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12月,长津湖战役紧要关头,朱彦夫所在连队冒着零下30多度的严寒,与美军争夺250高地。在长达3天3夜的一连数次的激烈作战中,全连的战友一个接一个倒下,就连幸存的朱彦夫也被再次冲锋的敌人用炮弹炸得不省人事。
不知昏迷了多久,朱彦夫从疼痛中醒来,在白雪皑皑的阵地上,身负重伤的他想呼救却发不出声音,想站起来却无法直立,就连手也用不上劲。
求生的本能让他只能在冰天雪地中奋力爬行,严寒与饥饿一次次让朱彦夫一次次昏迷,但他一次次凭借钢铁的意志再次醒来,在雪地中不知疼痛的继续爬行。直到被两名志愿军将士发现从雪地中救起,身负重伤的朱彦夫在得以获得一线生机。
在辗转送到长春军医大学后,伤势异常严重的朱彦夫,在重症监护室一连昏迷了93天,接连做了47次手术,医生才勉强将他从生命垂危中拯救回来。
然而,不愿意一生就这样被钉在“功勋薄”上,被人伺候的朱彦夫,在伤势基本痊愈后,他不顾众人反对毅然决然的选择了“出院”,可是对于他不容乐观的情况,医生也难过不已,甚至在他要出院之时,眼里噙着泪,连连摇头表示“离开医院可能活不过3年”,那么曾被医生如此预言的朱彦夫后来怎么样了?
从病床上醒来时,这个14岁参军历经过大大小小战役火线入党的汉子,在弹尽粮绝之时都未曾有过的茫然涌上了心头。他睁开眼睛发现自己一边眼睛一片虚影,另一边眼睛满是漆黑。
举起手摸摸自己的脸,触碰到脸的却不是熟悉的手指,而是被缠满纱布的胳膊肘。在活动之时,朱彦夫感觉自己的下肢很轻,刚把棉被褪去,劫后余生的朱彦夫崩溃了。悲痛欲绝的他,嚎啕大哭起来,挣扎着哭喊着,要向敌人讨回自己的残臂残腿,朱彦夫的难受,让站在一旁不知道如何安慰的医生护士们,也都在偷偷抹泪。
不愿接受这一解决的朱彦夫常常想,自己为什么没有在战场上和战友们一起就那样为国捐躯,这样活着比死还要难受。至此,朱彦夫满脑子都是想要就这样随战友一起就这样去了的念头。
在这期间,朱彦夫一连3次,想“解决”自己,可是想跳楼,却没有健全的手脚,连窗台都爬不上,想吃安眠药再也不起来,等朱彦夫攒了8片吃下去,也没有效果,想饿死自己,却被护理人员按着喂食物。
从铮铮铁骨的男子汉,到自己看也不敢看的特级残疾人,在一连数天的浑浑噩噩的日子里,朱彦夫对于接下来的生活根本看不到半点希望。
他的颓废模样,让荣军医院的马政委看到后气愤不已,他痛心疾首地对朱彦夫吼道“朱彦夫,你有良心吗?你要真的死了,你对得起那些在战场上回不来的弟兄吗?你对得起93天,天天守着你,给你治疗的医生护士吗?你知道为了抢救你给你输了多少血吗?你还算是个党员吗…..”
