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兰性德三首深秋词,孤绝惆怅,深刻饱满,是塞外诗词另类高峰
说起纳兰性德,无论是小说还是电视剧,塑造的都是一种纤秀多情的美公子形象。在有些小说和电视剧里,他爱上了表妹或者宫女,和同样英俊的康熙皇帝角逐恋人的心,没有什么阳刚气。而乾隆皇帝看过《红楼梦》之后,也颇为不屑地说,红楼梦,写的就是明珠家事,那里面脂粉堆里混着的一事无成的贾宝玉,在乾隆心里,就是纳兰性德。
但事实果真如此吗?纳兰性德深情但并不多情,因为多情的人无法专注学问和事业,纳兰性德20岁迎娶18岁的名门汉旗女子卢氏,其中三年他还兼顾科举考试和编撰书籍,但正是这样年轻时的勤学和忙碌,忽视了人生的风险,那就是妻子三年婚姻后因为产子感染,忽然身亡。
贵族生活,看起来丰富,实际圈子相对狭小,他一直处在读书求学阶段,各种资料表明,他居然没有平辈的朋友,和他交往的多半是比他年龄大很多的亦师亦友的父辈一样的人,实际上这也很好理解,作为在父母羽翼下严厉看护成长的他,并没有机会像贾宝玉一样学堂里有秦钟,戏院里有蒋玉菡柳湘莲,受到北静小王爷的热心照拂,纳兰性德的成长看似富贵,但也并不是富贵温柔。他倒有点像贾府里的贾兰,大部分时间用来读书,还要兼顾骑射。
所以他比贾宝玉在学业上专一执着。19岁就考中贡士,因病没有参加殿选,但三年之后,再战成功。
他比贾宝玉在感情上执着,因为相处三年的妻子忽然亡故,本来平辈朋友不多的他,深情寄系在妻子身上,他的悲痛比贾宝玉深刻。
而他比贾宝玉有为。因为他的工作是皇帝的侍卫武官。在他有限的生涯里,七年从事的是高强度高绝密艰苦的军事工作。而从纳兰性德身后哀荣来看,他没有愧对他的职业和责任,为康熙为国家,曾经深入冰雪塞外,艰苦卓绝获得军事情报,为康熙平定边境立下汗马功劳。
很多人都喜欢纳兰性德的情词,哀婉悱恻,人生若只如初见。
但是纳兰性德最大的成就,不在于这些感染人的情词,而是塞外词作。
因为自宋朝以来,重文轻武,那些自汉唐描写边塞的诗,在宋朝之后鲜见,人们很难在文学作品里真正领略塞外风光和历史情怀。而纳兰性德则以他的才华和身份,以亲身的体验,补足了塞外边关诗词的巨大留白,且水准之高,另成高峰。
”身向云山那畔行,北风吹断马嘶声。
深秋远塞若为情。
一抹晚烟荒戍垒,半竿斜日旧关城。
古今幽恨几时平。”《浣溪沙·身向云山那畔行》
康熙二十一年,二十八岁的纳兰性德从三等侍卫升为二等侍卫。是年春天,他护驾康熙到达盛京,黑龙江,大小乌拉儿等地。但是那都是护驾随行的任务,北方风餐露宿,纳兰性德已经习惯,对于年轻的他来讲,并非没有独当一面,处理事情的能力,但是侍卫武官更多的是陷入日常琐碎的安全工作,很难有机会在这样的年龄获得重任。
但是这年秋天,因为北方边境梭龙地带常常有边境纷争,康熙将重要的军事任务交给了纳兰性德,是看重他的聪慧稳妥忠贞。
纳兰性德和都统郎坦一行人,农历八月十五出发,行程三千三百多里,早冬十月中旬到达黑龙江边境的梭伦。这两个月行程一路向北,去往塞外荒寒森林的地方,对于纳兰性德是平生最大最艰苦的考验。
因为我们知道黑龙江有大兴安岭小兴安岭,年平均气温多在-5℃~5℃之间,而秋冬时节,这里霜冻早,下雪早,气候寒冷。从视觉上自然是斑斓壮美的最漂亮秋色,但是从生活体感上来讲,这里是清苦寒冷荒凉的。
也只有真正处在这样的环境里,一路每天百里的行军路程,看见的是连绵的北方的秋山,望不到尽头的山脉,不多的军事堡垒和建筑矗立在辽阔的视野当中,而北风来时,呼啸卷天,风声盖过了马的嘶叫,那种地老天荒的美,才是真实深刻的。
元朝马致远写,古道西风瘦马,断肠人在天涯,其实远远没有纳兰性德所亲身体会到塞外的荒寒与北风的强大。马致远的古道西风瘦马连接的是小桥流水人家,但纳兰性德这里,没有小桥,没有流水,更没有中原或者江南那种人家。
有的只是类似长河落日,大漠孤烟的那种秋深荒凉,虽然这里有遗留的古代军事城堡,有斜阳关隘,但是因为人烟稀少,给人的是仿佛千年不变又逐渐倾颓的剪影。
