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读书 / 出家:宝玉和源氏的共同结局,既体现两国的文化也体现两书的主题

出家:宝玉和源氏的共同结局,既体现两国的文化也体现两书的主题

《红楼梦》和《源氏物语》是中日的两部经典名著,在各自的文学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且有许多的异同点。其中的一个相同点,就是这两本书的男主人公贾宝玉和和源氏都以”出家”告终。可若在中日两种文化背景下细较二人的”出家”情节设计和原因,则体现了两国不同的社会文化,以及两书不同主题的意义。

出家:宝玉和源氏的共同结局,既体现两国的文化也体现两书的主题

第一,《源氏物语》和《红楼梦》

1,源氏物语

《源氏物语》是日本平安时代封建贵族文化达到极点的产物,也是日本古典文学的巅峰之作。曾被日本复古国学的集大成者本居宣长评价为”物语书类中,数这《源氏物语》是最优秀之作了。可以说,是无与伦比。”在《源氏物语》问世之后,因为用词文雅,四季之景也描写的文雅不已,并且文中的男男女女神态、心理也各具特色,因此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欢迎,上至皇族贵眷下至普通百姓,纷纷对此称赞不已。并且,《源氏物语》还因为过于受欢迎,影响过大,对日本的民族性格、文学风格的形成都有影响和体现。甚至,在日本也形成了专门研究《源氏物语》的”源学”。

出家:宝玉和源氏的共同结局,既体现两国的文化也体现两书的主题

《红楼梦》是中国封建社会末期清中后期的产物,也是中国古典文学的集大成之作。曾被周汝昌先生评价为:”《红楼梦》是我们中华文化史上的一部最伟大的著作。《红楼梦》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的代表性最强的作品。”在《红楼梦》尚未定稿之时,就被人们争相传抄,被誉为”奇书”,当时甚至出现”开谈不说《红楼梦》,纵读诗书也枉然”的话。并且,《红楼梦》因为结构宏大,细致的表现了当时中国的社会图景,也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文化特色。甚至,在中国还形成了专门研究《红楼梦》的”红学”。

出家:宝玉和源氏的共同结局,既体现两国的文化也体现两书的主题

所以,《源氏物语》和《红楼梦》是中日两国的优秀作品,且都以当时时代背景下的家族为背景,以书中人物的爱情生活为主线,以政治斗争为副线,在书中描绘了一幅广阔的社会风俗图,写尽了当时世界的荣辱兴衰、悲欢离合,都在悲剧的情节中传达着”万事无常””一切皆空”的沧桑喟叹。也正是因为这两本书籍有着巨大的可比性,其中《源氏物语》更是有中国版的《红楼梦》之称。所以,对比两书的同与异有巨大的价值,而书中的两位男主角贾宝玉和源氏的”出家”结局就有很大的可比性,既体现两国不同的社会文化,也体现了两书不同主题的意义。

出家:宝玉和源氏的共同结局,既体现两国的文化也体现两书的主题

第二,贾宝玉和源氏出家的定义

1,贾宝玉出家是一次相对突然的事件

首先,贾宝玉出家是一次相对突然的事件。在《红楼梦》中贾宝玉处于长期的个性压抑,这让他对生活产生了厌倦,而晴雯之死、黛玉丧命、贾家被抄这三件事,是短时间内突然发生的事,让他对生活突然更加厌倦,衍生为脱离红尘的结局。其一,晴雯之死被视为大观园的众多女性相继而逝的序幕,此事之后贾宝玉的心境产生了变化并写出《芙蓉女儿诔》,以此来传达他对外在环境迫害风流人格而作的无力抗争,他所抨击的对象甚至延伸到了他的生身之母和他的侍妾袭人,可见此事很大程度加深了他对生活的厌倦。

出家:宝玉和源氏的共同结局,既体现两国的文化也体现两书的主题

其二,黛玉之死,则斩断了贾宝玉和世间联系的情丝,因为贾宝玉和林黛玉之间的爱恋是整本书以泪报恩的主线,所以林黛玉之死则意味着贾宝玉的尘缘已断;其三,贾府被抄家,大观园是贾宝玉的精神乐园,他在其中度过了一段非常快乐的时光,承载了他的回忆,可是贾家被抄后,贾宝玉不能随性玩乐,随之而来的是振兴门楣的重担,可是他生性不喜科举、不爱官场,这样的重担对他是极大的精神压力,加重了他对生活的厌倦。所以,在三重打击下,贾宝玉突然顿悟不再留恋世间,这才走向出家的道路。

