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锋牺牲后,一个女人改了姓名。为了躲避旁人的视线和记者的采访,她曾多次搬家,隐居30年。
因为,雷锋的牺牲,使她深深地陷入到无法自拔的痛苦之中,她总觉得对不起雷锋,内心的愧疚感始终让她无法释怀,无法让她的内心彻底走出愧疚的泥潭。
同时,她怕受到他人的指责,怕别人说她背叛雷锋,更怕影响雷锋的形象,所以,她不想将她与雷锋那段真挚的感情向他人诉说,而是默默将这份刻骨铭心的感情永远地埋藏在心底。
几十年之后,她已成为花甲老人,逐渐走进了人们的视线。一个上午的专访,老人不时露出笑容,不时黯然泪下,不时沉默无语,不时泣不成声……
老人的讲述,让我们依稀看到了曾经那段美好而朦胧的青春往事,它若隐若现,真实而又朦胧……
1959年上半年的一天,辽宁鞍山钢铁公司的工人俱乐部正在举办一场联欢晚会,全厂的青年男女载歌载舞,欢聚一堂。
一眼看去,姹紫嫣红,青年工人们都换上了崭新、漂亮的新衣服,而舞池里的男女更是容光焕发,大放异彩。
动感的音乐、炫美的灯光、潇洒的舞步、俊朗的面孔,使整场晚会的气氛达到高潮。
一位独自坐在角落里的男青年完全陶醉在这一片欢声笑语中。突然,他站起身,深深地吸了一口气,朝着舞池对面走去。
在舞池对面,几位漂亮的姑娘正坐在一起,她们一边说笑,一边看着跳舞的工友们,眼睛里流露出羡慕和期待的目光。
男青年走了过来,只见他脚上穿着一双胶鞋,下身穿着一条在膝盖处打着补丁的裤子,上身则是一件褪了色的蓝色工作服。
这名男青年就是雷锋,他想邀请工友们跳支舞。
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鞍钢,青年工人们除了每天完成高强度的工作之外,跳舞是他们业余时间里最主要的一项娱乐活动。
那时,雷锋正值十八九岁,他除了看书、学习外,偶尔也会跟大家在一起唱歌、跳舞,而像联欢晚会这样难得的机会,大多数青年男女自然不会错过。
虽然那个时候物质匮乏,娱乐活动单一,但人们每天都过得非常充实,倘若以现在年轻人的视角来看,那可谓单调无味,但实际上,那个时代的苦与乐,如今的青年朋友是很难体会到的!
欢乐的时光总是匆匆而过,晚会结束后,大家意犹未尽地纷纷离去,一位姑娘却悄悄地跟了过来。
“小雷,春天很快就要来了,你买几件换季穿的新衣服吧!”姑娘快步走到雷锋的身旁,用她那甜美的嗓音对雷锋说。
“不买了,缝缝补补还能穿,凑合着穿就好。”雷锋停下脚步,转身看着姑娘。
“凑合着穿?你别委屈自己了,你刚才跳舞的时候,别人都笑你土呢!”听雷锋没有要买新衣服的意思,姑娘紧接着说。
姑娘的话,让雷锋难为情地低下了头,他看着路灯下自己的影子默默无语,不知该说些什么。
“再怎么说,一个年轻人也应该有几件像样的衣服吧,别人都不会像你这样对自己啊!”
“他们是他们,我是我,我觉得这样也不错啊!”
“每当别人需要帮助时,你总是慷慨解囊,你怎么就对自己这么小气呢?你也要对自己好一些啊!”
