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读书 / 老子明明说“知者不言”,却又写下《道德经》,在暗示我们什么?

老子明明说“知者不言”,却又写下《道德经》,在暗示我们什么?

言者不知知者默,此语吾闻于老君。

若道老君是知者,缘何自著五千文?

——白居易《读老子》

老子明明说“知者不言”,却又写下《道德经》,在暗示我们什么?

白居易的《读老子》一诗,提出了一个很有趣、也很重要的大问题:

老子明明说“知者不言,言者不知”(第五十六章),为什么又留下了这五千言的《道德经》呢?

要知道,在当时只能用刀笔刻字的情况下,这已经算是一部巨著了。

有说老子被尹喜拦在函谷关外,没办法才写的,这事咱们只能当传说看。

老子明明说“知者不言”,却又写下《道德经》,在暗示我们什么?

其实不光老子这样,你看佛陀。佛曰“不可说,不可说”,结果呢,佛更厉害,光玄奘取回来的佛经,就翻译了上千万字。

所以这个问题,真值得好好研究,对我们理解佛、道的要义,理解读《道德经》的目标、方法以及验证,可能都有所启发。

老子明明说“知者不言”,却又写下《道德经》,在暗示我们什么?

为什么我说这是“道家第一悬案”呢?首先《道德经》实在太重要了,可以说没有《道德经》就没有道家,另外一点,当然是至今没人解释清楚。

吕洞宾在《道德经释义》里给出了一个经典的解释,他说:

知者,实无所知,此为真知,真知无可说,谓之“知者不言”,这就是道了。

简单概括:语言有缺陷,没法表达老子的真知。

那既然如此,老子为什么又要写呢?

老子明明说“知者不言”,却又写下《道德经》,在暗示我们什么?

我的感悟,答案在于《道德经》四十八章的八个字: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

还有四十二章的:

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

写《道德经》,是益,但益是为了损。那么“为道日损”,“损”的到底是什么呢?

老子明明说“知者不言”,却又写下《道德经》,在暗示我们什么?

归根结底,损的是“妄念”。

“知者不言”,不仅仅因为语言有缺陷,还因为语言用得不好,容易增加人的妄念。

为什么老子那么推崇婴儿呢?我们知道,人刚生下来念头是很单纯的,打个比方:

婴儿的念头,就像一根线、一根线的状态,互不纠缠。

老子明明说“知者不言”,却又写下《道德经》,在暗示我们什么?

但是,随着涉世日深,念头多了、密了,相互纠缠,甚至打上了很多死结,形成“执念”,俗话说就叫“想不开”。

这时候我们必须把这些结一个个打开,否则我们老说放下、空掉,怎么可能放得下、空得掉呢?

我们已经被“念头”织成的网控制了,靠自身的力量很难解开,甚至可能越扯越紧。

老子明明说“知者不言”,却又写下《道德经》,在暗示我们什么?

练习静坐当然也管用,“炼精化气、炼气化神…”也很好,但如果你妄念太多太深,也不行。念头干净的人是“坐禅”,而你是庄子说的“坐驰”(《庄子·人间世》),坐在那里妄念满天飞。

没错,大道至简,但人的妄念却相当复杂。

所以老子也好,庄子也好,佛陀也好,留下那么多文字,用意都是要破除妄念,特别是替我们解开“死结”,解开一个少一个,解到没有了,就见道了,这就是“为道日损”。

老子明明说“知者不言”,却又写下《道德经》,在暗示我们什么?

这样来看《道德经》,我们可以按个人的理解程度把它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咱们看得懂的,另一部分是咱们看不懂的。

比如类似“玄之又玄,众妙之门”(一章)或“道之为物,惟恍惟惚”(二十一章)这类的话,你说真懂了我还真不信,但是“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十二章)这类的话,你说你不懂,我也不信。

老子明明说“知者不言”,却又写下《道德经》,在暗示我们什么?

看得懂的、有所悟的,对咱们来说那叫“人话”。看不懂、悟不透的,那对咱们就是“天语”。

比如“道可道,非常道”(一章),按“人话”来理解,就是让你认识到思维和语言的局限,不要觉得自己什么事都能想明白、说明白;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二章),则是让你认识到过多的分别心是有害的。

老子明明说“知者不言”,却又写下《道德经》,在暗示我们什么?

所谓“天语”,可以理解成老子在描述他所“内观”的境界,这些境界咱们达不到,也别勉强自己。就好比一个天生的瞎子,有人告诉他外边的风景多么美多么美,他的体会也不是真切的。

但是这个人至少知道了:哦,还有这样一种风景,世界并不是一团漆黑,这是不是也在破除妄念呢?

所以,不管“人话”还是“天语”,把握一个重点:破妄念。老子说“吾言甚易知,甚易行”(七十章),这话说错了吗?你要关注的,只是你的念头。

把“人话”理解得很玄,或者把“天语”理解得很俗,都是不对的。

老子明明说“知者不言”,却又写下《道德经》,在暗示我们什么?

当然,少数人能无障碍地接收老子的“天语”,这也是有可能的。这些人,天生悟性就很高。

比如六祖慧能,一个砍柴的,偶然听人家念到《金刚经》里一句“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就悟了道。

《道德经》也一样,有些人一句话入道,很正常。但坚持只有这句话才重要,自己的理解才是对的,那就不正常了。

老子明明说“知者不言”,却又写下《道德经》,在暗示我们什么?

好比《金刚经》,不是说一句“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就行了,其他的就不用要了。《坛经》里边,慧能大师不照样劝人持诵整部《金刚经》吗?

善知识,若欲入甚深法界及般若三昧者,须修般若行,持诵《金刚般若经》,即得见性——《坛经·般若品第二》

为什么叫《金刚经》呢?就是无坚不摧,什么妄念都能破除。所以《金刚经》一开篇,如来和须菩提就提出三个字,叫“善护念”。

老子明明说“知者不言”,却又写下《道德经》,在暗示我们什么?

《道德经》八十一章,在我看来,就是破八十一个大妄念。我们要拿出陆九渊“六经注我”的精神,持诵经文的同时,把深深浅浅的妄念“拿”出来,反反复复、彻彻底底地自我观照,让《道德经》帮你把死结一个个解开,最终达到“致虚极、守静笃”的状态,那时从前所谓的“天语”,可能也就不是秘密了,你的境界就上去了,《道德经》才能成为你的“生命之书”。

老子明明说“知者不言”,却又写下《道德经》,在暗示我们什么?

当然,这是我理解的,不一定符合你的理解,仅供参考。

不过《道德经》确实有一章,专门描述破除妄念的过程,可以说印证了我的理解,下一期我们再聊。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爱读书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创致敬,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ushu263.com/569321.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200768998@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