江天万里霜”!霜,代指的是秋色,在古文中有青霜、丹霜、紫霜等等,都是指秋天。
霜是薄薄的一层,它会覆盖到万紫千红的植物上面,既呈现出不同的色彩,又能通过“霜”本身的白色,让这些颜色达到统一、和谐。
毛主席写的诗词,有几个非常鲜明的特点。其一、不着痕迹地化用古代名句。比如这首《采桑子·重阳》里面的第一句“人生易老天难老”,就是化用的李贺的名句。
第三、四两句,“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是化用宋代杨万里的“若言佳节如长日,为底黄花分外香”。
下阕中的“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借用了刘禹锡《秋词二首·其一》中“我言秋日胜春朝”的思想。毛主席但凡化用,都会用得非常巧妙。除了第一句“反用其意”外,别的基本不着痕迹。
其二、毛主席诗词的内容永远斗志昂扬,充满了正能量。读毛主席的诗词,我们会发现他从二十多岁开始,直到晚年封笔前写的诗词,始终保持了一种积极向上的年轻人的精神状态。
除了《虞美人·枕上》等少数几首,生前未公开发表的作品以外,在别的诗词里,你几乎看不到悲观、消极的情绪。
其三、毛主席创作诗词,讲究修辞。自宋代江西诗派兴起以来,古代文坛公认的好诗,大多是讲究“文以载道”的。因此对诗歌内容深度的追求,远远超过了对诗歌形式美的追求。
毛主席喜欢唐朝“三李”的诗歌,所以毛主席的每一首诗词都十分注重修辞,比喻、借代信手拈来。《采桑子·重阳》的修辞虽然并不十分明显,但是却反映了毛主席本身的美学观。
词末尾对于秋天“霜景”的偏爱,格调更是非凡。同样是赞美秋天的“霜景”事例,在他的《沁园春·长沙》里面也出现过,并且还打造出了另外一个名句,那就是“万类霜天竞自由”。
结语
重阳节是一个与老年人有关的节日,但《采桑子·重阳》这首的主题却不是在写生命哲学,而是在谈革命形势,谈对奋斗的追求与赞颂。
毛主席这首《采桑子·重阳》,是对刘禹锡的《秋词二首·其一》、黄巢的《不第后赋菊》思想的继承与延伸。
在赞美秋天和歌颂革命的同时,毛主席又通过词末那一句“寥廓江天万里霜”,展现出来浓烈的诗情画意,让整首词脱胎换骨。
如此一来,就让《采桑子·重阳》中的思想,变得比刘禹锡、黄巢的作品的思想更加深入,更加有格调,更加有说服力了,同时也更加鼓舞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