这一番话如同五雷轰顶,让朱彦夫混沌的世界透进了一丝希望,他在病床上泪如雨下,想到在战场上一个个在自己面前倒下的战友,想到自己对着党旗攥紧拳头宣誓的誓言,他错了,他真的大错特错了。
至此以后,朱彦夫彻底打消了求死的念头,积极配合医生治疗。在伤势稳定后,朱彦夫被转入山东省荣军休养院,由专人专门照顾。可是,在朱彦夫看来,尽管自己无手无脚,却依旧是个军人,不愿躺在床上任由他人照顾,给国家添负担的朱彦夫,在1956年放弃了在休养院优渥的康复条件,回到了山东省祈源县西里镇张家泉老家。
然而,一直不知道儿子伤势的母亲,在看到儿子的模样时,当场昏了过去。此时全身上下只有50斤的朱彦夫,开始如儿童一般,慢慢学习不依靠他人自己吃饭。可是,没有手指想要依靠胳膊肘拿勺子吃饭难度无异于登天,好不容易将勺子拿稳靠近嘴时,汤饭早已洒得一干二净,为了学会这个动作,他每天都要练习上万次。
而后,他又开始学习自己装假肢,站立走路,在一连数次的摔倒中,朱彦夫才勉强学会了走路。在近8个月的时间里,因为行动不便他摔破了141个饭碗,不小心将饭菜泼掉上百次,因为冻伤、摔伤用药数不清。
在他可以生活自理以后,朱彦夫将目光放在了自己夹在荒山秃岭一穷二白的老家。朱彦夫发现,自己阔别多年的家乡是如此穷困,尽管敌人打跑了,可是村里有很多户都揭不开锅。这让朱彦夫真正意识到,自己的使命还没有完成,此时横在他们面前的还有最大最凶恶的敌人——“贫穷”!
在这其中,朱彦夫意识到,想要消灭贫穷,需要先让乡亲们拥有文化,他腾出自己的家的屋子,买了200本书,准备办了全村第一个图书馆。
因为没有书架,这个平时吃饭母亲不动筷子,自己绝不会动筷子的大孝子,打起了自己母亲寿材板的主意,在农村虽然家家穷得叮当响,但是寿材板也会早早备好,这个东西在老人家眼里,与生命同等重要。
在朱彦夫刚刚开口的时候,老人家直抹眼泪,连连摇头“什么都能依你,这个不行。”
朱彦夫将自己关在屋里,一连几天不吃不喝,谁叫都不理,最后才征得母亲同意,将图书馆建起。
不久后,朱彦夫又意识到,虽然有图书馆,但是乡亲没有文化也是不行的,为了完成扫盲,朱彦夫拿出自己的抚恤金,办起了夜校。本身就没有上过几天学的朱彦夫,靠着自己仅有的学识,与一本字典,自己边学边教。
因为夜校距离朱彦夫家有一公里的路程,一路上沟沟壑壑,没有路灯,即便是手脚健全的人走都费劲,更不用说朱彦夫将会遇到多少磕磕绊绊。可尽管如此,朱彦夫却依旧每天披星戴月,风雨无阻。
然而,在一次朱彦夫前往夜校的路上,纷纷扬扬落下的大雪,把路面全部覆盖,朱彦夫因此滑倒在地。在夜校左等右等没有等到朱彦夫的众多乡亲们,以为是他家里出了什么事,一路找来才发现,倒在雪里,浑身满是血迹的朱彦夫。倘若他们来得再晚一会,朱彦夫的身体可能就会被大雪覆盖,被活活冻死。
1957年,在全村8个党员的选举下,朱彦夫成为了张家泉的党支部支书。然而,四面环山的张家泉村“迈步脚蹬山,出门眼朝天”,遍野的沟壑,没有适合开垦的良田,就连种植所需的基本水资源都没有,能出门逃荒的都已经出去了,想要改变这样落魄的景象,应该从何入手呢?
为了了解村里的情况,只有50斤重的朱彦夫拖着17斤重的假肢,“爬”遍了村里的每座山头。然而,考虑到朱彦夫的身体情况,村里的干部都不忍心让他那么辛苦,纷纷劝他不要出门,为了防止朱彦夫偷偷下地,甚至派人看着朱彦夫。但是,这却让朱彦夫大为恼火“哪里有‘家里蹲’就能做好事的干部!”
