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清初,南京秦淮河上的八个南曲名妓:柳如是、顾横波、马湘兰、陈圆圆、寇白门、卞玉京、李香君、董小宛,被称为“秦淮八艳”。这八艳的传说,确实为朦胧的秦淮河增添了不少情趣,吸引着各朝各代、天南地北的人络绎不绝地前往。
我也曾有幸夜游了一次秦淮河,不过鄙人发现,现在的游客喜好确实很文艺,什么传奇的乌衣巷、朱雀桥、桃叶渡,什么夫子庙、学宫和贡院等文脉重地等,好像都无法激越他们的兴奋沸点,倒是一个个“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的传说,一下子就把这些家伙带入时光隧道中,久久不能自拔,仿佛那迷人的香脂味还没散尽,仍旧飘荡在十里秦淮的碧波之上,令人陶醉,令人无限留恋。确实,如果我们再早来几百年,运气再好一点,说不定还真能遇见一、二、三、四艳,听听她们那嘤嘤婉转的曲调呢。
据说,在“秦淮八艳”中,董小宛是生活最为凄婉的一位,甚至还有不少“董粉”为她鸣不平。其实,在我看来,董小宛应该是幸福的,是最为满足的八艳之一。为什么这么说?且听我一一道来。
首先,作为一位风月场上的女子,董小宛在当时名流钱谦益、柳如是的斡旋及慷慨解囊下,花了三千两白银成功赎了身,还嫁给了董小宛的梦中情人——当时名列复试“四公子”之一的冒襄(字辟疆,明末清初文学家)。单是这一点,在笔者看来,董小宛就是极其幸运的,就应该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一方面,冒襄等人能拿这么多钱来赎自己,这确实是“爱得深沉,爱得执着”的直接表现。要知道,据说当时的一两银子,放在现代相当于一千五百块钱左右。伙计,这笔赎金差不多就是四百五十万人民币嘞,这气魄足以感天动地。其次,冒襄对董小宛也不错,至少没有始乱终弃什么的,他一直把董小宛以妾的身份留在自己的身边,直到董小宛去世。至于说董小宛年纪轻轻(28岁)就去世了,以及没有子女等,这都是她自己的命,是当时医学不发达等原因使然,作为丈夫的冒襄本人没有什么过错,作为冒家的其他成员,也没有欺负她,因此董小宛生活得很心平气静。至于“董粉”说董小宛谨小慎微地,如同丫鬟一般在冒襄家生活了九年中,似乎董小宛就生活得很卑微什么的,对于这种推论,笔者就更不敢苟同了。记得有句歌词是这样唱的——女孩的心思男孩你别猜,你猜来猜去也猜不明白。实话实说,最开初我也不太理解董小宛对爱的理解,甚至也为她还感到惋惜。不过,后来我亲见了一个真实的故事,也就读懂了董小宛对爱的理解——爱情保鲜的秘密,是守住初恋的味道,而不是此一时,彼一时,不断水涨船高,宁可他(她)负我,不可我负他(她)。
在我的老家,有一个姓曾的帅气小伙,因为家境不好,给不起女方彩礼什么的,一直没法结婚。后来,有人给他介绍了一个哑巴女,曾小伙内心是一万个不愿意,但为了能脱单,他不得不委屈了自己。哑巴女见曾小伙居然不嫌弃自己,觉得自己捡了一个大便宜,自然是高兴极了,不仅急急忙忙吵着嚷着要结婚,还在娘家要了不少嫁妆什么。
但现实生活就必须现实看待,浪漫的故事可以听,浪漫的歌曲可以唱,但信以为真,就容易大跌眼镜。话说两人结婚后,特别是有了小孩后,家务事越来越繁琐,经济也越来越拮据,再加上两人交流不畅,觉得自己非常吃亏的曾小伙,就经常对哑巴女动粗。但是,无论曾小伙如何对哑巴女粗暴,哑巴女不仅不还手,还依旧对曾小伙非常体贴,依旧是不离不弃。哑巴女的娘家人听说自己的女儿被虐待后,也几次来曾家,扬言要接哑巴女回娘家,要离婚云云。结果,哑巴女断然拒绝了娘家人的好意,心甘情愿地继续留在曾家,继续温柔地服侍着曾小伙。
于是,我们院子就出现了一种奇怪的风景:曾小伙经常打得哑巴女哇哇叫,但只要曾小伙不继续打了,哑巴女就眼泪一擦,该干什么活,依旧会任劳任怨地去干。记得有一年,我暑假回老家,有天傍晚听见哑巴女在撕心裂肺地嚎叫,得知曾小伙在家暴后,出于愤怒我叫上院子里的几个小伙伴,就去曾家看情况,目的是想为哑巴女讨公道什么的。结果,父亲劝我别操空心什么的,气得我差点跟父亲嚷起来——果真,我们几个小伙子齐刷刷地跑到曾家一看,曾小伙一个人正在优哉游哉地喝花生酒,而哑巴则背着她的女儿,一边在灶台上拭泪,一边认认真真地给曾小伙炒下酒菜呢。我没看懂眼前的这一幕,其他几个小伙伴,也都没看懂,因而弄得我们几个还挺尴尬的。
又过了几年,哑巴女得了乳腺癌,曾小伙也得了什么病,因为家里没钱医治,两人相继丢下一对儿女,年纪轻轻就死了。哑巴女死的时候,大概也就30来岁的样子,应该跟董小宛活的年纪差不多。哑巴女的一生,你说苦不苦?不仅我个人觉得她这辈子苦,只要知道这事的周围人,大家都觉得她这一生比黄连都苦。
后来,我将哑巴女的事情,讲给一位心理学者听,结果她说我确实是空操心。原来,我们这些人觉得的所谓“苦”,完全是从一个正常人的心理和视觉去思考和分析的,并没有从哑巴女的立场去客观分析。哑巴女是一个残疾人,她能嫁一个正常人,而且是帅小伙,还能有自己的女儿和家庭,这对身残和心残的她而言,那是多大的幸福啊。曾小伙虽然平时要克扣她吃的,穿的,用的,甚至要打她,但这些在哑巴女眼里,都是微不足道的——因为风雨过后,就是彩虹。所以,只要曾小伙没有赶她出家门,依旧把自己作为另一半,她内心就非常欣慰了,也倍感幸福。
记得黄虞稷还曾写了一首诗悼念董小宛:“珊瑚枕薄透嫣红,桂冷霜清夜色空。自是愁人多不寐,不关天末有哀鸿。半床明月残书伴,一室昏灯雾阖缄。最是夜清凄绝处,薄寒吹动茜红衫。”在我看来,黄虞稷先生似乎也没弄懂董小宛对爱的理解,因为黄虞稷还沉浸在凄苦中,没有真正体会到董小宛的那份奢华的幸福。当然,这不怪黄虞稷先生,因为他大概是没听说过诸如哑巴女这样的故事。
作者:肖水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