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达姆一直以来都是一个争议极大的人物。有的人说他是反美英雄,是阿拉伯的雄狮,是中东枭雄;有的人说他是杀人不眨眼的刽子手。
不可否认的是,萨达姆的一生的确充满传奇色彩。萨达姆的上台,在当时不仅改变了伊拉克贫穷落后的面貌,也极大地影响了中东地区的历史进程。
在萨达姆统治时期,伊拉克这个中东小国,凭借其丰富的石油资源让每一个家庭都过上了吃饱穿暖,丰衣足食的生活。
当时的伊拉克几乎可以说是每家每户都有车有房,因为及其重视教育,教师工资极高,英国的《每日邮报》曾经报道,20世纪80年代,伊拉克教师的人均工资高达60万美元,伊拉克平均每一万个人就拥有6张床位。
那个时候的伊拉克和如今这个充斥着战乱、贫穷、死亡、鲜血的伊拉克形成了鲜明对比,以至于现在的许多伊拉克原住民开始怀念萨达姆的统治。
那么伊拉克为什么会从一个繁荣富裕的国家沦落成一个恐怖主义盛行的难民之都呢?
中东枭雄萨达姆·侯赛因
萨达姆1937年4月28日出生于巴格达以北100多公里萨拉赫丁省提克里特县乌杰村一个贫困潦倒的农民家庭,父亲在他还未出生时就因疾病去世了,母亲不得已改嫁给了他的叔叔。
在阿拉伯语中“萨达姆”一词意为“坚定不移的战斗者”,这个名字成为了萨达姆一生历程的真实写照。
1957年初,萨达姆加入了以追求在整个阿拉伯世界实现“统一、自由和社会主义”为纲领的阿拉伯复兴社会党。
翌年,伊拉克爆发了以卡塞姆将军为首的“自由军官组织”领导的武装起义,推翻了费萨尔国王,宣布成立伊拉克共和国。
卡塞姆出任国家总理,大权独揽,独断专行,复兴党受到排挤。1959年10月,萨达姆同其他4人组成暗杀小组奉命行刺卡塞姆,但行刺未遂。
交战中他腿部中弹,为了不被抓到,他在没有麻药的情况下忍痛让同伙剖开伤口将子弹取出,然后拖着流血不止的腿,跳进冰冷的底格里斯河,以惊人的毅力游到对岸。
1963年2月,复兴党军人哈桑·贝克尔发动政变成功,推翻卡塞姆政权。
在阿拉伯复兴社会党的发祥地叙利亚,萨达姆同贝克尔等复兴党人组成了新的复兴党领导机构,彻底整顿和改组了复兴党,并成立了以他为首的军事组织。
1968年7月,以贝克尔为首的复兴党武装同纳依夫领导的“青年军官组织”共同推翻了阿里夫政权。贝克尔和纳依夫分别担任总统和总理,萨达姆担任革命委员会副主席。
不久,萨达姆将纳依夫驱逐出伊拉克,实现了复兴党对伊拉克的绝对统治。
此后,萨达姆凭借其在党内的地位,逐步控制了党、政、军、情报、警察和国民卫队等要害部门,1976年晋升为上将,军权在握。
1979年7月,贝克尔总统宣布“病退”,萨达姆出任复兴党地区领导机构总书记、革命指挥委员会主席、共和国总统和武装部队司令,将所有行政大权都掌握在自己手中。
萨达姆执政时期的伊拉克
石油自古以来有着“黑色的黄金”之称,伊拉克虽然国土面积不大,但它却是世界上第二大石油大国,几乎可以说伊拉克的每一寸土地下都藏着石油。
昔日伊拉克实现了石油国有化,建立了自己的石油工业。
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后,石油价格猛涨,伊拉克的石油生产急剧上升,产量由1971年的8300万吨增加到1980年的13000万吨,石油收入也由最初的9亿美元增加到270亿美元。
石油收入激增后,萨达姆政府努力改变依靠石油的单一经济体系,进行工业、农业、建筑和住房等多方面的建设。
伊拉克也由此从一个贫穷落后的国家成为了当时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富裕国家,甚至在世界舞台上也有着极大的话语权。
为了发展本国的民族经济,萨达姆政府采取增加产量、标价适中、同时发展石油化工工业的石油政策。
在将本国石油资源全部实行国有化的基础上,大量引进外国先进技术,在大力发展石油工业的同时发展钢铁、水泥、汽车、纺织和食品加工等工业,实行以石油工业为中心的“高速全面发展”的经济方针。
萨达姆曾说过:“农业是永久的石油”。
在萨达姆执政期的伊拉克农业投资每年高达100亿美元,占总投资的22%。
萨达姆执政后,全面实行国民义务教育制,规定伊拉克从小学到大学公立学校的教育全部是免费的
直观地来说,萨达姆上台之前伊拉克的文盲率高达40%,在他上台后,伊拉克小学普及率一路涨至100%,大学升学率超出50%。
