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49年7月,我国福建地区终于在第三野战军,也就是华野10兵团的英勇作战下迎来解放的曙光。据悉,当时这支兵团的司令员名为叶飞,他带领军队势如破竹,接连在福州战役、平潭岛战役和漳州战役中大获全胜。
据悉,叶飞出生于菲律宾,是福建南安人氏。在解放战争期间,叶飞一直担任华东野战军第一纵队司令员。他带领的队伍所向披靡,把华东野战军打造成威震八方的解放军20军,这支部队在当时的战斗力是响当当的,战功卓著,让敌人闻风丧胆,是当之无愧的华野王牌部队。由此可见,叶飞的军事领导能力尤为突出。
捷报频频,华野10兵团一鼓作气在10月15日发动了厦门战役。在该战役中运用了调虎离山之计,仅用3天时间就取得了胜利,解放了厦门。观察福建的解放态势,仅仅只有一个金门尚未解放,且敌我双方兵力相差较大,国民党军队只留有2万兵力驻守金门岛,这些兵属李良荣所指挥的22兵团,反观我们华野10兵团,兵力却有10万之多。这对我军来说具有明显的优势,但却也成了极大的弊端。
据悉,华野10兵团在这一战中原本胜券在握,却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也就是轻敌。叶飞当时完全没有把小小的金门放在眼里,以为金门岛一战必定能够吹响胜利的号角,金门唾手可得。
殊不知,古人早已有云:骄兵必败,短短四字却是大智慧,是前人以亲身实践总结出来告诫后人。果不其然,华野10兵团在一次次胜利中被冲昏了头脑,在这次作战中当了骄兵,遭遇了渡江战争以来一次严重的滑铁卢。
这种“骄”在为金门战役做准备时期就已经初见端倪,作战准备尚未完善,就急于发动战争。由于金门是一座独立的岛屿,需要依靠船只进行作战。但当时我军的船只数量有限,这是主要难题之一,作战日期也因此一拖再拖。而为了集中兵力作战,尽可能快地取得胜利,在采纳粟裕的意见后,司令员叶飞下令将第32军的船只划给第28军使用。
我军原计划先用船将第一梯队送上岛,初定的登岛位置在琼林和古宁头之间的滩地,然后船只返回再次将第二梯队送上岛支援第一梯队。这样一来,我们的攻岛军队预计达到20000人左右。先攻西部,再打太武,3天之内便可战胜金门,为解放事业再添一把火。只是纸上谈兵未免太过不切实际,作战实况远远不是这样。
在10月24 日晚,由9000多人组成的第一梯队以大刀阔斧的气势向金门岛发起进攻,这其中也包括船工、民夫等民间社会力量的支持。第一梯队主要是由刑永生的244团、刘永祥的251团、徐博的253团三个主力团组成。虽然军队整体素质较高,但是这支临时组建的队伍缺乏一名总的领导者,这也为之后的战败埋下了伏笔。
一声令下,三军进发,战士们斗志激昂。谁承想开局就出了岔子,由于船工对金门的海情较为陌生,再加上我军的强项是陆战,海上的与陆上的作战方式又完全不一样。由于海上突发情况多,海战对我们来说难度较大,是个不小的挑战,以上种种原因致使我军船只像无头苍蝇似的,在金门附近海域一度找不到正确的航向。在海上耽搁了太长时间,第一梯队比原计划的登岛时间晚了许久。
登陆作战刚开始时,我军姑且凭借发动此战的先机,攻得突然,取得了攻岛计划中第一小步的胜利。这个小胜利却给处于后方的叶飞造成大战胜利在即的假象,还没来得及高兴就收到前方军队的噩耗。
大约在25日凌晨一点,我军开始登岛,但不幸的是此时受海水潮汐方向影响,这一未被考虑到的自然因素大大拖了我军后腿。解放军军队准备登岛时正好遇上高潮,船只被海水的巨大推力驱动,被迫深入海岸,长驱抢滩。军队登陆之后又赶上海水退潮,这一涨一退导致军队船只搁浅严重,这一搁浅就是战机的延误,就是生命的流失。
就在此时,国民党军队趁机在我军刚刚登陆的垄口、后沙、古宁头等地带发起了密集的炮火进攻,我军避无可避,伤亡惨烈,尤其是冲在上岛第一线的244团伤亡最为严重。