出家:宝玉和源氏的共同结局,既体现两国的文化也体现两书的主题

2,源氏出家则是一相对漫长过程的结果

其次,源氏出家则是一相对漫长过程的结果。在源氏的一生中,出世和人世间的选择都是他需要面对的选项,而他追求爱情的悲剧则是他出世思想诞生的主要原因。因为,源氏从年轻时期开始就一直在追求各式各样的女性,想要追寻到他理想的爱情。只是,在他的这些情感经历中,多伴随着不幸的意味。比如,他与自己的继母藤壶女御有了一夜情,并育有一子,

之后以藤壶女御落发出家而画上句号;比如,源氏与有夫之妇空蝉有了恋情;比如,他对自己的养女玉曼生出了男女之情;比如,在他和自己的妻子葵姬终于两情相悦时,葵姬却离世。可见,他的这些爱情都是悲剧性的,满载着他的悲伤回忆。

出家:宝玉和源氏的共同结局,既体现两国的文化也体现两书的主题

再加上权势的消长,使得本就敏感多思的源氏有了看穿世事的想法。书中记载:”今后倘再留恋高位,难保寿命不永,倒不如入寺掩关。”遍观源氏的一生,少年丧母、青年丧父,他所爱的夕颜、葵姬、藤壶女御、紫姬等相继离世,这种阴阳两隔的分离贯穿于他的整个人生,也让他深刻意识到生命的脆弱。他这才认识到人生中的情与权,都无法与生命的消逝相比。所以,源氏出家经历了漫长的过程。

出家:宝玉和源氏的共同结局,既体现两国的文化也体现两书的主题

第三,贾宝玉和光源氏出家的深层文化原因

只是,贾宝玉和源氏出家,虽然从整本书的故事情节来看,是由众多情节诱发的。但是,透过情节的表象,其背后是中日两国不同的社会文化。

(一)贾宝玉和源氏出家,背后隐含了中日不同的民族性格

1,贾宝玉出家,背后隐含了中华民族”沉潜”的民族性格

首先,贾宝玉出家,背后隐含了中华民族”沉潜”的民族性格。中国自古就有”尧舜不强巢许,武周不强夷齐”的说法,这种不强人所难的说法最后形成了中国独特的隐逸传统。于是,陶渊明的种豆南山下、隐于深山之古庵古刹,成为了历代中国文人的精神避难所。每逢改朝换代、大起大落之际,都会促使一批又一批的读书人看破红尘,抱着寻精神栖息地的想法来寻求心灵的解脱。所以,入山、入道、入佛都是人们修复心灵的一种方式,而这样的沉潜之法也对中国的民族性格有巨大的影响。

出家:宝玉和源氏的共同结局,既体现两国的文化也体现两书的主题

同时,”沉潜”的民族性格也反映在了中国的文学作品中。成仙入道的情节,在中国的传统文学作品中屡见不鲜。比如,《桃花扇》中的侯方域和李香君在晚明时期,就经由张道士的点化而双双入道。而《红楼梦》中贾宝玉出家的情节,也是对这一民族性格的体现。甚至,从文中的设定来看,他与出家颇有渊源,比如,他在和妙玉书笺互答、诗茶唱和之后,就将妙玉视为知己,并且,除了对于妙玉的欣赏外,他对于妙玉的清修生活也表达出了向往;比如,他曾对黛玉说过:”你死了,我做和尚”,虽为谶语,也是其无意识下的心声体现。可见,”沉潜”的民族性格对于在贾宝玉的心中有着潜意识的影响,他走上”出家”之路并不奇怪。

出家:宝玉和源氏的共同结局,既体现两国的文化也体现两书的主题

2,光源氏出家,契合日本内敛型的民族性格

其次,光源氏出家,契合日本内敛型的民族性格。这和日本的地理环境有关,日本是个岛国,狭长的地理面积和多山的地理特点,使得日本整个国家的可耕地十分少。所以,在适合耕作和居住的平原地区,聚集了大量的人口,久而久之日本形成了注重人际关系的内敛型民族性格。比如,日本的国花樱花花期短暂,但是其绚烂的姿态却被日本民众所认可,这种朝开暮落的特点也引起了人们的自怜心态。而这样的而意识下,形成了日本纤细敏感的民族性格,也使得人们对于生命无常有着由衷的认同感。

