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2年这一战的失败,让印度国内的众多鹰派分子不服气。色厉内荏的印度,在此以后的一连数年密切关注着我国的动向。不久后,印度议会宣布法案,将中国藏南地区,改成他们口中的“阿鲁纳恰尔中央直辖区邦”。对此,中国对印度的这一单方面行为提出了严重抗议,并谴责印度这是在“干涉中国内政”。
但野心勃勃的印度表示“中印双方在边界问题上存在着巨大的分歧,印军的调动可以让中国及早认清形势”。
对于中印之间的领土摩擦,西方媒体也在观望。幸灾乐祸的他们预言,尽管中国一直对印度保持着克制状态,但就而今的形势来看,中印之间很有可能会有新的一场战争爆发。
果不其然,西方媒体“一语成谶”。1987年,中国与越南在老山战役中的拉锯,这让蓄谋已久的印度看到了可趁之机。在中国的桑多洛河谷地区,印度陆陆续续的建立了7个尖兵哨所,甚至调派了大量的兵力与中国形成对峙,至此中印战争一触即发。
此时世界的目光都汇聚到了这里,不少西方媒体甚至还在猜测远东的局势会因此发生改变。双方军队摩拳擦掌,只等炮声一响,给对方一个“足够深刻的教训”,但就在战争打响的最后一分钟,印度高层突然撤消了攻击令,气势汹汹赶来的印军,在众人的不解中灰溜溜的离开。
这究竟发生了什么?早先中国几番警告印度都不管不顾,为什么偏偏选择了在这最后时刻撤离呢?
中印战争后又“蠢蠢欲动”?
1962年中印战争结束后,印度沉寂了许久。但早年遗留下来的英国殖民统治思想早已在他们脑子里根深蒂固,所以尽管在1962年被打的落花流水,但他们并不肯就此善罢甘休。在此后的十几年的时间里,印度就如何推过中印边境,将其垂涎已久的中国领土占领做出了大量的准备,并寻觅着合适的出兵时机。
上世纪80年代,我国正与越南在老山战役中拉锯,这也让印度领导人看到了机会。在印度的领导人看来,此时的印度在苏联的帮助下早已今非昔比,大量的现代化装备,以及强横的经济实力,足以让印度傲视诸国。
所以在印度人眼中,“中国的军事实力已经在逐渐下滑”,而与印度对比起来,中国解放军在西藏地区更是面临着“作战物资补给困难”“空中力量不足以构成威胁”。再加上此时的中国还在防御着来自南方的敌人,不可不畏是重重困难。
此时,“好了伤疤忘了疼”的印度,决定重新捡起早年被中国打碎的“大国梦”,继续将尼赫鲁提出的“前进政策”进行到底。这其中他们将目光投向了六世达赖的故乡——达旺,作为多国交界,且有着印度洋湿润空气的滋养,物质富饶的达旺被称为西藏的“聚宝盆”。
因此,对于这个地方窥探已久的印度,不断思考着,究竟要如何做,才能长期将其占为己有。
经过长期的评估,印度军事专家认为,为了避免再次出现1962年时的情况,在未来必要的时候,印度想要占领达旺的最好的办法,就是采取防御手段。
所以,怀揣着“大国梦”的英迪拉·甘地接受了印度军事专家的建议,在印军的基本任务中列入了“保护”达旺这一条。
至此以后,利益熏心的印度军队每年都会频繁的派人到“麦克马洪线”以北的桑多洛河谷地区侦查,以对当前的事态进一步了解。
随着其计划的推进,印度为了对中国西藏的内部情况更好地观测,印军分遣队还在印度情报机构特别服务局的指使下,在位于“麦克马洪线”属于中国一侧的桑多洛河谷建立了一个临时哨所。
在这里,这些印度人待了整整一个夏天,这其中他们不断对这一地区的地形地貌进行考察,并对中国军队的行踪以及各方面的情况进行搜集。
印度频繁的动作引起了我军的注意,我国对此进行了严重的警告,并在这些部队离开后,为了表明我军的态度,还将这一哨所进行捣毁,建立起了一个一个直升机场。
