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日本NHK广播电视公司组织邀请此时身居台湾的张学良参与一档访谈节目,此次节目主要是为了介绍这位“少将”一生的跌宕起伏,以及他对于当今世界的看法。
对此,张学良欣然接受,然而,令所有人都没有想到的是张学良在登上节目以后开头的一句话,就引起了海内外观众的巨大的震动:“我恨日本!”
细思其中原因,除了14年抗战日军对中华民族以及东北地区造成的巨大伤害之外,另一方面还包括着张学良自身家族与日本人刻骨铭心的仇恨。
血债起源:皇姑屯事件
1931年9月18日,日军在我国东北悍然发动的“九一八”事变。这场战争掀起了世界反法西斯浪潮,也打响了反抗侵略者的14年抗战。
然而,鲜有人知的是在此次事件背后,张学良家族与日军也有着多年周旋博弈,其中最著名的事件当属于皇姑屯事件。
1928年6月4日,为了挑起中日之间矛盾,进而爆发战争,在日本关东军的授意之下,几名特务对张学良的父亲张作霖展开了一场暗杀。
在当天凌晨5点30分,张作霖乘坐的专列在经过三洞桥时,日本关东军已经提前埋好的炸药点火爆炸,这导致张作霖所乘坐的专列火车被“拦腰截断”,张作霖身受重伤,于当日抢救无效死去。
张作霖的突然死亡造成了东北军巨大的震动,为了稳定局势,其子张学良继任为东北保安军总司令,时年仅仅二十七岁的张学良就这样被推上了中国近代史的舞台。
张作霖的“意外”死亡之后,对当时中日双方都造成了巨大的轰动,然而在日军内部所谓“少壮派”势力的逐渐壮大,这样的事件将会继续下去。等待张学良的将会是更加“波谲云诡”的遭遇。
在继任东北保安军总司令以后,张学良立马展开了“东北易帜”,这次活动宣告了北伐战争的完结,也标志着北洋政府的正式结束以及南京国民政府正式完成全国统一,它更像世人宣布了东北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张学良的行为立马引起了日本“关东军”的不满,即使如此,出于对东北军的忌惮,他们还是企图拉拢这位“少帅”,试图以最小的代价将东北吞入囊中,但全部遭到了张学良的拒绝。
从历史时间轴上来看,从“皇姑屯事件”到“卢沟桥事变”之间还有着三年时间,而在这三年之间,双方之间各种明争暗斗经久不息,直至抗战的爆发。
张学良的作为一名军事指挥官,他的军事指挥实力我们无从得知,但是作为一名中国人,他的强硬一时之间让“关东军”无法下手。
经过考量,他们决定采取最简单直接的办法——暗杀。
国仇家恨:儿子张闾琪之死
自从张作霖死后,东北军对待高级官员的防卫工作可以说是直接翻了个番,想要在严密的防卫之中刺杀张学良几乎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于是,日本“关东军”将目光转到了张学良的家人身上。
张学良出生于1901年,十四岁与富商于文斗之女于凤至结婚,之后两人一直恩爱有加,先后诞生了5个子女,其中包括长女张闾瑛、长子张闾珣、次子张闾玗,三子张闾琪、四子张闾琳。
张闾琪出生于1920年的一个春天,由于长相与其张学良十分相似,因此深受家人们的喜爱,此时的张作霖尚未去世,还亲自为这个小孙子取名为张闾琪。
除此之外,张闾琪还十分清秀斯文,他性格和善的同时还十分才华横溢,因此张家很早就开始将其作为接班人来培养。
然而唯一的问题就是,张闾琪从小体弱多病,九岁的那年忽然染上了重病。
最开始的张闾琪先是咳嗽,张家人并没有当回事,后来他就又浑身发热,最严重时居然高烧到三十九摄氏度,张学良寻遍名医也无从痊愈。
此时的张作霖刚刚去世不久,张学良继承父业主持整个东三省所有的军政要务,在这个紧要关头,自己心爱的幼子又身患重病,这让张学良十分身心俱疲。
为了救治张闾琪,几乎派手下跑遍了整个东三省遍请名医偏方。
这段时间,张家府邸几乎变成了一家医学院,无论是西医还是中药,全部找了个遍,甚至连张作霖时代的军医官王少源都找了过来,但结果都无济于事。
在接连数月的高烧之下,张闾琪的身体状态差到了极点,陷入了长久的昏迷状态,奄奄一息。
多亏一位名叫马二琴的沈阳老中医,在军医官马际宇介绍之下,上门为张闾琪治病。
经过诊断,马二琴认为张闾琪很可能患了肺伤寒,对此开了一张药方,在几服中药的调治之下,张闾琪的身体居然奇迹般的出现了转机,高烧逐渐转轻,甚至已经可以少量进食。
得益于此,张闾琪才从鬼门关面前捡回一条命,否则在当时医疗卫生条件较低的情况下,张闾琪就算没有病死也会因为长期无法进食身体虚弱而亡。
本以为此事将要到此为止,然而在当年十二月月初,张闾琪旧病复发,再次发生了咳嗽发热的症状,而对此马二琴也无法准确判断出诊出其症结所在。
此时,一位深得张学良信赖的奉系旧将登门拜见张学良,他提议将张闾琪送到沈阳唯一有X光机的医院,日本人所开设的“仰德医院”去进行治疗。
