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岸青是毛主席和杨开慧的次子。毛岸青在很小的时候就失去了母亲,后来朝鲜战争爆发后,又失去了曾经和他相依为命的哥哥毛岸英,这使得原本就身体不太好的毛岸青,受到了很大的打击,多年来,他一直都未能从哥哥牺牲的阴影中走出来,1976年,就连他最爱的父亲毛主席也去世了。
毛岸青得知毛主席去世的消息后,更加悲痛难抑。考虑到他身体的原因,怕他再次受到刺激,毛岸青的妻子邵华就没让他去送毛主席最后一程。
此后多年,随着年龄的增长,他越发地思念父亲、哥哥、母亲,他经常盯着他和母亲、哥哥的合影沉思,有好多次他对妻子邵华感慨地说:“我想妈妈了。”
母亲牺牲 毛岸青三兄弟被送到上海
毛岸青,出生于1923年,他是毛泽东和杨开慧的次子,在他上面有一个哥哥,叫毛岸英、还有一个弟弟,叫毛岸龙,他们原本是一个很幸福的家庭,一家人过着其乐融融,有说有笑的日子。
然而,当时的国家多灾多难,民不聊生,为了拯救那个摇摇欲坠的国家,毛泽东和妻子杨开慧放弃安逸的生活,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就这样,他们的三个孩子在很小的时候,就随父母到各地过起了颠派流离的生活,他们大部分时间看到的是父母在忙碌的身影。
毛泽东经常在外地工作,由于孩子们太小,他们还不大记得父亲的样子。在毛岸青的印象中,父亲经常不在家,即使回去后,也待不了多长时间就又出去了,大部分时间都是妈妈陪伴在他们身边。因为有母亲温暖的呵护,岸青和哥哥、弟弟愉快地成长着,仿佛并不觉得缺失什么。
在他们稍微懂事的时候,母亲就会给他们讲述革命故事,也会教他们兄弟三个认字。
她怕时间长了,几个孩子会对父亲有生疏,然后就告诉他们,他们的爸爸是领导革命的大英雄,因为非常忙碌,就不能经常回来看他们,在他们父亲的心里,他永远都爱着他们,希望孩子们能理解他们的爸爸。
因为年龄太小,毛岸青还不太明白革命的意义,但他们知道爸爸是爱他们的,还知道爸爸很快会回到他们身边。
然而这平静快乐的时光,不久就被打破了。
1927年,蒋介石发动了反革命政变,大革命失败后,反动派对共产党人发起了残酷的镇压,许多共产党人被残忍杀害,白色恐怖笼罩着每一个地方,为了躲避反动派的追捕,毛泽东在和家人进行短暂的道别后,就领着队伍上了井冈山。
杨开慧因为是共产党员,也被反动派列入逮捕名单,迫不得已, 她带着三个孩子回到老家乡下,因为乡下相对来说安全一些,她把孩子们安顿好后,便继续到外面开展地下武装斗争。
乡下的日子,其实也并不是想象中的那样安全,反动派简直是无孔不入,几乎每隔几天就要到他们家中搜寻一遍,看有没有共产党出入。特务们试图从兄弟三个的口中得到有关共产党的线索,三个孩子虽小,却能分辨善恶,于是就咬紧牙关一个字都不吐露,气急败坏的特务因为没得到任何有价值的信息,就会进屋把家里的东西乱砸一气,然后恶狠狠地离开。
就是在这种充满变数的日子中,杨开慧与反动派斗争了三年。
没过多久,不幸就发生了,1930年10月24日,杨开慧返回板仓看望孩子们时,不料被早已蹲守在家门口的特务发现,就在当天晚上,特务将杨开慧的家团团包围了起来,杨开慧和大儿子毛岸英被逮捕,就连家中照顾孩子的保姆也被带走。
杨开慧知道自己这一去,可能永远无法再与孩子们团聚了,被捕前,她不放心地朝着毛岸青和毛岸龙多看了好几眼,看到母亲和哥哥被坏人带走,毛岸青和弟弟毛岸龙伤心地哭了起来,他们多么希望妈妈和哥哥能永远留在他们身边,然而,穷凶极恶的反动派却没有一丝同情心,硬是将杨开慧和毛岸英带走了。
妈妈和哥哥被反动派带走后,毛岸青和毛岸龙,一下成了两个孤苦无依的孩子,但他们不知道的是,这竟是他们和母亲的最后一面。
国民党反动派对杨开慧使用了各种酷刑,试图让她说出其他共产党的下落,但杨开慧自始至终都没有屈服,敌人让她在报纸上声明,和毛泽东离婚就可以活命,敌人这样做,为的是动摇其他共产党的意志,但杨开慧却对敌人说:“你们休想,要我和毛泽东脱离关系,除非海枯石烂。”
见在杨开慧身上得不到有价值的信息,恼羞成怒的敌人决定杀害杨开慧。在就义前,她表现出大义凛然的气概,留下最后遗言:“我死不足惜,但愿润之革命早日成功!”