但很显然,印度的无耻绝不止于此,当其再次返回此地,发现我军的动作后。印度恬不知耻地声称我国“侵入印度的领土”,宣称中国军队在属于印度的桑多洛河谷建立起了半永久性建筑。这一发言瞬间引起了新德里的轰动,在印度政府的引导下,印度人民义愤填膺,甚至叫嚣着要“将中国打回去”。
西方媒体预言的“第二次中印战争”
针对中国的“回击”,时任陆军参谋长的克里希纳斯瓦米·桑搭吉,为了与中国进行“对抗”。他吸取了1962年时的教训,筹划了一份究竟要如何将阿萨姆平原的印度军队快速部署到与中国接壤的实际控制线的演习,并将这一计划命名为“棋盘行动”。这一计划深得彼时印度政府的心,正有此意的印度总理英迪拉·甘地当即批准这一行动。
在这场演习中,为了彰显印度超凡的实力与确保战争打响时,军队能按照他们设想的一样可以快速将部队调集战地。印度动用了其从苏联购入的米-26重型直升机,直接将部队调到了达旺附近的,而另一支部队也快速赶到旺敦。
印度数万人携带重武器且有目的的大幅度的动作,引起了我军的注意,为了保护我国的领土安全,我军在第一时间加紧在我方控制区增派了兵力部署。至此,在中印边境的领土上两军针锋相对的对峙着。
不久,这一严峻的形势也随着印度的另一举动再次加剧,1986年12月8日,不再隐藏自己野心的印度,通过法案,在政治上宣称中国藏南领土,是其国家的“阿鲁纳恰尔中央直辖区”,是其国家的一个“邦”。
印度的这一无耻行径遭到了我国的抗议,然而一些西方媒体却认为印度的这一做法,除了带着侵略的野心,还有着想要通过这一举措,将它在1962年丢掉的“面子”找回来,并给“中国一记响亮的耳光”。
然而,对于我国的抗议,早已谋划多年的印度并不肯就此停手。选择与中国撕破脸皮的印度,有目的在达旺地区进行着一系列的挑衅行动,在桑多洛河谷地区不断增兵。除此之外,一些印度官员更是对印军非法侵入“麦克马洪线”,在我国的领土上一连建立了数个“尖兵哨所”的行为更是洋洋得意。
对于印度拒绝接触战备状态的印度,已经是忍无可忍,为此愤怒不已的中国态度。为了粉碎印度的不实妄想,我国部队在中印边境的东段举行了“87·4”演习。
这其中,我国还出动了刚刚从美国购买的黑鹰直升机为前线运输补给。通过克服了高寒地区的重重困难,对南部实现了有效控制,并在郎久等东团地区增设新的边防点。
而在一些地区,我军与印军的对峙更是直接处于面对面的对峙状态,双方的哨所距离只有7到10米,就连说话的都能听得到。
中国毫不畏惧的迎击态度,让一些印度官员因此惶惶不安,在他们看来,此时的战事已经濒临不可控制的阶段,倘若再进一步,第二次中印战争很有可能会因此爆发,这对印度来说并不是一个好事,或许应该就此收手。
但印度陆军参谋长桑搭吉却满不在乎,他表示此时的印度已经不再是1962年时的印度,而今已经完全具备与中国一战的实力,再加上印度还背倚着苏联这个大树,对于中国做出的反应不足为惧。
倘若在未来战争真的不可避免,印度可以借用当前的优势快速将中国解放军歼灭,并将战线推到中国的雅鲁藏布江。在征得印度总理的同意后,桑搭吉颁布了“猎隼行动”,试图通过在中印边境展示印度威力巨大的军事实力,好让中国知难而退。
目光聚集于此的西方媒体认为,就而今的中印关系,或许在不久将会爆发第二次中印边境战争,并且从印度完全的准备来看,中国可能会因此落下风。
1987年5月,此时正值西藏最为恶劣的季节,因为气候的限制让我军很难对整个边防进行有全面的巡逻。因此,在这一严峻的事态下,印度很有可能会趁机对我国领土进行蚕食。
