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的推送《在这些电影里,看懂中国》里,时光君为大家介绍了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到中国“第五代导演”横空出世以前的经典国产电影。
今天,咱们将从“第五代导演”的作品开始,继续为大家讲述新中国成立70年来的突出电影成就。
《一个和八个》(1983):第五代导演开山之作
1983年5月,广西电影制片厂宣布成立“青年摄制组”,投产电影《一个和八个》,张军钊任导演,张艺谋、肖风任摄影,何群任美工师,郭宝昌为“不挂名”的艺术指导。这个“青年摄制组”平均年龄27岁,大学毕业不满一年就全部独立拍片,在中国电影界史无前例。
《一个和八个》拍摄完成送审时,并未立即得到认可,而是被很多人当成“精神污染”重点批判。拖了整整11个月后,在社会上很多声音为这部影片叫好的压力下,影片才最终获得通过。
在对中国电影影响甚广的“第五代导演”的众多作品中,《一个和八个》可谓“开山之作”。
《黄土地》(1984):第五代导演标志性作品
《黄土地》改编自柯兰的散文《深谷回声》,由陈凯歌执导,张艺谋摄影。影片讲述了陕北农村贫苦女孩翠巧,自小由爹爹作主定下娃娃亲,她无法摆脱厄运,只得借助”信天游”的歌声抒发内心的痛苦。
如果说《一个和八个》是中国第五代导演们的开山之作,那么《黄土地》则是标志着第五代导演真正崛起的电影作品。影片以对中国文化的反思性叙事,以突破性乃至革命性的电影语言,对中国当代电影的发展产生了方向性的影响。
该片也是陈凯歌、张艺谋的“会师”之作。日后,两人分别延续了第五代美学取向,并将之推广到全世界。
《黑炮事件》(1985):社会反思
该片改编自张贤亮的小说《浪漫的黑炮》,讲述了赵工程师为寻找一枚丢失的黑炮棋子而闹出一场大误会的故事。该片也是导演黄建新执导的第一部影片。
《黑炮事件》当年送审时因题材敏感无法审查通过,黄建新求助其老师吴天明与有关方面周旋,最终该片顺利通过审查 ,但改动了六七十处地方。
不同于同时代其他影片,《黑炮事件》展现出的个体在环境中的异化,让国产电影开始具有了现代性的思考。黄建新由这部电影出发,之后又拍出了《站直啰!别趴下》、《背靠背,脸对脸》等经典作品。
电影票价体制出现松动(1985)
1985年1月,电影局在广州召开电影体制改革座谈会,提出简政放权、政企分开和扩大制片业与发行业经营自主权的精神。同年,同意在一些地区对部分影片的票价实行浮动,以缓和电影收入的下降趋势。电影的价格体制在经历了35年之后,终于在市场竞争的冲击下出现了初步的松动。
《芙蓉镇》(1986):引发巨大反响
《芙蓉镇》与《天云山传奇》、《牧马人》一起组成了谢晋的“反思三部曲”。《芙蓉镇》是当时少见的正面展现“文革”悲剧的影片。“活着,像牲口一样活下去!”片中姜文的呐喊在当年喊出了亿万中国观众的心声。
在拍《芙蓉镇》之前,谢晋有感于国内大部分影片表现的只是“杯水风波”,提出中国导演应该有巨片意识。巨片意识不仅指场面宏大,更主要的是指内涵和立意的丰富与深邃。
由于《芙蓉镇》刻画了“文革”的动乱岁月,在当时曾引起很大争议,但谢晋力排众议,完成了这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作品,推动了思想解放和对动乱岁月的思考。
《老井》(1987):首个国际影帝诞生
《老井》根据郑义的同名小说改编,由吴天明执导,张艺谋、梁玉瑾、吕丽萍等主演。
电影中,张艺谋饰演农村小伙孙旺泉。这是一个很矛盾的人物,他会被长辈逼着做“倒插门女婿”;也会风餐露宿,冒着生命危险带领村民为缺水的家乡打井。片中有一场戏,孙旺泉因塌方事故被困井下,为了找准被困井下三天后的心理感受,张艺谋硬是三天粒米未进。
凭借《老井》中的出色表演,张艺谋荣获1988年第二届东京国际电影节最佳男主角奖,成为中国第一个A类国际电影节影帝。
《红高粱》(1988)擒金熊
1988年2月23日,由张艺谋执导、巩俐和姜文主演的《红高粱》夺得第38届柏林国际电影节金熊奖。这是我国第一次在欧洲三大电影节上获最高奖项,张艺谋也开始了他在国际影坛收割大奖的步伐。
《红高粱》当时产生巨大效应,西方人对中国电影第一次刮目相看。西柏林自由电台在影评中说:“拍摄《末代皇帝》的贝托鲁奇也要向张艺谋请教。”张艺谋成为新闻界的头号明星。
值得一提的是,那年贝托鲁奇执导的合拍电影《末代皇帝》同样斩获大奖,该片横扫第60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改编剧本等九个奖项。电影大师用西方视角重新演绎了一个古老中国的神秘故事。
