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1949年,为何从11个候选城市中,选择了北京当首都?

1949年,为何从11个候选城市中,选择了北京当首都?

1949年,为何从11个候选城市中,选择了北京当首都?

1948年12月13日,毛主席起草的关于准备接收北平、天津、唐山的指示手稿

1949年3月召开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正式确定了未来新中国的首都将定在北平。

在此之前,北平并不是首选城市,首选城市为哈尔滨。

此外,西安、洛阳、开封、南京、上海、杭州、武汉、广州等城市,也都曾在备选城市的名单之列。

不过最终的选项,还是在北平和哈尔滨之间。

而且随着形势的不断变化,关于定都的问题,中共中央和毛主席,也都经过了一番深思熟虑,并且最终把北平当成了首选城市。

1949年,为何从11个候选城市中,选择了北京当首都?

1949年解放军进入正阳门

还在1945年秋天的时候,苏联红军一举从关东军手里解放了哈尔滨。

从此这座城市成为了东北局和东北行政委员会的所在地,作为国内最早解放的大城市,哈尔滨的政治和经济地位大大提升。

与此同时,东北有着完备的工业设施,哈尔滨距离苏联又很近,便于得到苏联的支援。

所以其后的哈尔滨,很快就被中共中央批准为特别市。

并且,一度有将党中央迁往此处的想法。

不过随着解放战争的开启,国内形势的变化很快。

蒋中正为了抢占东北,在美国海军的帮助下,疯狂向东北增兵,并且很快就控制了出山海关后的重要通道。

党中央迁往哈尔滨的想法已经不太现实。

1949年,为何从11个候选城市中,选择了北京当首都?

1949年2月12日,庆祝北平和平解放大会

而随着解放战争不断走向胜利,东北战场的局势在不断扭转,关于哈尔滨成为未来国都的事,似乎又有了转机。

1948年4月30日,中共中央发布了纪念五一劳动节的口号。

口号中号召各民主党派以及社会各界人士,召开政治协商会议,讨论成立民主联合政府。

与此同时,中央还指示华北局、华东局以及香港分局等地方,要做到有计划和有步骤地邀请民主人士代表,到解放区参加新的政治协商会议。

既然是要坐下来开会,就得选择一个大家都愿意去的地方。

不过那时候的国都还没有确立,按照此前将哈尔滨作为未来国都的构想,毛主席在5月1日给李济深、沈钧儒的邀请函中,暂时提议会议的地点定在哈尔滨,会议的时间是当年秋天。

1949年,为何从11个候选城市中,选择了北京当首都?

1945年,哈尔滨解放

此时的哈尔滨,既有成为国都的可能,但也存在其他变数,这个变数自然就是战场的发展形势。

1948年9月8日至13日,中共中央在西柏坡召开政治局会议。

毛主席在会上明确指出,要在1949年召开新的政治协商会议,同时准备成立中央临时政府。

至于召开的地点,可能是在哈尔滨,也可能是在华北。

1949年,为何从11个候选城市中,选择了北京当首都?

1948年9月27日,沈钧儒等到达哈尔滨火车站

随后在当年的9月20日,中央指示香港分局,北上的民主人士,可先集中到哈尔滨。

随后在10月8日,中共中央指示东北局,要求征求民主人士对新政协的召开有什么意见。

彼时的会议地点,依然是以哈尔滨为主。

不过中央也表示,随着情况的发展,可能会改在华北的某个大城市。

所以,从当年9月的政治局会议,到10月对对东北局的指示不难看出,此时中央对于新政协会议召开的地点,以及临时中央政府的定都问题,都还没有完全的定论。

而随着辽沈战役的胜利结束,关于定都的问题,出现了明显的转折。

1949年,为何从11个候选城市中,选择了北京当首都?

民主人士到达哈尔滨后,下榻在原东北局招待所——马迭尔宾馆

11月初,毛主席给新华社的一篇评论中写道,要在1949年夏天,在北平召开新政治协商会议。

此时毛主席已经电令东北野战军,南下协助华北野战军,歼灭盘踞在华北一带的傅作义的力量。

11月8日,毛主席给刘少奇和周恩来的信中说道,北平和天津等地解放在即,需要在一个月至少一个半月内准备好接管干部。

此时的毛主席,已经准备把接管北平的任务交给华北局。

在同一天,他同华北局的薄一波进行了一次谈话。

毛主席表示,北平一旦解放,华北局机关先进程,为中共中央进程打好前站。

这意味着,毛主席已经有了将北平作为国都的打算。

1949年,为何从11个候选城市中,选择了北京当首都?

马迭尔宾馆会议室

毛主席对薄一波表示,蒋中正背靠江浙,所以他的国都在南京。

我们要把国都建在北平,工人阶级和劳动群众就是我们的基础。

而随着平津战役即将展开,华北军区司令员聂荣臻,主张和平解放北平。

此前在西柏坡,他就与毛主席等中央领导讨论过未来国都的问题。北平在备选之列,而随着战役的打响,自然是损失越小越好。

彼时,聂荣臻向中央军委建议,打下天津,可以迫使傅作义就范,北平继而便能免于战火。

毛主席随后指出,以后夺取大城市,能和平解决的尽量和平解决,北平最好不打。

1949年,为何从11个候选城市中,选择了北京当首都?

