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诗没有现代主义思想和精神吗?现代诗又被诟病所谓散文化,不但不押韵,还要努力摈弃最像诗的句子。怎么得了?其实诗与散文是一眼就看出的。 散文平面化描述,诗歌是透视感的立体呈现。
从诗歌发展看,唐诗、宋词、散曲,现代诗到底会怎样命名,那是理论家的事了。谁知道以后叫分行还是什么呢。
读过这样一段文字:
在中国诗歌观念漫长但是不断更新的历史上,先是诗歌的言志说被放逐,后是诗歌的缘情说遭质疑,继之诗歌的音乐性也被弱化,言志、抒情、音乐,这些诗歌的传统元素几乎都遭受到了冲击。那么,在诗歌的构成元素中,什么东西是从来不曾被动摇过的?什么是从来不曾也永远不会被质疑不会被放逐的?
那就是诗歌的想象!
我还读过这样一段文字:
诗歌所谓的深度根本不是什么“思想深度”,而是艺术的深度,一首清新简洁的景物素描可能比一首忧国忧民的慷慨悲歌更有深度。
现代诗歌与传统诗歌比较,诗歌的想象是不变的。传统诗歌意象,现代诗歌深度意象,有人可能就说读不懂了;传统诗歌用比兴手法,现代诗歌的比喻是隐喻,通感,象征,有人可能也说读不懂了。还有现代诗追求语言陌生化,陈词滥调都不见了。像诗的句子见不到了,有人也会不习惯。更有我们汉语言的张力,也是传统诗歌没有的,或用得很少。维度不一样了。
有人说传统诗歌语言精练,短小精悍,一个奇怪的事是,许多优秀的中国现代诗很短,而且多用留白,相比古诗还要含蓄多了。
诗是文学皇冠上的明珠,我们写诗,写纯粹的诗。
有位诗人说得好,诗歌没有任务,诗歌只是灵魂的艺术。
艺术可能不是太大众化的,杨柳青年画和文人画是不一样的,同样,信天游民歌与现代诗也是不一样的。看得懂大标语的不一定非要读懂草书。
当前诗坛理论界多伪命题,都在为什么“任务”而写,主题现行,自以为肩负人类的使命,即“诗言志”,且在“志”上纠缠不清,其中最蛊惑人的是,要表现现实生活呀,不要小资情调呀,触痛点呀等等。其实,我们写诗,要研究的是怎么“言”。忧国忧民也罢,风花雪月也罢,怎么“言”出来,“言”得美,“言”得有艺术,“言”出诗意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