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捷(约1245~1305后),字胜欲,号竹山,南宋词人, 宋末元初阳羡(今江苏省无锡市宜兴市)人。先世为宜兴大族,南宋咸淳十年(1274)进士。南宋覆灭,深怀亡国之痛,隐居不仕,人称“竹山先生”、“樱桃进士”,其气节为时人所重!
岁月匆匆,美好的日子在倏忽间一闪即逝,只留一地悲伤。心情明媚时,雨下在深夜的好梦里,也是一支跳跃活泼的歌儿;而心情苦闷时,雨声便如时光的更漏,一滴一滴,了无止境,又如那纷乱的思绪,零落杂乱,不成曲调。夜已深了,不知何时下起了雨,淅淅沥沥,蚕食人心,让人的心绪久久不能平静。
《虞美人·听雨》
蒋捷 〔宋代〕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蒋捷生当宋、元易代之际,大约在公元1274年(宋度宗成淳十年)中进士,而几年以后宋朝就亡了。他的一生是在战乱年代中颠沛流离、饱经忧患的一生。这首词正是他的忧患余生的自述。
不知是第几次从睡梦中惊醒,恼人的梦,夹杂着淅淅沥沥的雨声,偏偏在今夜撩拨人心,难以成眠。蒋捷独自坐在床边叹息,脑海里一幕幕往事飞快闪过。他本不是容易感伤的人,只是在这样萧索的雨夜,总是特别容易勾起心中对于过往的回忆。
记忆太好,并不是一件幸事,有些事情记得太深,只会徒增更多感慨和哀伤,忘记才是一种解脱。每当记忆肆虐的时候,他常常披衣而起,点一盏红烛,坐在窗前,静静地聆听屋檐滴落的雨声,回想自己的一生。
蒋捷的一生是在颠沛流离中度过的。从官场的风光到风雨飘摇的国家灭亡,没有栖身之所,漫长而曲折的经历,像三幅画面,凝结在雨中一一正所谓细雨湿流年,在这叮咚细雨之中浓缩着他完整的一生。
听雨,从歌楼上一直听到了僧庐里,从年少轻狂到了两鬓斑斑。时光荏苒,听雨的人未变,可是所处的环境和人生的际遇已经不同,对雨水滴落之声的感悟也是大大不同。人是而物非,再也回不到从前。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
年少时的他狂妄不羁,欢愉无忧,常居阁楼之上,有美酒佳人陪伴,忘情时总流连忘返。只记得那时红烛沉沉,罗帐之中云鬓花摇,多少豪情壮志都只为了博佳人一笑,即使有忧愁,也不过是为赋新词强说愁罢了,只为春花秋月太短暂。那时的窗外也常有滂沱大雨,但那雨声听在耳中却别有一番风流韵味。揽美人入怀,共享莺歌燕舞,这是多么值得回味的场景,然而这样的日子美好却易逝,一去不复返。
人到中年,早已过了痴迷风花雪月的年龄。独在他乡多年,早已遍尝人生坎坷,识尽了离愁别苦。在兵荒马乱之际,他常常东奔西走,四处漂流,在苍茫大地上踽踽独行。
想起那一夜独坐客船之中,看湖面上纤纤雨丝,雨水拍打着江面,大雁凄厉的哀鸣,声声刺痛着自己如黄连般苦涩的心。江上黑云低垂,苍茫的天地之中,这一叶扁舟在茫茫江面上流动,就像流逝的时光,除了放任它,什么都做不到。
想当年谈笑风生,而今却历尽坎坷,就如同天边失群的孤雁,只能在狂风暴雨中任由命运摆布。看雨听风,再不是以前的那般场景,人生在离乱后就如夏花会慢慢凋零。
时间总是那么残酷,沧海桑田的变化往往只在转瞬之间。昨天还在红罗帐中饮酒作诗的风流少年,如今已经成为静坐在僧庐下品茶的老者。江山已易主,那少年的欢乐和壮年的愁恨,早已被雨打风吹去,没了影踪。
人生长路,即使是飞鸟,也有疲倦无助的时候,寻枝而落才是明智之举。不能再享受那辉煌的少年岁月,就只能安心做佛经下的品茗人,在无常的世事面前,最珍贵的就是这一份看破红尘的洒脱。岁月在他脸上刻上了道道皱纹,也染白了他鬓角的缕缕青丝,但此时他双眼微合,脸上的表情异常恬淡安详,似乎只在倾听他人的红尘往事,无意话自己的离殇。
“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时光太匆匆,当年的灯红酒绿、风光无限,似乎就在眼前,却再也遍寻不到,如今只剩离乱后憔悴的面容,罢,罢,罢。少年的不羁,中年的多愁,几十年的坎坷经历换来的是对人生最透彻的感悟。富贵如何,名望又如何,理想抱负又如何,这些东西在年迈的他看来不过是那些无知少年贪恋的浊物,到了最后终究要尘归尘、土归土,一切尘封,又有何值得留恋?
心无所向,万事皆空,自然就不会对尘世再有牵挂,那曾经夜夜拨动心弦的雨声,如今听来,既无欢愉,也无忧愁,我心已如止水,波澜不惊。这样的淡然在他人看来似乎是一种超脱,一种旷达,可细细品来,却是蒋捷在历经坎坷折磨之后,对人生一种无可奈何的感叹。然而,他感叹的,又何止是自己的人生?更是对这个时代的哀叹。
夜更深了,雨还在不知疲倦地下着,一点一滴地敲打着窗棂。此时再听这雨声,蒋捷已没任何触动,任凭是整夜的狂风骤雨,他也木然无动于衷。“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虽没有真正进人超脱的大彻大悟之境,但已心如止水,波澜不惊,索性就随这雨,忘怀人生。
这场景不由得又催人想起了东坡先生的词:“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风雨阴晴终不定,人间世事本无常,心已超脱于红尘之外就再不会被雨声所羁绊。既然如此,那就任由那雨水滴落到天明吧。
一首《听雨》道出了蒋捷一生的愁情,除了自己的萧索,更有亡国之痛。晚年“听雨僧庐下”,不过是无奈之举,他太桀骜,为留丹心,不肯归降,在乱世洁身自好,只能落得如此孤独枯寂的结局。遥想当时之事,除了黯然神伤,唯余叹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