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5月10日,一代文学大师沈从文走到了人生边缘,在意识模糊之前,他用尽全身力气,握住了妻子张兆和的手,声音虚弱地说了一句:“三姐,我对不起你!”
这是沈从文留在世上的最后一句话,当晚八时三十分钟,他静静地走了。
沈从文与张兆和的爱情,堪称民国文化界的一段佳话,然而佳话的背后也曾有过不愉快的过往,而沈从文的这句“对不起”,似乎也道尽了他对张兆和的愧疚。
那么,沈从文与张兆和的婚姻,到底曾经历过怎样的波澜,以至于到了生命的最后,沈从文还在请求三姐的原谅。
故事,还要从他们第一次见面说起。
1929年,沈从文来到吴淞中国公学任教,而张兆和正是这所学校的学生,还是公认的校花。
那日,沈从文走上讲台,开始了自己的教书生涯,因为是第一次讲课,面对台下的学生他突然感到紧张,甚至浑身冒汗。
稍微缓和后,沈从文才开始讲课,但是语速非常快,过程也比较混乱,本来一整堂都富余的课程内容,他只用了20来分钟就急匆匆讲完。
台下的学生看着因过于紧张而略显慌张的老师,差点笑出声音,也有人忍不住窃窃私语,而在一众学生中就包括张兆和。
此时的张兆和,无论如何也不会想到,自己会和沈从文结为夫妻。
二人第一次相遇,是在校长办公室,沈从文立刻就爱上了眼前这个美丽端庄的女子。彼时的张兆和刚满18岁,容貌秀美,身材苗条,名门出身更让她多了一份大家闺秀的气质。
虽然沈从文出身寒门,但对爱情他是很大胆的,这一面之缘后他便对张兆和展开了热烈的追求。
在这个过程中,沈从文发挥了自己文学才子的专长,一封接着一封地给张兆和写情书。
然而,天不随人愿,沈从文的表白换来的确实张兆和的冷眼。
张兆和心里非常清楚,自己对这位才子或许有欣赏,但绝无爱情,他那些肉麻的情书自己自看了非但不心动,反而觉得很反感。
面对张兆和的拒绝,沈从文竟然没有放弃,依然苦追不舍,但这份“深情”却给张兆和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困扰。
万般无奈下,张兆和不得不找到胡适那里,希望他可以从中劝阻。
没想到思想开放的胡适,对师生恋非但不反对,反而因为欣赏沈从文的才华,还想撮合二人可以走到一起,直言:“沈从文是有前途,未来一定会成为大作家。”
但张兆和极为反感,她懊恼地对胡适说:“我顽固地不喜欢他!”
时间久了,沈从文的心情多少有些沮丧,但他爱得坚定,依然不放手。此后三年间,沈从文给张兆和写了无数封炽热的信,他本人在文坛也慢慢有了名气。
张兆和慢慢地被他的文采所打动,但心里还有些顾忌。与此同时,一直未抱得美人归的沈从文,大胆地敲开了九如巷张家的大门。
只是让他想到的是,张兆和为了躲避这次见面,竟然出去了,在家里招待他的人,只有张家二姐允和。
但是沈从文这一趟并没有白去,因为他获得了张家二姐的支持,不仅帮助他打通了张家父母那关,还让张兆和把他请到家里做客。
那段时间,沈从文一直在张家住着,与全家人相处得极为愉快,也让张兆和的心在不知觉间偏向了他,并最终确定了恋爱关系。
1933年9月9日,在家人和朋友的共同见证下,沈从文如愿地和张兆和结为夫妻,自此之后民国文坛,又多了一对让人羡慕的夫妻。
婚后不久,沈从文因有事不得不暂别妻子,途中他心里想的都是张兆和,还写信说:“我原计划一半时间写信,一半时间想你,但如今满脑袋都是你。”
张兆和读着沈从文的来信,心里自然是暖的。
最初的日子,他们的婚姻是幸福的,尤其是张兆和,虽然她出身名门,但她是一个非常务实的人,一旦做了选择,就会全力以赴。
结婚以后,一心扑在写作上,追求精神世界的身从未,无法获得丰厚的财富,对于这一切张兆和并无多少怨言,相反她放下大小姐的架子,开始学着做饭、收拾屋子。
唯一遗憾的是,对于沈从文抛来的风花雪月,张兆和很少给与回应,这或许为之后二人的感情裂痕埋下了伏笔。
其实,沈从文和张兆和压根不是一个轨道上的人。
婚后的张兆和,心里想的念的都是家里的柴米油盐,但沈从文却没有丝毫改变,他心中只有诗和远方。
平日里,沈从文不仅喜欢收藏古董,对朋友更是十分慷慨、大方,但对于家里的经济状况却从不考量。