《开国大典》(1989)问世
1989年,对传统革命历史题材影片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的电影《开国大典》问世,影片用纪实的手法展现了从1949年1月28日中国共产党取得三大战役的胜利开始直至10月1日在北京举行开国大典的过程。
电影中历史人物众多、历史事件交替发生,都给把握影片带来难度。在对革命对立面人物,如蒋介石等人的塑造上,电影做出突破。它并没有进行脸谱式的简单抑贬,而是将他们反历史潮流,不能站在人民的立场上顺应历史的发展,所以不可能不失败的原因进行了艺术阐释。
而把蒋介石拍成正常人这一做法,一度让电影面临夭折,好在电影得到开明领导人的认可,得以问世。
《晚钟》(1989)获柏林银熊奖
由八一电影制片厂摄制,吴子牛编导、侯咏摄影的《晚钟》,因对战争中的人性反思和人道主义光芒,获得了柏林电影节评审团特别奖“银熊奖”。电影讲述了二战期间八路军如何炸毁日军秘密军火库的战斗过程,是一部“另类”到现在看依然很先锋的抗战片。
电影不再是简单地图解正义与非正义、侵略与反侵略,它着重于战争和人性的关系,展现了包括敌方在内的所有卷入战争的人对战争的控诉,对待战争的态度达到了新的认知高度。
而电影镜头语言则如同《孩子王》一样冷峻阴郁,追求构图力度、意象和色彩的饱满,透过反常规的银幕造型给人以视觉冲击。
《本命年》(1990)柏林擒银熊
《本命年》是1990年中国三部关于迷惘青年的电影之一。影片被看作是中国第四代电影人对中国影坛的最后一次大冲击,也是80年代中国电影的谢幕式。谢飞获得柏林国际电影节银熊奖时正好是他的本命年。
主人公李慧泉的命运悲剧并非是靠好心人和时代的变革所能拯救,因而具有一种宿命色彩。谢飞曾透露,电影在欧洲放映后,一位外国先生很被震撼,他说看到了一个到死都没有与女性有过性接触的男人。刘恒小说里对性压抑、性扭曲的描写很多,谢飞在电影里只能极含蓄地暗示,但这位观众还是看懂了。
谢飞感叹:“是啊,生活在西方环境里的人,确实难以理解我们曾经有过的禁欲时代。”
《过年》(1990):赵丽蓉夺东京影后
黄健中执导,赵丽蓉、李保田主演的《过年》是一部反映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农村民俗生活的悲喜剧电影。影片通过一个农村家庭的喜怒哀乐,刻画出在改革开放大潮影响下,中国农村人们的精神面貌和心理状态。
《过年》里的一个家庭几乎浓缩了社会百态,把诸多矛盾体汇集在一起,所产生的摩擦与震动引发了观众的共鸣与深思。主演赵丽蓉还凭借《过年》获得了日本东京国际电影节最佳女主角奖。
值得一提的是,《过年》也是中国第一部同期立体声故事片。
《大决战》(1991)首映
在中国电影史上,要论气势宏伟、规模宏大,1991年在人民大会堂首映的革命战争史诗《大决战》系列当属重头戏。该系列分为《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三部,每部都是上下集,均达到了210分钟,篇幅之浩大前所未有。
《大决战》系列全景式地反映了从1948年上半年到1949年初,在东北、华东、华北地区进行的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的历史全程。自有中国电影以来,银幕上还从未出现过这样结构复杂、人物众多、场面壮观、气势磅礴的作品。
电影从酝酿到摄制完成历时5年,最后耗资达人民币一个亿,这在当时是史无前例的。
《大红灯笼高高挂》(1991)获奖
红灯高挂,宿命已沉。由张艺谋执导,巩俐、何赛飞、曹翠芬、金淑媛等主演的《大红灯笼高高挂》是1991年一部经典之作。电影改编自苏童的小说《妻妾成群》,围绕封建礼教展开话题,讲述了民国年间一个大户人家的几房姨太太争风吃醋,并引发一系列悲剧的故事。
1991年,该片获得第48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银狮奖。1992年3月13日,电影在北美上映,以260万美元的票房创下当时华语电影在北美的最高票房纪录。同年电影还提名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外语片,成为继《菊豆》后第二部提名该奖项的中国电影。
2015年,被《帝国》杂志评为影史百部最佳外语片第28位,是排名最高的内地电影。
上海影城举行落成典礼(1991)