这其中,因为担心众人不让他看地的情况,朱彦夫常常在晚上的时候偷偷下地。鉴于家乡山多地少的情况,朱彦夫决定带着村里近500口人,在6个半山头打造“梯田”,向天要地。至此,在朱彦夫的带领下,张家泉的村民们,拿着锄头铲子一起在山坡沟壑开出了200多亩良田。
1960年,为了解决村里人用水难的问题,朱彦夫带领村里的乡亲翻山越岭寻找合适的钻井位置。在带领众乡亲打井时,朱彦夫早早就拄着拐杖赶往工地,然而冰面太滑,走不稳的朱彦夫一不留神就摔倒了地上。
因为拐棍和假肢都摔倒了沟里够不着,朱彦夫直接用着仅有的残肢在小石子遍布的雪地里匍匐前进,这让紧随而来的众多乡亲们,在看到后抱着朱彦夫,泪流满面。乡亲们心疼不已地说道“老朱,你这样是何苦啊!你放心,我们就算是把命抵出去,也要把井打出来。”
在一连数年的打拼努力下,朱彦夫与乡亲们一连打了12口井,考虑到生产需要,朱彦夫根据村里的实际情况绘制了图纸,带领众人修建了1500长的水渠。
为了因地制宜,给村民创造更多的财富,朱彦夫更是在村庄里成立了村林业队。在村庄里建起了2万株桑树园、10万株花椒园、40亩苹果园,让原本贫穷的小山村而今只是在果树每年的收益都能达到几万元。
然而,此时在朱彦夫心里却还惦记着另一件事,村里有了田、人们手里有了钱,但是村里却没有通电。为了让村里人人都能用上电,朱彦夫在妻子的陪同下,在上海、陕西、南京等地一连数次的奔波,在近7年的时间里,朱彦夫足足走了2万公里,近乎两个万里长征路的路途。终于在1978年,让全村终于通上了电。
可是在村里变好了,人们的生活都富足之时,朱彦夫却病倒了。1982年,此时在党支部书记位置上奋斗了25年之久的朱彦夫,在与死神擦肩而过后,担心自己年事已高无法再为村里人谋更多的福利,主动辞去了党支部书记这一职务。
就在所有人都以为,为人民、为国家操劳半辈子的朱彦夫要歇一歇的时候,他叫来了子女,让他们为自己买来笔墨、书籍。他表示“我是第26军的一份子,我要替我的指导员完成他的遗愿,把我们经历过的战斗历程写下来,让后人知道我们是在怎样的环境下,如何和敌人殊死搏斗的,忘记历史等于背叛!”
于是,从这天起,朱彦夫拿起了笔,开始了另一征途。可是摆在他面前的第一个难题就是如何写字,战争遗留的伤痛,让朱彦夫只能勉强单臂绑笔、用嘴衔笔、双臂抱着笔写字。
但是,不管是哪种方式,都让朱彦夫在写了几个字以后,受过伤的眼睛就疼痛不已。可尽管如此,他却依旧坚持着,一次,在梦里他回忆起自己在战场上的经历,叫着喊着杀出家门,最后被家人拖回来。而他却顾不得其他,连忙抱起笔将这段经历写下。
为了解决文化的问题,朱彦夫用自己只有0.3视力的右眼,读下了上百部名著,翻烂了4本字典,用时7年,撰稿半吨,终于将自己的经历写成了33万,包含着共产党人浩然正气的自传体小说《极限人生》。
1996年7月,当《极限人生》出版印刷将样书送到朱彦夫手里的时候,他在扉页上一笔一划地签上了自己在朝鲜战场上所有牺牲的战友名字,双膝做跪地状,将书点燃,以此告慰自己永远留在战场上的战友们。
对于一生充满苦难的朱彦夫,有人曾好奇地问他“你幸福吗?”
对此,朱彦夫满脸淡然地回答道“我和牺牲的战友相比,自己至少还活着,坐过火车、飞机,看过手机、电脑,享受过胜利果实;我还有子女,享受了天伦之乐。把肢体的一部分献给了祖国,这是战士无上的光荣;还有机会用剩下的另一部分发挥余热,这就是双份的幸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