杨开慧牺牲后,地下共产党经过多方努力,将狱中的毛岸英营救了出来,党组织考虑到三兄弟不适合再在湖南老家待下去了,于是,便将他们秘密转移到了上海。
三兄弟进入共产党员建立的大同幼稚园上学,原本以为孩子们进入学校后是最安全的,但没想到,因为顾顺章的叛变,上海的地下党组织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大批的共产党员被捕,大同幼稚园也遭到了敌人的破坏,不得已被迫关闭。
好不容易安定下来的三兄弟,转眼间又成了无家可归的孩子。为了保护好兄弟三人的安全,“红色牧师”董健吾就把三个孩子接回到自己家中,但不久后,因为党中央南迁,董健吾自己也要到全国各地搞地下情报工作,于是就将三个孩子送到朋友家中。
怕暴露三个孩子的身份,董健吾也没有告诉朋友三个孩子是谁,安顿好兄弟三个以后,他便匆匆离开上海赶往其他地方。
而这户人家的孩子也不少,因此常常忽略他们三兄弟,在受到冷落后,毛岸英就领着两个弟弟,离开了当初收养他们的家,三兄弟便在上海过起了流浪的生活,也就是在那个时候,他们最小的弟弟毛岸龙却突然失踪(也有夭折一说),只剩下毛岸青和哥哥毛岸英相依为命了。
在失去最小的弟弟后,兄弟两人就更加懂得团结了,毛岸英走到哪里,都会带着弟弟毛岸青,而毛岸青也生怕再失去哥哥,就紧紧地跟在哥哥屁股后面。
为了有口饭吃,两个无依无靠的孩子就靠上街给人当童工养活自己,他们捡过垃圾、推过板车、帮人卖过报纸,没住的地方,到了晚上,他们就经常在楼梯间里将就一宿。尽管兄弟俩为了生存,做着又脏又累的活儿,却依旧不能果腹,经常是吃了上顿没下顿。
虽然早就到了上学的年龄,岸英和岸青也特别羡慕别人家的孩子可以进入学堂上学。但对于当时的他们来说,别说进学堂读书了,温饱都是个问题,但他们没有忘记,母亲是怎样被敌人迫害死的,在兄弟俩心中,将来一定要为死去的母亲报仇。
大概是岸英和岸青继承了父母的聪明好学,在如此艰苦的环境下,通过看报纸,岸英教会弟弟岸青认了不少字,而兄弟俩在一起也会经常谈论自己父亲和母亲的故事,他们虽然对父亲的印象不太深,但知道他是共产党的大英雄。
一天,出外谋生的岸青和岸英和往常一样走在大街上,他们听到不远处传来卖报人的吆喝声:“卖报,卖报!赣南残匪已完全肃清,伪师长已被击毙!”