上海,中国电影的发祥地之一,曾经长期占据中国电影的半壁江山。当历史的车轮进入改革开放新时代后,上海电影业重新焕发了青春,不断探索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新模式,重塑上海电影的辉煌。
上海影城是中国第一家五星级多功能高档影院,是1991年上海市政府实事工程之一,曾获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上海十大新景点最佳设计奖,荣获建国五十周年上海经典建筑提名奖,是历届上海国际电影节的主会场,不仅票房收入和相关收益在全国同行中名列前茅,而且还连续七届获得上海市文明单位的荣誉称号,对上海文化产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秋菊打官司》(1992)夺金狮
张艺谋的影片有一种隐匿的乡村情结,《秋菊打官司》就是其中的代表作。故事改编自陈源斌的小说《万家诉讼》,由刘恒编剧,巩俐、雷恪生、刘佩琦等主演。主要讲述了农村妇女秋菊为了一口气,讨个说法向村长踢伤丈夫的事情提起复议并最终诉讼的故事。
该片于1992年8月31日上映并获得第49届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奖、第13届金鸡百花奖最佳故事片和温哥华国际电影节的最受欢迎影片奖等多项奖项。
影片通过秋菊持之以恒的告状之路给观众上了堂法制教育课,影片针对中国发展过程中的一些问题进行剖析,具有很高的普世价值。
金鸡奖和百花奖合体(1992)
金鸡奖诞生于1981年,因当年属中国农历鸡年,故取名中国电影金鸡奖,以金鸡啼晓并激励电影工作者闻鸡起舞。
百花奖是中国历史最为悠久的电影奖,创办于1962年,是由周恩来总理特地指明举办的电影大奖。1963举办第二届之后,一直中断了17年,直到1980年才恢复举办了第三届。百花奖之所以用“百花”命名是为了体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文艺方针。
1992年,金鸡奖和百花奖颁奖大会从那一届起改为“金鸡百花电影节”。自2005年起,专业评审制的金鸡奖与观众投票制的百花奖轮流举办,前者在单数年举办,后者为双数年,一直延续至今。
谢晋成立影视公司(1992)
谢晋堪称新中国电影史上最重要的导演,谢晋一生所拍36部电影如果全部连起来,几乎就是一部中国近代史。
1988年,上影为谢晋成立“谢晋导演工作室”。1992年退休后的谢晋,花800万元注册成立了当时国内第一家民营影视公司:谢晋—恒通影视公司。为支持谢晋,当时国家广电总局特别给了谢晋公司一个政策,谢晋公司可以直接从广电总局获得“厂标(生产许可证)”。和公司一起成立的还有谢晋—恒通明星学校。
但谢晋公司成立的时候,中国电影开始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电影市场相当暗淡,电影基本上是拍一部亏一部,中国电影企业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
改革电影发行机制(1993)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到来,中国的电影发行模式也开始向市场经济体制过渡。1993年,国家广播电影电视部终于下发了《关于当前深化电影行业机制改革的若干意见》及其《实施细则》,被业内称之为“3号文件”。
根据这一改革精神,中影公司不再统管35毫米国产电影的发行工作,由制片厂与省或市级发行公司直接交易。中国电影在市场化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
“3号文件”的出台,改变了中影一家独大的局面。自此,电影制片厂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把影片直接销售给各省级发行公司,通过省级发行公司向下发行,但外国影片的进口和发行仍由中影公司经营。
《霸王别姬》(1993)斩获金棕榈
陈凯歌执导,张国荣、张丰毅、巩俐等主演的《霸王别姬》兼具史诗格局与文化内涵,在京剧艺术背景下,展示了人在角色错位及面临灾难时的多面性和丰富性,其中蕴含的人性力量和演员们绝妙的表演征服了世界观众。
《霸王别姬》获得了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大奖、美国金球奖最佳外语片等国际大奖,是中国电影史上一座难以逾越的高峰。