姑娘的一番话很奏效,它的确触动到了雷锋。
为了改变自身的外在形象,雷锋特意买回一套新“装备”:一件栗子色皮夹克、一条深蓝色料子裤、一双黑色牛皮鞋,外加一瓶“友谊”牌雪花膏。此外,人们关心的那块英纳格手表(连同皮夹克)都是雷锋从寄卖商店里买得很便宜的旧货。
雷锋确实穿着皮夹克、料子裤,戴着英格纳手表跳过几次舞,当那位姑娘再次看到雷锋的时候,她满心欢喜,因为她不仅看到了阳光帅气的雷锋,而且她心里更加明白,这是雷锋特意为她做出的改变。
那么,这位姑娘到底是谁?一向对自己小气的雷锋,为什么会为她做出如此大的改变呢?她和雷锋之间又有着哪些鲜为人知的故事呢?这一切,还要从60多年前说起。
1958年11月的一天,当太阳接近西方地平线的时候,一辆火车缓缓驶入了湖南长沙火车站,而在站台上,早已站满了数百名青年男女,他们有说有笑,脸上都洋溢着难以抑制的喜悦。
因为,他们即将乘上这趟向北而行的列车,而最终目的地,就是远在东北的辽宁鞍山。
原来,从1958年下半年开始,全国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大炼钢铁运动。为此,鞍山钢铁公司在长沙等地招收工人。
在那个红色年代,成为一名钢铁工人是众多青年人的追求和理想,而鞍钢的这次招工,自然是一次千载难逢的好机会。
为了将青春与热情投入到祖国的建设中去,大批青年踊跃报名,而站台上的这六七百名青年男女,正是从众多报名者里选拔出来的佼佼者。
火车上,一个身穿碎花薄棉袄的女孩端坐在车窗旁向外望去,她面容清秀,动作文雅,和旁边几个在一起说笑的女孩相比,她显得格外安静和素雅。
女孩名叫易秀珍,这一年她刚满17岁(比雷锋小一岁)。尽管她正值花季般的年龄,但生活的贫苦使她没有享有这个年龄段本该有的那份快乐。
作为家里的长女,易秀珍除了要帮助父母料理家务之外,还要照顾下面的四个弟弟和妹妹,但值得庆幸的是,她以优异的成绩刚刚考上了长沙2中。
易秀珍期待着开学的那一天,可是,当得知鞍钢在长沙等地招工的消息后,她开始犹豫了。
是继续上学,还是去报名招工,易秀珍陷入两难。
其实,在易秀珍的心里,她更希望去念书,但看到辛劳的爹娘整日在为家里的开销和弟弟妹妹的学费犯愁的时候,易秀珍动摇了。她一狠心,做出了让她极不情愿的选择。
当时,鞍钢在湖南一共招了六七百人,易秀珍所在的公社就有12人,而她就是12人中唯一的女孩子。
这些新招收的工人被分成若干个小组,易秀珍被分到了第三小组。恰巧,雷锋就是第三小组的组长。
一路上,英俊帅气、热情开朗的雷锋给易秀珍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一声长笛,火车缓缓地停了下来,易秀珍从睡梦中醒来。
经过一夜的颠簸,火车停在了湖北武昌站。因为要更换车次,领队的领导发话:“大家可以到四处转转。”
逛街,是大多数青年人乐此不疲的喜好,而易秀珍却跟着雷锋来到了仰慕已久的武汉长江大桥。
第一次亲眼看到雄伟的长江大桥,雷锋激动不已,他站在桥头,眼含泪水地大声喊道:“太壮观了,这座桥得需要多少钢铁啊!”
