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推荐高明的诗歌《教堂》。看题目就是带着宗教色彩,就是诗眼。作品没有说教,只是描述一个留守村落的状态;这种状态呈现给人一片真实和安静。尘世和信仰就这样和谐地交融在一起;和物质的贫富无关。这首诗歌的张力也正于此。
教 堂
作者:高明
方圆几里地仅有
这一座教堂,多么突兀
簇拥在花树林中
旁边是麦田
再远一点,凋零的村落
居住着我稀疏的乡邻
有的是信徒,她们全都在家
没有外出务工
祈祷时,麦子在灌浆
十字架上面,一小块天空
白云也会稍作停留
如果不是因为有风
通往县城班车的呼啸
也不会这么深远
教堂关乎信仰,关乎精神救赎,是非世俗的,另一方面,它又在尘世,在人间,“簇拥在花树林中/旁边是麦田/再远一点,凋零的村落/居住着我稀疏的乡邻”,颇具时代性和现实感:村庄确已凋零,经济成为社会生活的重心,人们大多离开乡村去往城市务工谋生,乡邻确已稀疏,在这种背景下,教堂的存在确实显得有些突兀。不过,惟其如此,也显出它不可替代的作用和意义。
诗中写了两种生活和价值的并行不悖:“祈祷时,麦子在灌浆/十字架上面,一小块天空/白云也会稍作停留”,世俗与精神,彼岸与此岸,现时与超越,它们互为补充,彼此成全,而不是互相冲突,彼此敌视,更不是谁战胜谁、谁取代谁的问题。诗的结尾意味深长:“如果不是因为有风/通往县城班车的呼啸/也不会这么深远”,风是自然之物,班车则是现代之物,通往外部世界,如此,教堂便具有了更为丰富的意味和内涵,其所关联的世俗性与非世俗性两相结合的属性更为明显,诗也更显余味悠长。
这首诗或许启示我们:麦田是需要的,班车是需要的,教堂也是需要的;或者说,祈祷是需要的,麦子也是需要的。(王士强点评)