为了应对彼时可能会出现的情况,我军山南军分区的巡逻分队,配备了一支按照战斗姿态组成的巡逻分队,整个分队由一个侦察班与82迫击炮排、重机枪排、82无座力炮排与一名作战参谋、侦查参谋、通信参谋与步兵营副营长。
然而,当这支巡逻部队抵达到达桑多河谷地段的时候,一阵说话的声音引起了我军的注意。印军的部队占据了我方的一处制高点,正在构筑战斗工事。这有备而来的部队配备了一个连的人,持有60迫击炮与大口径炮兵,而且后方似乎还有援兵。
空气似乎变得凝固了,战斗一触即发。我方指战员迅速就这一情况通过电报与上级进行传递,同时请求了支援。当天晚上8时,我方通过喇叭对印军严重侵犯我方领土进行交涉,并要求其赶紧撤离。
然而印方却嚣张地表示,这是印度的领土,要求我方撤离,否则因此发生的一切后果,中方自行承担。不仅如此,在接下来的时间里,任凭我方如何交涉,印度都一副嚣张蛮狠的模样,甚至在发现其所持有的兵力武器更有优势的时候,印军直接将武器对着我方人员,对我方进行威胁。
更让人感到愤怒的事情是,这些无耻的印度人,在我方人员眼看交涉无果只能先行撤回时,突然开枪对我方发起攻击,将副营长打成重伤,致其因失血过多不幸牺牲。
是可忍孰不可忍,印方率先开火后,为了给副营长报仇,将印度赶出去,我军快速通过迂回的方式,快速突击到印度后方,并通过迫击炮的协助,只半个小时的时间,就击毙13名、俘虏8人,迫使剩余印军落荒而逃结束了这场冲突。
然而不甘心的印军再次之后一连多次地向我军发起冲突,可最后都被我军打退。此时西方媒体都在兴致勃勃的看着中印之间的冲突,并等待着他们预言的战争的到来。
战争即将打响,印度为何在最后一刻撤军?
1987年6月,鉴于印度调集了大量的炮兵、坦克有生力量的态度,总参根据战事情况,指挥3个集团军准备开赴战场,并组织部队前往战区勘察道路与地形。此时局势十分焦灼,战鼓已经敲响。
可就在战争将要打响之时,战争却在所有人的不理解中被印度高层紧急叫停了。这不免让人感到疑惑,为什么在早先印度对于我方的警告不管不顾,可到了战争真正要打响的时刻,却突然叫停了呢?
关于这一点的原因主要有两个,第一点是因为在战争即将打响时,印度总理拉吉夫·甘地曾向苏联发去援助的请求。可是此时的苏联本身就面临着严峻的国内形势,哪里会支持印度的这一军事冒险行为。
所以苏联曾多次要求印度放弃这一幻想,并不希望印度与中国因此发生第二次战争的苏联,还为此专门派出使者,表示苏联希望中印能和平解决此事的态度。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原因在于支持发起这场战争的印度总理拉吉夫·甘地本身。彼时担任总理的拉吉夫·甘地,之所以能坐上印度总理的位置,本就是靠其母亲被刺杀后,卖惨才成功上位的。
正因为如此,拉吉夫·甘地相较于其他人而言,在治理国家方面有所欠缺。没有雷厉风行手段,更没有出色的才能的他所领导的印度怨声不断。而他在成为印度总理后,之所以会支持这一行动,本就是为了转移印度国内的矛盾,从而让这些群众将目光放到中印冲突上,好让他得以巩固自己的地位。
而今印度的这一目的已经达到,再加上此时拉吉夫·甘地在印度国内的政治地位不稳,如果就此发起一场战争对于他和印度而言都是十分不利的,甚至还会让他落得和尼赫鲁一样的后果。
因此,1987年6月14号,印度外长在拉吉夫·甘地的指示下。顺访了中国,传达了“印度希望能消除双方过去的误会,重新建立友好关系”的口信。
至此,中央军委解除了西藏作战任务,中印边境开始撤军。
1988年12月,拉吉夫·甘地对中国正式访华,中印两国的紧张关系得以缓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