“下次,我们还要再来看长江大桥!”易秀珍也被眼前如此壮美的景色惊呆了,她站在雷锋身旁,双手扶着桥栏,朝着长江对岸喊道。
火车继续向北行进,下一站,北京。
当车门打开的一刹那,易秀珍和雷锋迫不及待地跳出了车门,朝着出站口的方向跑去。
迎风飘扬的五星红旗,在蔚蓝的天空中显得格外鲜艳,红旗下站着的两个青年,心情无比激动。
雷锋和易秀珍望着天安门城楼,望着伟大领袖毛主席的照片,久久不舍离开。可是,这一幕却引起了执勤战士的注意。
“这里不能久留,请快些离开。”执勤战士走到雷锋面前,向他敬了一个军礼。
“你在这里见过毛主席吗?”雷锋转身,眼巴巴地看着执勤战士。
“我在这里站岗快一年了,还没有机会见到毛主席。”执勤战士看了看四周,轻声地回答道。
“毛主席是不是住在天安门呢?”雷锋好奇地继续问道。
“当然不是,毛主席在中南海,他每天日理万机,如果你真的想要见到毛主席,你就得努力当上模范,当上英雄。”
战士的这句话深深触动到了雷锋,而此次北京之行也给雷锋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
这一次,是雷锋人生中第一次来到北京,也是他最后一次北京之行。
雷锋牺牲后,当人们翻开他的日记时才得知,雷锋时常在梦中来到天安门、见到领袖毛主席。
能再来天安门、见到毛主席的心愿,深深地埋藏在雷锋的心里。实际上,假如雷锋没有牺牲,他就真的可以实现心愿。
原来,1962年上半年,沈阳军区政治部决定,派雷锋作为代表参观10月1日的国庆典礼,可遗憾的是,8月15日,雷锋永远地离开了我们。
45天,就差45天,倘若8月15日那天没有发生意外,45天后,雷锋就能梦想成真,来到天安门,见到毛主席。
可是,他的愿望不仅没能实现,就连他将要作为代表参观国庆典礼的消息,他都一无所知。
几经辗转,一路颠簸,几百名新工人终于来到了祖国的钢都——鞍钢。
新工人们都被分配到相应的岗位上,而雷锋则被安排到化工总厂洗煤车间当了一名推土机驾驶员,易秀珍来到三炼焦车间学做调火工。
在化工总厂的一栋宿舍楼内,雷锋住在207房间,易秀珍住在305房间,他们一起结伴上下班,又在同一个食堂里吃饭,闲暇时,还在一起看书、学习。
离开家乡到遥远的地方工作和生活,对作为女孩子的易秀珍来说,可是人生的第一次。
当初来的新鲜感逐渐褪去的时候,孤独、寂寞却涌上了易秀珍的心头,她开始想念远在千里之外的亲人。
每逢易秀珍为此愁眉不展的时候,雷锋就会来到她的身旁给她鼓励和安慰,并想尽办法让易秀珍开心。
除了精神上的鼓励之外,雷锋也在生活中给予易秀珍无微不至的关心和照顾。就这样,雷锋渐渐成为了易秀珍最要好的工友。
鞍钢,位于我国东北地区,这里不仅天气寒冷,而且工作强度极大,再加上饮食上的差异,让很多初来的南方工友很难适应。
像高粱米、玉米窝窝头这样的粗粮,易秀珍是吃不惯的。可是,每个月厂里给每人仅仅4斤细粮,这对易秀珍来说是远远不够的,她只能强忍着咽下食堂里几乎每天都不重样的玉米窝窝头。
每当食堂有大米饭的时候,雷锋都是把自己的那份让给易秀珍,并把每个月省下来的细粮都留给了她,而雷锋却一口都舍不得吃。
“你别总是把细粮都留给我,你也吃一些啊!”易秀珍手捧着雷锋送来的米饭,亲切地对雷锋说。
“还是你吃吧,我吃什么都可以。”雷锋手里拿起一个窝窝头咬了一口,乐呵呵地说。
无论生活中遇到什么样的困难,第一时间出现在易秀珍面前的一定是雷锋,而最让易秀珍终生难忘的是1959年的那个春节。
每逢佳节倍思亲,除夕那天,厂里大部分工友都已回家过年,而几个南方的工友却留在宿舍里。
除夕夜,当家家户户团圆的时刻,厂里宿舍的305房间却依然亮着灯,空荡荡的宿舍里只有易秀珍一个人。
这一刻,她开始想念亲人,那一种从来没有过的孤独感涌上心头,眼泪情不自禁地流了下来。她空着肚子,一个人躺在床上,哭着睡着了。
大年初一的早晨要比平时安静许多,突然,一阵急促的脚步声越来越近,直到305房间的门口。
“小易,起来了吗?我给你买了好吃的!”雷锋一手敲门,一手端着热气腾腾的饭盒。
一听到雷锋来了,易秀珍更加难以抑制自己的伤感,一下子哭出声来。
“快别哭了,要吃饭,否则会生病的。”听见易秀珍在屋里哭泣,雷锋急切地安慰道。
易秀珍每哭一声,雷锋的心就痛一下,雷锋不停地敲门,向屋里喊道:“你要是不吃饭的话,我也不吃了,我就一直站在这等你!”