出家:宝玉和源氏的共同结局,既体现两国的文化也体现两书的主题

而源氏则是日本”纤细敏感”民族性格的典型代表。比如,特惠对花流泪、对月伤怀;落英缤纷、春去秋来都会让他发出感慨,可见他是一个多么纤细敏感的人。在这样的性格下,一旦遭遇人生的重大变故,会出现”出家”的想法也并不奇怪。所以,文中他曾有”年年今 日新装艳,惟此春衫有泪痕”,来表达物是人非之感;他有”屈原名字留千古,逐客去向叹渺茫”,来表达仕途无常。在他的感受下,从情路坎坷到仕途多舛,他认识到了生命的短暂,爱情和全是终会消亡,所以他会出家并不奇怪。

出家:宝玉和源氏的共同结局,既体现两国的文化也体现两书的主题

(二)贾宝玉和源氏出家,背后隐含了中日不同的宗教氛围

在文化动因中,民族性格对贾宝玉、源氏出家思想的形成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同时两国不同的宗教氛围也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

1,中国”儒释道”三教中,都有”出世”思想

一方面,中国传统文化深受”儒释道”三教影响,而”儒释道”三教中,都有”出世”思想。中国的宗教并不单一,有”儒释道”三教,这三教在中国的历史上有长期的兼容过程,最终对中国的文化定型形成重要影响。并且,在”儒释道”三教中都出现了典型的”出世”思想。其一,儒家的”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知其不可为而为之”、”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中,兼济天下与独善其身就是中国历代知识分子入仕和出世的重要思想来源,也是中国读书人仕途不如意时另辟异路的来源。

出家:宝玉和源氏的共同结局,既体现两国的文化也体现两书的主题

其二,道家的清静无为和佛家的青灯古佛,在诞生之初就为中国读书人提供了一个退避的港湾。道教是土生土长的中国宗教,其教义自然迎合中国人的精神需求,一直都有”不争””无为”的观念;而佛教在中国本土化后,其教义也契合了中国人的文化心理结构,有”悟道成佛””我心即佛””自性清净”的观念,给与了众多人求佛的契机。

出家:宝玉和源氏的共同结局,既体现两国的文化也体现两书的主题

而贾宝玉的性格,则有对这三大教义的体现。一来,他十分反感儒家的入仕思想,认为”文死谏”、”武死战”的儒家称道之臣是沽名钓誉之辈;但是,他的行为也有对于儒家文化的契合,比如他的孝顺、他推崇皇命天授,他从小学习的也是儒家经典,在此基础上,他认可儒家的”出世”思想并不奇怪;二来,在文中的破足道人和赖头和尚点化贾宝玉出家、跳出欲海的情节,在文中的设定下贾宝玉投胎是红尘中走一遭,而他出家则是回归本位,也是他深受佛道两家”出家”思想影响的体现。

出家:宝玉和源氏的共同结局,既体现两国的文化也体现两书的主题

2,日本”佛教”中,有”出世”思想

另一方面,日本”佛教”中,有”出世”思想。在日本的古坟文化时期,中国的儒家经典译文就已经传入了日本,而当时的日本社会仍为奴隶社会时期,不仅政治经济文化都并不发达,宗教也以倡导自然神灵和祖先崇拜的原始神道为主。只是,当时儒家经典虽然被日本上层社会所接受,整个日本社会却并不重视伦理教化;而佛教的”轮回转世”、”空色”、”诸行无常”等观念则被日本民众深深接受,加深了日本民众对于”世事无常”的认知,于是佛教的看破红尘为日本人提供了精神避风港。

出家:宝玉和源氏的共同结局,既体现两国的文化也体现两书的主题

而《源氏物语》中,因为人生不如意之事出家的人不计其数。比如,深受病痛折磨的天皇、亲王、臣下、女御、侍女、乳母等等,几乎都选择以出家的方式来度过残生。受此风气影响,本就敏感多情的源氏在遭遇到情场失利、权势消长、生命无常的多重打击下,形成出家的思想也是顺理成章。