“剿灭、击毙”这几个字,就如同重槌一样猛烈地击打着兄弟俩的心,二人赶紧跑上前,从兜里拿出仅剩的生活费买下了报纸,印入他们眼帘的文字,使两人都惊呆了,他们的叔叔毛泽覃竟遭到了敌人的毒手。母亲是被反动派杀害的,没想到时隔不久,叔叔也被敌人残忍杀害了。
兄弟两人充满了愤怒,但考虑到两人还要尽快找到糊口的活,要不然就又要挨饿了,哥哥岸英告诉弟弟:“说不准这是假消息,是敌人捏造的假新闻,我们还是先去找活儿吧。”
岸青没有立刻回答哥哥,只是跟着哥哥继续走在人群中,越想越气的岸青,终于再也制止不了自己的愤怒,于是就从口袋里摸出一小截粉笔,趁着哥哥不注意的时候,跑到附近桥上的电线杆上写下了几个大字“打倒帝国主义,”他痛恨杀死叔叔毛泽覃的一切反动派,他要以自己的方式祭奠叔叔。
不料,这一幕却被路过的巡警看到,当时,天正下着大雨,岸青穿着破破烂烂的衣服,再加上他是个小孩子,那些人二话没说,上去就朝着他的头部重重地打了一巴掌。
一个十岁左右的孩子,哪能承受得住这样的暴打,岸青当场便晕倒在地,而那些狠心的巡警早已不知去向,岸英看到后,赶紧从远处跑了过来,他把昏倒的弟弟抱到了当时他们落脚的破屋里。
岸青一直高烧不退,他便好生照顾着弟弟,他想给弟弟买些药,但无奈身上的钱已经所剩无几了,买不起药,他就买来一些姜,为弟弟熬姜汤,在岸英的精心照料下,岸青终于退烧了。
几天后岸青醒了过来,但也从此落下了头疼的病根,一受到刺激后便会胡言乱语,这样的状况也困扰了毛岸青一生,即使在新中国成立以后,仍然没有办法治好。
留学苏联 和父亲取得联系
毛岸青和哥哥在上海过了5年的流浪生活,这5年中,他们吃尽了人间疾苦,饱受生活的苦难与折磨,因吃不饱饭导致他们显得面黄肌瘦,也正是因为这段苦难的经历,锻炼了兄弟二人顽强的意志。
直到1936年夏天,因毛主席十分惦念几个儿子,于是便让人在上海寻找几个孩子的下落。在地下党组织的努力下,最终找到了毛岸英和毛岸青,毛主席得知兄弟俩被找到后深感安慰,但当他得知毛岸龙不幸夭折(或失踪)的消息后,感到深深的自责和愧疚。
后来,在多方人员的共同努力下,毛岸青和哥哥毛岸英被秘密送到苏联,进入莫斯科国际第二儿童院学习。莫斯科国际第二儿童院是专门为国际共产主义者子女创办的学校,像朱德、刘少奇等人的子女都在那里上过学。
在苏联上学期间,毛岸青和毛岸英十分想念自己的父亲,到1938年,他们终于和父亲取得了联系,有了父亲的关心,这让兄弟俩感到无比的温暖。
1938年,有去苏联的同志,得知毛主席的两个儿子就在莫斯科国际第二儿童院学习,于是就去看望了岸青和岸英,他们还给毛主席从苏联带回了兄弟俩的照片。
看到两个儿子的照片后,毛主席激动得热泪盈眶,他随即给毛岸青和毛岸英写了一封信,一个月以后,又写了一封信,还寄上了自己的照片。
后来,周恩来总理因为胳膊受伤后,需要去苏联治疗,到莫斯科后,他们夫妇专门去看望了兄弟二人,并带去了毛主席给兄弟俩写的信,还有一些书籍。
1941年苏德战争爆发后,毛岸英主动申请加入了军队,跟随部队参加了苏德战争。
毛岸青也想锻炼自己,但因为身体原因,他不能像哥哥一样去参军,但他加入了民众自发组织的后勤保障中,参与了挖掘战壕、给苏红军运送食物等任务。
毛岸青回国 到农村参加土改工作
前线作战结束后,毛岸英进入伏龙芝军事学院学习,并在1945年完成学业后归国。两年后,毛岸青回国,因为当时正值解放战争,全国上下兵荒马乱,毛主席比平时还要忙,因此,回国后的毛岸青没能与父亲见面。在毛主席的指示下,毛岸青被安排到黑龙江克山县参加土改工作。
到了这个时期,可以说毛岸青的经历是丰富多彩的,从出生到回国,他经历了其他人没有经历过的生活,于是,他很快就融入到了农村的生活中,为了不让别人知道他是毛主席的儿子,他就把名字改成化名杨永寿。