这一等,让雷锋在门外足足站了半个小时,当房门终于在里面被打开、易秀珍看到雷锋的那一刻,她的眼泪再一次不由地落了下来。
雷锋感动了易秀珍,从这一天开始,易秀珍与雷锋结下了深厚的友谊,而雷锋也自然成为了让易秀珍在寒冷的东北感到最温暖的人。
就这样,易秀珍在雷锋的陪伴下,度过了她人生当中第一个远在他乡的新年。
在图书馆里总能看到雷锋的身影,他的空暇时间基本上都用在读书、学习上,而易秀珍则希望雷锋能多抽出时间和自己去跳舞。
就这样,雷锋学会了跳舞,易秀珍也开始去图书馆看书了,而在后来的一次联欢晚会散场之后,也正是在易秀珍的劝说下,雷锋后来才买了皮夹克、料子裤……
时间飞逝,转眼间到了1959年的夏天。此时,鞍钢化工总厂要在辽阳县弓长岭矿山新建一座焦化厂。
为了弥补人手上的空缺,总厂决定调一批工人前去建设,而雷锋在动员大会上率先表态,愿意到最艰苦的地方锻炼自己。
焦化厂不仅需要推土机手,更需要雷锋这样朝气蓬勃的青年骨干。于是,总厂批准了他的请求。
1959年8月20日,这一天是雷锋离开化工总厂的日子。临行前,雷锋送给易秀珍一个日记本作为纪念,上面写着:“船,能够乘风破浪才能前行;人,能够克服困难才能生存。”
看到雷锋给自己的留言,易秀珍紧紧地将日记本揽在怀里,眼泪滴落下来。因为,在整个鞍钢,只有雷锋对她最好,也只有雷锋最懂她的心。
从易秀珍和雷锋认识的那一天起,雷锋就留给她“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的印象,而雷锋终将继续迎着困难,不断前行。
回忆起和雷锋在一起的点点滴滴,易秀珍哭泣的面容时而出现一丝笑容,她庆幸遇到雷锋,更庆幸自己在困难和孤独的时候,总是能听到雷锋的安慰和鼓励。
雷锋走后,易秀珍的心里空空的。上下班的路上,没有了雷锋的结伴同行;食堂的餐桌上,没有了雷锋为自己端来的热腾腾的米饭;图书馆里,那把在角落里的椅子上,没有了雷锋专心看书的背影……
雷锋不在身边的日子,过得好慢。每天,易秀珍都牵挂着雷锋,只要一听说有工人从弓长岭回来,她都第一个迎上去打听雷锋的消息。
每天,易秀珍都会打开信箱好几次。可是,一连七八天,信箱里都是空空的。
就在易秀珍为雷锋的杳无音信坐立不安的时候,她下定决心,向厂里申请调到条件艰苦的弓长岭焦化厂工作。
9月10日,一辆面包车停在了弓长岭焦化厂的门前,车门一开,易秀珍连行李都不顾,直接奔向工地。
“雷锋,你在哪里?我来找你了。”易秀珍一边奔跑着,一边呼喊着雷锋,工地两旁的工人都停下了手里的活儿,齐刷刷地望着这个没戴安全帽就“闯入”工地的姑娘。
此时,雷锋挽着裤腿,光着脚,在工地上和泥,丁不冷听到有人喊自己的名字,他回头一看,易秀珍已经站到了自己的面前。
“小易,你怎么来了?”
“怎么只允许你来,不准我来吗?”
“我不是这个意思,这一批来了多少人?”
“就我一个,你不会嫌少吧?”
“怎么会呢,不少,一点都不少!”