“仰德医院”院长名叫广野三田,是东京早稻田大学医科毕业的高才生,几乎是此时沈阳最好的医生,然而,因为其是日本人,这使得张学良对此一直放心不下。而于凤至听说要把张闾琪送到日本医生手上时,更是断然否定。
因此,再也没有人提出过要把张闾琪送到“仰德医院”去了,然而此时留给张学良的选择几乎已经为零,要么将张闾琪送往广野三田的手中,要么眼睁睁看着自己的幼子病重去世。经过一番考量,他最终决定,试试看。
在1929年十二月一天的上午,张学良派军医和侍卫数人带着张闾琪,乘两辆汽车前往位于南满铁路地区的“仰德医院”就诊。
由于张学良在东北的名气,院长广野三田不敢忽视,直接推脱了当天上午所有求诊人员,整个医院只接待张闾琪一位患者,除此之外还特意让人把张闾琪即将要就诊的X光胸透室内外打扫的一尘不染,以候少公子的到来。
上午九点左右,张闾琪一行人来到了“仰德医院”,在主治医生川岛治重进行过例行问诊以后,便提出将张闾琪送到胸透室进行检查。
而当陪同人员企图跟随时,却遭到了广野三田的谢绝,理由是X光射线具有一定的杀伤力,除了病人以外其他人不得入室。
因此,随行的医官马际宇和侍卫张汝舟、苑凤台等人,只得在胸透室外进行等候,为了使众人放心,院长广野三田亲自招待几人。
根据事后马济宇的回忆,在这场招待之中,广野三田的态度异常恭卑,生怕有丝毫怠慢,然而在众人进入胸透视进行查看这件事上,却死活不肯。
马际宇和侍卫们无奈,只得在胸透室外焦急地等待结果,然而就在此时,突然从胸透室内传来一声巨响,那台被人们寄予厚望的x光线胸透机,居然爆炸了。
【后续】
随着胸透室内的硝烟殆尽,里面传来了年仅九岁的张闾琪的哭喊声,在场所有人立马冲进胸透室内查看情况。
然而映入眼帘的却是一个凄惨血腥的场面:此时的那架胸透机几乎完全炸裂,张闾琪也已经扑倒在地,他的面部和胸前已经血肉模糊,在发出几声惨叫之后,陷入了昏迷之中。
再看此时现场的另外两人,日本医生川岛治重和一位日本护士,虽然此时的他们满脸恐慌,手足无措,但同处一室却没有受到任何伤害,仅仅是雪白大褂上沾了些灰尘,仅此而已。
此时的马际宇已经顾不得追查责任,他立马带着武装侍卫冲上前去,抱起已经昏死的张闾琪,送回张家府邸紧急抢救。
等张学良夫妇看到运回来的儿子张闾琪时,此时的他已经不省人事,生命垂危。经过张家府内的医生们连夜抢救,最终由于张闾琪伤势过重,当天夜里便溘然而去了。
此时的张学良悲痛万分,一时之间新仇旧恨涌上心头,他无论如何也不敢相信,在自己父亲张作霖惨死于日本关东军之手的短短一年时间之内,自己的爱子居然死在日本人的“仰德医院”之中。
张学良追悔万分,通过东北军向“仰德医院”发出质问。
张闾琪的死因是由于胸透机爆炸时身体处于机器之中,距离过近致使的严重爆炸伤害,和机器玻璃碎片击入肺部共同导致的。
然而面对张学良的质疑,院长广野三田却仅仅是以机器故障搪塞,他声称,这台机器是刚刚从国外采购而来的,由于东北气候寒冷,因此机器尚未预热便突然启用,突然遇冷而发生的玻璃板爆炸。
对于这种说法,张学良显然是不能接受的,之后他又派遣专员前去沈阳日本领事馆要求彻查“仰德医院”,并要求院长广野三田提出更加详细的事故报告,追究肇事责任人,为自己的爱子讨回一个公道。
然而面对张学良的问责,日本领事馆和“仰德医院”都是各种各样的理由借口来进行推脱。
他们一面派人前往张家府邸对张闾琪的逝世进行吊唁,另一面故作为难,迟迟不肯公布爆炸详情……
此时的张学良虽然已经猜出张闾琪的暴死与日本关东军有关系,但日本关东军死不承认,他无可奈何。
直到六十年之后,张闾琪的死因才真正水落石出。
1989年在结束了蒋介石国民政府将近半个世纪的软禁之后,张学良再次恢复了人身自由。刚刚“获释”以后,张学良就立即在台北会见了一位名叫池宫城晃的日本记者。
这位记者曾经是《每日新闻》报纸的专栏记者,此次前往台湾与张学良会面之前的数十年间,他都密切的关注着张学良的个人情况与人身安全,是张学良为数不多的日籍好友。
在张学良恢复自由身以后,池宫城晃也把自己多年以来所搜集到的关于“关东军”在张学良时期活动的秘密档案复印出一份送给了给张学良。
得益于此,沉浸六十年的秘密终于水落石出,在这些绝密档案之中,张学良找到了爱子张闾琪死亡的真相!
原来早在1929年冬天,日本“关东军”就已经关注到了张学良三子重病的传闻,曾经多次试图趁机往张府安排间谍,但都无果。
直到获悉张学良要将爱子送到“仰德医院”治疗之时,“关东军”派人连夜赶到,威胁利诱广野三田杀害张闾琪,广野三武一介医生,只得配合。
随后,在日本特务的布置之下,他们在胸透机内部秘密安装了一枚炸弹,等到张闾琪进行使用之时,在伺机引爆,成功杀死了张闾琪。
可等当张学良解开谜团时,已然是六十年之后,如果他能够早点知道消息,历史会不会扭转?我们不得而知,但我们可以确信的是,无论历史如何变化,日本法西斯终将会被埋葬在地狱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