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唐诗看唐朝中秋节官方名称的演变:从唐玄宗的千秋节,到放假三天的八月十五
”忆昔千秋节,欢娱万国同。
今来六亲远,此日一悲风。
年少逢胡乱,时平似梦中。
梨园几人在,应是涕无穷。“唐朝 戎昱《八月十五日》
都知道八月十五是中秋节,可是中秋节作为节日是怎么来的,可能许多人感觉很模糊。因为仿佛很久以来,我们都在过中秋节,在这天,我们回家和父母团圆,看秋天最美的月亮,吃月饼。比如当代中秋节放假三天,有充分的时间和家人团聚,甚至出门作一次身心的放松。
很多人都说,唐朝就有中秋节,是唐玄宗规定的。但是要找到确切的资料却不容易。
那么先让我们看这样一首和唐玄宗时代有交集的诗。
在八月十五日这天,他写下回忆。
回忆从前的千秋节,那欢乐是沸腾的,万国来朝,普天同庆。
今年过的时候,却家族六亲难以团聚在一起,只听见窗外的秋风。
我年少遭遇安史之乱,成年的岁月就像梦中一样。
那唐玄宗时代的梨园弟子,想必现在都已经凋零了,就算在,也要落泪吧。
来看看戎昱是什么时候的人,他生在公元744年,就是天宝三年,当时皇帝唐玄宗李隆基59岁,大唐帝国进入了鼎盛繁荣期。11年后,安史之乱爆发,盛唐迅速走向衰落。那么在10来岁的少年戎昱眼中,小时候的八月十五叫千秋节,举国欢庆,而且亲戚朋友都聚集在一起。那个时候到处都有歌舞,从皇宫到郡县,到普通百姓都热闹非凡。
但是现在,却再也回不去了。注意,他这首诗里,没有提中秋节和中秋,只说八月十五。
戎昱活了五十六岁,公元800年去世,他死的时候,唐玄宗故去38年。
最广泛流传的一首现在认为是中秋节写明月的诗,是唐朝唐玄宗时代张九龄的作品。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张九龄《望月怀远 》或《望月怀古 》
但是张九龄这首诗里,没有点明是中秋节,甚至没有点出是八月十五,但是所有的人都知道他写的就是八月十五的月亮。
那海上升起巨大的皎洁的月亮,海角天涯都共着这个良辰美景啊。只要是有情人,都会有相思,那月光代表我的心,让我梦里和你相会。
今天不特地深入解读这首诗的诗美,而是问他,为什么没有写中秋或者中秋节。
实际上,唐玄宗张九龄的早期时代,没有中秋和中秋节这个称呼,只有传统的八月十五。
八月十五是仲秋月的月圆之日,古代会有关于月亮的祭祀。皇帝秋分祭祀月神也往往会提前到八月十五,但不是一个官方宣布的大节日。
文人们也多秉承魏晋风骨,在月圆之时赏月,但是这仅仅是风雅的小众活动,抒发幽怀愤懑,怀才不遇伤感悲秋为主,不是全民的节日。
那么,这首张九龄大气深沉的诗,只是小众小范围的玩月作品吗?显然不是。
这就要从唐玄宗的生日说起了。
旧唐书唐玄宗本纪第一句就是“玄宗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讳隆基,睿宗第三子也,母曰昭成顺圣皇后窦氏。垂拱元年秋八月戊寅,生于东都。”
翻译过来,就是李隆基父亲睿宗第三子,母亲窦皇后,秋天八月十五,生在东都洛阳。
唐朝的历史上唐玄宗是最浓墨重彩的一笔,虽然成书是五代后晋,但是离唐朝不远,史料众多,且修定的人都是饱学之士,没有弄错的道理呀。
但是同样是这本书,记载了唐玄宗在农历八月五日过生日的事实。那么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开元十七年八月五日,唐玄宗在花萼楼以庆祝自己生日宴请臣子,大摆酒宴之后,尚书左丞相源乾曜和右丞相张说率文武百官等上表说,天下安定了,您的生日在金天玉露的好时节,可以把它作为全国性的佳节,这不比三月三,端午节,七夕节,重阳节的气氛差啊。我们一致要求将八月五日定为千秋节,传于后世。