就这样,经过了漫长的21天后,易秀珍终于和雷锋又在一起工作了。
弓长岭的条件,确实比想象中还要艰苦。
工人们住在破旧的土民房,透风漏雨,十多个人睡在一张大炕上;食堂也是临时搭起来的草棚,伙食很差;就连用水,也要往返4里路,用担子挑回。
生活条件差,再加之劳动强度大,一些工人们在思想上开始动摇,其中一位姓熊的女同志就毅然返回了湖南老家。
为了照顾本来就难以适应北方生活的易秀珍,雷锋还是像以前那样,将热腾腾的大米饭端到易秀珍的面前,而他自己吃着粗粮。
一双笑眯眯的眼睛、一颗火热的心、一双勤快的手,雷锋的安慰和鼓励让易秀珍坚持了下来。
在一起同甘同苦的日子,总是那么美好而短暂,时间很快到了1960年1月2日,这一天对易秀珍来说,充斥着无限的伤感,因为这一天,雷锋要再一次离她而去。
雷锋光荣参军,因为没有家人,厂里指派易秀珍作为代表给他佩戴大红花。
这一天,易秀珍为雷锋送行,当她给雷锋佩戴红花的时候,两只手不停地颤抖,激动得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她为雷锋感到光荣和骄傲,但是对雷锋又依依不舍,纵使心中有千言万语,而在这一刻,她却不知从何说起,而当雷锋向她敬礼的瞬间,她的眼泪再一次落了下来。
“小易,不要哭,我不在的时候,你要照顾好自己。”
雷锋的话,让易秀珍再也抑制不住内心的伤感,她含着眼泪离开了,雷锋站在原地,看着她远去的身影。
雷锋离开时,把他的大厚被子留给了易秀珍。现在,这床被子被珍藏在弓长岭雷锋纪念馆里。
参军后,雷锋和易秀珍保持通信,但雷锋写给她的信没有被保留下来,这让易秀珍一生感到无比内疚。
其实,在雷锋入伍前,组织上的领导就找过易秀珍和雷锋谈话,问他们在爱情问题上是否需要组织的帮助,而易秀珍脸一红,没有吱声。
是难为情,还是心有顾虑,这一次,两个人都错过了一次坦露心意的机会。而在之后两人的通信交流中,那一层薄薄的窗户纸始终没有被捅破。
1960年11月上旬的一天,外出执行任务的雷锋,顺道来焦化厂看望易秀珍。短暂的相处中,雷锋送给易秀珍一张怀抱手风琴的照片。
傍晚,雷锋坐上了归队的火车,而易秀珍却一个人站在月台上,湿润的眼睛紧紧跟着火车远去,她在期待,期待着雷锋对她的那份表白。
晚风吹来,头发飘起,她的心也随风而去……
1962年4月上旬的一天,易秀珍正在自家门口打扫院子,突然从不远处传来一声“小易”,她转身一看,一名解放军战士朝她走来。
易秀珍惊呆了:“雷锋,是雷锋,他回来了!”易秀珍万万没有想到,站在眼前的这个人就是雷锋。
在一年的时间里,雷锋和易秀珍早已没有书信往来,而这次雷锋突然再次出现,让易秀珍顿时忐忑不安。
易秀珍丢掉手里的扫帚,雷锋卸掉身上的背包,两个人迎面走来,他们的手紧紧地握到了一起。
雷锋深情地看着易秀珍,而易秀珍却始终不敢抬头。这一刻,易秀珍的心碎了,她没有言语,只有眼泪,她知道,一切都来不及了。
原来,在1961年,焦化厂停产。之后,易秀珍被安排到弓长岭机修厂做铣工,但没过多久,机修厂又精简下放。就这样,易秀珍失业了。
此时,生活没有着落的易秀珍,陷入了她人生中最艰难的时期。随之,两个选择摆在了她的面前,一是回长沙农村;二是只有选择结婚,才能留在弓长岭。
除了这两种选择之外,易秀珍还想过结束自己21岁的生命,但是,当她将要放弃人生的时候,耳边总是会传来“雷锋劝她不要放弃”的声音。
一想起含辛茹苦把自己养大的爹娘,想起弟弟妹妹正等待着她每月寄去的学费,想起雷锋曾经给自己的鼓励,易秀珍选择坚强活下去。