与其说《霸王别姬》是讲两位京剧名伶半个世纪的悲欢命运,实则在言人的生存状态及对人性的思考领悟。张国荣作为一名在香港出生,几乎从未接触过京剧艺术的演员,成功诠释了京剧旦角程蝶衣的内心世界,让观众难以忘怀。
《香魂女》(1993)擒金熊
提到中国女性的电影,《香魂女》是绕不开的一个标杆。这部由第四代领军人物谢飞执导的电影与李安的《喜宴》1993年共同摘取了第43届柏林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金熊奖,成就一段佳话。
《香魂女》也是继1988年张艺谋的《红高粱》后第二个捧得金熊奖的中国电影。电影根据周大新小说《香魂塘畔的香油坊》改编,是一部表现我国现代化进程中农村生活题材的影片,谢飞的目光又一次回到农村,讲述了一个已经成了母亲的童养媳的故事。影片一方面反映大陆农村经济的现代化,另一方面也以现代化观念来刻画传统妇女的悲剧,含义丰厚。
《阳光灿烂的日子》(1994):夏雨荣膺威尼斯影帝
《阳光灿烂的日子》无疑是90年代中国影界的意外之喜。从某种角度来看,它也是姜文的“成人仪式”,在这过后,确立了姜文作为一个才情卓越的导演的独特地位。
而提到夏雨,人们便会想到《阳光灿烂的日子》里那个在荒谬年代肆意挥霍青春的马小军。《阳光灿烂的日子》被《时代》周刊称为中国跨时代的电影,而“马小军”却曾经一度是夏雨刻意想要绕过去的角色。
17岁主演的影片即赢来“最年轻威尼斯影帝”光环,少年成名,荣誉来的太快,夏雨也不得不承担难以想像的压力。过早“加冕”,他此后的演绎生涯都似乎像是在为自己“正名”。
《活着》(1994):葛优戛纳加冕
伴随贺岁片的出现逗观众玩了十几年,葛优电影中那番自嘲、假正经,五味陈杂的冷幽默形象,击中了不少国人的心。然而葛大爷还有另一张“正经脸”,他当年摘下首个华人戛纳影帝桂冠,凭借的就是一部彻底的悲剧——1994年由张艺谋导演、改编自余华同名小说的《活着》。
《时代》周刊评价:中国过去六十年所发生的一切灾难,都一一发生在福贵和他的家庭身上。作为一张“东方面孔”,在那个年代,葛优并没有因此走向世界,也没有延续“影帝”的精英路线,反而是“没完没了”地演起小人物,和冯小刚一起开启、主导了中国贺岁片的黄金时代。
《红番区》(1995)引入贺岁概念
进口大片的进入除刺激市场回升,也让电影产业改革找到方向:1995年成龙主演的《红番区》(CEPA协议签订之前,香港电影也被当成引进大片)春节期拿到3500多万票房,让“贺岁片”的概念进入中国大陆,启发了后来冯小刚的《甲方乙方》。
重要的是,国产片发行也学会了分账模式。1994年的348号文件同时规定,任何发行单位都可突破原有行政区划限制,直接向全国大部分省市发行,并实行收入分账,《红樱桃》和《阳光灿烂的日子》便是最早从分账制中获益的国产片。
《鸦片战争》(1996)破纪录
由谢晋执导的历史战争题材影片《鸦片战争》投资一亿人民币,打破了当时国产电影的投资和票房纪录,是中国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大片”,也是谢晋游走于主旋律与作者意识间的一次大手笔。
电影主要讲述的是道光年间,英国的鸦片贸易给大清帝国造成严重威胁,道光皇帝被迫下诏,委派湖广总督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前往广东禁烟。
电影从史实出发,反映了中英之间发生的一场战争的始末,也突破了国产片脸谱化的通病,将一个个历史人物再现于大银幕,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
《甲方乙方》(1997):大陆首部贺岁片
1997年《甲方乙方》问世,它在中国电影史上至少创了两个“第一”:1949年以来第一部为特定档期所拍摄的影片;第一部采取导演不领取片酬而于影片利润中提成的“风险共担”形式。
作为中国商业贺岁片的开山之作,从这部影片开始,中国电影市场有了每年一度竞争最激烈的贺岁档期。
影片讲述的是四个年轻的自由职业者,他们突发奇想,开办了一个“好梦一日游”业务,承诺帮人们过上梦想成真的一天。人们离奇古怪的愿望接踵而至,似乎人人都想给自己现有的生活来一个180度大转弯,电影让观众在欢笑中感受温暖,是冯氏喜剧的经典。1997年过去了,我很怀念它。
《不见不散》(1998):冯氏贺岁