如此行为,让张兆和几极为不满,两个人之间似乎开始渐行渐远。
尤其是沈从文,在这段婚姻里他一直是自卑的,二人家境天差地别,在感情中他也是主动的一方。
婚后,当张兆和为家里的生计操心时,对于沈从文的浪漫她确实无心回应,自己的爱得不到同样的反馈,日子久了,沈从文的自卑越来越严重。
沈从文总是觉得张兆和不够爱他,还总是把一些生活琐事掺杂在两个人的爱情之中,不仅爱情变得不够纯粹,生活也逐渐失去了滋味。
而沈从文的所有犹豫,都在一个人出现之后被打破了。
这个人,叫高青子。
高青子是沈从文好友熊希龄家的家庭教师,有一次沈从文去熊家拜访,恰好赶上熊希龄不在,两个人就攀谈起来。
一个是年轻有朝气的文艺女青年,一个是文坛不可多得的大家,两个人一见便擦出了火花。
后来,两个人相约见面,高青子更是以一件“绿地小黄花绸子夹衫”惊艳亮相,让沈从文彻底沦陷,因为她这身装扮正是沈从文笔下《第四》中女主人公的装束。
沈从文看懂了高青子的暗示,再加上高青子对他十分崇拜和温柔,最终沈从文精神出轨了。
对于自己背叛婚姻的行为,沈从文的解释是:“当我爱慕与关心某个女性的时候,我就这么做了。”
如此言论,让人愤怒。
很长一段时间,沈从文和高青子都保持着联系,虽然沈从文从高青子这里得到了男人的尊严和崇拜,但他心里还是过不了自己这一关。
于是,内心煎熬的他,找到了好友林徽因,将自己遇到的境况毫无保留地向对方吐露。
林徽因建议他跟妻子坦白,沈从文在深思熟虑过后,当面将自己与高青子的事情告诉了张兆和。
在此之前,坊间早就有了两个人的流言,但张兆和一直非常信任沈从文,对那些流言蜚语并未在意。
然而,当沈从文亲口承认自己背叛婚姻时,张兆和彻底愤怒了,她无法接受丈夫出轨的事实,当即带着孩子回了娘家。
张兆和的举动,让沈从文害怕极了,他十分后悔,随即和高青子划清界限,开启了追妻之路。
沈从文用的套路和以往无异,就是一封接一封地写忏悔信。最终,张兆和答应回来,但是她心中的结却再也没有打开。
抗日战争爆发后,沈从文辗转来到西南联大教书,张兆和却选择带着孩子留在北京,即使沈从文多次写信让她带着孩子过去,张兆和都拒绝了。
让人意外的是,当他们两夫妻分居之时,高青子却不远千里去到西南联大,担任图书管理员。
就这样,沈从文又一次与高青子旧情复燃,他们保持着暧昧不清的关系,为此高青子在西南联大饱受诟病。
而且,高青子也看清了事实,沈从文压根不会和张兆和离婚,一番纠结后,她下定决心彻底离开。
至此,这段三角恋才画上句号。
后来,张兆和带着孩子来昆明和沈从文团聚,但他们之间却一直有一层隔阂。
1948年,沈从文的作品遭到了猛烈抨击,他的精神状况非常不好,只能停笔,这种行为让他的家人倍感不解。
高压之下,沈从文的抑郁倾向也越来越严重。
有一次,他竟然把手伸向了插着电源的插座,幸好被儿子及时制止;后来,他又割颈自杀,多亏友人发现救治及时,才没有生命危险。
之后,沈从文被送入精神病院治疗。但是作为妻子,张兆和却从来没有去看望过他。
等沈从文出院之后,张兆和就去了华北大学深造。
两个人一直这样交交错错,晚年沈从文身体不好,张兆和才回到他身边。
1988年,沈从文因为心脏病突发去世。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他拼尽全部气力跟三姐道歉,希望获得她的谅解。
但张兆和的心中的结,并没有完全打开。直到她整理沈从文遗稿时,她才真正地理解他,说沈从文是一个善良的人。
他们虽然在一起,但是这一生都在不停地错过。
他喜欢她时,她并无心思;她爱上他时,他移情他人;他乞求原谅时,她心中郁结;他离开时,她敞开心扉。
张兆和晚年之时,有人将沈从文的照片拿给她看,她却说:“有点熟悉,但记不起来了!”
而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张兆和却说:“自己并不认识沈从文。”
是真的不认识,还是选择性遗忘,无人知晓,但这句话的背后,有多少辛酸和无奈,或许只有张兆和知道…
本文作者:杺辰
责任编辑:晨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