只有结婚,才能留在弓长岭,甚至还有可能再见到雷锋。期间,有人向她介绍对象。就这样,1962年2月4日,易秀珍结婚了。
易秀珍结婚的这一天,和之后见到雷锋的日子,仅仅相差两个月。也就是说,如果再等两个月,她就能等来她想要的幸福。
听完易秀珍的经历,雷锋哭了,他含着眼泪对易秀珍说:“小易,我真的没有想到你会结婚,虽然我没有对你表白,但你应该懂得我对你的心意。我心里想,先有国家,再有小家,先立业,再考虑我们。我这次回来,其实就是想表明我的心意。”
雷锋情真意切的几句话,再次深深刺痛着易秀珍的心,泪流满面的易秀珍委屈地对雷锋说:“你也应该懂我的心,应该明白焦化厂领导对我们的心意。你在信里一字不提,从不表明态度,当我遇到困难、举目无亲的时候,我能对谁说呢?在你当兵两年多的日子里,我为你流过多少眼泪,在我被精简下放、走投无路的时候,我是多么盼望你能来到我的身边。可是,你没有来,你是一个有理想、有追求的人,你一直在为你的理想和追求而努力!”
泪水洗面,却无法洗去两个人内心的情感,他们的手紧紧地握在一起,他们知道,从这一天开始,他们再也无缘牵手。
雷锋给易秀珍带来了很多礼物,但一件她都没有留,她觉得已经没有资格再接受雷锋的礼物了。
家里也没有什么好吃的,易秀珍给雷锋做了碗面条,她还在面条里放了两个荷包蛋,但雷锋只吃了一个,而另一个他却舍不得吃,留给了易秀珍。
易秀珍哪里吃得下,她看着碗里的荷包蛋,脑海中浮现出雷锋曾经手捧着大米饭给她吃的情景。
1962年8月15日,雷锋因公牺牲,年仅22岁。听到雷锋牺牲的消息,易秀珍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她悲痛欲绝,无法接受这样残酷的现实。
回想起她与雷锋在一起的日子,从相识到牺牲四年多的时间里,雷锋的身影时常出现在她的脑海里。
失去一位挚友会难过一时,但失去真正的幸福会痛苦一辈子。
雷锋在世时,他们一共经历了三次分别,但最后一次竟是生死诀别,这成为易秀珍终生的遗憾,她无法忘记那一天雷锋悲伤离去的背影。
为了怀念雷锋,易秀珍身着素装,在身上披了白纱到照相馆照了这张哀悼照。她默默将照片保存50年不敢拿出来,以表示对雷锋的无尽哀悼和永久怀念。
结语:
我们总是希望英雄不死,但历史却无情地将雷锋的年龄永远定格在了22岁,在易秀珍最美好的青春年华里,雷锋给了她最刻骨铭心的记忆。
从1958年11月15日火车上相识,到1960年1月2日雷锋参军,雷锋和易秀珍朝夕相处整整413天。
413天里,两个人共同经历了困苦、伤痛、欢笑、离别、思念……
和雷锋在一起的日子里,易秀珍不再感到孤单和无助,对她而言,今生遇见雷锋是她最幸运的事情,而雷锋也终将是她这辈子都无法忘记的人,
尽管雷锋和女工友易秀珍那段朦胧的情缘未能实现,但时隔60多个春秋的往事仍历历在目、记忆犹新,漫长的岁月就像一部还没有落幕的电影,总是在易秀珍老人的脑海里回旋。
雷锋牺牲后,易秀珍改名易珍,她在鞍山待了半个多世纪,一直过着普通人的生活,隐居30年。
每到雷锋纪念日的时候,她都会以自己的方式去纪念雷锋,而她和雷锋之间的故事,除了她老伴,她从不和旁人提及,而是将这一段鲜为人知的感情深深地埋藏在心底。
虽然雷锋离去已将近60年,但雷锋在她心中总是微笑着,他依旧是那么阳光、英俊、帅气……
永远怀念雷锋同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