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醒来,听见窗外鸟鸣声不断,挺好挺好;外出散步,发现周围洋溢着花的芬芳,挺好挺好;遇到麻烦,有人热心提供帮助,挺好挺好……毫无疑问,这样到处充满美的生活,总是能够在不经意间带给人诸多的感动。自然而然地,也就令我们对人生多了一份热爱。
美在心中,也在周围。尽管它偶尔会被人忽略,但并不代表其不存在。在美学大师宗白华的著作——《何处寻美》一书中,就通过细致地讲述那些隐藏在岁月中的人文之美、艺术之美、书画之美以及音乐与建筑之美,让读者重新认识美的存在。
在作者看来,一个人越能忘掉自我,忘掉自己的情绪波动和思维起伏,就越能像一面镜子一样,照见世间万象,进而丰富自己内在的的精神世界。同时,当人们把这些来自心灵深处的感动,通过具体地方式表现出来,就升华为艺术,并逐渐演变成文化的一部分。
- 魏晋人文之美
众所周知,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比较混乱的时代。然而,这段时期却也是精神上最自由、最富有智慧、最具有风骨的。在本书中,作者以《世说新语》为媒介和资料,重点解读了魏晋南北朝时期之所以形成如此人文特色的原因。
在政治上,魏晋人摆脱了汉代儒家统治下的礼法束缚,致使个人人格得到充分发展;在自然方面,对山水美的发掘,滋养了魏晋人的心灵,产生超凡脱俗的人生哲学;在兴趣爱好上,魏晋人对人格和友谊的重视,诞生了一种高级的社交文化;在道德礼仪方面,魏晋人的真性情致使他们宁愿拿自己的生命、地位和名誉来对抗虚伪的统治阶级。
正是在这样的社会大环境下,魏晋南北朝出现了诸多杰出的人物。比如,“书圣”王羲之,田园诗人陶渊明,画家顾恺之,被人津津乐道的“竹林七贤”等。当他们的人生经历被娓娓道来,读者也就明白何为“魏晋风骨”。
- 古代艺术之美
艺术是什么?艺术是依赖于人的思想或者是情感而诞生的具体事物形象。从本质上来讲,艺术是一种技术,古代艺术家本就是技术家。不过,他们的技术不只是服务于人生,而是着重于表现人生以及人的精神状态。
意境是艺术的重要表现形式,也是情与景的交融。元人马致远的《天净沙》:“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前四句写景,最后一句写情,既点明了主题,又创作出寂寥悲伤的诗境,称得上是绝佳之作,无怪乎极受大众的喜爱。
一切艺术的境界,大概可以分为三种,即写实、传神和造境。值得特别注意的是,在古代绘画艺术中,写实只是出发点,其目的是通过写实传达生命以及人格之神味。之后,再从传神到创造意境,以窥探宇宙人生之奥秘,这就是艺术家的最高使命。
- 音乐与建筑之美
早在先秦时期,我国就有一部关于音乐美学的总结性著作,叫做《乐记》。通过这部典籍,可以知道:中国古代的音乐与政治有很大关系,且并非纯粹的音乐,而是舞蹈、歌唱和表演的一种综合。北宋科学家沈括在《梦溪笔谈》中,也提出了中国古代歌唱艺术的一条重要规律,那就是“声中无字,字中有声。”
如果说是音乐是流动的艺术,那么建筑就是凝固的音乐。对于这点,作者在书中引用梵乐希的故事表明音乐、建筑与生活的复杂关系。简而言之,生活的经历是主体,音乐用旋律、和谐、节奏把其提高、深化、概括,建筑又用比例、均衡、节奏,把其在空间里形象化。
由此可见,音乐与建筑之美都是深入体现于心灵所把握到的对象本质的。另外,为了方便读者理解,书中的每一部分内容,又附有大量古香古色的插图,可以和文字结合起来看,非常养眼。
《何处寻美》是一部资料丰富的美学之书,系统地梳理中国古代艺术之美。透过这部著作,读者可以看到一个古朴、典雅、美妙的中国。而这样的美学思想更是宝贵的精神财富,要了解,也要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