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裕的小名儿叫喜子。在家族里,人们总是管隆裕叫静芬。但爷爷告诉我,静芬只是她的大名,她的小名儿叫喜哥,后来家里人叫白了,都叫她喜子。
喜子可以说是爷爷的三个姐姐里边最懂事的一个了。爷爷的大姐是家里第一个孩子,所以家里一直很娇惯,她长相非常漂亮,但性子急躁,家里的事情几乎不怎么管。爷爷的三姐,是一个平时不怎么说话的人,但脾气也非常暴躁。只有爷爷的二姐喜子,无论是才华还是性格,都很出色。当年喜子与她的姐妹一起读书,她几乎把老师教的东西都掌握了时,她的姐姐和妹妹也只学到一半的功夫。
所以后来,喜子无论是书法还是绘画功底都要比自己的姐妹好。
等喜子长到14岁的时候,就已经显示出了一个大家闺秀的气质。温柔娴静,处理事情也非常圆满,从来不多说一句话,但很能干。慈禧也经常听家里人说起这个侄女,觉得她很不错,所以一定要把她接到宫里来。
委屈的皇后
人们都说慈禧和隆裕是我们家出的两位凤凰,说慈禧在宫中如何袒护隆裕;隆裕如何在慈禧面前告珍妃的黑状,如何心胸狭窄。我觉得如果没有证据,这样说对隆裕很不公平。
当年隆裕曾经对爷爷说过这样的话:“我知道在这个皇宫里,大家都不喜欢我,我也不明白为什么大家都不喜欢我。我每件事情都尽量做得小心,能忍则忍,能让则让,可为什么大家对我还是这样?当年恪顺皇妃(珍妃)买官卖官的事情,我从头到尾不知道,可最后人们把这件事情怪罪在我的头上。我替恪顺求情,不但招来老太后的记恨,恪顺也给了我很多白眼,可能认为是我告的状吧。皇上对我也很有意见,好像这件事情真的是我做的一样。有头脑的人想想也知道,皇上和恪顺把我当作眼中钉,他们那么私密的事情,怎么可能让我知道?他们恨不得我死了,能给他们腾出地方来。
“最让人伤心的就是老太后,别人都以为我是她的亲侄女,所以她处处袒护我,可事实根本不是这样。恪顺喜欢绘画,我也喜欢绘画,但老太后喜欢恪顺,所以专门请了一位很有名的画师来教她。不过这也没有让恪顺对老太后有丝毫的好感。当时瑾妃也跟着学画,虽然表面上看瑾妃没有恪顺那么机灵和聪明,但在绘画这些方面,恪顺真是没有任何天赋。她的天赋全用在了争权夺势上。所以她的绘画水平最后也没有瑾妃高。当时没人教我,不过我小时候也是学过琴棋书画的,虽然羡慕她们,但我的水平和技巧一点也不比她们低。宫里总有人说恪顺这个好那个好,说她怎么机灵、怎么灵巧。可说实话,我真的没看出她灵巧在什么地方。不过要说机灵,那是肯定的,她不仅一进宫就把老太后哄好了,没几天也把皇上哄好了。恪顺哄人的功夫是天生的,如果是后天学,就她那么小的岁数,得怎么个学法啊?我是没那本事。
“老太后有时候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么威严,尤其是对待恪顺和瑜妃的时候。这么多年,谁敢在老太后面前撒娇?我是从来没有过的,但恪顺和瑜妃就经常这样。而偏偏老太后吃这个,所以我的日子就变得更艰难了。恪顺她们总是时不时地闹出点是非来,而最后被老太后责骂的,肯定是我。”
珍妃不是块美玉
当年的《宫女谈往录》中的老宫女虽然那么喜欢珍妃,也说了这么一句话:提起珍妃来,她并不是块美玉,更不是出淤泥而不染的人物。她也弄过权,卖过爵,只是在老太后的严威下哪能容她更加放肆。
我看到太多对光绪和珍妃的同情文字了,这些文字有意无意给后人造成了错觉。其实人总是有欲望的,珍妃经常很大方地给太监和宫女赏赐,所以在宫里很少有人说珍妃不好。可珍妃是有打算的,她这么做就是想笼络一帮人,组成自己的党派,只要能在这个基础上,把皇上笼络住,将来的皇后就是自己的。所以珍妃在很多事情上讨好光绪,同时打击隆裕和瑾妃。瑾妃是她亲姐姐,可只要挡住她前程的人,她都不会放过。