1997年的《甲方乙方》大获成功后,冯小刚又乘胜追击,在1998年底推出第二部贺岁片《不见不散》,这两部影片都是内地贺岁片的先锋,极富开创性意义。冯小刚搭档葛优、徐帆,黄金搭档再次出马。该片虽然是一部京味儿电影,但故事背景却放到了美国,用喜剧手法表现了两个在异国他乡的北京人的生活经历和感情纠葛。
《不见不散》虽然是小题材、小制作,可是冯小刚却把这个”小“玩转了。影片中冯小刚的幽默风格变成了葛优的贫嘴,自此冯氏喜剧以“铁打的葛优”为核心的阵容也初步形成,该片还获得了当年的票房冠军。
中影集团挂牌成立(1999)
1999年2月份,中影集团挂牌成立,这一年中影生产了《九九艳阳天》、《春天的狂想》等20多部电影。新成立的中影集团是受政府委托国内唯一拥有影片进口权的公司,在电影制作与发行方面表现出色,成为带动中国电影产业发展的“火车头”。
目前中影集团拥有全资分子公司15个,主要控股、参股公司近30个,1个电影频道,总资产达28亿元。2016年,中影股份成功登陆A股市场,最近几年出品了《建军大业》、《厉害了,我的国》、《大唐玄奘》、《美人鱼》、《流浪地球》等电影。
《我的父亲母亲》(1999)获银熊
1999年张艺谋导演有两部电影上映,一部是《一个都不能少》,另外一部则是章子怡首次亮相的处女作《我的父亲母亲》。后者以自传性质的描述,讲述了父母感人至深的爱情回忆,电影中现实部分用黑白表现,回忆部分则用彩色表现,现在时的冰冷现实与过去时的美好回忆形成强烈反差。
2000年该片在第五十届柏林国际电影节获得最佳影片银熊奖,片中章子怡清水出芙蓉般的青涩面容,再加上带着质朴气息的本色出演,让她迅速被观众记住。从这部电影开始,章子怡正式开启了她的电影之路。
《卧虎藏龙》(2000)获奥斯卡奖
李安执导的《卧虎藏龙》由周润发、杨紫琼、章子怡等主演,2000年在中国内地上映,次年在奥斯卡捧得最佳外语片等四项奖项,这是华语电影在历史上第一次,也是至今唯一一次荣获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该片还斩获金马奖、金像奖最佳影片奖。
片中如诗如画的美景和让人眼花缭乱的打斗,将中国古典美学传统和情感理念诠释到新的高度,不仅吸引了华人世界的关注,而且在世界影坛上掀起了一阵中国古典武侠的飓风。《卧虎藏龙》的意义并不仅仅在于李安展示了多少中国元素,而在于如何用恰当的方式,让西方观众理解和接受这种展示。
《大腕》(2001)请来外国大腕
2001年,唐纳德·萨瑟兰来到中国,在冯小刚的贺岁片《大腕》里饰演了一名好莱坞导演,开创了内地电影市场开放后,好莱坞明星来华拍片之先例。对于当时的中国电影界来说,冯小刚能够邀请来一位说英语的好莱坞演员来中国拍戏,已经是一大新闻了。
《大腕》的投资规模为300万美元,对于当时的中国电影来说,这个数字接近国产片一般投资规模的十倍。此外,该片的投资资金部分来自哥伦比亚电影公司,是早期好莱坞投资中国的作品之一,《大腕》也是如今“合拍片”概念的早期形态。这部电影还获得了第25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故事片奖。
《十七岁的单车》(2001)柏林擒金熊
《十七岁的单车》围绕两个少年对一部单车的争夺展开,电影中的大部分场景都在北京胡同中拍摄,展现出十七岁少年对现实的困惑,以及对社会规则的模糊认识,对社会现实的反思意义十分明显。该片获得2001柏林国际影展评审团银熊奖和最佳新人奖。当年初出茅庐的高圆圆,一身清纯的学生装扮令人印象深刻。
该片2004年内地公映,片名改为《自行车》。随后几年王小帅的作品屡获国际奖项,2005年《青红》获戛纳电影节评委会大奖,2007年《左右》获得柏林电影节银熊奖。
“院线制”改革(2002)
2002年6月,全国电影行业自上而下推行城市“院线制”改革。实行以院线为主的发行放映机制,减少发行层次,改变按行政区域计划供片模式,变单一的多层次发行为以院线为主的一级发行,发行公司和制片单位直接向院线公司供片;有条件的地区组建两条或两条以上的院线。
从2002年开始的电影院线制改革,经过十年来的摸索和实践,彻底打破了按行政区域划分的市场垄断,形成了竞争有序的市场格局。院线制的实行是新世纪以来中国电影改革的一个重大标志,“票房分账”模式有了更为清晰的具体运作模式。对中国电影的繁荣发展影响深远。
《英雄》(2002)开启大片时代
2002年底张艺谋执导的电影《英雄》上映,主演阵容包括李连杰、张曼玉、梁朝伟、章子怡等顶级阵容,号称投资高达3000万美元,是当年最受瞩目的国产大片。《英雄》缔造了国产电影的全球票房神话,内地票房达2.5亿元人民币,占全年总票房四分之一,全球票房共计1.77亿美元(约合14亿元人民币)。影片提名过奥斯卡金像奖和美国电影金球奖最佳外语片,并获得多个国内外电影奖项。