清空破晓,硝烟弥漫,余下的300只船只无一幸免都被国民党军舰击沉,无一返回。这就意味着先上岛的队伍将面临孤立无援的境地,进退两难。而那些未上岛的军队,由于没有船只的运送也有心无力,不能按原计划前去支援,只能眼睁睁看着自己的队友陷入危难之中。
我军这时终于意识到情报有误,先前制定的作战计划丝毫派不上用场。原来国民党军队早在4个月之前,就开始在金门岛沿岸地区埋藏了大量地雷,建立了众多防御工事,为驻守金门做了充足的准备。
在1949年10月,国民党第12兵团到达岛上,要与第22兵团进行换防交接工作。此时岛内国民党军队粗略估计已达4-5个军,与我军9000多人的第一梯队形成鲜明对比。如此重要的军事情报,我军却一无所知,错失战略先机。
我军不仅对敌军情况不清楚,更离谱的是做出了误判。我军匆匆忙忙发动金门战役的动机之一,是打算在国民党支援军到达之前,一举歼灭金门守军残党。却不想,现实情况与我们预想的恰恰相反,我军在作战过程中由主动变为被动,作战情况非常不理想。到后期,三个团更是各自为战,兵力不集中,军队部署很难充分调动。
时势造英雄,面对如此紧急局势,我军246团的团长孙云秀顶着巨大压力主动请缨,表示愿率领军队登岛支援第一梯队。经过多方调度船只资源,400名战士组成敢死队随着孙秀云前去作战。大家心中都明白此去关山万里,凶险万分,但为了国家大义,还是毫不犹豫地做出了这样的选择,令人不得不心生敬佩。
敢死队顺利登岛后,立即开始与第一梯队联系。双方成功对接后,孙秀云临危受命,担任此次作战的最高指挥员。据悉,400名战士在其带领下奋勇杀敌,充分发扬了大无畏的不怕死精神,战局转机终于出现。但谁知这转机如昙花一现一般,转瞬即逝。国民党军队的兵力支援实在太大,守军一增再增,转眼之间我军又以惨败告终。
我军领导层孙秀云、刑永生、刘永祥和徐博分析作战策略时,认为从以前的作战情况和现如今的敌我力量来看,游击战是最好的选择,不仅可以分散敌军力量。而且有利于我军保存实力,再加上游击战是我军熟练的作战方式,选择游击不失为一个不错的策略。
于是,400名战士在小小的金门岛上展开如火如荼的游击战。但此时国民党军队有22兵团和装甲部队,海军有美国援助的“淮安”等高级军舰驻扎,还有空军协助。三军紧密配合对解放军多向夹击,敌军炮火攻击太过猛烈,我军实在无力抵抗。
孙云秀在此次作战中被敌军包围,身负重伤,却仍坚持喊出“我是团长”这四个字,为的就是以一己之力分散敌军注意力,最终自己一枪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寡不敌众,加上岛内地形较为平缓,可利用的掩藏点不多。这一战我军还是败了,败得惨烈。据悉,金门战役我军参战的兵力几乎全军覆没,国民党军损失不到十分之一。但解放军在此战中也表现出了顽强的意志与战斗力。
据悉,9000多名战士在完全没有援军、没有粮食弹药补给的情况下拼死作战,苦苦坚持到28日,其中艰难可见一斑。后来,根据参与金门战役的一名重枪班班长徐钦林回忆,“打到他们倒下,一片片的倒,但还是苍蝇一样哄哄地往上上,就是打不完”。仅仅是这样回忆的只言片语,就令人感到毛骨悚然,何况是当时那些亲身经历作战的战士。
毛泽东曾总结这次金门战役,“以3个团登陆金门岛,与敌3个军激战两昼夜,后援不继,致全部壮烈牺牲,甚为痛惜”。说到战败原因是“为轻敌与急躁所致”,金门战役给了我军一拳重击,也给了我军一次深刻的教训。
现在展开中国地图,如今的金门仍处在台湾政府的控制下,令人为当初的这一战唏嘘叹息。但历史不能更改,不可否认的是,金门永远存在于中国的版图上,这是不争的事实。我们相信,终有一天金门会和台湾一起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而那些在金门战役中付出生命的人,为祖国统一大业不懈奋斗的人,一直会被人们敬仰,被历史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