很多说法表明,为了让女儿当上皇后,珍妃家中也曾经贿赂过大太监李莲英。而后来,珍妃一系列的行为也充分表明了她对皇后位置的觊觎。珍妃确实有做皇后的本钱:年轻漂亮、聪明能干。但因为隆裕的出现,珍妃的皇后梦想破灭,于是,拿人家手软的李莲英就极力把瑾妃也弄进宫来做光绪的妃子,用两个妃子换一个皇后。
隆裕曾对我爷爷说:“在这个宫里,不管是老太后还是皇上,大家一起宠着珍妃。珍妃变得无法无天。不单看我不顺眼,有时候连老太后都得看她脸色。老太后这一辈子看过谁的脸色啊?慈安皇太后去世后,珍妃是唯一一个能让她看脸色的人,连皇上都不能。
“有故事可以说的。当年老太后宫里的太监根本不把我们这些人放在眼里,连我去拜见老太后,都要给门口那些太监红包,否则他们不给禀报。珍妃和瑾妃就更是如此。
“有一次,珍妃去给老太后请安。到了门口,太监们照例向珍妃索要红包。那天珍妃气不顺,脸一沉,大声告诉那些太监:今天,珍主儿没有银子给你们了。抬脚直接走了进去。到达老太后的寝宫后,珍妃的气还没消,就连珠炮似的向老太后揭发了这些太监对后宫嫔妃们的勒索和欺诈。并且告诉老太后,宫里的开支如此之大,很大一部分都是这些太监搞的鬼。珍妃说得慷慨激昂,并且声音越来越大。最后珍妃对老太后说:请求老祖宗千万不要让这些小人再肆意妄为,应该制止陈旧的陋俗和规矩,整肃整个宫廷。否则宫廷内部肯定是开支越来越大。
“谁敢在老太后面前这么说话啊?珍妃是第一个。并不是她有什么一针见血的本事,是因为她岁数太小,仗着老太后宠她,什么都不怕。她知道,这个皇宫里,甚至整个天下最有威严的两个人都宠她,她还有什么顾忌呢?在场的人都吓坏了,因为在老太后面前这么说话就是忤逆,可老太后脸色都没变一下,拉着珍妃的手说:我的好孩子啊,你别这么生气了。看为这些奴才气坏了身子,多不值得啊。你先消消气,去去火。然后吩咐人赶紧给珍妃上茶。又对珍妃说:这些不争气的东西,看我怎么狠狠地教训他们,连我的小珍主儿都敢欺负,我是绝对饶不了他们的。来,先喝点茶,回头我再找他们算账!
“当时我惊呆了。谁知道,珍妃在大家从老太后寝宫回来的路上竟然对我大加责问,说:皇后娘娘,你到老太后这里来也要给太监们红包吗?你为什么要这么纵容他们?我一下子愣住了,她真是被宠得有些无法无天了。我告诉她:宫里似乎一直是这么来的,我也没想破例。珍妃非常不满,转身走了。”
有人说正是从这时开始,宫里的太监们对珍妃开始记恨,时不时在慈禧面前说珍妃的坏话。
生命最后的价值
爷爷说隆裕曾经是个活泼健康的女孩子,但进宫没多久,就开始消瘦下去。她进宫10年以后,爷爷已经长成一个健壮的青年,在皇宫里做御前侍卫。这个时候,是爷爷长大后第一次看到自己的姐姐,竟然快认不出来了。爷爷说:“她非常消瘦,两颊早已凹陷下去,双肩下垂,脊背佝偻着,显得非常老迈。憔悴的脸色让人看着特别心疼。这哪里是一个皇后应该有的样子?”
隆裕做皇太后时,爷爷也曾经被招进宫里去,发现隆裕似乎比之前胖了,腰背也挺直了很多。大概是这个时候压力小了的缘故,脸上有了些血色。但内忧外患,隆裕一点都不轻松。
当46岁的隆裕去世后,整个灵堂,竟然只有一个年幼的溥仪表现得非常悲伤,其他人则显得麻木不仁。当年的《中华时报》这么评价隆裕:
己丑年嫁光绪帝为嫡后,秉性柔懦,失西后欢,犹与光绪帝感情不洽,抑郁深宫二十余年。既无可誉,也无可讥。惟清廷退位,后力居多,将来共和史中亦不失有价值之人物也。
而民国时期的副总统黎元洪也认为隆裕对中国的共和起了很大作用,所以不吝用“女中尧舜”这样的词语来形容她。对于隆裕来讲,这些足以证明她还是一个有价值的人物,这就够了。
选自《作家文摘25周年珍藏本·绝代芳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