《英雄》的公映终结了内地电影市场近十年的低靡期,被认为是中国电影“大片时代”的里程碑,也是张艺谋电影生涯从艺术片转向商业片的重要节点。
港片北上元年(2004)
2003年签署的CEPA协议催生了香港和内地合拍片。从2004年元旦开始,港片可以不受配额限制在内地发行,香港与内地合拍片可享受国产片待遇,但内地主要演员的比例不得少于主要演员总数的三分之一;港资在内地发展影院可以控股经营,这大大促进了香港电影进军内地电影业。
2004年后华语电影重心整体北移,十多年来,内地与香港合拍片的强势发展,不但让日渐式微的纯港产片有了新出路,也让中国电影有了对抗“好莱坞”的资本。越来越多的香港导演踏上了合拍之路,从徐克、陈可辛、王晶到林超贤、郑保瑞,他们的作品占领内地市场每一个重要档期。
《功夫》(2004):星爷导演巅峰作
《功夫》上映于2004年年底,在全年内地总票房仅有15亿规模的前提下,《功夫》在内地拿下1.6亿人民币;该片在香港票房为6128万港币,强力助推表现低迷的香港电影;北美票房高达1710万美元,全球票房总额一亿美金,创下了周星驰职业生涯票房纪录。在高票房之外,《功夫》还夺得香港金像奖、台湾金马奖等诸多大奖。
《功夫》除了有周星驰的金字招牌之外,最重要的还是电影本身足够好看。它所呈现的市井生活的体验,小人物的苦与乐,功夫梦想的励志主题,以及周氏喜剧自成一派的“无厘头”风格,可以说是周星驰导演生涯中的巅峰之作。
顾长卫《孔雀》(2005)擒银熊
《孔雀》是著名摄影师顾长卫的导演处女作,荣获第55届柏林电影节银熊奖。影片分段落聚焦城市转型时期三个青年在青春期所遭遇的苦痛,呈现出来的是理想幻灭、精神萎靡,直到尘埃落定的过程,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孔雀》通过对三个人物的命运描述,反映出一代人普遍所经历的生存困难。当影片中的主角们逃脱了当年的成长环境,进入到社会、开始不同的生活之后,最后汇聚在一起到动物园去看孔雀。孔雀的开屏与否,似乎就与生活的真谛挂钩了。片中张静初拉着破洞的降落伞用力向前飞奔的诗意画面,成为顾长卫最令人回味的经典镜头。
《满城尽带黄金甲》(2006):内地电影首次“全球同步”
根据话剧《雷雨》改编的《满城尽带黄金甲》在2006年贺岁档在内地上映,以近3亿的票房刷新国产片内地票房纪录,全球票房7857万美元,是2006年华语电影票房冠军。它是第一部真正实现了“全球同步”上映的内地电影,在北美票房657万美元,不如《英雄》。
在制作方面,张艺谋用精心调制的红金色调,渲染出极尽奢华的唐代风貌,并尽量避免进行后期电脑特技的制作,多用实拍,有些战争场面甚至要动用2万人次的群众演员。在发行方面,该片重演《英雄》的大片模式,新画面与数字院线签署垄断放映协议,上映后整整一个月内全国数字院线只能放映《黄金甲》。
《三峡好人》(2006)登顶威尼斯
贾樟柯在拍摄以三峡民工为关注点的纪录片《东》时,决定套拍故事片《三峡好人》,最后在当年威尼斯电影节上一举拿下金狮大奖。
在《三峡好人》中,贾樟柯依托于河流,以人文关怀的态度为观众展示了苦难下的中国现实,他沿用了一贯坚持的“朴素手法”拍摄风格,对白全部采用方言,不做渲染也不煽情,只是将镜头对准普通人的生活,点到为止。
在第五代导演纷纷走向商业和市场的背景下,身为第六代导演代表的贾樟柯依旧坚持在艺术电影的第一线,向国际电影节输出中国优秀电影,这种坚定的态度难能可贵。
王全安《图雅的婚事》(2007)柏林擒金熊
《图雅的婚事》由余男、巴特尔、森格等主演,2007年3月22日在中国上映,并拿下第57届柏林电影节最佳影片金熊奖,该片讲述了蒙古族妇女图雅迫于生活的艰辛,带着残疾的前任丈夫巴特尔一起征婚的故事。电影里没有刻意的故作姿态,只是平实的娓娓道来一个发生在边缘地区的边缘故事,充满着人性的悲悯和感伤的气氛。
为了电影的拍摄,女主角余男特地去内蒙古体验了五个月的生活,学习骑骆驼、骑马、放羊,和当地的牧民一起生活,甚至真的去照顾一个男人。在演员之中,余男是唯一的职业演员,其他演员都是当地的蒙古牧民。
八部国产大片齐破亿(2008)
2008年,国产电影迎来真正的大片时代。《赤壁(上)》、《非诚勿扰》、《梅兰芳》、《画皮》、《长江七号》、《功夫之王》、《大灌篮》、《投名状》八部电影票房过亿,推动中国成为当年全球票房增幅最大的电影市场,内地总电影票房首次挤入全球前十。全国城市影院的银幕数量同步暴增,首次超过4000块银幕。