教育的普及也使得教师的工资水涨船高,昔日伊拉克普通的教师工资年薪可达60万美元。
经济方面,萨达姆上台次年即1980年,伊拉克人均GDP达3800美元。此外,还有等价于一头羊的轿车,以及1第纳尔=3美元的惊人汇率。
政府对基本食品、肉类、面包、蔬菜和牛奶都给予补贴,使人民的生活水平有所保证。他还强调发展公共事业,重视社会福利事业,在全国实行免费医疗制度和养老制度。
当时的伊拉克城区改建之后,政府提供许多的免费住房。这些住房由社区推选名额,当时的伊拉克已经家家有房,极少人去申请免费住房,而不像现在所看到的这样,大多数人居无定所,颠沛流离。
那时的伊拉克有着丰厚的养老待遇,大部分的伊拉克公民都有权住进当地的养老福利院。总体来说,当时的伊拉克政府几乎可以包办一个人从出生到死亡需要的一切社会活动。
伊拉克的人民在萨达姆的带领下,摆脱了各国的干扰,作为一个独立主权的国家,屹立在中东中部。全国两千多万的人口,以稳定的石油出口为主要支撑,过着富裕的生活。
伊拉克一跃成为中东强国,国家经济、军事力量和民生水平都实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如果萨达姆没有发动对伊朗和科威特的两场战争,那他说不定会成为一位瑕不掩瑜的总统,伊拉克也不会成为现在这样的“难民之都”。
发动两伊战争和入侵科威特
国家富足之后,萨达姆不再满足于只掌控伊拉克,他妄想成为中东地区阿拉伯世界的霸主。于是在萨达姆上台的第二年,也就是1980年,萨达姆对伊朗发动了长达8年的两伊战争。
按照《阿尔及尔协议》的规定,伊朗和伊拉克以阿拉伯河主航道中心线为界。伊拉克经济的主要来源就是通过航运进行石油输出,但进出波斯湾的出海通道只有阿拉伯河,这条河对伊拉克十分重要。
由于伊拉克浅水港满足不了大吨位油轮进行大量石油输出,萨达姆认为阿拉伯河水道与伊朗平分对伊拉克极为不利。
两伊边界的胡泽斯坦地区蕴含了丰富的石油资源,发动战争夺取胡泽斯坦地区不仅可以拓宽伊拉克的出海口,也可以获取石油财富。
1979年,萨达姆发表了声明,要求同伊朗共同修改《阿尔及尔协议》并将阿拉伯河主权归还伊拉克。
1980年9月16日,萨达姆声称:“我们一直等待着伊朗依照协议归还领土,但伊朗并未归还。现在,我们必须用士兵的鲜血,依靠武力夺回来。我们有权拿回属于我们的东西,只要有正当性,我们就会据理力争。”
1980年9月17日,萨达姆宣布废除1975年关于解决两国边界问题的《阿尔及尔协议》,9月22日向伊朗发起全面进攻,战争延续至1988年8月20日双方才正式停火。
两伊战争给两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伊拉克每年军费开支高达120亿美元。
伊拉克主要收入来自原油,战争期间其产量从战前每天300多万桶下降到每天65万桶,石油收入仅有80亿美元,完全不够维持战争和建设需要,伊拉克的外汇储备已从1980年的350亿美元下降到100亿以内。
经济赤字引起物价上涨,不到两年内已上涨了50%,国内通货膨胀,物资紧缺,人们手里的钱几乎成为了废纸。
伊拉克在两伊战争中损耗巨大,欠外债800多亿美元。在此情况下,伊拉克政府向人民许诺的发展经济,增加工资,改善人民生活无法兑现。
巨大的财政赤字只能靠石油收入来弥补,为了拥有更多的油田资源,伊拉克故意挑起事端,不顾国际法准则,不计严重后果,悍然出兵占领科威特。
伊拉克的入侵行径引来国际社会的强烈谴责,一致要求萨达姆立即无条件从科威特撤军,恢复科威特的合法政府,并要求联合国对伊拉克实施全面经济封锁与制裁。
然而到嘴的肥肉哪能轻易吐出来,萨达姆拒不从科威特撤军。于是1991年1月17日,美国带头发起了以挽救科威特为名的代号为“沙漠风暴”的海湾战争。
2月28日,海湾战争最终以萨达姆的失败及被迫接受安理会有关撤军的协议而告终。
结语:
萨达姆是一个独断专行的统治者,他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一意孤行发动的两场战争,又将自己建设的国家亲手推入到水深火热之中,时至今日,伊拉克仍有超过700万的贫困人口。
用中国的一句古话来说:“真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