纳兰性德和清朝普通的贵族武官不一样,他们渴望建功立业,甚至血耐里还有杀伐征服的傲慢。纳兰性德祖上是清朝的藩王,他们对和平有着深刻的认识和拥护。但是努尔哈赤的崛起,以屠城的方式逼迫纳兰家族臣服,纳兰性德这支是不多的因降而存的贵族。
纳兰性德对于战争的质疑一直都存在。至少他认为的战争,不应当是这样的惨烈。
但是此次出行的任务,是例外,因为俄罗斯骚扰边境,纳兰性德接受的任务是摸清地形敌情和实际矛盾状况,获取真实情报,以最小的代价平定边境。
纳兰性德行到如此边远的地方,所谓古今幽恨,是战争带来的牺牲和别离,无论有多少难平,他实际是做着巨大的平定工作的一员的,他也乐于。
这是他发自内心的男儿情怀。
“深秋绝塞谁相忆,木叶萧萧。
乡路迢迢。六曲屏山和梦遥。
佳时倍惜风光别,不为登高。
只觉魂销。南雁归时更寂寥。”纳兰性德《采桑子·九日》
九月九日,纳兰性德实际在塞外的行程当中,此时虽然没有到达梭龙,但是他们并非是沿着城市进发,而是沿着军事路线,一路北上,进行巡查补给。在这里,他充分感受了作为军人的孤独。
而这次任务应该属于绝密,大约连自己的家人也没有告诉去向和行踪,至少不会告诉详细。
在塞外北风落叶的晚秋,有谁记得他呢,很多人一定认为他在皇帝身边,过着重阳佳节。他的第二任妻子也没有发妻那么敏感通透,如果纳兰性德死了,自然有抚恤和表彰,可是他活着,站在这无人知道他方位的塞外,他的孤独里,有人生存在的大寂寞。
至少此刻他是如此孤独,深秋绝塞,看见满山落叶飘飘,无人共他此时,也无人共他心境。
那个爱他的妻子,已经走了。那个一点小事,都会玲珑放在心上的爱人,已经不在人间,他没有了最深切的牵挂与被牵挂。
然而这样也好,更让他义无反顾地北行,向死而生。
和李商隐的寄北不一样,李商隐说,何当共剪西窗烛,同话巴山夜雨时。那是家里有一盏属于他心情的灯火。
纳兰性德就算是想家,但是回去了又如何?我心爱的人,我所有尘世的辛劳,因你不在,无声成压抑的苍莽寂寞。
“今古河山无定据。
画角声中,牧马频来去。
满目荒凉谁可语?西风吹老丹枫树。
从前幽怨应无数。
铁马金戈,青冢黄昏路。
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夕照深秋雨。”纳兰性德《蝶恋花·出塞》
一路向北。农历九月的下旬,已经进入了黑龙江,这里有森林,有霜冻的草原,有牧马。
那草原上一棵棵丹枫似火,它们一团团在黄草之上,经历深秋霜风冻雨。
此时夕阳将它们的影子拉长在草地草坡上,它们存在了多少年,又寂寞了多少年?然而此时,,片片红叶飘萧。
纳兰性德虽然不爱繁华,但是他到底是从繁华的都市走到这里来的。
他想着王昭君的出塞,想着历朝历代游牧民族在这里的战争,成王败寇,都化作荒凉的野土高丘。
这世上还有什么是永恒?有人说,这人生浮荡,唯有情字不变。
可是他的感情,他的爱呢?
他的爱人已经死了,他的爱还在,但是这没有回应的孤独的深情,如同这斜阳里的丹枫,最火红是此时,最凄凉是此时,最绝望是此时,最凋零是此时,此时,夕阳打在萧瑟的丹枫上,一场太阳黄昏雨来,那些树叶无声无息地落着,是他的感情,是他的生命。
当然他知道,也是历史。他和李商隐一样,他感知了清朝的穷途末路,靠着铁血和桎梏在维持统治。
这也是乾隆为什么不喜欢纳兰性德的原因。纳兰性德太通透,通透成乾隆心里的一个伤疤。一个贵族子弟,如此冷孤绝惆怅,深刻饱满,是乾隆不愿意看到和听到的杂音。他讨厌纳兰性德,甚至把他想成不学无术,成天脂粉气的贾宝玉,质疑纳兰性德的进士地位和才华。
但此时纳兰性德还活着,得到康熙的重用。无论对历史多么通透,他自己的人生有多悲哀,纳兰性德是竭尽全力地完成着康熙交给的重要的军事任务的。
因为纳兰性德并非只是诗词里的小我,他是贵族也是军人,从理想从热血,都会让他为保家卫国不惜代价。
纳兰性德死于三年后,有人说是寒苦的边境生活留下的伤害,引发了寒疾,享年30岁。
纳兰性德的塞外词,不可多得,那是他生命中最贴合实际的诗章,深邃旷远,历史感深重,意象孤绝凄美,值得反复玩味。
初衣胜雪为你解读诗词中的爱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