《叶问》、《非诚勿扰》、《梅兰芳》三部类型迥异的名导大作正面碰撞,贺岁档电影市场难得呈现一派热闹景象。《叶问》与《非诚勿扰》挤入2亿票房俱乐部,在此之前中国电影仅有6部总票房超过2亿。“走出去”的中国电影成绩不俗。年度票房冠军《赤壁(上)》成为日本最卖座的华语电影。
《建国大业》(2009)创造历史
中国电影人为建国六十周年献上了《建国大业》、《十月围城》、《风声》、《南京!南京》等历史题材国产大制作,口碑与票房双赢。
汇集史上最强大全明星阵容的献礼大片《建国大业》为主旋律电影找到打开商业成功之门的钥匙,堪称里程碑之作。影片讲述从抗日战争结束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前夕发生的一系列故事,号称三分钟出现一个明星,汇聚172位来自全球的大腕级华人导演、演员以零片酬参演,这是中国电影史上绝无仅有的一次。据报道,影片公映不到4天,总票房就突破1亿元,制造国产电影最快破亿的新纪录,最终以4.2亿元总票房登顶最卖座国产电影。
全年总票房首破百亿(2010)
2010年,内地影市全年总票房收入101.27亿,第一次突破百亿元大关。年初现象级大片《阿凡达》代表进口片登顶全年票房冠军,13.7亿元的票房成绩无片能及。
冯小刚新片《唐山大地震》与《非诚勿扰2》分别在暑期与贺岁档制造佳绩,全年导演总票房近10亿元,其中《唐山大地震》6.49亿元票房收官,刷新了国产电影票房新纪录。葛优接连主演的《让子弹飞》、《非诚勿扰2》与《赵氏孤儿》齐齐在12月亮相,“葛大爷”几乎承包了2010年贺岁档,三部电影斩获近10亿的票房成绩。
这一年最赚钱的国产片是动画大电影《喜羊羊与灰太狼》,这部据报道投资1000万的IP动画票房高达1.3亿元。
小成本国产片成票房爆款(2011)
以《失恋33天》、《观音山》、《孤岛惊魂》三部电影为代表的小成本国产电影,在2011年出人意料的成为票房爆款。
先是残酷爱情片《观音山》选择以往不被看好的3月份上映,借“妇女节”档期收获票房7200万元,主演范冰冰也凭此片在东京电影节封后。随后杨幂主演的恐怖片《孤岛惊魂》在暑期档以500万制作成本换回8950万票房成绩。
国产片的头号黑马在11月诞生,滕华涛导演的《失恋33天》瞄准中国独创光棍节时机上映,在《丁丁历险记》、《惊天战神》、《铁拳钢甲》三部好莱坞大片的夹击中杀出一条血路,豪取3.56亿票房,成为当年的现象级作品,带动了一大片《XX33天》的跟风电影。
好莱坞影帝扎堆来华打工(2011)
中国电影产业成为亚洲最受瞩目的新兴电影市场。获得好莱坞片方关注后,华语电影在2011年开始了“国际化”转型,掀起一轮好莱坞大腕来华淘金热。
中美合拍片《雪花密扇》向“金刚狼”休•杰克曼递出橄榄枝;随后百分百中国制造的大片也纷纷瞄准好莱坞奥斯卡级别的大腕们。
张艺谋导演《金陵十三钗》请到“蝙蝠侠”克里斯蒂安•贝尔加盟,成为当时罕见的好莱坞大腕担任主演的中国电影,该片最终代表中国角逐第84届奥斯卡最佳外语片,还获得当年金球奖最佳外语片提名。
不差钱的冯小刚在《一九四二》中一口气请来两位奥斯卡影帝——阿德里安•布罗迪与蒂姆•罗斯客串国际记者。
中国升全球第二电影市场(2012)
2012是中国电影市场的重要拐点。这一年,中国全年电影票房总计170亿元(约27亿美元),首次超越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电影市场。
中美电影的投资关系日渐密切。IMAX在内地加速投建第100块IMAX银幕,20世纪福斯收购博纳集团部分股权。北美资本来华吸金的同时,中国资本也在走出去,万达集团宣布收购北美最大院线之一的AMC公司。
根据WTO协定,中国在2012年扩大进口电影配额,将海外片方分账比例提高到25%。《泰囧》、《画皮2》的火爆也证明国产电影有与好莱坞竞争市场的实力。《泰囧》更代表国产片抢回年度票房冠军的宝座,成为史上首部票房破10亿的国产电影。
《一代宗师》(2013)绽放奥斯卡
王家卫的《一代宗师》公映时间几经推迟,终于在当年1月与内地影迷见面,让民国美学风格在大银幕上绽放异彩,得到2.87亿的票房收入,成为王家卫电影的内地最好成绩。
这部十年磨一剑的作品的成就远在票房外,它成了当年最受全球影迷与影评人追捧的华语片。横扫香港电影金像奖,摘得包括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女主角、最佳男配角等12项大奖。代表香港”冲奥”入围奥斯卡最佳外语片九强,并获得最佳摄影、最佳服装设计两项提名。