民主人士在沈阳铁路宾馆座谈

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当解放军兵临北平城下的时候,毛主席频频给平津前线部队发电报,要他们一定保护好文物古迹以及文化教育机关。

12月13日,毛主席给平津战役前线司令部发电,明确表示要“注意攻城部队及卫戍部队的纪律事项”。

两天之后,毛主席再次致电前线,要求部队注意保护清华、燕京等学校以及名胜古迹。

截至到当年的12月17日,北平城郊各地区都已解放,部队将北平城围的水泄不通,大战一触即发。

当天晚上,中央军委再次发电报给前线,让他们注意与清华和燕京大学的教职人员联系,商量如何在作战时减少损失。

1949年,为何从11个候选城市中,选择了北京当首都?

沈钧儒、李济深、蔡廷锴、郭沫若等在沈阳观看秧歌表演

18日晚上,解放军的两名干部,秘密拜访了建筑学家梁思成。

他们希望梁思成在地图上标出重要文物古迹的方位,防止在接下来的炮击中毁损。

此外,城内的地下党也开始想尽一切办法将傅作义军队的城防部署传递出去,部队可以将打击的目标更为精确化,要保证炮弹不会落在故宫等文物古迹上。

1949年1月14日,攻打天津的炮声响了起来。29个小时的激战后,天津攻克。

此时,坐镇北平的傅作义已经毫无退路。

就在傅作义抉择之际,毛主席于1月16日再次致电前线,攻城要精确计划,必须要确保文物古迹不受损。

1949年,为何从11个候选城市中,选择了北京当首都?

1949年2月12日,李济深在东北烈士纪念馆题词

此时对于北平的未来,毛主席的心中已经有了明确的衡量。

而随着傅作义最终同意和平解放,北平这座千年古都也终于可以免遭战火的蹂躏。

这也为未来的定都,打好了基础。

这期间,北平军管会主任兼市长的叶剑英,也已经知晓拟定北平为首都的计划,因此接管北平的工作就显得格外重要。

接管工作是从1949年2月初开始的,两个多月的时间,从治安到恢复生产,从市民的生活再到社会的稳定,各个方面都做出了卓有成效的工作。

1949年,为何从11个候选城市中,选择了北京当首都?

民主人士全部到达北平后,1949年2月26日,叶剑英在欢迎大会上致词

此时的华北已无大的战事,北平能够作为未来国都的几率也越来越大了。

接下来,就是更大范围征求和统一各方的意见。

七届二中全会召开前夕,从东北赶来参加会议的王稼祥,刚到西柏坡就去看望了毛主席。

毛主席就关于未来国都的问题,征求了王稼祥的意见。

这是一个很严肃的问题,王稼祥稍微思索之后,便对各方的利弊条件都做了一一陈列。

毛主席表示,过去历代皇帝的京城,都是定在西安、北京和南京。

新中国即将诞生,我们又该定都何处呢?

1949年,为何从11个候选城市中,选择了北京当首都?

王稼祥

王稼祥的意见是定都北平,而彼时最充足的理由,是北平距离苏联近,在接受苏联援助等方面都要更便利一些。

而西安在时下的位置已经太偏,已经不具备成为首都的优势。

南京靠海太近,这是它最大的一个缺陷。

这一番分析,事实上也正是毛主席的见解。

还在1948年的时候,毛主席就提出了全国解放后,在苏联帮助下进行建设和革命的构想。

这种趋势意味着新中国成立后会倒向社会主义一边。

如此一来,北平的地缘政治优势就更加明显了

而从现代的角度看,彼时国内的大城市也不少,一些具有文化历史底蕴的城市也还在,北平之所以能够脱颖而出,就在于它在各个方面都是更合适的。

1949年,为何从11个候选城市中,选择了北京当首都?

毛主席在七届二中全会

首先从地理位置来看,虽然哈尔滨更靠近苏联,这似乎更有助于和苏联的联系和接触。

但是哈尔滨太过于偏北,对于带动和辐射全国来说,影响力会被弱化。

而且气候上东北较为寒冷,一旦作为中央政府的驻地和首都,各方面的筹备相比于其他城市要更麻烦一些。

而哈尔滨一旦落选的话,广州也就没有上榜的可能了。

因为它的位置又太过偏南,同样带动和影响不了全国。

而且广州靠海太近,一旦国际形势有什么变故,同样不利于安定。

其次从历史底蕴来看,西安、洛阳和开封等古代传统的国都,其历史底蕴深厚这一点毋庸置疑。

但是这些城市又太过古老,没有一点新兴社会的气象。

尤其是洛阳和开封,彼时饱受战乱和自然灾害之苦,所以将国都定在百废待兴的地方,确实也不方便。

1949年,为何从11个候选城市中,选择了北京当首都?