1949年,解放战争结束后,毛岸青离开了东北,回到北京。毛岸青由于能说一口流利的俄语,因此被作为翻译人才被调入了中宣部马列著作编译室工作,他翻译出版了十多部马列经典著作和政治理论书籍。
毛岸青对待工作是极其认真的,为了翻译好这些书籍,他下了不少功夫。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后,毛岸英作为第一个报名的志愿军战士,跟随彭德怀到了抗战前线,毛岸青得知哥哥参加抗美援朝后,为哥哥的精神和勇气感到自豪,但同时也十分担心哥哥的安危。
在得知哥哥牺牲在朝鲜战场后,毛岸青感觉天都要塌了,都说长兄如父,在那些年没有父亲和母亲的关怀下,是哥哥把他一手拉扯大的,而现在哥哥突然离他而去,这对毛岸青来说是最大的打击,他当即便昏倒了过去。
哥哥的离去刺激了毛岸青,使他本来没有恢复的脑疾越发严重了,无奈之下,毛主席再次将他送往苏联接受治疗,毛岸青在苏联呆了8年,
1959年,毛岸青回到国内,继续在大连养病,经过治疗后,他内心的创伤也慢慢愈合,他也开始学着从哥哥牺牲的阴霾中逐渐走出来。
1960年1月,毛主席的亲家张文秋到大连疗养,知道毛主席的次子毛岸青也在大连,她便带着二女儿邵华一起去看望毛岸青。
因为毛岸英和刘思齐的关系,他们二人此前就认识,因此两人便擦出了爱情的火花。
毛岸青与邵华结婚
毛主席得知毛岸青和邵华谈恋爱后,很是开心,自从岸英牺牲后,他就更加关心次子岸青的婚事,毕竟这是他目前唯一在世的儿子了。
毛主席亲自致大连市委领导询问此事,大连向负责毛岸青警卫工作的张世保了解到确切情况后,市委领导班子成为这场婚姻的助攻,为他们办了婚礼,毛岸青和邵华终于喜结连理。
由于毛岸青身体的原因,邵华在婚后还担负起了照顾丈夫的重任,但好在两人都是久经革命考验的同志,又有着对彼此的爱恋,邵华并不因此觉得是负担,而岸青也十分疼爱关心自己的妻子。
婚后,两人的小日子过得十分美满,1970年,毛岸青和邵华的儿子出生,取名毛新宇。
毛新宇的出生,给经历了千般苦难的毛岸青带去了莫大的欢欣,他对儿子的爱是那样的深沉,他年少时因为缺少父爱,深深感受到了没有父爱的滋味多不好受,因此,他对毛新宇疼爱至极,并且从未大声吼过孩子。
1976年,毛主席去世后,举国悲痛,毛岸青得知父亲去世后,执意要去送他最后一程,但被妻子邵华拦下了。
她怕毛岸青再次受到刺激,导致脑疾复发。之后的一段时间里,毛岸青心情很低落,他经常捧着和父亲的合影、母亲的合影以及和哥哥的合影仔细端详,然后就是陷入很长时间的沉默。
怀着对父亲的深厚感情和对党的事业的忠诚,他和妻子邵华先后共同主编了纪念文集《我们爱韶山的红杜鹃》、大型纪实文学丛书《中国出了个毛泽东》,参与策划摄制了《杨开慧》等革命历史题材影视作品。
后来,随着年龄的增长,毛岸青的脑疾也越来越严重,他也更加怀念起过去的艰苦生活,他经常望着他和妈妈、哥哥的合影发呆,他还经常感慨地对妻子邵华说:“我想妈妈了。”
临终前,他嘱咐家人,在他去世后,一定要把他葬在母亲墓旁,他要陪伴在母亲身边。
2007年3月23日,毛岸青在北京逝世,享年84岁。一年后,邵华也因病去世。
在父母去世后,毛新宇决定遵照父亲生前的遗愿,将父亲和母亲的骨灰带回到湖南。
2008年冬,在杨开慧陵园的入口处,毛新宇带着儿子毛东东走到杨开慧墓前,他沉痛地说:“奶奶,我带着爸爸妈妈来见您了。”
如毛岸青所愿,他终于回到妈妈杨开慧的身边,和母亲、父亲、哥哥与弟弟团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