《洛杉矶时报》对《一代宗师》落选外语片最终提名感到不平,评价“对于负责选拔提名的那帮老年人来说,王家卫还是太新潮了。”
《白日焰火》(2014)征服柏林
中国电影在柏林电影节的舞台上最受瞩目一次莫过于2014年,刁亦男导演的《白日焰火》一举拿下最佳影片、最佳男演员两项大奖,成为当晚最大赢家。廖凡也因此成为首位获封柏林影帝的华人演员。娄烨执导的《推拿》则获得了最佳摄影奖。
巧得很,当时给廖凡颁奖的是评委会中唯一的中国人梁朝伟,而梁朝伟主演的《一代宗师》正是之前一年柏林电影节的开幕片。从1994年葛优、夏雨分别在戛纳与威尼斯封帝,到2014年廖凡柏林封帝,中国电影人用了二十年的时间终于集齐欧洲三大电影节影帝。
史上最热暑期档诞生(2015)
好莱坞大片当道的五六月刚结束,三部国产片就接连成为爆款,史无前例的制造出内地电影市场最火热的暑期档。
上映前默默无闻的动画《西游记之大圣归来》,依靠一路爆棚的口碑与全民热议的“自来水”现象,在低调的首日票房数字出炉后一路逆袭,最终拿下9.5亿元,成为内地动画电影史票房新王。一周后上映的奇幻大片《捉妖记》由“海归”导演许诚毅掌舵,8天破10亿,最终超过《速度与激情7》登顶影史票房冠军,这是自1994年市场开放后,首个拿到中国影史冠军的华语电影。大鹏导演处女作《煎饼侠》上演“屌丝逆袭”的票房励志故事,营销方式与电影一样“接地气”,豪取11.55亿元总票房。
《美人鱼》(2016)大破影史纪录
周星驰在2016的大年初一携《美人鱼》回归,首日即斩获2.8亿票房。2月14日情人节当天,《美人鱼》一天之内卷走3.1亿,首周吸金18亿,一举将华语电影的首日、单日、首周这三项票房纪录全部打破。在上映19天时,《美人鱼》成为中国首部冲破30亿票房里程碑的电影,最终以34亿票房数字大破此前《捉妖记》制造的内地影史票房纪录。
《美人鱼》强势爆发与西游IP特效片《三打白骨精》、王晶的全明星喜剧《澳门风云3》在2月共同发力,助推中国电影市场月度总票房首次超越北美同期。
《战狼2》(2017)奇迹瞩目
对于中国电影来说,2017注定是值得铭记的一年。这一年,内地票房超过500亿元,超级大片《战狼2》在暑期档以一己之力拯救暑期市场,成为首部冲破50亿元票房天花板、观影人次超过1.5亿的影片,以单一市场的强势表现位居全球电影年度票房榜第7位,缔造了中国商业电影史上的最大票房奇迹。
《战狼2》现象级的成功源于剧本、特效、拍摄技术与大场面制作的高完成度,为中国主旋律商业电影找到了与好莱坞大制作正面对抗的方向,它唤醒了中国观众沉睡已久的观影热情与爱国热血。不仅书写了中国商业制作的里程碑,也赢得全球电影工业对中国式超级大片的瞩目。
三片撑起影史最强春节档(2018)
2018年伊始,中国电影迎来开门红,36.5亿的《红海行动》、近34亿的《唐人街探案2》、22.37亿的《捉妖记2》共同发力,制造史上最强春节档总票房,推动单月票房突破100亿,刷新去年《战狼2》发威拼下的73.7亿元内地影市单月票房纪录,同时打破全球单月最高票房纪录。
3月,党和国家机构改革将原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的电影管理职责划入中央宣传部。中宣部将负责管理电影行政事务、指导监管电影制片、发行、放映工作、组织对电影内容进行审查、指导协调全国性重大电影活动并承担对外合作制片、输入输出影片的国际合作交流。4月,原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被裁撤为三大独立部门,国家电影局揭牌成立。
国产商业片改写历史(2019)
2019年是国产商业电影接连改写历史的一年。《流浪地球》作为中国首部真正意义上的科幻大片一路逆袭春节档,雄霸票房。让国产片甩掉了五毛钱特效的帽子,迈出了中国科幻电影划时代的第一步。
在开局不利的暑期档,《哪吒之魔童降世》以黑马姿态“逆天改命”,凭一己之力带热整体大盘,从上映之日起就不停刷新各种票房纪录,勇夺中国电影史票房亚军。它在叙事层面改变了“重美术、轻剧情”的国产动画电影短板,对哪吒故事的颠覆性改编,在制作水平和视觉呈现上也有长足的进步,可以代表当下国产动画的最高制作水准,带来了一股“国漫崛起”的全民热潮。
回顾完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国产电影历程,来谈谈你最喜欢其中的哪部电影,或者有着什么深刻的新中国电影记忆?
—中国电影,仍在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