唐玄宗非常爽快地答应了,放三天假,全国性节日,里面特别点出了要宣传到农村,将这个节日的 内涵扩大,向老人进献寿酒,农村安排赛白帝,报天神的秋社祭祀活动。
很多人说唐玄宗为自己的生日定个假日,实在是奢侈。但是考察当时的历史环境,是臣子们希望农历八月安排一个合适的假期,经过考量,这个假期是涵盖了传统的秋分祭祀,敬老传统,充分考量了民情和时代的繁荣进步。定为千秋节,固然是祝福唐玄宗,更含有秋天丰收,千秋长久,代表着百姓的愿望。
那么这个节日执行了多久呢,至少到开元二十六年。千秋节是农历八月五日到八月八日。这个中间唐玄宗只要有空,就召集大臣还有老人,去问过节的情况,比如农田收成。当然皇宫的气氛更热闹,总有娱乐班子进来,还有舞绳杂技班子助兴。
间这是法定的节日,官方要求的敬老,自然六亲相会,其乐融融。当然民间自己的欢庆还可以延续到八月十五。
那么到了开元二十六年以后,官方的节假日,并没有千秋节,但是八月十五被放到了官方法定的假期里,给假三天。
“内外官吏则有假宁之节,谓元正、冬至各给假七日,寒食通清明四日,八月十五日、夏至及腊各三日。正月七日·十五日、晦日、春·秋二社、二月八日、三月三日、四月八日、五月五日、三伏日、七月七日·十五日、九月九日、十月一日、立春、春分、立秋、秋分、立夏、立冬、每旬,并给休假一日。”《唐六典》
这个唐六典是谁编纂的呢,是唐玄宗要求丞相张九龄编修的。
本来应该出现千秋节节日名称的假期没有出现,但是八月十五却官方给了三天假,这是民俗养成,将千秋节的节日挪到了八月十五,更符合民情。
而且,唐玄宗的生日确切说,是在八月十五。原来的八月五日,是对外的应酬,毕竟皇帝生日为大,是当初把宴请群臣的日子,定为了千秋节。
但是经过十来年的运行,正儿八经放在八月十五,更符合民情。因为农村的秋祭,更看中月圆之日。
戎昱就是在千秋节和八月十五合二为一的盛唐时期出生,而且千秋节就是八月十五。安史之乱前的繁荣富庶,乡间人情热闹,城市繁华,给他留下的深刻的印记。
在天宝七年,千秋节改名天长节。但是不管名字怎么改,八月十五放假三天,成为了从上而下,已经成型的传统和风俗。
唐玄宗死后,千秋节长生节已经不再用,但是八月十五融合了到了民间,成为一个集祭祀,敬老,赏月,团聚为一体的大型民俗节日。
这个时候,八月十五才有是中秋的说法。因为在仲秋,在秋中,是过去皇帝是生日,是秋分前后最美的月圆之时。
那么张九龄的这首诗没有出现中秋字样很正常,而且作为丞相,他是推动了八月十五作为重要的节日的。这首诗也说出了八月十月的内涵。因为有官方的加持和假期,更注重描写一种大气的具有凝聚力的情怀。
中秋之后,中秋和八月十五并用。相反八月十五是正式名称,中秋是别称。
所以唐朝的八月十五诗,多于中秋诗,且中秋不含节这个字。
比如白居易,杜牧等名家都是后唐玄宗时代的人。
有人引用新唐书,新唐书里,说太宗有八月十五中秋节字样,但是新唐书比旧唐书成书晚,多出于宋人之手。至少从诗词文学作品的角度,“中秋节”不见于唐朝的诗词文字。
但是中秋节的起源,是唐玄宗的生日和农历八月十五的融合,在唐玄宗晚期就已经成为一个重大的官方和民俗结合的节日。
宋朝中秋就是八月十五,且明确有中秋节。比如南宋南宋吴自牧《梦粱录》:“八月十五中秋节“但这到底是官方的节日还是民众自发把八月十五叫作“中秋节”呢?
有人说,南宋官方放假一天,不过这可比唐玄宗时代小气多了。人家八月十五放假三天。
不过也是从南宋开始起,有了中秋节这个名称。
八月十五越过越有内涵和生活气,月圆人更圆!
初衣胜雪为你解读诗词中的爱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