七届二中全会召开期间

至于南京,它在彼时是蒋中正政府的首都。

虽然共产党是唯物主义者,但作为此前的国都,多少还是有些膈应。

除此之外,历代定都南京的王朝,除了明,基本都是短命的。

而且南京又离海太近,同样在国际局势变化之际,容易出现风险。

综合考量,北平在当时就是这些城市中的最优。

北平有历史底蕴,明清两朝的王城,文化脉络清晰且有传承。

在近代社会,北平又是华北最大的城市以及工商业中心。

虽然北平距离海岸近,但是渤海是我国的内海,上下有山东半岛和辽东半岛的拱卫,安全性是有保障的。

1949年,为何从11个候选城市中,选择了北京当首都?

《群众日报》关于七届二中全会的报道

正因为其原本就具备这些优势,同时北平相对于国内其他城市距离苏联不远,结合当时的政治环境,最终北平成为新的国都,在党内就基本达成了共识。

所以,在此后召开的七届二中全会上,定都北平基本被明确。

毛主席在会上也明确表示,当年的四月或者五月占领南京后,新的政治协商会议将在北平召开,而后在中央政府成立后,北平也将正式被定为国都。

1949年3月23日,中共中央离开西柏坡,正式前往北平。

在出发前夕,毛主席对周恩来说,今天是进京赶考的日子。

周恩来则说,我们都应当能考个好成绩,不要退回来。

“我们决不当李自成,我们都希望考个好成绩。”毛主席很是自信。

1949年,为何从11个候选城市中,选择了北京当首都?

1949年3月,毛主席等人进京之时

两天之后,中共中央领导人和机关一行抵达涿州,北平军管会主任叶剑英专程前去迎接。

叶剑英向毛主席介绍了北平解放后的一些情况,并且表示各民主人士,希望在北平成立全国性的政府。

毛主席则表示,在七届二中全会上,已经将北平定为首都了。

最后真正的决定还要在召开政治协商会议后才能定下来。

1949年,为何从11个候选城市中,选择了北京当首都?

1949年,毛主席西苑阅兵

当天晚上,新华社广播了中共中央和解放军总部抵达北平的消息。

虽然此时的首都还未正式公布,但是北平即将作为新中国的首都,外界也能猜测一二了。

不过,在召开了新的政协会议,并表决通过后,定都北平才真正具备合法性。

1949年6月15日,北平中南海勤政殿,新政协筹备会议开幕,会议决定成立以毛主席为主任的新政协筹备会常务委员会。

其下设立六个筹备小组,第六组负责拟定国都、国旗、国徽、国歌。

第六小组的组长是马叙伦,副组长和叶剑英和沈雁冰。

第六小组从六月开始到九月,一共召开了四次全体会议和多次座谈会。对于国旗以及国歌,各方的争议比较大,争论点也很多。

不过对于定都北平的问题,大家基本上没有不同意见。

9月21日,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在怀仁堂开幕。代表们讨论了第六小组关于国都、国旗以及纪年方案。

在国都的问题上,大家的意见普遍是,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定在北平,并改名为北京。

1949年,为何从11个候选城市中,选择了北京当首都?

1949年6月,新政协筹备会

理由是北平作为中国的首都已经有了七百多年的历史。

具体来看,在政治方面北平位于华北解放区内,人民力量根深蒂固。

经济层面,北平距离东北重工业地区很近,便于未来的发展。

在文化上,北平有着将近千年的历史底蕴,文物众多,也是世界上著名的古都之一。

尤其在近代以来,北平是新文化和新思潮的摇篮。

在地理交通方面,北平位于华北平原北部,城市将来要扩大,也有很大的容纳余地。

1949年,为何从11个候选城市中,选择了北京当首都?

1949年,毛主席在第一届政协会议期间

而交通更是四通八达,彼时,北平到东北有平沈铁路;北平到西部有平绥铁路;北平到南方有平汉铁路。

这些有利的因素,都可以带动和辐射全国。

至于是否改名,在9月25日晚的一次座谈会上,最终确定为改名为北京。

当天晚上的座谈会是在丰泽园召开的,参会的有毛主席、周恩来、郭沫若、沈雁冰、黄炎培、陈嘉庚、马叙伦等人。

1949年,为何从11个候选城市中,选择了北京当首都?

政协第一次全体会议

彼时,大家在是否改名的问题上,还是有一定的分歧。

黄炎培提议北平和南京都不改名,最后毛主席认为,改一个就好,将北平改成北京。

之后经过讨论,形成了最终的方案。

1949年9月27日,政协全体会议上正式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定都于北平,并且在即日起北平改名为北京。

1949年,为何从11个候选城市中,选择了北京当首都?

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

3天之后,新中国开国大典在北京的天安门城楼上隆重召开,北京这座古都,在一个崭新的时代,又迎来了自己的新生。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爱读书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创致敬,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ushu263.com/549827.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200768998@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