出家:宝玉和源氏的共同结局,既体现两国的文化也体现两书的主题

只是,日本的出家,并非是完全弃绝尘世,不食人间烟火。这和日本宗教的世俗化有关,日本的原始宗教神道提倡的是积极享受现实幸福,而佛教传入日本后和原始神道融合,形成了真俗不二”、”烦恼即菩提”的观点,主张在世俗生活中修行佛法。在此情况下,佛教的彼岸世界和世俗没有了具体的边界,很多和尚和尼姑在出家后仍有一定的俗世生活。比如,日本”院政时期”就是由已经出家的天皇执政的。而《源氏物语》中已经出家的藤壶女御更是和源氏有情书传递。尘世的权力、乐舞笙歌等享受,对于源氏这样沉迷于欲海不能自拔的人而言,任何的放弃与牺牲都是不可忍受的。所以,源氏虽然已经出家,但是并非是绝对意义上的断绝红尘往事,只是寻求一种心灵的解脱。

出家:宝玉和源氏的共同结局,既体现两国的文化也体现两书的主题

两相比较下,贾宝玉的出家是真正的出家,源氏则不是真正的出家。这和两人的出家观有关,贾宝玉的出家原因是他在世间已经了无牵挂,他是真正的六欲皆空,他的出家是为了躲避是为了寻求真正的解脱,是对来世的渴求。而源氏的出家则是”既可为后世增福,又可为今生消灾延寿”,可见他对于今生的尘世仍有无限的怀念,也包含了对生命的珍视。二人一为来世,一为现世为本位的出家观,契合了中日两民族的民族性格和宗教观念。

出家:宝玉和源氏的共同结局,既体现两国的文化也体现两书的主题

第四,贾宝玉和光源氏出家的结局,标识了两部作品的主题

1,贾宝玉的”出家”,体现了《红楼梦》的主题:”人在宇宙中的渺小地位”

首先,贾宝玉的”出家”,体现了《红楼梦》主题:”人在宇宙中的渺小地位”。《红楼梦》社会学意义上的主题多被解释为借宝黛二人爱情悲剧,来暗示作者对封建末世社会衰败的感知。而《红楼梦》还以顽石人凡始,以宝玉出家终的设定,构成了宝玉的个人传记形式。贾宝玉投胎后目睹了一个大家庭的败落,也亲历了一代人的消散,这是对他人生悲剧的叙写,也传达出人生的色与欲钟会成空的”色空观”,来表达人的渺小。比如,十二曲的终曲警幻仙子所奏的《飞鸟各投林》之曲中也有:”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不仅暗示了王熙凤的命运,也暗示了全书人的命运,指出爱恨情仇都是无畏的挣扎。可见,

《红楼梦》令人信服地揭示出人这一生物在宇宙中的渺小地位。宝玉以出家的方式重回仙班,也揭示出无人能够逃脱命运的挣扎,宣示了人的渺小这一主题。

出家:宝玉和源氏的共同结局,既体现两国的文化也体现两书的主题

2,源氏的出家,体现了《源氏物语》的主题:”物哀”

其次,源氏的出家,体现了《源氏物语》的主题:”物哀”。”物哀”这一主题是日本文学中源远流长的主题,意为真情流露”,指人因”物”而”哀”,感物而动心,对”物”引起感动而产生的喜怒哀乐诸种感情。而《源氏物语》则是对这一主题的完美体现,它不仅叙述了一个长长的故事,也借主人公源氏的多情、敏感、多思,来宣泄一种情绪——”物哀。同时,源氏的出家、以及其他众多人物的出家,都代表着无人不”物哀”,无事不”物哀”,证明了”物哀”的笼罩下无人能逃。可见,《源氏物语》深刻揭示了”物哀”这一主题。

出家:宝玉和源氏的共同结局,既体现两国的文化也体现两书的主题

总结

综上可得,《红楼梦》和《源氏物语》是中日两国古典文学的巅峰之作。而书中的两位男主角贾宝玉和源氏的”出家”结局,一则体现了两国不同的社会文化:其中,贾宝玉出家,背后隐含了中华民族”沉潜”的民族性格;光源氏出家,契合日本内敛型的民族性格;而两国不同的宗教氛围也对二人的”出家”结局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二则,还体现了两书不同主题的意义:其一,贾宝玉的”出家”,体现了《红楼梦》的主题:”人在宇宙中的渺小地位”;其二,源氏的出家,体现了《源氏物语》的主题:”物哀”。可见,各国优秀文学作品的和而不同。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爱读书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创致敬,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ushu263.com/554246.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200768998@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